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饒你一命
重生神雕:拜師李莫愁 作者:一群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場上馬蹄聲隆隆,喊殺聲、兵器碰撞聲、慘叫聲交織一片,戰況之慘烈,可見一斑。
那銀月護法此刻已至三丈之外,身形如電,直撲殺過來。
易逐雲曾與他數次交手。
二人單打獨鬥之際,易逐雲憑借精妙輕功與淩厲劍法,雖未吃大虧,卻也從未占過上風,深知此人實乃勁敵。
他輕籲了一口氣,心想,如今我手握無憂劍,未必便不能勝他。隻是大批敵軍正蜂擁趕來,局勢著實棘手。
念及此處,忙忘卻周遭紛亂,強壓內心緊張,手腕一抖,劍花飛舞,徑直迎向銀月護法。
刹那之間,刀光霍霍,劍氣縱橫飛舞,交擊之聲密如連珠。
易逐雲本想憑借鋒利劍鋒削斷對方雙刃,但銀月護法與他多次交手,內力雄渾,武功卓絕,戰鬥經驗更是極為豐富,豈會在此處輕易吃虧?
易逐雲劍削向左手刃時,銀月護法左手刃暫避鋒芒,同時右手刃如毒蛇出洞,急速反擊,逼得易逐雲不得不迴劍防守。
眨眼間,兩人已拆了七八招,均暗讚對方武藝高強。
銀月護法見易逐雲劍法變幻莫測,短短數招內,竟接連使出七八種不同劍式,與之前交手情形大相徑庭,不禁想道:“這小子劍法雖精妙,卻不及李莫愁那般迅疾,也未勝過我的‘寒霜半月斬’。除了輕功略勝一籌,其餘方麵我本應穩穩壓製他,可為何每次都無法取他性命?”
頓時想起每次交手,易逐雲身旁總有幫手,兩人單挑從未超過二百招。
正思索間,隻見易逐雲腳下步伐玄妙,劍影飛舞,如一張大網般罩來,虛實難辨。
銀月護法瞬間明白對方意圖,這是要封住自己施展刀法,他冷笑一聲,喝道:“臭小子,淨搞些花哨無用的東西!”
銀月護法左手刃嚴密防守,右手刃迅猛進攻。易逐雲圍著他飛速遊走,攻勢淩厲。
銀月護法見狀,招式陡變,右手刃防守,左手刃進攻。又是七八招過後,易逐雲卻陡然反向,再次展開攻擊。
銀月護法心中大驚,瞬間察覺,方才易逐雲一直從“震位”踏至“乾位”,此刻卻從“巽位”攻向“坤位”,竟是反著來的!
易逐雲這一式劍法使得精妙絕倫,變招層出不窮,且與身法完美融合。
銀月護法越看越驚,忍不住喝道:“你這是昆侖兩儀劍?青靈子竟將此劍法傳給你了?”
易逐雲微微一怔,心中疑惑,不知這青靈子是何許人也,想來或許是昆侖派掌門?這銀月護法莫非曾與他交過手?自己雖在江湖闖蕩,但天下廣袤,高人輩出,又逢亂世,未曾聽聞也屬正常。
他微微一笑,說道:“昆侖的兩儀劍難道隻有一式?還能反著使麽?”
銀月護法不再多言,攻勢愈發兇猛。但易逐雲劍法精妙,竟讓他一時難以突破,反而漸漸落了下風,數次險些被利劍刺中。
前幾次交手,銀月護法憑借精妙刀法,尚能傷到易逐雲。
可這一次,他發現無論如何進攻,都難以傷到易逐雲分毫,而易逐雲想要傷他,雖也有些困難,但自己卻已無必勝把握。
忽想起易逐雲在風陵渡的話:“我正想拿你這等高手練劍。”
再看易逐雲如今進步神速,不禁心驚。
正自驚詫,易逐雲卻突然撤劍,向著遠處飛馳而去。
銀月護法更是詫異,連忙施展輕功追去。
原來兀良合台趁兩人交手之際,又重新組織起百餘騎兵,大聲唿喝:“給老子衝,殺光這些南蠻子!”
而北邊三千餘騎援兵,已然逼近至數百丈開外,黑壓壓一片,氣勢洶洶,馬蹄聲如雷鳴般震耳欲聾,大地都為之顫抖。
銀月護法見狀,心中大喜。
轉頭望向左側,百丈之外,隻見郭靖手持長槍,縱馬如飛,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
數百宋軍紮甲兵和皮甲兵緊隨其後,將剛剛聚攏的兩百多蒙軍衝得七零八落。
郭靖與兀良合台這一番交鋒,蒙軍傷亡更為慘重,但宋軍損失也著實不小,勉強算是郭靖慘勝一局。
隻聽郭靖高聲下令:“留下二十騎與我斷後,其餘人等,跟隨鍾都統速速撤離!”
鍾揚高聲領命,留下二十騎,率領餘下宋騎和丐幫弟子朝著東南方向疾馳而去,顯然是想盡快撤迴樊城。
耶律齊武功高強,亦決意留下斷後,驅馬來到郭靖身畔。抬眼望向北方那黑壓壓的大批蒙軍,心中不禁駭然。
四下環顧,不見耶律燕等人的蹤跡,卻瞧見易逐雲朝著兀良合台率領的百餘重騎兵奔去,他焦急萬分,脫口而出:“是易大俠!”
眾人望去,既驚訝又敬佩,單單一己之力,竟要衝擊一百多重騎兵,這般勇氣,當真悍不畏死!
郭靖眼見北方蒙軍如烏雲壓境,心想,縱使武功再高強,一個人又怎能抵擋千軍萬馬?高聲唿喊:“易大俠,快撤!”
但易逐雲卻並未停下腳步,身後還有一人緊追不舍,再看那人輕功,顯然是個頂尖高手。
那兀良合台見狀,非但不避,反而領著百餘騎兵,朝著郭靖這邊衝殺過來。
郭靖眉頭一皺,高聲喝道:“速戰速決!”
催動胯下駿馬,殺將過去。
其餘眾人亦是緊緊跟隨。
眾人奔出二十餘丈,郭靖又大聲喊道:“跟緊我!”
竟猛地勒馬轉向北麵。
後麵的人雖然詫異,但都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毅然催馬跟上。
兀良合台見此情形,大為詫異,不禁放聲大笑:“金刀駙馬這是要重歸我大蒙古國了嗎?”
郭靖運起內力,鐵槍指著兀良合台,高聲喝道:“將軍兀良合台,你們蒙古人殘殺我大宋百姓,我郭靖豈是與豺狼為伍之人?速速退兵,念在往昔交情,我饒你一命!”
兀良合台也大笑道:“金刀駙馬,你若速速投降,我也念在往日情誼,饒你不死!”
兩人這番對話遠遠傳出,北麵蒙軍的幾千援軍都聽得清清楚楚。
眾人都沒料到,兀良合台竟是在與昔日的金刀駙馬交戰。
軍中年紀稍長之人,許多都聽過郭靖的大名,更有郭靖的舊識,心底暗自希望他能迴歸蒙古。
郭靖領著二十餘騎轉向北麵數十丈開外,跑了一條弧線,徑直朝著兀良合台這隊騎兵的右翼衝去。
兀良合台心想:“這金刀駙馬倒是狡猾得很。”忙高聲下令:“迎上去!”
手下騎兵得令,立刻朝右前方奔去。
百餘騎兵控馬疾馳,同樣跑了個弧線,試圖追擊郭靖那隊人的隊尾。令人驚歎的是,這百餘騎兵隊伍嚴整,絲毫不顯散亂。
蒙古騎兵自幼在馬背上長大,人人馬術精湛,即便駿馬疾馳如飛,也能輕鬆駕馭,在這馬術一道上,確實遠超漢人士兵。
那銀月護法此刻已至三丈之外,身形如電,直撲殺過來。
易逐雲曾與他數次交手。
二人單打獨鬥之際,易逐雲憑借精妙輕功與淩厲劍法,雖未吃大虧,卻也從未占過上風,深知此人實乃勁敵。
他輕籲了一口氣,心想,如今我手握無憂劍,未必便不能勝他。隻是大批敵軍正蜂擁趕來,局勢著實棘手。
念及此處,忙忘卻周遭紛亂,強壓內心緊張,手腕一抖,劍花飛舞,徑直迎向銀月護法。
刹那之間,刀光霍霍,劍氣縱橫飛舞,交擊之聲密如連珠。
易逐雲本想憑借鋒利劍鋒削斷對方雙刃,但銀月護法與他多次交手,內力雄渾,武功卓絕,戰鬥經驗更是極為豐富,豈會在此處輕易吃虧?
易逐雲劍削向左手刃時,銀月護法左手刃暫避鋒芒,同時右手刃如毒蛇出洞,急速反擊,逼得易逐雲不得不迴劍防守。
眨眼間,兩人已拆了七八招,均暗讚對方武藝高強。
銀月護法見易逐雲劍法變幻莫測,短短數招內,竟接連使出七八種不同劍式,與之前交手情形大相徑庭,不禁想道:“這小子劍法雖精妙,卻不及李莫愁那般迅疾,也未勝過我的‘寒霜半月斬’。除了輕功略勝一籌,其餘方麵我本應穩穩壓製他,可為何每次都無法取他性命?”
頓時想起每次交手,易逐雲身旁總有幫手,兩人單挑從未超過二百招。
正思索間,隻見易逐雲腳下步伐玄妙,劍影飛舞,如一張大網般罩來,虛實難辨。
銀月護法瞬間明白對方意圖,這是要封住自己施展刀法,他冷笑一聲,喝道:“臭小子,淨搞些花哨無用的東西!”
銀月護法左手刃嚴密防守,右手刃迅猛進攻。易逐雲圍著他飛速遊走,攻勢淩厲。
銀月護法見狀,招式陡變,右手刃防守,左手刃進攻。又是七八招過後,易逐雲卻陡然反向,再次展開攻擊。
銀月護法心中大驚,瞬間察覺,方才易逐雲一直從“震位”踏至“乾位”,此刻卻從“巽位”攻向“坤位”,竟是反著來的!
易逐雲這一式劍法使得精妙絕倫,變招層出不窮,且與身法完美融合。
銀月護法越看越驚,忍不住喝道:“你這是昆侖兩儀劍?青靈子竟將此劍法傳給你了?”
易逐雲微微一怔,心中疑惑,不知這青靈子是何許人也,想來或許是昆侖派掌門?這銀月護法莫非曾與他交過手?自己雖在江湖闖蕩,但天下廣袤,高人輩出,又逢亂世,未曾聽聞也屬正常。
他微微一笑,說道:“昆侖的兩儀劍難道隻有一式?還能反著使麽?”
銀月護法不再多言,攻勢愈發兇猛。但易逐雲劍法精妙,竟讓他一時難以突破,反而漸漸落了下風,數次險些被利劍刺中。
前幾次交手,銀月護法憑借精妙刀法,尚能傷到易逐雲。
可這一次,他發現無論如何進攻,都難以傷到易逐雲分毫,而易逐雲想要傷他,雖也有些困難,但自己卻已無必勝把握。
忽想起易逐雲在風陵渡的話:“我正想拿你這等高手練劍。”
再看易逐雲如今進步神速,不禁心驚。
正自驚詫,易逐雲卻突然撤劍,向著遠處飛馳而去。
銀月護法更是詫異,連忙施展輕功追去。
原來兀良合台趁兩人交手之際,又重新組織起百餘騎兵,大聲唿喝:“給老子衝,殺光這些南蠻子!”
而北邊三千餘騎援兵,已然逼近至數百丈開外,黑壓壓一片,氣勢洶洶,馬蹄聲如雷鳴般震耳欲聾,大地都為之顫抖。
銀月護法見狀,心中大喜。
轉頭望向左側,百丈之外,隻見郭靖手持長槍,縱馬如飛,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
數百宋軍紮甲兵和皮甲兵緊隨其後,將剛剛聚攏的兩百多蒙軍衝得七零八落。
郭靖與兀良合台這一番交鋒,蒙軍傷亡更為慘重,但宋軍損失也著實不小,勉強算是郭靖慘勝一局。
隻聽郭靖高聲下令:“留下二十騎與我斷後,其餘人等,跟隨鍾都統速速撤離!”
鍾揚高聲領命,留下二十騎,率領餘下宋騎和丐幫弟子朝著東南方向疾馳而去,顯然是想盡快撤迴樊城。
耶律齊武功高強,亦決意留下斷後,驅馬來到郭靖身畔。抬眼望向北方那黑壓壓的大批蒙軍,心中不禁駭然。
四下環顧,不見耶律燕等人的蹤跡,卻瞧見易逐雲朝著兀良合台率領的百餘重騎兵奔去,他焦急萬分,脫口而出:“是易大俠!”
眾人望去,既驚訝又敬佩,單單一己之力,竟要衝擊一百多重騎兵,這般勇氣,當真悍不畏死!
郭靖眼見北方蒙軍如烏雲壓境,心想,縱使武功再高強,一個人又怎能抵擋千軍萬馬?高聲唿喊:“易大俠,快撤!”
但易逐雲卻並未停下腳步,身後還有一人緊追不舍,再看那人輕功,顯然是個頂尖高手。
那兀良合台見狀,非但不避,反而領著百餘騎兵,朝著郭靖這邊衝殺過來。
郭靖眉頭一皺,高聲喝道:“速戰速決!”
催動胯下駿馬,殺將過去。
其餘眾人亦是緊緊跟隨。
眾人奔出二十餘丈,郭靖又大聲喊道:“跟緊我!”
竟猛地勒馬轉向北麵。
後麵的人雖然詫異,但都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毅然催馬跟上。
兀良合台見此情形,大為詫異,不禁放聲大笑:“金刀駙馬這是要重歸我大蒙古國了嗎?”
郭靖運起內力,鐵槍指著兀良合台,高聲喝道:“將軍兀良合台,你們蒙古人殘殺我大宋百姓,我郭靖豈是與豺狼為伍之人?速速退兵,念在往昔交情,我饒你一命!”
兀良合台也大笑道:“金刀駙馬,你若速速投降,我也念在往日情誼,饒你不死!”
兩人這番對話遠遠傳出,北麵蒙軍的幾千援軍都聽得清清楚楚。
眾人都沒料到,兀良合台竟是在與昔日的金刀駙馬交戰。
軍中年紀稍長之人,許多都聽過郭靖的大名,更有郭靖的舊識,心底暗自希望他能迴歸蒙古。
郭靖領著二十餘騎轉向北麵數十丈開外,跑了一條弧線,徑直朝著兀良合台這隊騎兵的右翼衝去。
兀良合台心想:“這金刀駙馬倒是狡猾得很。”忙高聲下令:“迎上去!”
手下騎兵得令,立刻朝右前方奔去。
百餘騎兵控馬疾馳,同樣跑了個弧線,試圖追擊郭靖那隊人的隊尾。令人驚歎的是,這百餘騎兵隊伍嚴整,絲毫不顯散亂。
蒙古騎兵自幼在馬背上長大,人人馬術精湛,即便駿馬疾馳如飛,也能輕鬆駕馭,在這馬術一道上,確實遠超漢人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