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湖州戰役·會議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臘月廿五,夜半子時。
戰場重聚,別有一番風味。
林仁肇親自迎接,隨後,與李元清、鍾秉章、王達三位統軍將領有說有笑,進入營帳。
“拜見大都督!”
“諸位,不必客氣,坐!”
席上,隻有白水粽子,幾壺濁酒,看起來頗為寒酸,尤其與在場四人的身份,有些不相稱了。
隻不過,在“戰略勝利”這一味佐料之下,再寒酸的飲食,也變得格外美味。
剛一坐定,李元清就急不可耐地問:“林都督,下一步計劃如何?我軍士氣正旺,幹脆,一股勁打到杭州!”
林仁肇微微一笑,擺手說道:“李將軍,不要心急,仗有的打。”
一轉頭,先問來的最晚的鍾秉章:“鍾節度,沿途鎮撫消耗了多少兵力?”
“太倉、昆山、嘉定、華亭等地,委派兵力四千有餘。”
“陛下沒有派兵?”
“常熟收複之後,陛下命耿雲、譚紫霄二人,分別駐守虞山港、瀏河港,連昆山都沒過。”
“如此說來,鎮南軍可投入的兵力,就隻有……”
“三千餘人。”
林仁肇暗自失望,原本想著,鎮南軍有九千人,就算消耗的再厲害,至少也有五千人能夠投入“湖州戰役”——別小瞧少了的兩千人,在兵力本就處於劣勢的前提下,已經是很大一股助力了——運用得當,用來堵死江南運河足夠了。
“王指揮,淩波軍……傷亡幾何?”
王達掌管的是淩波軍,淩波軍屬於潤州大營之下,潤州大營是林仁肇的基本盤。
所以,他不用問有多少人,就問傷亡了多少。
王達反而不慌,輕鬆一笑:“都督,末將此番前來,領兵七千。”
林仁肇一口酒差點噴出來。
淩波軍一共五千,攻打吳江難道零傷亡?怎麽越打越多!
“降將陳彧手下一千,梁溪軍補充兵力一千五,已經編入到淩波軍作戰體係。”
臨陣納降?林仁肇有些擔心,問道:“這個陳彧,值不值得信賴?”
“舉家老小四十多口,是陳彧親自送入營中的,末將也派人護送到蘇州去了。”
這種行為,算是主動“送人質”,是一種表達忠心的有效手段。
林仁肇點頭,王達這人,雖然不及盧絳勇猛,但素來做事周密。
一轉頭,對李元清說道:“天策軍全部集結的話,作戰騎兵有多少?”
“四千!”
“好,李將軍,騎兵才是接下來的主角,可要撐得住才行。”
李元清一頭霧水,聽林仁肇繼續說下去——
“接下來,天雄、天策、淩波、鎮南四部,共計兩萬三千餘人,將脫離江南運河。”
“本督會征調大量民夫,造成大軍向西遷移、支援湖州的假象。”
“待到吳越軍隊,一路向北,突破防線、層層深入,隱匿在南潯的兵馬盡數出動!”
“要切記,大軍出動,目標並非德清,更不是杭州,而是幹渠(老龍溪-江南運河的貫通水道)。”
林仁肇說著,起身在地圖上比劃一通,最後做了一個“勒脖子”手勢。
在座的,都是縱橫沙場、指揮方遒的將軍,一眼就看出了意圖所在。
杭、越方向大舉調兵,都要經過江南運河之後,再經過幹渠運往老龍溪,進來多少人,就困住多少人!
幹渠,就是勒住吳越軍隊的那條“索命繩”!
鍾秉章謹慎,忍不住問道:“林都督,你可知道,吳越此番有多少兵馬通過德清中轉?”
“五到八萬。”
“即便是五萬,也超過我軍兵力兩倍還多!”
原本,湖州這個魚餌,是為了釣一條“大鯉魚”,來削弱杭州方麵的防禦力量,誰知道,這下子釣上來一條“大鯊魚”!
林仁肇點頭,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李元清。
李元清恍然大悟,怪不得,林仁肇說“可要撐得住才行”。
“林都督,是想采用騎兵快速機動、分割殲滅的戰法嗎?”
“不錯。”
“沒問題!”
李元清冷森森一笑,敵軍雖多,可整個戰場空間有限,就算人累死、馬跑死,能夠吃掉五到八萬敵人,值了!
“諸位——”林仁肇準備了定心丸,說道:“隻要完成合圍,湖州奉節、婺源、寧國、清淮四部兵馬,合計三萬餘人,就能悉數出動。”
王達思忖了一下,說道:“大都督,末將還有一個憂慮。”
“秀州方麵?”
王達臉一紅,說道:“正是,主戰場向東三十裏,隻有江南運河相隔,就是秀州守軍的地盤,秀州四縣人口二十餘萬,但就武勇、籍軍兵力,也有一萬多人。”
李元清、王達聽了,陷入沉思,這可是“客場作戰”,關係到幾萬將士的生死。
“這個,就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了。”
“都督,何意?”
林仁肇指了指天:“陛下自有安排。”
“陛下遠在常州,若要幹預……莫非,蘇州方麵來了大人物?”
“不錯,越王(李從信)已經入駐蘇州,秀州事務,由越王決策。”
話鋒一轉,林仁肇又問李元清:“我記得沒錯的話,天策軍一部一千人馬(指韓道嶺、陳克),已經在秀州地麵上縱橫多個來迴了。李將軍?”
“不錯,騎兵快進快出,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和追擊。”
“這就是了……陛下或許想要,不戰而屈人之兵。”
李元清一怔:“這怎麽可能!”
“如今,秀州四麵楚歌,如同孤立之島,還有什麽不可能,就算想要支援湖州戰場,也得擔心被偷家的風險。”
……
同夜同時,德清縣衙。
在錢弘偡主持下,會議也進行了許久。
錢弘信、沈虎子、孫琰英及水丘昭彰四人,也各自發表了意見,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奪迴湖州!
隻有將唐軍趕出湖州,重新在太湖附近站穩腳跟,才能為收複失地建立基本條件。
湖州是錢弘偡的駐地,按說,所有人都同意進攻湖州,他應該高興才對,可隱約之中,他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哪裏不對勁,說不上來,可能是太順了,似乎一切,都在朝著自己希望的那般發展。
例如,自己一出杭州,手裏就兩千兵馬,雖然都是能征善戰的親軍,可與幾股滲透進來的唐軍交戰,出奇的順利,對方不說一擊即潰,也稱得上是望風而逃。
又如,德清建立防線之際,疏通河道、搭建浮橋、中轉物資,等等一係列的過程中,唐軍竟然沒有來偷襲,就在一旁看熱鬧!
不過,即便有異,也沒有時間深究了。
箭在弦上,幾萬人馬枕戈待旦、躍躍欲試,先打開局麵再說!
戰場重聚,別有一番風味。
林仁肇親自迎接,隨後,與李元清、鍾秉章、王達三位統軍將領有說有笑,進入營帳。
“拜見大都督!”
“諸位,不必客氣,坐!”
席上,隻有白水粽子,幾壺濁酒,看起來頗為寒酸,尤其與在場四人的身份,有些不相稱了。
隻不過,在“戰略勝利”這一味佐料之下,再寒酸的飲食,也變得格外美味。
剛一坐定,李元清就急不可耐地問:“林都督,下一步計劃如何?我軍士氣正旺,幹脆,一股勁打到杭州!”
林仁肇微微一笑,擺手說道:“李將軍,不要心急,仗有的打。”
一轉頭,先問來的最晚的鍾秉章:“鍾節度,沿途鎮撫消耗了多少兵力?”
“太倉、昆山、嘉定、華亭等地,委派兵力四千有餘。”
“陛下沒有派兵?”
“常熟收複之後,陛下命耿雲、譚紫霄二人,分別駐守虞山港、瀏河港,連昆山都沒過。”
“如此說來,鎮南軍可投入的兵力,就隻有……”
“三千餘人。”
林仁肇暗自失望,原本想著,鎮南軍有九千人,就算消耗的再厲害,至少也有五千人能夠投入“湖州戰役”——別小瞧少了的兩千人,在兵力本就處於劣勢的前提下,已經是很大一股助力了——運用得當,用來堵死江南運河足夠了。
“王指揮,淩波軍……傷亡幾何?”
王達掌管的是淩波軍,淩波軍屬於潤州大營之下,潤州大營是林仁肇的基本盤。
所以,他不用問有多少人,就問傷亡了多少。
王達反而不慌,輕鬆一笑:“都督,末將此番前來,領兵七千。”
林仁肇一口酒差點噴出來。
淩波軍一共五千,攻打吳江難道零傷亡?怎麽越打越多!
“降將陳彧手下一千,梁溪軍補充兵力一千五,已經編入到淩波軍作戰體係。”
臨陣納降?林仁肇有些擔心,問道:“這個陳彧,值不值得信賴?”
“舉家老小四十多口,是陳彧親自送入營中的,末將也派人護送到蘇州去了。”
這種行為,算是主動“送人質”,是一種表達忠心的有效手段。
林仁肇點頭,王達這人,雖然不及盧絳勇猛,但素來做事周密。
一轉頭,對李元清說道:“天策軍全部集結的話,作戰騎兵有多少?”
“四千!”
“好,李將軍,騎兵才是接下來的主角,可要撐得住才行。”
李元清一頭霧水,聽林仁肇繼續說下去——
“接下來,天雄、天策、淩波、鎮南四部,共計兩萬三千餘人,將脫離江南運河。”
“本督會征調大量民夫,造成大軍向西遷移、支援湖州的假象。”
“待到吳越軍隊,一路向北,突破防線、層層深入,隱匿在南潯的兵馬盡數出動!”
“要切記,大軍出動,目標並非德清,更不是杭州,而是幹渠(老龍溪-江南運河的貫通水道)。”
林仁肇說著,起身在地圖上比劃一通,最後做了一個“勒脖子”手勢。
在座的,都是縱橫沙場、指揮方遒的將軍,一眼就看出了意圖所在。
杭、越方向大舉調兵,都要經過江南運河之後,再經過幹渠運往老龍溪,進來多少人,就困住多少人!
幹渠,就是勒住吳越軍隊的那條“索命繩”!
鍾秉章謹慎,忍不住問道:“林都督,你可知道,吳越此番有多少兵馬通過德清中轉?”
“五到八萬。”
“即便是五萬,也超過我軍兵力兩倍還多!”
原本,湖州這個魚餌,是為了釣一條“大鯉魚”,來削弱杭州方麵的防禦力量,誰知道,這下子釣上來一條“大鯊魚”!
林仁肇點頭,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李元清。
李元清恍然大悟,怪不得,林仁肇說“可要撐得住才行”。
“林都督,是想采用騎兵快速機動、分割殲滅的戰法嗎?”
“不錯。”
“沒問題!”
李元清冷森森一笑,敵軍雖多,可整個戰場空間有限,就算人累死、馬跑死,能夠吃掉五到八萬敵人,值了!
“諸位——”林仁肇準備了定心丸,說道:“隻要完成合圍,湖州奉節、婺源、寧國、清淮四部兵馬,合計三萬餘人,就能悉數出動。”
王達思忖了一下,說道:“大都督,末將還有一個憂慮。”
“秀州方麵?”
王達臉一紅,說道:“正是,主戰場向東三十裏,隻有江南運河相隔,就是秀州守軍的地盤,秀州四縣人口二十餘萬,但就武勇、籍軍兵力,也有一萬多人。”
李元清、王達聽了,陷入沉思,這可是“客場作戰”,關係到幾萬將士的生死。
“這個,就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了。”
“都督,何意?”
林仁肇指了指天:“陛下自有安排。”
“陛下遠在常州,若要幹預……莫非,蘇州方麵來了大人物?”
“不錯,越王(李從信)已經入駐蘇州,秀州事務,由越王決策。”
話鋒一轉,林仁肇又問李元清:“我記得沒錯的話,天策軍一部一千人馬(指韓道嶺、陳克),已經在秀州地麵上縱橫多個來迴了。李將軍?”
“不錯,騎兵快進快出,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和追擊。”
“這就是了……陛下或許想要,不戰而屈人之兵。”
李元清一怔:“這怎麽可能!”
“如今,秀州四麵楚歌,如同孤立之島,還有什麽不可能,就算想要支援湖州戰場,也得擔心被偷家的風險。”
……
同夜同時,德清縣衙。
在錢弘偡主持下,會議也進行了許久。
錢弘信、沈虎子、孫琰英及水丘昭彰四人,也各自發表了意見,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奪迴湖州!
隻有將唐軍趕出湖州,重新在太湖附近站穩腳跟,才能為收複失地建立基本條件。
湖州是錢弘偡的駐地,按說,所有人都同意進攻湖州,他應該高興才對,可隱約之中,他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哪裏不對勁,說不上來,可能是太順了,似乎一切,都在朝著自己希望的那般發展。
例如,自己一出杭州,手裏就兩千兵馬,雖然都是能征善戰的親軍,可與幾股滲透進來的唐軍交戰,出奇的順利,對方不說一擊即潰,也稱得上是望風而逃。
又如,德清建立防線之際,疏通河道、搭建浮橋、中轉物資,等等一係列的過程中,唐軍竟然沒有來偷襲,就在一旁看熱鬧!
不過,即便有異,也沒有時間深究了。
箭在弦上,幾萬人馬枕戈待旦、躍躍欲試,先打開局麵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