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李世民要與劉君邛君前奏對
大唐:開局拯救小兕子 作者:天使的畫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4000字大章)
此時,陽光明媚,劉君邛親自押送著幾輛裝滿玻璃製品的馬車緩緩駛入了太極宮。
時間已經接近下午兩點,李世民正在甘露殿內忙碌地處理政務。
劉君邛抵達甘露殿時,向當值的太監表明了自己想要麵見李世民的意願。
太監立刻進入宮殿內向李世民稟報,不久之後便返迴並告訴劉君邛:“劉縣男,陛下有請您進去。”
劉君邛小心翼翼地抱著用綢布遮蓋住的盤山龍玻璃製品走進了甘露殿。
此刻,李世民正專注於批改奏折,劉君邛進入後將盤山龍玻璃製品輕輕地放置在地上。接著,他恭敬地躬身行禮道:“微臣見過陛下。”
李世民並未抬頭,繼續專注於手中的工作,隻是淡淡地迴應道:“君邛,你先找個地方坐一下,我這邊還有幾份奏疏需要批改,你稍等片刻。”
劉君邛急忙應聲稱是,隨後在李世民左側的一個案幾前坐下。李世民手持奏折,時而陷入沉思,時而拿起筆認真地作出批示。
時間過得很快,沒一會兒,他麵前那十幾份奏折便已被處理得差不多了。
李世民拿起最後一份奏折,認真地閱讀起來,正當他要作出批示時,眼角餘光卻瞥見劉君邛這家夥竟然打起了瞌睡!
這可把李世民氣壞了,心裏暗罵道:“尼瑪,我在這裏為國事操勞,你倒好,竟敢在我眼皮底下睡覺,真是膽大包天!看來這小子最近有些恃寵而驕了。”
於是,李世民拿起奏折,毫不猶豫地朝劉君邛的頭上砸去。
劉君邛立刻被奏折砸醒了過來。他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發現李世民那張陰沉的臉正惡狠狠地盯著他。
劉君邛連忙賠笑道:“哈哈哈,陛下,實在不好意思啊,我剛剛一不小心睡著了。”
李世民冷哼一聲,說道:“睡著了?我看你倒是挺清閑的嘛。”劉君邛一聽,急忙爭辯道:“陛下,我最近忙的事情,您又不是不知道。今天上午,我可是在將作監忙碌了整整一個上午啊。”
李世民好奇地問道:“將作監?你去那裏做什麽?”
劉君邛神秘一笑,答道:“嘿嘿,自然是因為玻璃已經成功製造出來啦!這不,我現在就是特意前來向您獻上這份寶物的呢。”
李世民聽到這話,臉上並未露出太多驚喜之色,畢竟他曾在西域商人處購置過一些精美的琉璃製品,對於劉君邛所說的玻璃製品,他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
李世民微笑著說道:“哦?獻寶?就是這綢緞覆蓋之物嗎?好,那就打開吧,讓我仔細瞧瞧。”
劉君邛聽聞,趕忙起身走向盤山龍,雙手緊緊抓住綢布,用力一扯,便將其揭開。
隻見一條閃耀著紫色光芒、晶瑩剔透的五爪神龍,正盤旋在一座雄偉壯麗的綠色奇山之上。
這條神龍一現身,立刻引起了李世民的極大震驚,他騰的一下地從案幾前站起身來。李世民的眼睛瞪得渾圓,滿臉盡是驚愕和震撼的神情。
他迅速地從案幾上下來,腳步急促地走到玻璃盤龍麵前,目光專注地凝視著它。
這頭玻璃巨龍的頭部設計精妙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它的雙眼瞪得滾圓,眉骨高聳,透露出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和莊重。長長的龍嘴裏,一排排鋒利的牙齒排列整齊,閃爍著寒光,讓人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和壓迫感。下巴上,濃密的龍須像隨風飄動的旗幟一樣舒展蔓延,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氛圍。
兩條龍須,纖細有力,讓整個龍頭有飄飄渺渺之感。
龍角位於後腦勺,猶如一頂璀璨的皇冠,給人一種王者風範。沿著龍頭向下望去,覆蓋著鱗片的龍身蜿蜒於綠色玻璃山之上,四隻巨大的爪子緊緊抓住山頂和山腰,龍尾高高翹起,流露出高傲的姿態。整座龍與山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幅壯觀的畫麵。
在甘露殿眾多宮燈的映照下,巨龍散發出紫色和綠色的光芒,熠熠生輝。它光滑的身體在高光處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刺痛了在場每一個人的眼睛。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撫摸這條紫色的龍身,感受到了異常的光滑。
李世民讚歎道:“這就是真龍啊,以前的那些龍畫,龍雕,遠不如你這條玻璃龍威嚴霸氣,我非常喜歡。”
劉君邛笑道:“陛下喜歡就好。”
李世民看到這玻璃晶瑩透明,心中狂震,這特麽比水玉還要純正,不含任何雜質,透明得都能看到對麵的實物了,這簡直是無價之寶啊。
這一會兒,李世民已經把西域的那些琉璃製品歸結到垃圾裏麵去了。
劉君邛的這條龍,是他參考了現代遊戲插圖中的龍精心製作而成。其形象設計獨特,細節處理得恰到好處,相比之下,古代龍的形象顯得較為傳統。
此外,由於劉君邛長期從事繪畫和雕刻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巧,因此他能夠將這條龍塑造得十分威嚴且充滿霸氣。
李世民見到這條龍後,立刻被它的氣勢所吸引,感覺與自己的氣質相得益彰,瞬間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禁讚歎道:“好!好!好啊,君邛,這條琉璃神龍,我甚是喜歡。”
緊接著,李世民小心翼翼地抱起這條龍,如同抱著珍貴的寶物一般,輕輕地將它放置於自己的案幾之上。
然後,他端坐在案幾後方,雙手輕輕放在膝蓋上,眼神專注而溫和地注視著眼前的玻璃龍。他的臉上洋溢著欣喜和滿足的笑容,仿佛看到了一件稀世珍寶。
劉君邛恭敬地迴答道:“陛下喜歡便好。”
聽到劉君邛的話,李世民微微點頭,嘴角上揚,顯示出他此刻的好心情。他興致勃勃地繼續說道:“君邛啊,你這次真的給朕帶來了一個大大的驚喜。說吧,你想要什麽樣的賞賜呢?隻要不過分,朕都會答應你的。”
劉君邛聽後,誠懇地說道:“陛下,玻璃是將作監的工匠們精心製作出來的,他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智慧。懇請陛下對他們進行賞賜,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李世民聞言,目光從玻璃盤龍上移開,轉而看向劉君邛。他的眼神變得嚴肅起來,似乎帶著一絲責備。他緩緩地說道:“君邛,你之前不是擅自做主,將他們的月錢提高了幾倍嗎?怎麽現在還要找朕要賞賜?難道你不知道這違反了朝廷的規定嗎?”
李世民的語氣中透露出不滿,讓劉君邛不禁心生寒意。
劉君邛雖然沒被李世民的寒冷的目光給嚇住,心中明白,自己私自給工匠漲月錢的事情,不合朝廷規定,肯定惹李世民不快了。
但是,本身就是因為,朝廷對工匠的待遇太低了,這肯定是不利於大唐的發展和文明的發展的。
於是劉君邛迎著李世民的目光,說道:“陛下,臣認為,自己為工匠們增加月錢,不但沒錯,反而覺得自己這麽做才是正確的。”
李世民聞言,目光變得銳利了,死死的看著劉君邛道:“君邛,你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嗎?”
劉君邛迴答道:“臣自然知道自己的錯在哪裏?”
“哦?你剛剛不是說你是正確的,現在怎麽又說自己錯了,這是何故?”李世民冷臉問道。
“我的錯,錯在沒有向陛下稟報,擅自做出的決定。”劉君邛迴答道,然後滿臉笑臉向李世民說到:“嘿嘿,不過我相信陛下一定會同意的。”
李世民見劉君邛嬉皮笑臉的,也收起了威嚴,麵色稍緩地說道:“哼!也就是你小子啊,以後你還是收斂點,曾經漢武帝過分寵愛霍去病,主父偃向漢武帝諫言道,刀過於鋒利,會容易折斷,我可不想你如霍去病一般,明白嗎?”
劉君邛心中狂震,好家夥,我現在在李世民的心中已經到了霍去病的地位了嗎?他不禁感到驚喜和榮幸,但同時也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加謹慎行事。於是,他立即向李世民表態道:“多謝陛下厚愛,以後我定當謹言慎行。”
李世民滿意地點頭道:“嗯,你知道就好。”然後,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劉君邛身上,似乎在等待著什麽。
劉君邛此時又說:“陛下,臣給工匠們加薪,其實也是迫不得已。實在是因為現在工匠的收入實在是太低了,不但收入低,地位也低。長此以往,這對大唐的發展極為不利,甚至可能限製陛下所建立的盛世的上限。”
李世民原本對劉君邛所說的話並不在意,但當他聽到劉君邛提到工匠待遇低會限製貞觀盛世的上限時,心中不禁一震,開始認真對待起這個話題來。
他好奇地問道:“哦?君邛,你為何如此篤定?”劉君邛並未直接迴答,而是反問道:“陛下,臣有一個疑問,希望陛下能夠解答。”
李世民有些疑惑地看著劉君邛,問道:“哦?什麽問題?”
劉君邛繼續說道:“陛下,請問人和牲畜的區別在哪裏?”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迴答道:“區別?自然是人懂得禮儀,擁有智慧,並且能夠從事生產活動。”
劉君邛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陛下所言極是,但臣以為,人與牲畜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人能夠製造並使用工具,同時還能不斷改進這些工具。”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笑容,輕聲笑道:“你這個說法倒是挺新奇有趣的,不過你說得也並無道理。朕聞,當三皇五帝統治天下的時候,人類還處於茹毛飲血,過著野蠻的生活,以狩獵和采集為生,甚至食用生肉和鮮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農耕工具、交通工具以及華麗服飾的發明和使用,人們的生活逐漸變得文明起來,開始懂得禮儀和規矩。”
劉君邛接著說道:“然而,陛下啊!這些農耕工具、交通工具、華麗服飾等等所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物品,無一不是由工匠們親手製造出來的。從最初的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再到鐵器時代,每一個時代都代表著一種巨大的變革和進步。而這種變革和進步的根源在於工匠們不斷創新和改進技術,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麵貌。”
李世民聽道劉君邛如此說,開始思起來,然後問到:“你之前跟我說過,國,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你跟我說過商業流通的重要性,我這些天也與房玄齡,馬周等人商量過要重視商業,現在你提到了工業,那麽你現在說說如何做到才能很好的工業呢?”
李世民微笑著向太監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將案幾撤下。隨後,他自己站起身來,緩緩地走向劉君邛。高德見狀,連忙給李世民搬來了一個蒲團,放在地上。李世民從容不迫地坐下,與劉君邛麵對麵,目光堅定而真摯。
劉君邛一見李世民如此鄭重其事,不禁心頭一震。他意識到,李世民這是擺出了一副君前奏對的架勢,顯然是真心實意地想要聽取他的意見。
李世民抬起手,誠摯地向劉君邛示意:“君邛,現在朕以大唐之君的身份,誠懇地向你請教,如何發展大唐的工業,如何讓我的貞觀盛世更加輝煌?”
李世民的這番舉動,讓劉君邛心中大為震撼。他暗自感歎,這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應有的風範。他深深地吸了口氣,平複了一下內心的激動,然後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敢問,您對工業有何理解?”
李世民微微一笑,坦率地迴答道:“工業,就是生產器具、衣物以及車駕等物品的產業。”
劉君邛接著追問:“那難道不是儒生口中所說的奇淫技巧嗎?”
李世民爽朗地笑了起來,眼中閃過一絲不屑:“哈哈,我又不是什麽昏庸之人,怎會輕易相信那些無稽之談呢?”
此時,陽光明媚,劉君邛親自押送著幾輛裝滿玻璃製品的馬車緩緩駛入了太極宮。
時間已經接近下午兩點,李世民正在甘露殿內忙碌地處理政務。
劉君邛抵達甘露殿時,向當值的太監表明了自己想要麵見李世民的意願。
太監立刻進入宮殿內向李世民稟報,不久之後便返迴並告訴劉君邛:“劉縣男,陛下有請您進去。”
劉君邛小心翼翼地抱著用綢布遮蓋住的盤山龍玻璃製品走進了甘露殿。
此刻,李世民正專注於批改奏折,劉君邛進入後將盤山龍玻璃製品輕輕地放置在地上。接著,他恭敬地躬身行禮道:“微臣見過陛下。”
李世民並未抬頭,繼續專注於手中的工作,隻是淡淡地迴應道:“君邛,你先找個地方坐一下,我這邊還有幾份奏疏需要批改,你稍等片刻。”
劉君邛急忙應聲稱是,隨後在李世民左側的一個案幾前坐下。李世民手持奏折,時而陷入沉思,時而拿起筆認真地作出批示。
時間過得很快,沒一會兒,他麵前那十幾份奏折便已被處理得差不多了。
李世民拿起最後一份奏折,認真地閱讀起來,正當他要作出批示時,眼角餘光卻瞥見劉君邛這家夥竟然打起了瞌睡!
這可把李世民氣壞了,心裏暗罵道:“尼瑪,我在這裏為國事操勞,你倒好,竟敢在我眼皮底下睡覺,真是膽大包天!看來這小子最近有些恃寵而驕了。”
於是,李世民拿起奏折,毫不猶豫地朝劉君邛的頭上砸去。
劉君邛立刻被奏折砸醒了過來。他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發現李世民那張陰沉的臉正惡狠狠地盯著他。
劉君邛連忙賠笑道:“哈哈哈,陛下,實在不好意思啊,我剛剛一不小心睡著了。”
李世民冷哼一聲,說道:“睡著了?我看你倒是挺清閑的嘛。”劉君邛一聽,急忙爭辯道:“陛下,我最近忙的事情,您又不是不知道。今天上午,我可是在將作監忙碌了整整一個上午啊。”
李世民好奇地問道:“將作監?你去那裏做什麽?”
劉君邛神秘一笑,答道:“嘿嘿,自然是因為玻璃已經成功製造出來啦!這不,我現在就是特意前來向您獻上這份寶物的呢。”
李世民聽到這話,臉上並未露出太多驚喜之色,畢竟他曾在西域商人處購置過一些精美的琉璃製品,對於劉君邛所說的玻璃製品,他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
李世民微笑著說道:“哦?獻寶?就是這綢緞覆蓋之物嗎?好,那就打開吧,讓我仔細瞧瞧。”
劉君邛聽聞,趕忙起身走向盤山龍,雙手緊緊抓住綢布,用力一扯,便將其揭開。
隻見一條閃耀著紫色光芒、晶瑩剔透的五爪神龍,正盤旋在一座雄偉壯麗的綠色奇山之上。
這條神龍一現身,立刻引起了李世民的極大震驚,他騰的一下地從案幾前站起身來。李世民的眼睛瞪得渾圓,滿臉盡是驚愕和震撼的神情。
他迅速地從案幾上下來,腳步急促地走到玻璃盤龍麵前,目光專注地凝視著它。
這頭玻璃巨龍的頭部設計精妙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它的雙眼瞪得滾圓,眉骨高聳,透露出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和莊重。長長的龍嘴裏,一排排鋒利的牙齒排列整齊,閃爍著寒光,讓人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和壓迫感。下巴上,濃密的龍須像隨風飄動的旗幟一樣舒展蔓延,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氛圍。
兩條龍須,纖細有力,讓整個龍頭有飄飄渺渺之感。
龍角位於後腦勺,猶如一頂璀璨的皇冠,給人一種王者風範。沿著龍頭向下望去,覆蓋著鱗片的龍身蜿蜒於綠色玻璃山之上,四隻巨大的爪子緊緊抓住山頂和山腰,龍尾高高翹起,流露出高傲的姿態。整座龍與山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幅壯觀的畫麵。
在甘露殿眾多宮燈的映照下,巨龍散發出紫色和綠色的光芒,熠熠生輝。它光滑的身體在高光處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刺痛了在場每一個人的眼睛。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撫摸這條紫色的龍身,感受到了異常的光滑。
李世民讚歎道:“這就是真龍啊,以前的那些龍畫,龍雕,遠不如你這條玻璃龍威嚴霸氣,我非常喜歡。”
劉君邛笑道:“陛下喜歡就好。”
李世民看到這玻璃晶瑩透明,心中狂震,這特麽比水玉還要純正,不含任何雜質,透明得都能看到對麵的實物了,這簡直是無價之寶啊。
這一會兒,李世民已經把西域的那些琉璃製品歸結到垃圾裏麵去了。
劉君邛的這條龍,是他參考了現代遊戲插圖中的龍精心製作而成。其形象設計獨特,細節處理得恰到好處,相比之下,古代龍的形象顯得較為傳統。
此外,由於劉君邛長期從事繪畫和雕刻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巧,因此他能夠將這條龍塑造得十分威嚴且充滿霸氣。
李世民見到這條龍後,立刻被它的氣勢所吸引,感覺與自己的氣質相得益彰,瞬間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禁讚歎道:“好!好!好啊,君邛,這條琉璃神龍,我甚是喜歡。”
緊接著,李世民小心翼翼地抱起這條龍,如同抱著珍貴的寶物一般,輕輕地將它放置於自己的案幾之上。
然後,他端坐在案幾後方,雙手輕輕放在膝蓋上,眼神專注而溫和地注視著眼前的玻璃龍。他的臉上洋溢著欣喜和滿足的笑容,仿佛看到了一件稀世珍寶。
劉君邛恭敬地迴答道:“陛下喜歡便好。”
聽到劉君邛的話,李世民微微點頭,嘴角上揚,顯示出他此刻的好心情。他興致勃勃地繼續說道:“君邛啊,你這次真的給朕帶來了一個大大的驚喜。說吧,你想要什麽樣的賞賜呢?隻要不過分,朕都會答應你的。”
劉君邛聽後,誠懇地說道:“陛下,玻璃是將作監的工匠們精心製作出來的,他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智慧。懇請陛下對他們進行賞賜,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李世民聞言,目光從玻璃盤龍上移開,轉而看向劉君邛。他的眼神變得嚴肅起來,似乎帶著一絲責備。他緩緩地說道:“君邛,你之前不是擅自做主,將他們的月錢提高了幾倍嗎?怎麽現在還要找朕要賞賜?難道你不知道這違反了朝廷的規定嗎?”
李世民的語氣中透露出不滿,讓劉君邛不禁心生寒意。
劉君邛雖然沒被李世民的寒冷的目光給嚇住,心中明白,自己私自給工匠漲月錢的事情,不合朝廷規定,肯定惹李世民不快了。
但是,本身就是因為,朝廷對工匠的待遇太低了,這肯定是不利於大唐的發展和文明的發展的。
於是劉君邛迎著李世民的目光,說道:“陛下,臣認為,自己為工匠們增加月錢,不但沒錯,反而覺得自己這麽做才是正確的。”
李世民聞言,目光變得銳利了,死死的看著劉君邛道:“君邛,你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嗎?”
劉君邛迴答道:“臣自然知道自己的錯在哪裏?”
“哦?你剛剛不是說你是正確的,現在怎麽又說自己錯了,這是何故?”李世民冷臉問道。
“我的錯,錯在沒有向陛下稟報,擅自做出的決定。”劉君邛迴答道,然後滿臉笑臉向李世民說到:“嘿嘿,不過我相信陛下一定會同意的。”
李世民見劉君邛嬉皮笑臉的,也收起了威嚴,麵色稍緩地說道:“哼!也就是你小子啊,以後你還是收斂點,曾經漢武帝過分寵愛霍去病,主父偃向漢武帝諫言道,刀過於鋒利,會容易折斷,我可不想你如霍去病一般,明白嗎?”
劉君邛心中狂震,好家夥,我現在在李世民的心中已經到了霍去病的地位了嗎?他不禁感到驚喜和榮幸,但同時也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加謹慎行事。於是,他立即向李世民表態道:“多謝陛下厚愛,以後我定當謹言慎行。”
李世民滿意地點頭道:“嗯,你知道就好。”然後,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劉君邛身上,似乎在等待著什麽。
劉君邛此時又說:“陛下,臣給工匠們加薪,其實也是迫不得已。實在是因為現在工匠的收入實在是太低了,不但收入低,地位也低。長此以往,這對大唐的發展極為不利,甚至可能限製陛下所建立的盛世的上限。”
李世民原本對劉君邛所說的話並不在意,但當他聽到劉君邛提到工匠待遇低會限製貞觀盛世的上限時,心中不禁一震,開始認真對待起這個話題來。
他好奇地問道:“哦?君邛,你為何如此篤定?”劉君邛並未直接迴答,而是反問道:“陛下,臣有一個疑問,希望陛下能夠解答。”
李世民有些疑惑地看著劉君邛,問道:“哦?什麽問題?”
劉君邛繼續說道:“陛下,請問人和牲畜的區別在哪裏?”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迴答道:“區別?自然是人懂得禮儀,擁有智慧,並且能夠從事生產活動。”
劉君邛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陛下所言極是,但臣以為,人與牲畜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人能夠製造並使用工具,同時還能不斷改進這些工具。”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笑容,輕聲笑道:“你這個說法倒是挺新奇有趣的,不過你說得也並無道理。朕聞,當三皇五帝統治天下的時候,人類還處於茹毛飲血,過著野蠻的生活,以狩獵和采集為生,甚至食用生肉和鮮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農耕工具、交通工具以及華麗服飾的發明和使用,人們的生活逐漸變得文明起來,開始懂得禮儀和規矩。”
劉君邛接著說道:“然而,陛下啊!這些農耕工具、交通工具、華麗服飾等等所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物品,無一不是由工匠們親手製造出來的。從最初的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再到鐵器時代,每一個時代都代表著一種巨大的變革和進步。而這種變革和進步的根源在於工匠們不斷創新和改進技術,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麵貌。”
李世民聽道劉君邛如此說,開始思起來,然後問到:“你之前跟我說過,國,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你跟我說過商業流通的重要性,我這些天也與房玄齡,馬周等人商量過要重視商業,現在你提到了工業,那麽你現在說說如何做到才能很好的工業呢?”
李世民微笑著向太監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將案幾撤下。隨後,他自己站起身來,緩緩地走向劉君邛。高德見狀,連忙給李世民搬來了一個蒲團,放在地上。李世民從容不迫地坐下,與劉君邛麵對麵,目光堅定而真摯。
劉君邛一見李世民如此鄭重其事,不禁心頭一震。他意識到,李世民這是擺出了一副君前奏對的架勢,顯然是真心實意地想要聽取他的意見。
李世民抬起手,誠摯地向劉君邛示意:“君邛,現在朕以大唐之君的身份,誠懇地向你請教,如何發展大唐的工業,如何讓我的貞觀盛世更加輝煌?”
李世民的這番舉動,讓劉君邛心中大為震撼。他暗自感歎,這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應有的風範。他深深地吸了口氣,平複了一下內心的激動,然後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敢問,您對工業有何理解?”
李世民微微一笑,坦率地迴答道:“工業,就是生產器具、衣物以及車駕等物品的產業。”
劉君邛接著追問:“那難道不是儒生口中所說的奇淫技巧嗎?”
李世民爽朗地笑了起來,眼中閃過一絲不屑:“哈哈,我又不是什麽昏庸之人,怎會輕易相信那些無稽之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