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二王權衡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47章 二王權衡
李從謙不由感歎——
雖說杭州剛剛經曆了一場戰火,可得益於陳冠侯舍生忘死、以命相賭,采取“外科手術式”的攻擊方式,這座繁華的都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
甚至說,除了自殺殉國人之外,普通百姓根本沒有受到任何戕害,尤其鄭彥華入城之前、三令五申,任何人敢做出殺燒淫掠的舉動,決不輕饒!
“皇兄,得此一城,如得一國!”
看樣子,繼續安撫好,不會影響杭州人民過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當晚,李從謙在驛館會見了錢惟溍,按說,李從謙這個身份,杭州任何一個衙門,包括“大元帥府”都可以入駐,可為了表達對錢氏王族的尊重,也為了自身的安全,還是留在了驛館之內。
一見麵,錢惟溍也不掖著藏著,直接將錢俶的心願,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李從謙聽完之後,反問道:“忠順王,看樣子,你也希望忠懿王(錢俶)留在杭州?”
“若大唐皇帝允許……”
“斷無可能!”
李從謙毫不客氣、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錢惟溍臉一紅,內心升起了屈辱感。
見狀,李從謙起身安撫,讓他坐下,口氣緩和地說道:“昭潮兄,你糊塗啊!”
一句“昭潮兄”,拉近了不少距離。
“王爺何意?”
“誒,叫我可大就行了。”
李從謙倒不在乎,把椅子拉近一點,說道:“你以為,讓忠懿王巡狩徽州,是為了什麽?謀害爾等錢氏一族?”
“不,在下不會誤解聖意……隻不過,窮家難舍,更何況父王在杭州幾十年。”
“這樣最好。我把話說的明白一點,此舉,實則是為了保護錢氏王族免遭他人殘害!”
錢惟溍不解:“如今局勢,皆在大唐王師掌控之下,何來他人之說?”
李從謙一字一句,說出一個人的名字:“吳,延,福!”
按照輩分算,吳延福是錢惟溍的舅爺。
“寧國節度使?”
“哼,現在,可不隻是一個節度使那般簡單了。”
“可大兄,請明示。”
李從謙嚴肅地說道:“兩國開戰之際,忠懿王就要求吳延福前來杭州,許諾兵權,可他來了嗎?”
“這……在下聽說,他在明州招兵買馬。”
“可他原本應該在台州待著!”
吳延福的算盤很精明,對於錢俶也有怨氣,當年,自己想搞一點特權,結果就被發配了,現在吳越大難臨頭,又想起我來了?
戰略眼光如何,姑且不論,一個野心家最先考慮的事情,就是危險到來之際,自己如何第一個跳出來,同時,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湖州失守,吳延福就做出了判斷,浙西地盤是保不住了,那麽,自己就要守住浙東,再怎麽說,福州、明州、台州、溫州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地盤。
有錢塘江阻隔,又有蕭山作為緩衝,唐軍短時間內不可能打過來,那麽這段時間,就足夠自己猥瑣發育了。
錢惟溍想到這一點之後,也是汗涔涔的,說道:“可大兄的意思是,若我父王留在杭州,遲早會被舅爺所害?”
“吳延福若能守住浙西之地,忠懿王就能保全,可若守不住,主動向大唐投降,後果就不好預測了。”
一山不容二虎。
正如賈隊長所說,當漢奸,也是要競爭上崗的。
同時,吳延福若能反攻杭州,將大唐軍隊打退,那麽,錢俶也是必死無疑!
見錢惟溍想明白之後,李從謙覺得還不夠,又提了一個更致命的問題——
“昭潮兄,還有一件事兒,你未曾考慮周全。若是忠懿王留在杭州,你該如何自處?”
“我……”
錢惟溍突然有一種後怕的感覺,是啊,自己老爹留在杭州,自己又是吳越新王!
滿朝文武,同時麵對父子兩人,究竟聽誰的?不言而喻!
縱觀曆史,君位更迭,大多是你死我活的結局。為啥呢?天下老百姓都有一種普遍的認知,那就是,當皇帝應該是終身製!
老皇帝死了,太子才能繼位。
當然,碰到李二風這樣的兒子,李淵就得認命了,大多數情況下,兒子是幹不過老子的,譬如“十全老人”乾隆皇帝,要不是考慮到爺爺康熙的就職年齡,他一定能死在皇帝的位置上,即便主動退位、當了太上皇,嘉慶皇帝也是傀儡。
不行,走,必須把老爹送走!
去徽州吧,享清福吧!
“可大兄,是在下考慮不周。”
“誒,人之常情……況且,真要留在杭州,皇兄那裏反倒會引起猜忌。”
李從謙想起六哥,也有點發怵,短暫相處之間,他發現李煜一言一行,仿佛視天下萬物如芻狗,管你什麽北邊皇帝、南邊國王!
老子才是天下第一!
接下來,兩人徹夜暢談,事關吳越未來的發展。
錢惟溍這個人,短暫接觸之後,李從謙給出的評價也是兩個字——清醒。
問一答十,哪個吳越官員可用,哪個需要提防,哪個必須除掉。
他對李從謙這個“錢塘王”尚能開誠布公,看來,確實是想要抱住南唐的大腿了,這才是當下最正確的選擇。
最關鍵的一條,兩人達成了共識,就是盡快讓錢俶前往衣錦城(衣錦軍),祭拜完畢吳越先祖之後,就動身前往徽州。
……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常州府衙,李煜讀完李從謙的來信之後,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從何吐槽。
錢俶這是想什麽呢?我那麽壞嗎?我那麽陰險嗎?不對,我明明是明君啊!
聰明的人,這個時候應該主動示弱,最不濟,環顧四周,還有人能夠幫助吳越脫困嗎?
事實上,第一時間獲得杭州攻破的消息之後,李煜就不再關注江南戰事了。
大局已定。
曆時一個多月,“吳越之戰”總算取得了戰略性勝利。
放下書信,李煜喊了一句:“燭慶!”
“陛下,有何吩咐。”
“準備宴席,今晚,聖駕耒園。”
“遵旨。”
一是為張佖、陳冠侯、覺悟、陳喬接風洗塵,二是趁著這個機會,讓陶厓好好匯報工作。
李從謙不由感歎——
雖說杭州剛剛經曆了一場戰火,可得益於陳冠侯舍生忘死、以命相賭,采取“外科手術式”的攻擊方式,這座繁華的都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
甚至說,除了自殺殉國人之外,普通百姓根本沒有受到任何戕害,尤其鄭彥華入城之前、三令五申,任何人敢做出殺燒淫掠的舉動,決不輕饒!
“皇兄,得此一城,如得一國!”
看樣子,繼續安撫好,不會影響杭州人民過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當晚,李從謙在驛館會見了錢惟溍,按說,李從謙這個身份,杭州任何一個衙門,包括“大元帥府”都可以入駐,可為了表達對錢氏王族的尊重,也為了自身的安全,還是留在了驛館之內。
一見麵,錢惟溍也不掖著藏著,直接將錢俶的心願,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李從謙聽完之後,反問道:“忠順王,看樣子,你也希望忠懿王(錢俶)留在杭州?”
“若大唐皇帝允許……”
“斷無可能!”
李從謙毫不客氣、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錢惟溍臉一紅,內心升起了屈辱感。
見狀,李從謙起身安撫,讓他坐下,口氣緩和地說道:“昭潮兄,你糊塗啊!”
一句“昭潮兄”,拉近了不少距離。
“王爺何意?”
“誒,叫我可大就行了。”
李從謙倒不在乎,把椅子拉近一點,說道:“你以為,讓忠懿王巡狩徽州,是為了什麽?謀害爾等錢氏一族?”
“不,在下不會誤解聖意……隻不過,窮家難舍,更何況父王在杭州幾十年。”
“這樣最好。我把話說的明白一點,此舉,實則是為了保護錢氏王族免遭他人殘害!”
錢惟溍不解:“如今局勢,皆在大唐王師掌控之下,何來他人之說?”
李從謙一字一句,說出一個人的名字:“吳,延,福!”
按照輩分算,吳延福是錢惟溍的舅爺。
“寧國節度使?”
“哼,現在,可不隻是一個節度使那般簡單了。”
“可大兄,請明示。”
李從謙嚴肅地說道:“兩國開戰之際,忠懿王就要求吳延福前來杭州,許諾兵權,可他來了嗎?”
“這……在下聽說,他在明州招兵買馬。”
“可他原本應該在台州待著!”
吳延福的算盤很精明,對於錢俶也有怨氣,當年,自己想搞一點特權,結果就被發配了,現在吳越大難臨頭,又想起我來了?
戰略眼光如何,姑且不論,一個野心家最先考慮的事情,就是危險到來之際,自己如何第一個跳出來,同時,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湖州失守,吳延福就做出了判斷,浙西地盤是保不住了,那麽,自己就要守住浙東,再怎麽說,福州、明州、台州、溫州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地盤。
有錢塘江阻隔,又有蕭山作為緩衝,唐軍短時間內不可能打過來,那麽這段時間,就足夠自己猥瑣發育了。
錢惟溍想到這一點之後,也是汗涔涔的,說道:“可大兄的意思是,若我父王留在杭州,遲早會被舅爺所害?”
“吳延福若能守住浙西之地,忠懿王就能保全,可若守不住,主動向大唐投降,後果就不好預測了。”
一山不容二虎。
正如賈隊長所說,當漢奸,也是要競爭上崗的。
同時,吳延福若能反攻杭州,將大唐軍隊打退,那麽,錢俶也是必死無疑!
見錢惟溍想明白之後,李從謙覺得還不夠,又提了一個更致命的問題——
“昭潮兄,還有一件事兒,你未曾考慮周全。若是忠懿王留在杭州,你該如何自處?”
“我……”
錢惟溍突然有一種後怕的感覺,是啊,自己老爹留在杭州,自己又是吳越新王!
滿朝文武,同時麵對父子兩人,究竟聽誰的?不言而喻!
縱觀曆史,君位更迭,大多是你死我活的結局。為啥呢?天下老百姓都有一種普遍的認知,那就是,當皇帝應該是終身製!
老皇帝死了,太子才能繼位。
當然,碰到李二風這樣的兒子,李淵就得認命了,大多數情況下,兒子是幹不過老子的,譬如“十全老人”乾隆皇帝,要不是考慮到爺爺康熙的就職年齡,他一定能死在皇帝的位置上,即便主動退位、當了太上皇,嘉慶皇帝也是傀儡。
不行,走,必須把老爹送走!
去徽州吧,享清福吧!
“可大兄,是在下考慮不周。”
“誒,人之常情……況且,真要留在杭州,皇兄那裏反倒會引起猜忌。”
李從謙想起六哥,也有點發怵,短暫相處之間,他發現李煜一言一行,仿佛視天下萬物如芻狗,管你什麽北邊皇帝、南邊國王!
老子才是天下第一!
接下來,兩人徹夜暢談,事關吳越未來的發展。
錢惟溍這個人,短暫接觸之後,李從謙給出的評價也是兩個字——清醒。
問一答十,哪個吳越官員可用,哪個需要提防,哪個必須除掉。
他對李從謙這個“錢塘王”尚能開誠布公,看來,確實是想要抱住南唐的大腿了,這才是當下最正確的選擇。
最關鍵的一條,兩人達成了共識,就是盡快讓錢俶前往衣錦城(衣錦軍),祭拜完畢吳越先祖之後,就動身前往徽州。
……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常州府衙,李煜讀完李從謙的來信之後,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從何吐槽。
錢俶這是想什麽呢?我那麽壞嗎?我那麽陰險嗎?不對,我明明是明君啊!
聰明的人,這個時候應該主動示弱,最不濟,環顧四周,還有人能夠幫助吳越脫困嗎?
事實上,第一時間獲得杭州攻破的消息之後,李煜就不再關注江南戰事了。
大局已定。
曆時一個多月,“吳越之戰”總算取得了戰略性勝利。
放下書信,李煜喊了一句:“燭慶!”
“陛下,有何吩咐。”
“準備宴席,今晚,聖駕耒園。”
“遵旨。”
一是為張佖、陳冠侯、覺悟、陳喬接風洗塵,二是趁著這個機會,讓陶厓好好匯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