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父子相見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45章 父子相見
“秀洲之戰”在整個吳越滅國戰爭之中,烈度很低,打來打去,兵力總規模也就一萬左右,而且,大部分武勇是“出工不出力”。
林纁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明明與唐使達成了協議,實際上,也確實有了投降大唐的打算,為什麽還會被剿滅?
隻能說,一是所托非人,二是自不量力。
所托非人,就是他任用了陸仁璋、羅晟、吳光遠作為先鋒,帶著自己的精銳去幹錢惟溍,這仨人都是一身反骨,最忠於錢俶,本來就沒打算偏向秀州府、嘉興府任何一方。
自不量力,是指林纁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你充其量就是一個地方軍閥,明擺著有一個更大、更好用的“王子幌子”,李煜不用,會更偏向你嗎?
但同時,“秀洲之戰”又是至關重要的,它賦予南唐的政治利益,絲毫不遜於“杭州攻破”之後的價值,因為,錢為溍這個在曆史上默默無聞、平平無奇的人物,被推到了前台。
三代五王,正式轉變為“四代六王”,新一代吳越王誕生了!
按照錢惟溍的意願,睦昭符、馬瀾協助之下,對“秀州林氏”全族進行清算,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緊接著,整合四縣官員、世家、富商、地主等勢力,整編武勇,將黑雲都納入到秀州軍事係統,至少從穩定社會秩序、保護百姓平安方麵,“極度清醒”的錢惟溍功莫大焉。
秀州平定,三天之後,也就是壽昌二年、大年初一,“杭州之戰”正式打響。
錢惟溍登上戰船、經過運河中轉,來到德清,麵見了林仁肇、鄭彥華、陳愷達、李元清等人,這些南唐將領都十分客氣,均按照“吳越新王”的禮節對待,共同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最終決定,鄭彥華按照預定計劃,前往杭州支援陳冠侯、桂卿、白蘄等人,而清淮軍船隊之中,海海漫漫的大唐國旗叢中,也飄揚著一麵吳越國旗,象征著錢惟溍的身份。
沒錯,鄭彥華進入杭州之時,錢惟溍就在城外!
他很難過,昔日繁華的杭州城,在戰火摧殘下的樣子。
他很慶幸,原本以為永遠無法迴到的杭州城,今天終於又見到了。
孤城殘照暮雲樓,王返空庭淚自流。
故國笙歌成斷壁,西風一夜滿杭秋。
幸有唐皇旌旗立,重整山河誌未休。
待我江潮洗舊貌,更期桂月照新州!
無論如何,我在,吳越就在,老爹的時代已經謝幕了。
大年初五,杭州初定。
所謂“初定”,主要是指戰場打掃幹淨了,該清理的清理,該埋葬的埋葬,李煜下了一道死命令,無論花多少錢,分別在鳳凰山、玉皇山上,修建南唐與吳越將士的墓地。
此外,就是整頓兵馬,一共包括兩部分。
大唐部分,清淮軍儼然是主力所在,承擔起杭州防務,重點防禦的就是錢塘江對岸,明州、越州、蕭山等仍然盤踞大量吳越軍隊,隻不過,他們的統領已經不是錢氏一族,而是吳延福為首領的外戚勢力。
吳越部分,數萬籍軍全部解散,所有武器一律收繳,僅保留中央直屬軍隊,包括三直、親軍、鎮軍、府兵等,總兵力已經不足一萬,由已經投降大唐的吳越將領及唐軍將領共同管理,實際上,這些人的性質暫時屬於“偽軍”。
大年初六,胡則、鍾蒨、咼彥等人,分別駐紮羅城、子城、夾城,負責具體的城內戒嚴工作,城中哀恐的情緒,漸漸消散。
大年初七,受傷嚴重的陳冠侯,經過三天搶救,總算緩了過來,常州下發諭旨,要求由張佖護送,將陳冠侯送到常州。
同日,湖州方麵,繞到莫幹山、偷襲杭州城的慎從吉,被圍之後,見大勢已去,主動投降,也被遣送迴杭州。
大年初八,李元清、林仁肇、王彥儔等人在解決完德清之地,俘虜錢弘出、沈虎子等人之後,分兵攻占嚴州、衢州、杭州西部等重要戰略要地,西南基本安定。
至此,大半個吳越實際被南唐控製!
……
大年初十,子城之外,王宮門前。
錢惟溍是孤身一人來到這裏的。
事先,他已經接見了崔仁冀、陳文雅、俞公帛、盛豫、吳程等人,眾多杭州官員見到錢惟溍的那一刻,就明白了一切。
終歸是吳越臣子,麵對王子,不,是大唐認證的新吳越王,他們能說什麽呢?不過暗中唏噓。
真正內心矛盾、忐忑煎熬的人,隻能是錢惟溍,甚至產生了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杭州的這座吳越王宮,剛打好地基的時候,他就被送走了,如今再迴來,已經過去了二十載。
換句話說,二十年沒有見過親生父母了。
然而,很快,一切複雜的情緒,在錢惟溍一隻腳踏上王宮台階之後,迅速地消散了。
他整理了一下新製的國王袍服,正了正七旒冠冕,抬頭挺胸,終於有一種揚眉吐氣的神態。
從某種意義上說,真要感謝大唐皇帝,否則,自己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
行至嘉會宮,殿前來迎接的,是自己的妹婿,錢塘大族子弟元象宗,還有丞相元德昭,兩人算是遠房親戚、叔侄關係。
一見麵,三人陷入短暫沉默之後,錢惟溍先開口——
“事已至此,隨遇而安吧。”
元德昭擦了擦眼睛:“王……上,先王身體虛弱,言談之間,勿要激烈。”
“俞王妃可在?”
俞氏,是錢俶偏妃,錢惟溍的生母。
“已經知會,人在儀鸞殿。”
“嘉會宮中,陪先帝的是何人?”
“自然是孫王妃。”
錢惟溍嘴唇動了動,沒說話,一甩袖子走了過去。
錢俶的精神狀態,完全可以預見,一朝人王,一夕之間,仿佛老去了幾十歲,頭發幾乎全白了。
眼神空洞,一副生無可戀!
很多個時刻,錢俶都覺得,自己仍在一場噩夢當中,眼前發生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
對啊,哪兒能那麽誇張?就一會兒功夫,城破了?國亡了?十萬大軍呢?百員大將呢?
錢俶在王位之上,呆得太久了,他恐怕已經忘記了,年輕之時、縱橫天下,跨馬提槍、衝鋒陷陣,忘記了戰爭的殘酷。
錢惟溍一走進來,郎中、仆從、侍者等很知趣,立即就退了出來,他們若留在這裏,真不知道該如何稱唿眼前兩位。
老王、新王,都是王,誰大、誰小,如何斷?
“父王,兒臣覲見!”
錢惟溍的聲音不冷不熱、不疾不徐,腰杆兒也挺得很直,眼神卻低垂,看著自己的腳麵。
錢俶乜了一眼,沒有說話。
孫王妃起身,強顏歡笑說道:“昭潮,你來了。”
“王妃,兒臣有禮了。”
“好,好……”
孫王妃欲言又止,終究是沒有多說一句,《十國春秋》評價孫王妃是“端重敏慧,魯論大義”,簡單說就是知性女性,絕不是那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小婦人。
錢俶開口,冰冷說道:“爾等,都退下吧!”
孫王妃看了一眼元德昭、元象宗,主動起身,幫錢俶掖了掖被子,緩步走了出去,元氏叔侄也緊跟上。
“你幹的好啊。”
“兒臣順天應命,唯有如此,才能保全祖上基業。”
“半壁江山,已落入賊寇之手,這就是保全祖上基業?”
“父王,斷一指而保全身,至少,吳越國祚,仍能夠延續。”
“是李煜許諾於你的?”
錢惟溍頓了一下,輕咳一聲,算是默認。
“糊塗,糊塗啊!”
錢俶突然激動起來,用力地拍打著床沿,兩眼含淚:“無知小子,李氏一句戲言,你就當真了?你就是被人當槍使,待到數年之後、兩浙平定,真當自己還有命在?!”
“父王!”錢惟溍突然跪倒,叩首說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如今普天之下,都傳開了,說吳越背信棄義、背刺大周,與趙匡胤勾結一處,大唐皇帝乃是正義之舉,更何況……”
“更何況是什麽??”
“更何況,敗局已定!”
“你——!”
錢俶劇烈咳嗽幾聲,在抬頭,眼中浸透血色,恨意盎然。
“兒臣所言,有何不對?”
輿論戰輸了,人家大唐打你是天經地義的,就算是謠言又怎樣?
軍事也輸了,誰讓咱們不能居安思危?都以為,抱著後周的大腿,誰都不敢把你怎麽樣!
啥都沒有了,還想要尊嚴?說句不好聽的,大唐皇帝一句話,就能讓吳越王族、權貴、世家血流成河!
“看你的衣著打扮,業已登基稱王了吧。”
這句話,聽出來一點酸味,錢為溍緩緩起身,正色說道:“不錯。”
“是何封號?”
“忠順王。”
“好,哈哈……”錢俶放聲笑起來,“忠順王,好一個順字,吳越百年基業,竟在我的手中,淪為唐國附庸。”
“父王錯了,兒臣的王封稱號,乃是大周皇帝給的。”
錢俶的笑容消失了。
緊接著,一份蓋有“大周國璽”的詔書,呈現在了錢俶的眼前。
“秀洲之戰”在整個吳越滅國戰爭之中,烈度很低,打來打去,兵力總規模也就一萬左右,而且,大部分武勇是“出工不出力”。
林纁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明明與唐使達成了協議,實際上,也確實有了投降大唐的打算,為什麽還會被剿滅?
隻能說,一是所托非人,二是自不量力。
所托非人,就是他任用了陸仁璋、羅晟、吳光遠作為先鋒,帶著自己的精銳去幹錢惟溍,這仨人都是一身反骨,最忠於錢俶,本來就沒打算偏向秀州府、嘉興府任何一方。
自不量力,是指林纁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你充其量就是一個地方軍閥,明擺著有一個更大、更好用的“王子幌子”,李煜不用,會更偏向你嗎?
但同時,“秀洲之戰”又是至關重要的,它賦予南唐的政治利益,絲毫不遜於“杭州攻破”之後的價值,因為,錢為溍這個在曆史上默默無聞、平平無奇的人物,被推到了前台。
三代五王,正式轉變為“四代六王”,新一代吳越王誕生了!
按照錢惟溍的意願,睦昭符、馬瀾協助之下,對“秀州林氏”全族進行清算,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緊接著,整合四縣官員、世家、富商、地主等勢力,整編武勇,將黑雲都納入到秀州軍事係統,至少從穩定社會秩序、保護百姓平安方麵,“極度清醒”的錢惟溍功莫大焉。
秀州平定,三天之後,也就是壽昌二年、大年初一,“杭州之戰”正式打響。
錢惟溍登上戰船、經過運河中轉,來到德清,麵見了林仁肇、鄭彥華、陳愷達、李元清等人,這些南唐將領都十分客氣,均按照“吳越新王”的禮節對待,共同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最終決定,鄭彥華按照預定計劃,前往杭州支援陳冠侯、桂卿、白蘄等人,而清淮軍船隊之中,海海漫漫的大唐國旗叢中,也飄揚著一麵吳越國旗,象征著錢惟溍的身份。
沒錯,鄭彥華進入杭州之時,錢惟溍就在城外!
他很難過,昔日繁華的杭州城,在戰火摧殘下的樣子。
他很慶幸,原本以為永遠無法迴到的杭州城,今天終於又見到了。
孤城殘照暮雲樓,王返空庭淚自流。
故國笙歌成斷壁,西風一夜滿杭秋。
幸有唐皇旌旗立,重整山河誌未休。
待我江潮洗舊貌,更期桂月照新州!
無論如何,我在,吳越就在,老爹的時代已經謝幕了。
大年初五,杭州初定。
所謂“初定”,主要是指戰場打掃幹淨了,該清理的清理,該埋葬的埋葬,李煜下了一道死命令,無論花多少錢,分別在鳳凰山、玉皇山上,修建南唐與吳越將士的墓地。
此外,就是整頓兵馬,一共包括兩部分。
大唐部分,清淮軍儼然是主力所在,承擔起杭州防務,重點防禦的就是錢塘江對岸,明州、越州、蕭山等仍然盤踞大量吳越軍隊,隻不過,他們的統領已經不是錢氏一族,而是吳延福為首領的外戚勢力。
吳越部分,數萬籍軍全部解散,所有武器一律收繳,僅保留中央直屬軍隊,包括三直、親軍、鎮軍、府兵等,總兵力已經不足一萬,由已經投降大唐的吳越將領及唐軍將領共同管理,實際上,這些人的性質暫時屬於“偽軍”。
大年初六,胡則、鍾蒨、咼彥等人,分別駐紮羅城、子城、夾城,負責具體的城內戒嚴工作,城中哀恐的情緒,漸漸消散。
大年初七,受傷嚴重的陳冠侯,經過三天搶救,總算緩了過來,常州下發諭旨,要求由張佖護送,將陳冠侯送到常州。
同日,湖州方麵,繞到莫幹山、偷襲杭州城的慎從吉,被圍之後,見大勢已去,主動投降,也被遣送迴杭州。
大年初八,李元清、林仁肇、王彥儔等人在解決完德清之地,俘虜錢弘出、沈虎子等人之後,分兵攻占嚴州、衢州、杭州西部等重要戰略要地,西南基本安定。
至此,大半個吳越實際被南唐控製!
……
大年初十,子城之外,王宮門前。
錢惟溍是孤身一人來到這裏的。
事先,他已經接見了崔仁冀、陳文雅、俞公帛、盛豫、吳程等人,眾多杭州官員見到錢惟溍的那一刻,就明白了一切。
終歸是吳越臣子,麵對王子,不,是大唐認證的新吳越王,他們能說什麽呢?不過暗中唏噓。
真正內心矛盾、忐忑煎熬的人,隻能是錢惟溍,甚至產生了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杭州的這座吳越王宮,剛打好地基的時候,他就被送走了,如今再迴來,已經過去了二十載。
換句話說,二十年沒有見過親生父母了。
然而,很快,一切複雜的情緒,在錢惟溍一隻腳踏上王宮台階之後,迅速地消散了。
他整理了一下新製的國王袍服,正了正七旒冠冕,抬頭挺胸,終於有一種揚眉吐氣的神態。
從某種意義上說,真要感謝大唐皇帝,否則,自己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
行至嘉會宮,殿前來迎接的,是自己的妹婿,錢塘大族子弟元象宗,還有丞相元德昭,兩人算是遠房親戚、叔侄關係。
一見麵,三人陷入短暫沉默之後,錢惟溍先開口——
“事已至此,隨遇而安吧。”
元德昭擦了擦眼睛:“王……上,先王身體虛弱,言談之間,勿要激烈。”
“俞王妃可在?”
俞氏,是錢俶偏妃,錢惟溍的生母。
“已經知會,人在儀鸞殿。”
“嘉會宮中,陪先帝的是何人?”
“自然是孫王妃。”
錢惟溍嘴唇動了動,沒說話,一甩袖子走了過去。
錢俶的精神狀態,完全可以預見,一朝人王,一夕之間,仿佛老去了幾十歲,頭發幾乎全白了。
眼神空洞,一副生無可戀!
很多個時刻,錢俶都覺得,自己仍在一場噩夢當中,眼前發生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
對啊,哪兒能那麽誇張?就一會兒功夫,城破了?國亡了?十萬大軍呢?百員大將呢?
錢俶在王位之上,呆得太久了,他恐怕已經忘記了,年輕之時、縱橫天下,跨馬提槍、衝鋒陷陣,忘記了戰爭的殘酷。
錢惟溍一走進來,郎中、仆從、侍者等很知趣,立即就退了出來,他們若留在這裏,真不知道該如何稱唿眼前兩位。
老王、新王,都是王,誰大、誰小,如何斷?
“父王,兒臣覲見!”
錢惟溍的聲音不冷不熱、不疾不徐,腰杆兒也挺得很直,眼神卻低垂,看著自己的腳麵。
錢俶乜了一眼,沒有說話。
孫王妃起身,強顏歡笑說道:“昭潮,你來了。”
“王妃,兒臣有禮了。”
“好,好……”
孫王妃欲言又止,終究是沒有多說一句,《十國春秋》評價孫王妃是“端重敏慧,魯論大義”,簡單說就是知性女性,絕不是那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小婦人。
錢俶開口,冰冷說道:“爾等,都退下吧!”
孫王妃看了一眼元德昭、元象宗,主動起身,幫錢俶掖了掖被子,緩步走了出去,元氏叔侄也緊跟上。
“你幹的好啊。”
“兒臣順天應命,唯有如此,才能保全祖上基業。”
“半壁江山,已落入賊寇之手,這就是保全祖上基業?”
“父王,斷一指而保全身,至少,吳越國祚,仍能夠延續。”
“是李煜許諾於你的?”
錢惟溍頓了一下,輕咳一聲,算是默認。
“糊塗,糊塗啊!”
錢俶突然激動起來,用力地拍打著床沿,兩眼含淚:“無知小子,李氏一句戲言,你就當真了?你就是被人當槍使,待到數年之後、兩浙平定,真當自己還有命在?!”
“父王!”錢惟溍突然跪倒,叩首說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如今普天之下,都傳開了,說吳越背信棄義、背刺大周,與趙匡胤勾結一處,大唐皇帝乃是正義之舉,更何況……”
“更何況是什麽??”
“更何況,敗局已定!”
“你——!”
錢俶劇烈咳嗽幾聲,在抬頭,眼中浸透血色,恨意盎然。
“兒臣所言,有何不對?”
輿論戰輸了,人家大唐打你是天經地義的,就算是謠言又怎樣?
軍事也輸了,誰讓咱們不能居安思危?都以為,抱著後周的大腿,誰都不敢把你怎麽樣!
啥都沒有了,還想要尊嚴?說句不好聽的,大唐皇帝一句話,就能讓吳越王族、權貴、世家血流成河!
“看你的衣著打扮,業已登基稱王了吧。”
這句話,聽出來一點酸味,錢為溍緩緩起身,正色說道:“不錯。”
“是何封號?”
“忠順王。”
“好,哈哈……”錢俶放聲笑起來,“忠順王,好一個順字,吳越百年基業,竟在我的手中,淪為唐國附庸。”
“父王錯了,兒臣的王封稱號,乃是大周皇帝給的。”
錢俶的笑容消失了。
緊接著,一份蓋有“大周國璽”的詔書,呈現在了錢俶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