第448章 火力不足恐懼症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興經略使鄒濤,他一輩子有兩個重大失誤,一是低估了李景達的戰鬥目標,二是高估了李景達的道德底線。
戰鬥目標,長興根本就算不上一個目標,它僅僅是“滅掉吳越”這場戰爭的墊腳石,一個阻擋在南唐聯軍麵前的阻礙——
由宜興進入吳越版圖的軍隊,一共四支,分別是清淮軍(指揮使鄭彥華)、寧國軍(指揮使齊象)、婺源勇(歙州防禦使蘇淮)、衛聖軍(指揮使李景達)。
先鋒是柴克貞,前軍是鄭彥華,中軍是李景達,後軍是蘇淮、齊象。
換句話說,李璟的“皇太弟”、李煜的皇叔李景達,才是這一路的總指揮,而鄒濤麵對的,是一個手段與心性都無比狠辣的對手。
正史之中,對於李景達的記載不是很多,主要是“小事兩件,大事兒兩件”,其中,一件小事就是李景達救過李璟的命,翌日,李璟浪催的去坐船玩兒,不知怎麽了,就掉坑裏了,隻會狗刨兒的李景達,拚了命的將李璟救出來。另一件小事,就是關於李景達性格的描述,因為馮延巳疑似“斷袖之癖”的舉動,李景達差點把他砍死。
兩件大事,一件是六合之戰,跟趙弘殷、趙匡胤父子倆打,一件是紫金山之戰,跟周世宗郭榮打,兩場仗都敗了。
結合“史書是由勝利者編寫”的觀點,很難不認為,正史中對李景達存在抹黑現象。
不過,史料上也留下了蛛絲馬跡,足以判斷李景達在軍事方麵的秉性,簡單的四個字——知兵好武!
而且,李景達在行事作風上,也不像李璟那樣“強調仁義”,愛講風度,他做人做事的底線很低,譬如,在收複揚州的時候,李景達一過長江就把李璟的部署拋之腦後,直接啟用了劣跡斑斑的陸孟俊,對,就是那個殺人劫財的陸孟俊,然後一舉擊潰韓令坤、收複泰州。
道德底線——啥叫道德?啥叫底線?
鄒濤如果提前知道,前來攻打長興的總指揮,就是李景達,或許,他會改變一下策略……隻不過,太晚了。
臘月初八,卯時一刻。
幾乎就在“滸口關伏擊戰”打響的同時,三萬大軍全部越過了麒麟山,與此同時,太湖上的“佯攻部隊”也偃旗息鼓,天地之間,陷入了短暫的平靜。
在清理完長興西關外圍的吳越駐軍之後,李景達並沒有下令立即進攻。
他在等,等征調的商船,在香山浦靠岸,上麵運載著攻城器械。
一艘,兩艘,三艘……“佯攻部隊”充當了引路人,士兵們汗流浹背,推著巨大的衝車、轒轀、雲梯等,遠遠看去,竟然有一種《指環王》的既視感。
整整兩個小時,到了卯時三刻,器械才全部上岸,一同上岸的,還有“佯攻部隊”船上的大唐國旗。
緊接著,如同蟻群一樣的南唐聯軍,開始重新裝備自己。
西關城樓之上,鄒濤遙望群山之下,到處的晃動的身影,幾萬人馬的喘息聲,被太湖上的風送到耳邊,讓人產生窒息的感覺。
三軍調整之後,一眾武將在土坡之上,開了個簡短的戰前會議。
“柴將軍,長興城的情況如何?”
“主帥,守將鄒濤拆橋放水、緊閉城門,城中青壯年已經動員到位,種種跡象,打算頑抗到底。”
“湖州方向可有動靜?”
“鄒濤遣人求援,暫無動靜。”
“斥候派出去了嗎?”
“主帥,安吉、烏程兩地已經派去斥候。”
至於德清、崇德兩縣,沒有必要,太遠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問完了,李景達似乎很認真,然後,他說了一句:“可以了,攻城吧,午時之前,踏平長興!”
鄭彥華、齊象、蘇淮、柴克貞及一眾副將,都是戰場上死過幾迴了,對這個命令一頭霧水,啥玩意兒就攻城?問了半天,你不做戰鬥部署啊!
這個問題,如果真要李景達迴答,那麽,答案應該和李雲龍一樣——
老子手下三萬多人,長興城中全部加起來才一萬,這種富裕仗,還做個屁的戰鬥部署!給老子打!
“諸位,莫忘了,陳冠侯答應陛下,要十天拿下杭州。我等若是在小小的長興磨蹭一天,還有何顏麵?”
禍水東引!
李景達的話,確實讓一眾武將有了危機感,他們不是一般人,縱觀整個南唐的軍事係統,除了蘇淮之外,其他都是第一梯隊的!
“打!”
李景達糾正一下:“是平推,是摧毀,是碾碎!隻此一仗,要讓常州援軍不敢再向前一步!”
李景達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話語,卻如絕對零度一樣冰冷。
“鄭將軍,傳達命令吧!”
鄭彥華轉身:“清淮軍在前,攻擊西關城門!婺源勇、歙州軍負責左右兩翼,隻攻西門,其餘不論!”
作戰命令,從將軍一級傳下來,依次向指揮使、隊正、旅帥、校尉傳達,落實到每一個士兵身上。
緊接著,擂鼓三通!
冬日巳時,天還有點灰暗,太湖飄來的霧氣,山巒騰起的煙氣,讓視線變得模糊不少。
鄒濤年紀大了,眼神不好,但耳朵還算清晰,聽到擂鼓之後,立即下令全城做好戰鬥準備。
然而,轉瞬之間,他的耳朵,捕捉到了整齊有力、鏗鏘踩地的聲音!
“咚!咚!咚!”
這腳步,仿佛踩在了鄒濤的心髒上,這位老將憑著自己的直覺,認識到,可能判斷失誤了。
唐軍規模,絕對不止一萬人!
短短一瞬,東方的天空,濃雲露出一條縫隙,金色的陽光灑下來,讓鄒濤短暫地看到了對麵的情境——
無數紅色旗幟招展飄揚,金色的陽光照耀在旗幟之上,金色的“唐”字格外耀眼!
如火如荼!
瞬間,一切又暗淡下去,仿佛剛剛是幻覺。
不,不是幻覺!
鄒濤手腳忍不住哆嗦起來,他分明看到,幾十架雲梯高聳,前麵,是成排的轒轀車,再前麵,是飛快行進的填壕車、行天橋!
“風,風,大風!”
“唐,唐,大唐!”
“殺,殺,大殺!”
排山倒海的聲浪,衝擊而來,鄒濤顧不得自己,緊張地左右環顧,發現守城的軍士們,也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不少人身體篩糠,有的腳下一片水漬。
“哇——”
終於,有人忍受不住了,趴在城頭上吐了出來!
鄒濤顧不上苛責,他自己也快壓抑地吐了,於是,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個耳光,旋即舉起手中寶劍——
“吳越兒郎,拿起手中兵器,與唐寇血戰到底!”
“擂鼓!”
“咚!咚!咚!”
長興城頭,也響起了擂鼓聲,可這聲音,就像是羅斯·蓋勒敲門。
四十丈,三十丈,二十丈……眼看唐軍就要接近壕溝,鄒濤用盡力氣吼了一聲:“放箭——!”
瞬間,長興西關城牆之上,箭如雨下,唐軍前進的腳步,立即停了下來。
這個現象,明顯給長興駐軍注入了一針“安慰劑”,好,唐軍也就是看著唬人而已!
然而,靜等箭雨停止之後,唐軍隊伍再次不疾不徐、向前推進,近了之後,眾人才發現,前麵一整排都是幔車、轒轀,上麵紮滿了箭矢,根本就沒見人倒在地上!
唐軍器械堆在一起,就是一座會移動的城堡。
就在長興守軍震驚之際,前線指揮的柴克貞表示,輪到我了。
“雲梯向前!”
十幾架雲梯,被推到了壕溝邊上,鄒濤以為這些人要登城牆,立即要長槍手準備,然而,雲梯上出現了一排排射手。
“女牆向前!”
用於防禦的女牆車推出來幾步,唐軍開始不緊不慢地加起床弩,填裝箭矢。
“壕橋向前!”
唐軍協力將沉重的壕橋推過來,立即架在了城外壕溝之上,一個壕橋,就是一個通道,一共十架,別說人,馬跑過去都沒問題。
長興守軍,包括鄒濤自己,也都愣住了。
見過攻城器械,沒見過這麽用的,唐國到底是造了多少?!
想當初,高懷德攻打亳州的時候,一共才用了兩架雲梯!
小小一個長興,竟然準備十幾架,李煜,你有病吧!
李煜確實有病,得了“火力不足恐懼症”。
打不下來吳越,李煜就得病入膏肓、離死不遠了。
眼睜睜地看著唐軍靠近、準備,鄒濤終於醒悟過來,他身先士卒,抱起石頭就往下麵砸——
“都是死人嗎?殺,殺退唐軍,必有重賞!”
終於,眾人也醒悟過來,弓箭、長矛、金汁、石頭、檑木……拚命地往下招唿,桐油澆下來,瞬間點燃了一架壕橋!
柴克貞冷冷地看著,默默說道:“該我了。”
戰鬥目標,長興根本就算不上一個目標,它僅僅是“滅掉吳越”這場戰爭的墊腳石,一個阻擋在南唐聯軍麵前的阻礙——
由宜興進入吳越版圖的軍隊,一共四支,分別是清淮軍(指揮使鄭彥華)、寧國軍(指揮使齊象)、婺源勇(歙州防禦使蘇淮)、衛聖軍(指揮使李景達)。
先鋒是柴克貞,前軍是鄭彥華,中軍是李景達,後軍是蘇淮、齊象。
換句話說,李璟的“皇太弟”、李煜的皇叔李景達,才是這一路的總指揮,而鄒濤麵對的,是一個手段與心性都無比狠辣的對手。
正史之中,對於李景達的記載不是很多,主要是“小事兩件,大事兒兩件”,其中,一件小事就是李景達救過李璟的命,翌日,李璟浪催的去坐船玩兒,不知怎麽了,就掉坑裏了,隻會狗刨兒的李景達,拚了命的將李璟救出來。另一件小事,就是關於李景達性格的描述,因為馮延巳疑似“斷袖之癖”的舉動,李景達差點把他砍死。
兩件大事,一件是六合之戰,跟趙弘殷、趙匡胤父子倆打,一件是紫金山之戰,跟周世宗郭榮打,兩場仗都敗了。
結合“史書是由勝利者編寫”的觀點,很難不認為,正史中對李景達存在抹黑現象。
不過,史料上也留下了蛛絲馬跡,足以判斷李景達在軍事方麵的秉性,簡單的四個字——知兵好武!
而且,李景達在行事作風上,也不像李璟那樣“強調仁義”,愛講風度,他做人做事的底線很低,譬如,在收複揚州的時候,李景達一過長江就把李璟的部署拋之腦後,直接啟用了劣跡斑斑的陸孟俊,對,就是那個殺人劫財的陸孟俊,然後一舉擊潰韓令坤、收複泰州。
道德底線——啥叫道德?啥叫底線?
鄒濤如果提前知道,前來攻打長興的總指揮,就是李景達,或許,他會改變一下策略……隻不過,太晚了。
臘月初八,卯時一刻。
幾乎就在“滸口關伏擊戰”打響的同時,三萬大軍全部越過了麒麟山,與此同時,太湖上的“佯攻部隊”也偃旗息鼓,天地之間,陷入了短暫的平靜。
在清理完長興西關外圍的吳越駐軍之後,李景達並沒有下令立即進攻。
他在等,等征調的商船,在香山浦靠岸,上麵運載著攻城器械。
一艘,兩艘,三艘……“佯攻部隊”充當了引路人,士兵們汗流浹背,推著巨大的衝車、轒轀、雲梯等,遠遠看去,竟然有一種《指環王》的既視感。
整整兩個小時,到了卯時三刻,器械才全部上岸,一同上岸的,還有“佯攻部隊”船上的大唐國旗。
緊接著,如同蟻群一樣的南唐聯軍,開始重新裝備自己。
西關城樓之上,鄒濤遙望群山之下,到處的晃動的身影,幾萬人馬的喘息聲,被太湖上的風送到耳邊,讓人產生窒息的感覺。
三軍調整之後,一眾武將在土坡之上,開了個簡短的戰前會議。
“柴將軍,長興城的情況如何?”
“主帥,守將鄒濤拆橋放水、緊閉城門,城中青壯年已經動員到位,種種跡象,打算頑抗到底。”
“湖州方向可有動靜?”
“鄒濤遣人求援,暫無動靜。”
“斥候派出去了嗎?”
“主帥,安吉、烏程兩地已經派去斥候。”
至於德清、崇德兩縣,沒有必要,太遠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問完了,李景達似乎很認真,然後,他說了一句:“可以了,攻城吧,午時之前,踏平長興!”
鄭彥華、齊象、蘇淮、柴克貞及一眾副將,都是戰場上死過幾迴了,對這個命令一頭霧水,啥玩意兒就攻城?問了半天,你不做戰鬥部署啊!
這個問題,如果真要李景達迴答,那麽,答案應該和李雲龍一樣——
老子手下三萬多人,長興城中全部加起來才一萬,這種富裕仗,還做個屁的戰鬥部署!給老子打!
“諸位,莫忘了,陳冠侯答應陛下,要十天拿下杭州。我等若是在小小的長興磨蹭一天,還有何顏麵?”
禍水東引!
李景達的話,確實讓一眾武將有了危機感,他們不是一般人,縱觀整個南唐的軍事係統,除了蘇淮之外,其他都是第一梯隊的!
“打!”
李景達糾正一下:“是平推,是摧毀,是碾碎!隻此一仗,要讓常州援軍不敢再向前一步!”
李景達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話語,卻如絕對零度一樣冰冷。
“鄭將軍,傳達命令吧!”
鄭彥華轉身:“清淮軍在前,攻擊西關城門!婺源勇、歙州軍負責左右兩翼,隻攻西門,其餘不論!”
作戰命令,從將軍一級傳下來,依次向指揮使、隊正、旅帥、校尉傳達,落實到每一個士兵身上。
緊接著,擂鼓三通!
冬日巳時,天還有點灰暗,太湖飄來的霧氣,山巒騰起的煙氣,讓視線變得模糊不少。
鄒濤年紀大了,眼神不好,但耳朵還算清晰,聽到擂鼓之後,立即下令全城做好戰鬥準備。
然而,轉瞬之間,他的耳朵,捕捉到了整齊有力、鏗鏘踩地的聲音!
“咚!咚!咚!”
這腳步,仿佛踩在了鄒濤的心髒上,這位老將憑著自己的直覺,認識到,可能判斷失誤了。
唐軍規模,絕對不止一萬人!
短短一瞬,東方的天空,濃雲露出一條縫隙,金色的陽光灑下來,讓鄒濤短暫地看到了對麵的情境——
無數紅色旗幟招展飄揚,金色的陽光照耀在旗幟之上,金色的“唐”字格外耀眼!
如火如荼!
瞬間,一切又暗淡下去,仿佛剛剛是幻覺。
不,不是幻覺!
鄒濤手腳忍不住哆嗦起來,他分明看到,幾十架雲梯高聳,前麵,是成排的轒轀車,再前麵,是飛快行進的填壕車、行天橋!
“風,風,大風!”
“唐,唐,大唐!”
“殺,殺,大殺!”
排山倒海的聲浪,衝擊而來,鄒濤顧不得自己,緊張地左右環顧,發現守城的軍士們,也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不少人身體篩糠,有的腳下一片水漬。
“哇——”
終於,有人忍受不住了,趴在城頭上吐了出來!
鄒濤顧不上苛責,他自己也快壓抑地吐了,於是,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個耳光,旋即舉起手中寶劍——
“吳越兒郎,拿起手中兵器,與唐寇血戰到底!”
“擂鼓!”
“咚!咚!咚!”
長興城頭,也響起了擂鼓聲,可這聲音,就像是羅斯·蓋勒敲門。
四十丈,三十丈,二十丈……眼看唐軍就要接近壕溝,鄒濤用盡力氣吼了一聲:“放箭——!”
瞬間,長興西關城牆之上,箭如雨下,唐軍前進的腳步,立即停了下來。
這個現象,明顯給長興駐軍注入了一針“安慰劑”,好,唐軍也就是看著唬人而已!
然而,靜等箭雨停止之後,唐軍隊伍再次不疾不徐、向前推進,近了之後,眾人才發現,前麵一整排都是幔車、轒轀,上麵紮滿了箭矢,根本就沒見人倒在地上!
唐軍器械堆在一起,就是一座會移動的城堡。
就在長興守軍震驚之際,前線指揮的柴克貞表示,輪到我了。
“雲梯向前!”
十幾架雲梯,被推到了壕溝邊上,鄒濤以為這些人要登城牆,立即要長槍手準備,然而,雲梯上出現了一排排射手。
“女牆向前!”
用於防禦的女牆車推出來幾步,唐軍開始不緊不慢地加起床弩,填裝箭矢。
“壕橋向前!”
唐軍協力將沉重的壕橋推過來,立即架在了城外壕溝之上,一個壕橋,就是一個通道,一共十架,別說人,馬跑過去都沒問題。
長興守軍,包括鄒濤自己,也都愣住了。
見過攻城器械,沒見過這麽用的,唐國到底是造了多少?!
想當初,高懷德攻打亳州的時候,一共才用了兩架雲梯!
小小一個長興,竟然準備十幾架,李煜,你有病吧!
李煜確實有病,得了“火力不足恐懼症”。
打不下來吳越,李煜就得病入膏肓、離死不遠了。
眼睜睜地看著唐軍靠近、準備,鄒濤終於醒悟過來,他身先士卒,抱起石頭就往下麵砸——
“都是死人嗎?殺,殺退唐軍,必有重賞!”
終於,眾人也醒悟過來,弓箭、長矛、金汁、石頭、檑木……拚命地往下招唿,桐油澆下來,瞬間點燃了一架壕橋!
柴克貞冷冷地看著,默默說道:“該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