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下馬威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59章 下馬威
鐵舸鎮滄溟,金帆裂宿星!
戒備森嚴的帝王戰船,行駛在寬闊的江南運河之上。
新繡的大唐國旗,迎風招展。
武裝的大唐將士,威風凜凜。
杭州,朕來了。
區別於徐鉉的緊張,李煜盤腿坐在船艙裏,一手托腮,一手扶膝,有點犯迷糊,暈船嗎?
不,他是後知後覺、心情複雜,大腦不停地浮現那一場“甜蜜的烏龍”事件——
想起,錦盒中不是國璽,而是針線,為自己做過女紅之事的,隻有三人而已。
想起,符太後吃的那塊點心,是自己為消除“下毒懷疑”先嚐的,這不是間接接吻?
想起,符太後伏在自己胸前,銀牙輕咬、斷掉絲線,近前整理衣衫,清新如蘭的氣息,醉人心脾。
想起,美人仰麵、眼眸星轉,楚楚可憐的樣子,仿佛在哀求:從嘉,請善待我們母子……
我去,越想越離譜!越想越煩躁!
“燭慶!”
艙外腳步匆忙,燭慶匆忙進來:“陛下,有何吩咐?”
“行船何處?”
又來?一個時辰問八遍了!
“快到梁溪了。陛下,是否上岸休息?”
“不做停留!直接轉入太湖,走吳興水道!”
燭慶躊躇:“陛下,若橫渡太湖,那蘇州、吳江迎接的官員……”
“朕哪兒來的功夫,與之虛與委蛇?傳口諭,日夜兼程、盡快趕到!”
燭慶欲走,又轉身道:“陛下,龍袍已經穿了三日,是否要更換便服?”
船上空間狹小,便服換上,更舒服一些。
“不必了,退下吧。”
“遵旨。”
燭慶走後,李煜舒展了一下身體,不自覺地,用手撫摸了一下袖口。
一路之上,戰爭的痕跡還在。
但總體上,戰後安撫工作令人滿意,沒有出現大規模流民逃難、匪盜橫行的事件。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是得益於準備充分,以迅猛的攻擊速度,打得吳越措手不及,在最短時間內吃掉了有生力量。
二是,押寶錢惟溍,算是押對了,在其坐鎮杭州之後,一連向浙西六州(蘇、秀、湖、嚴、杭、衢)發出詔令,以吳越中央政府的名義,要求各地軍隊投降。
三是,李煜采取了寬仁政策,各地縣鎮級別的官員、權貴、世家、商人、地主等,隻要改旗易幟,仍舊保持原有身份地位。
吳越是“過慣了好日子的”,跟誰不是跟?忠於錢氏的人不少,可更多的人,很快就想明白了。
跟誰不是跟啊!
再說,名義上的吳越國王,還是姓錢的!
正月廿五,杭州地界。
北關門外,嚴陣以待。
迎接人群最前麵的,便是十一弟李從謙,他心中忐忑、情緒緊張。
才分別幾日,皇兄親自趕到,難道自己幹得不好,惹了不滿?思來想去,也沒頭緒!
先請罪吧!
帝船靠岸,李從謙跪地伏身,搞到身後一群大臣——既有南唐的,也有吳越的——不知所措,有樣學樣,全都五體投地。
身後的鄭彥華,想要阻止,已經來不及了。
李煜走到舷邊,剛想舒展一下、打個哈欠,被一眾“伏地魔”驚呆了,硬生生合上嘴巴。
“恭迎大唐皇帝陛下!”
“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從謙帶頭唿喊,頓時,耳邊一陣山唿海嘯。
李煜緩步近前:“從謙,平身!眾卿,平身!”
躬身相攙,趁機湊到耳邊:“從謙,你搞什麽?!”
“啊……陛下,臣做錯……”
“沒錯,沒錯。”李煜催促,“快起來!”
李從謙慌忙起身,看著李煜臉上掩蓋不住的慍怒,心更慌了。
“哪個是錢惟溍?”
“迴稟皇兄,錢惟溍在府中準備迎接儀式。”
“再說一遍?”
“錢惟溍為了表示對皇兄尊重,親自布置儀式,在杭州府外等候。”
李煜咬牙,用手攥住李從謙的手腕,發紫發青,一字一句地說:“把人遣散!快去!”
“皇兄……遵旨。”
“徐鉉,你也去!”
徐鉉應聲,拉著李從謙走開,一同應酬在場官員。
李煜不再疲憊,不敢再疲憊了。
他冷眼注視著杭州北城,高大的北關門,如同一個難以逾越的天塹。
沒想到,剛到杭州就吃了一記“下馬威”,錢惟溍,你夠厲害、也夠自負的。
李從謙想不通,徐鉉也想不通。
鄭彥華一臉通紅,近前請罪:“陛下,臣監管不力。”
“不怪你。”李煜冷聲說,“想來,從謙也沒跟你商量。”
“陛下聖明,半個時辰前,才通知臣。”
“好了……杭州治安如何?”
“自攻打下之後,每夜宵禁,嚴查人員,業已滅掉不少歹人,至於負隅頑抗的官員,全都羈押在軍營之中。”
李煜眯了眯眼,冷聲反問:“負責看押的,也是錢惟溍吧。”
“……錢塘王同意,理由是,同為吳越舊臣,也好說服歸降我大唐。”
李煜長長歎氣,自己這個十一弟,自幼被排擠到鄂州,這算是養廢了!
究竟發生了什麽,讓李煜如此暴躁?這件事,其實是很微妙的政治博弈——
簡單說,李從謙被忽悠了。
他是李煜欽點的錢塘王,是“戰勝國代表”,是杭州城最大的官!
結果,卻親自出城迎接,好吧,出來也沒關係,你帶著南唐官員就行了,怎麽還帶著一大批吳越舊臣?
到底是你投降了,還是錢氏一族投降了!
錢惟溍呢?打著“準備宴會”的名義,在後方坐鎮。
表象上,體現出“對大唐皇帝的忠實與恭敬”,實則,將自己放在與李煜相同的位置。
從字麵上解釋,反而更簡單。李煜、錢惟溍兩人都在“等對方”,他們是平等的,而李從謙這個半吊子是去“迎”,處於“等”的下位,身份自然就低一些。
這就相當於,公司大領導親自開著車,去機場接大客戶,而二把手坐在宴會大廳,等著把人接來,然後迎上去與大客戶握手。
鄭彥華都能想明白,李從謙愣是沒看透!
人漸散去。
鄭彥華近前,試探問道:“陛下,接下來怎麽辦?”
進城?那就相當於中套了。
不進?總不能守在城外吧!
李煜轉頭,看了一眼身後的夾城,緩緩說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孝儒,陪朕泛舟西湖,如何?”
鄭彥華眉頭一展,驚喜道:“陛下聖明,臣遵旨!”
鐵舸鎮滄溟,金帆裂宿星!
戒備森嚴的帝王戰船,行駛在寬闊的江南運河之上。
新繡的大唐國旗,迎風招展。
武裝的大唐將士,威風凜凜。
杭州,朕來了。
區別於徐鉉的緊張,李煜盤腿坐在船艙裏,一手托腮,一手扶膝,有點犯迷糊,暈船嗎?
不,他是後知後覺、心情複雜,大腦不停地浮現那一場“甜蜜的烏龍”事件——
想起,錦盒中不是國璽,而是針線,為自己做過女紅之事的,隻有三人而已。
想起,符太後吃的那塊點心,是自己為消除“下毒懷疑”先嚐的,這不是間接接吻?
想起,符太後伏在自己胸前,銀牙輕咬、斷掉絲線,近前整理衣衫,清新如蘭的氣息,醉人心脾。
想起,美人仰麵、眼眸星轉,楚楚可憐的樣子,仿佛在哀求:從嘉,請善待我們母子……
我去,越想越離譜!越想越煩躁!
“燭慶!”
艙外腳步匆忙,燭慶匆忙進來:“陛下,有何吩咐?”
“行船何處?”
又來?一個時辰問八遍了!
“快到梁溪了。陛下,是否上岸休息?”
“不做停留!直接轉入太湖,走吳興水道!”
燭慶躊躇:“陛下,若橫渡太湖,那蘇州、吳江迎接的官員……”
“朕哪兒來的功夫,與之虛與委蛇?傳口諭,日夜兼程、盡快趕到!”
燭慶欲走,又轉身道:“陛下,龍袍已經穿了三日,是否要更換便服?”
船上空間狹小,便服換上,更舒服一些。
“不必了,退下吧。”
“遵旨。”
燭慶走後,李煜舒展了一下身體,不自覺地,用手撫摸了一下袖口。
一路之上,戰爭的痕跡還在。
但總體上,戰後安撫工作令人滿意,沒有出現大規模流民逃難、匪盜橫行的事件。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是得益於準備充分,以迅猛的攻擊速度,打得吳越措手不及,在最短時間內吃掉了有生力量。
二是,押寶錢惟溍,算是押對了,在其坐鎮杭州之後,一連向浙西六州(蘇、秀、湖、嚴、杭、衢)發出詔令,以吳越中央政府的名義,要求各地軍隊投降。
三是,李煜采取了寬仁政策,各地縣鎮級別的官員、權貴、世家、商人、地主等,隻要改旗易幟,仍舊保持原有身份地位。
吳越是“過慣了好日子的”,跟誰不是跟?忠於錢氏的人不少,可更多的人,很快就想明白了。
跟誰不是跟啊!
再說,名義上的吳越國王,還是姓錢的!
正月廿五,杭州地界。
北關門外,嚴陣以待。
迎接人群最前麵的,便是十一弟李從謙,他心中忐忑、情緒緊張。
才分別幾日,皇兄親自趕到,難道自己幹得不好,惹了不滿?思來想去,也沒頭緒!
先請罪吧!
帝船靠岸,李從謙跪地伏身,搞到身後一群大臣——既有南唐的,也有吳越的——不知所措,有樣學樣,全都五體投地。
身後的鄭彥華,想要阻止,已經來不及了。
李煜走到舷邊,剛想舒展一下、打個哈欠,被一眾“伏地魔”驚呆了,硬生生合上嘴巴。
“恭迎大唐皇帝陛下!”
“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從謙帶頭唿喊,頓時,耳邊一陣山唿海嘯。
李煜緩步近前:“從謙,平身!眾卿,平身!”
躬身相攙,趁機湊到耳邊:“從謙,你搞什麽?!”
“啊……陛下,臣做錯……”
“沒錯,沒錯。”李煜催促,“快起來!”
李從謙慌忙起身,看著李煜臉上掩蓋不住的慍怒,心更慌了。
“哪個是錢惟溍?”
“迴稟皇兄,錢惟溍在府中準備迎接儀式。”
“再說一遍?”
“錢惟溍為了表示對皇兄尊重,親自布置儀式,在杭州府外等候。”
李煜咬牙,用手攥住李從謙的手腕,發紫發青,一字一句地說:“把人遣散!快去!”
“皇兄……遵旨。”
“徐鉉,你也去!”
徐鉉應聲,拉著李從謙走開,一同應酬在場官員。
李煜不再疲憊,不敢再疲憊了。
他冷眼注視著杭州北城,高大的北關門,如同一個難以逾越的天塹。
沒想到,剛到杭州就吃了一記“下馬威”,錢惟溍,你夠厲害、也夠自負的。
李從謙想不通,徐鉉也想不通。
鄭彥華一臉通紅,近前請罪:“陛下,臣監管不力。”
“不怪你。”李煜冷聲說,“想來,從謙也沒跟你商量。”
“陛下聖明,半個時辰前,才通知臣。”
“好了……杭州治安如何?”
“自攻打下之後,每夜宵禁,嚴查人員,業已滅掉不少歹人,至於負隅頑抗的官員,全都羈押在軍營之中。”
李煜眯了眯眼,冷聲反問:“負責看押的,也是錢惟溍吧。”
“……錢塘王同意,理由是,同為吳越舊臣,也好說服歸降我大唐。”
李煜長長歎氣,自己這個十一弟,自幼被排擠到鄂州,這算是養廢了!
究竟發生了什麽,讓李煜如此暴躁?這件事,其實是很微妙的政治博弈——
簡單說,李從謙被忽悠了。
他是李煜欽點的錢塘王,是“戰勝國代表”,是杭州城最大的官!
結果,卻親自出城迎接,好吧,出來也沒關係,你帶著南唐官員就行了,怎麽還帶著一大批吳越舊臣?
到底是你投降了,還是錢氏一族投降了!
錢惟溍呢?打著“準備宴會”的名義,在後方坐鎮。
表象上,體現出“對大唐皇帝的忠實與恭敬”,實則,將自己放在與李煜相同的位置。
從字麵上解釋,反而更簡單。李煜、錢惟溍兩人都在“等對方”,他們是平等的,而李從謙這個半吊子是去“迎”,處於“等”的下位,身份自然就低一些。
這就相當於,公司大領導親自開著車,去機場接大客戶,而二把手坐在宴會大廳,等著把人接來,然後迎上去與大客戶握手。
鄭彥華都能想明白,李從謙愣是沒看透!
人漸散去。
鄭彥華近前,試探問道:“陛下,接下來怎麽辦?”
進城?那就相當於中套了。
不進?總不能守在城外吧!
李煜轉頭,看了一眼身後的夾城,緩緩說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孝儒,陪朕泛舟西湖,如何?”
鄭彥華眉頭一展,驚喜道:“陛下聖明,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