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聯手應敵
重生神雕:拜師李莫愁 作者:一群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暮靄沉沉,夜色漸濃,北麵卻是火光衝天,亮若白晝,周遭景物皆清晰可辨。
綠萼心知易逐雲已然大功告成,不禁喜上眉梢。兼之多日未曾相見,甚是思念,腳下步伐愈發急促。
行出五六裏地,忽聽得右前方戰鼓轟鳴,聲勢浩大。
綠萼不由自主地循聲靠近。
隻聽得一人高聲叫道:“前方河道太過狹窄,船隻難以通行!”
另一人緊接著喊道:“便在此處停下,水手留下,其餘人等盡數下船,隨我殺敵!”
這正是“三頭蛟”侯通海的聲音。
隨後,又聽靈智上人說道:“侯兄,你且留下指揮水師,我率人前去助教主一臂之力!”
侯通海卻道:“那如何使得?我等一同前去!”又大聲唿喝:“都下船!”
綠萼順著聲音的方向尋去,果見一條由北向南的河流,二十餘艘大船停泊在河邊。
此處乃是樊城北邊的小清河,小清河與漢水相通,河道並不寬闊。幸而此時正值孟秋,河水充盈,這些大船方能行駛至此。
那侯通海與靈智上人縱身躍至岸邊,對著船上大聲唿喝。
船上的弓兵、弩兵身背箭矢,手持弓弩,紛紛下船。這群弓弩手人數眾多,加上船上未下船的,約莫有近千人。
侯通海將大刀一舉,高聲喝道:“十人結成一隊,都給老子緊緊跟上!”
話雖如此,他與靈智上人卻早已奔出老遠。那些宋軍水兵、弓弩手匆忙組成小隊向前行進,卻顯然追趕不上。
侯通海和靈智上人也不理會,徑直朝著蒙軍大營的方向奔去。
不多時,綠萼已然追上二人,提醒道:“後麵的人沒跟上來。”
侯通海和靈智上人聞言,相顧愕然。
綠萼卻不停留,繼續向北奔去。
她輕功卓絕,遠在二人之上,侯通海在後麵唿喊,卻怎麽也追趕不上。
越往北行,那火光愈發耀眼。
隻見蒙軍大營四處火起,亂作一團。
大營之中,鑼鼓聲、喊殺聲、喧囂聲交織不絕,但營門處卻不見有人出來。
綠萼心想:“如此龐大的軍營,卻要到何處找尋?”
尚未行至營門,便聽得箭矢破空之聲,原來是望樓上的士兵在放箭。
綠萼身形晃動,側身躲過箭矢,片刻也不停歇,進入營中三十步。
地麵上鋪著浮土,還摻和著草木灰,營中士兵四處奔逃,亂作一團。
西側銅鈴聲亂響,原來是密密麻麻的連環馬樁,每根馬樁上都拴著戰馬。
連環馬樁一側燃起了大火,烈焰中戰馬驚嘶,亂成一團,一眾士兵正忙著潑水滅火。
東側帳前晾曬著弓弦,帳間亦是一片嘈雜喧鬧,局勢混亂不堪。
綠萼隨手揮刀,砍倒幾人,皆是一招致命。她輕功極為了得,身影如鬼魅一般。尋常蒙軍士兵哪裏是她的對手,還未反應過來,便已喪命。
正奔行間,前方傳來密集的兵刃相交之聲,緊接著又聽得“砰”的一聲悶響,隨後便聽到易逐雲高聲叫道:“萍兒,快撤!”
綠萼聽到他的聲音,芳心亂顫,一陣酸澀,既歡喜又擔憂。循著交擊聲遠遠望去,隻見一大漢手持鐵槳,正與一眾鐵甲兵戰作一團。
那大漢正是點蒼漁隱,手中一根鐵槳使得出神入化,威力驚人。鐵槳砸在盔甲之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那些蒙軍鐵甲兵,有的被打得趴倒在地,有的則被擊飛出去。
可見其力道之強勁,非同小可。
另一邊,三座望樓竟然全部轟然倒塌,全都砸在了那座最大的蒙古包上,蒙古包已經塌陷。
但見兩個身影穿梭,火花飛舞,宛如流星拖尾,正是易逐雲和李玄陰。
兩人鬥在一起,一個劍法精妙絕倫,一個杖法詭異莫測。劍去如流星趕月;杖來如蛟龍盤舞。
交擊聲密集,聲聲刺耳。
易逐雲自麻光佐口中聽聞李玄陰沒有前來,便率領眾人大膽混入蒙軍大營。
隊伍裏有耶律齊和耶律燕這兩位精通蒙語之人,行事倒也順遂。
各隊依著原定計劃分頭行動。
易逐雲、郭芙、點蒼漁隱和完顏萍四人皆著蒙軍服飾,一路混至大營中軍之處。
易逐雲趁人不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斷望樓下方支撐的幾根支柱。
待洪淩波、耶律齊和耶律燕領著丐幫弟子抵達後方後勤區域,稍作等候,他便與郭芙、點蒼漁隱各自運起掌力,將望樓朝著蒙軍中軍大帳推倒過去。
誰料大帳之中突然竄出兩人,卻是李玄陰和重陽劍這對師徒。
易逐雲大驚失色,深知這老道士武功卓絕,自己恐怕最多隻能支撐百餘招。
當下急忙讓完顏萍和郭芙尋覓掩護之處,但洪淩波那隊人馬卻毫無動靜。
武三通那隊倒是進展順利,一把火點燃了馬廄,驅趕著數百匹戰馬橫衝直撞,朝著後勤區域狂奔而去。
同一時刻,大帳周圍護衛的怯薛軍也紛紛圍攏過來。點蒼漁隱揮舞鐵槳,與一眾衛兵戰在一處。重陽劍擔憂糧草安全,即刻領命,帶人趕去支援。
李玄陰冷笑一聲,說道:“小賊子,四王爺早知你狡黠似狐,特意命貧道在此等候於你。”
易逐雲曾從他眼皮子底下救走少林三僧,致使他神功就差一線便能大成,再者徒兒又被易逐雲所殺,玄冥道宮也被易逐雲搗毀,他怎能不恨易逐雲?
易逐雲實在沒料到這老道士竟藏在大營之中,強自按壓住心頭的緊張,笑道:“忽必烈何在?”
李玄陰森然道:“四王爺正率領十數萬大軍趕來,不過,甚是可惜啊……”說著陰惻惻一笑,“可惜你是見不著了!”
言罷已然出手攻來。
易逐雲借著郭芙箭矢與完顏萍火器的偷襲,與李玄陰鬥了幾十迴合,蒙軍的火藥糧草才被點燃。
重陽劍雖領著幾十個武士趕去救援,但丐幫弟子結成兩個殺狗大陣,洪淩波和耶律齊武功也不弱,再加上武三通這等高手,還有耶律燕在一旁放箭偷襲。
兩方混戰之時,丐幫弟子四處放火,蒙軍的火藥和糧草最終還是被引燃。
這時,東麵傳來一陣兵刃相交之聲,顯然是洪淩波等人撤退之餘,與重陽劍等人正在激戰。
易逐雲心係洪淩波等人安危,但此刻忙著應付李玄陰這等頂尖高手,隻得叫了聲:“芙妹,看準時機!”
話剛落下,隻聽嗖的一聲,一支箭矢猛然射向李玄陰麵門。
李玄陰頭一偏,便輕鬆避開箭矢。
易逐雲趁此機會,快劍連刺。
李玄陰揮動鐵杖,輕而易舉便化解攻勢,頃刻間轉守為攻,勁風唿唿作響。
那鹿頭杖所透出的陰寒罡氣,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令人難受至極。
好在易逐雲練了九陽神功,雖說這是他自行改造的版本,防禦雖不如純正九陽那般,但也勉強能夠抵擋。防守之際,他仔細尋覓那玄冥杖法的薄弱之處。
但那玄冥杖法精妙無雙,加之李玄陰武功已達極高境界,杖法施展起來,渾圓如意,幾無破綻可尋,豈會短短幾十招便被人找出弱點?
即便被尋到破綻,憑借著穩穩壓製易逐雲的深厚修為,易逐雲也未必就能破得了。
正所謂眼到手未到,空有眼力,卻難以施展相應的招式。
綠萼趕來之時,恰好看見易逐雲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頓時心急如焚,芳心亂顫,生怕他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
一聲嬌喝,幾個縱身躍過去,揮刀便向李玄陰攻去。雖說使的是刀,用的卻是那“霓裳劍器舞”的劍法。
刀杖相接的瞬間,綠萼隻覺一股寒意從掌心傳來,瞬間直透整個手臂,掌心刺痛難忍,急忙運功抵禦這股寒意。
易逐雲長劍飛快刺出,擊在李玄陰的鹿頭杖上,將其擊偏,叫道:“綠萼,你怎麽來了?”
綠萼撤迴刀來,又揮刀進擊,說道:“易大哥,你可有受傷?”
易逐雲心頭一暖,道:“沒有。”又問:“一燈前輩呢?”
兩人聯手,以二敵一。
李玄陰心中一驚,尋思:“五絕之一的一燈大師也來了?”
綠萼卻道:“大師和郭大俠他們在一起。”
李玄陰心想,國師等人應該能夠應付吧?雖有遲疑,但也未多作思考,專心應對眼前這二人。
隻過了幾招,李玄陰驚覺綠萼功力異常深厚,甚至比易逐雲還要強勁幾分,但在武技方麵,卻遠遠比不上易逐雲。
即便二人聯手,也被他穩穩壓製,隻能一味防守,疲於招架。
綠萼綠衣翩躚,豐姿如仙,刀光起落間,如月宮素娥漫舞。與易逐雲並肩作戰,她心中歡喜,臉帶笑意,麵若桃花。
易逐雲愛她清雅溫柔的性子,也鍾情她的美貌與身材,但見伊人笑顏生春,不由心神一蕩,忙斂攝雜念,專心應敵。
兩人心意相通,各自都有千言萬語堵在心頭,隻能刀劍齊鳴,且戰且守。
李玄陰雖將二人逼得步步後退,然二人內力綿長,易逐雲劍招精妙,一時未露敗相,更兼郭芙隱在暗處,雕弓時時覷機放冷箭,三人竟成相持之勢。
綠萼心知易逐雲已然大功告成,不禁喜上眉梢。兼之多日未曾相見,甚是思念,腳下步伐愈發急促。
行出五六裏地,忽聽得右前方戰鼓轟鳴,聲勢浩大。
綠萼不由自主地循聲靠近。
隻聽得一人高聲叫道:“前方河道太過狹窄,船隻難以通行!”
另一人緊接著喊道:“便在此處停下,水手留下,其餘人等盡數下船,隨我殺敵!”
這正是“三頭蛟”侯通海的聲音。
隨後,又聽靈智上人說道:“侯兄,你且留下指揮水師,我率人前去助教主一臂之力!”
侯通海卻道:“那如何使得?我等一同前去!”又大聲唿喝:“都下船!”
綠萼順著聲音的方向尋去,果見一條由北向南的河流,二十餘艘大船停泊在河邊。
此處乃是樊城北邊的小清河,小清河與漢水相通,河道並不寬闊。幸而此時正值孟秋,河水充盈,這些大船方能行駛至此。
那侯通海與靈智上人縱身躍至岸邊,對著船上大聲唿喝。
船上的弓兵、弩兵身背箭矢,手持弓弩,紛紛下船。這群弓弩手人數眾多,加上船上未下船的,約莫有近千人。
侯通海將大刀一舉,高聲喝道:“十人結成一隊,都給老子緊緊跟上!”
話雖如此,他與靈智上人卻早已奔出老遠。那些宋軍水兵、弓弩手匆忙組成小隊向前行進,卻顯然追趕不上。
侯通海和靈智上人也不理會,徑直朝著蒙軍大營的方向奔去。
不多時,綠萼已然追上二人,提醒道:“後麵的人沒跟上來。”
侯通海和靈智上人聞言,相顧愕然。
綠萼卻不停留,繼續向北奔去。
她輕功卓絕,遠在二人之上,侯通海在後麵唿喊,卻怎麽也追趕不上。
越往北行,那火光愈發耀眼。
隻見蒙軍大營四處火起,亂作一團。
大營之中,鑼鼓聲、喊殺聲、喧囂聲交織不絕,但營門處卻不見有人出來。
綠萼心想:“如此龐大的軍營,卻要到何處找尋?”
尚未行至營門,便聽得箭矢破空之聲,原來是望樓上的士兵在放箭。
綠萼身形晃動,側身躲過箭矢,片刻也不停歇,進入營中三十步。
地麵上鋪著浮土,還摻和著草木灰,營中士兵四處奔逃,亂作一團。
西側銅鈴聲亂響,原來是密密麻麻的連環馬樁,每根馬樁上都拴著戰馬。
連環馬樁一側燃起了大火,烈焰中戰馬驚嘶,亂成一團,一眾士兵正忙著潑水滅火。
東側帳前晾曬著弓弦,帳間亦是一片嘈雜喧鬧,局勢混亂不堪。
綠萼隨手揮刀,砍倒幾人,皆是一招致命。她輕功極為了得,身影如鬼魅一般。尋常蒙軍士兵哪裏是她的對手,還未反應過來,便已喪命。
正奔行間,前方傳來密集的兵刃相交之聲,緊接著又聽得“砰”的一聲悶響,隨後便聽到易逐雲高聲叫道:“萍兒,快撤!”
綠萼聽到他的聲音,芳心亂顫,一陣酸澀,既歡喜又擔憂。循著交擊聲遠遠望去,隻見一大漢手持鐵槳,正與一眾鐵甲兵戰作一團。
那大漢正是點蒼漁隱,手中一根鐵槳使得出神入化,威力驚人。鐵槳砸在盔甲之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那些蒙軍鐵甲兵,有的被打得趴倒在地,有的則被擊飛出去。
可見其力道之強勁,非同小可。
另一邊,三座望樓竟然全部轟然倒塌,全都砸在了那座最大的蒙古包上,蒙古包已經塌陷。
但見兩個身影穿梭,火花飛舞,宛如流星拖尾,正是易逐雲和李玄陰。
兩人鬥在一起,一個劍法精妙絕倫,一個杖法詭異莫測。劍去如流星趕月;杖來如蛟龍盤舞。
交擊聲密集,聲聲刺耳。
易逐雲自麻光佐口中聽聞李玄陰沒有前來,便率領眾人大膽混入蒙軍大營。
隊伍裏有耶律齊和耶律燕這兩位精通蒙語之人,行事倒也順遂。
各隊依著原定計劃分頭行動。
易逐雲、郭芙、點蒼漁隱和完顏萍四人皆著蒙軍服飾,一路混至大營中軍之處。
易逐雲趁人不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斷望樓下方支撐的幾根支柱。
待洪淩波、耶律齊和耶律燕領著丐幫弟子抵達後方後勤區域,稍作等候,他便與郭芙、點蒼漁隱各自運起掌力,將望樓朝著蒙軍中軍大帳推倒過去。
誰料大帳之中突然竄出兩人,卻是李玄陰和重陽劍這對師徒。
易逐雲大驚失色,深知這老道士武功卓絕,自己恐怕最多隻能支撐百餘招。
當下急忙讓完顏萍和郭芙尋覓掩護之處,但洪淩波那隊人馬卻毫無動靜。
武三通那隊倒是進展順利,一把火點燃了馬廄,驅趕著數百匹戰馬橫衝直撞,朝著後勤區域狂奔而去。
同一時刻,大帳周圍護衛的怯薛軍也紛紛圍攏過來。點蒼漁隱揮舞鐵槳,與一眾衛兵戰在一處。重陽劍擔憂糧草安全,即刻領命,帶人趕去支援。
李玄陰冷笑一聲,說道:“小賊子,四王爺早知你狡黠似狐,特意命貧道在此等候於你。”
易逐雲曾從他眼皮子底下救走少林三僧,致使他神功就差一線便能大成,再者徒兒又被易逐雲所殺,玄冥道宮也被易逐雲搗毀,他怎能不恨易逐雲?
易逐雲實在沒料到這老道士竟藏在大營之中,強自按壓住心頭的緊張,笑道:“忽必烈何在?”
李玄陰森然道:“四王爺正率領十數萬大軍趕來,不過,甚是可惜啊……”說著陰惻惻一笑,“可惜你是見不著了!”
言罷已然出手攻來。
易逐雲借著郭芙箭矢與完顏萍火器的偷襲,與李玄陰鬥了幾十迴合,蒙軍的火藥糧草才被點燃。
重陽劍雖領著幾十個武士趕去救援,但丐幫弟子結成兩個殺狗大陣,洪淩波和耶律齊武功也不弱,再加上武三通這等高手,還有耶律燕在一旁放箭偷襲。
兩方混戰之時,丐幫弟子四處放火,蒙軍的火藥和糧草最終還是被引燃。
這時,東麵傳來一陣兵刃相交之聲,顯然是洪淩波等人撤退之餘,與重陽劍等人正在激戰。
易逐雲心係洪淩波等人安危,但此刻忙著應付李玄陰這等頂尖高手,隻得叫了聲:“芙妹,看準時機!”
話剛落下,隻聽嗖的一聲,一支箭矢猛然射向李玄陰麵門。
李玄陰頭一偏,便輕鬆避開箭矢。
易逐雲趁此機會,快劍連刺。
李玄陰揮動鐵杖,輕而易舉便化解攻勢,頃刻間轉守為攻,勁風唿唿作響。
那鹿頭杖所透出的陰寒罡氣,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令人難受至極。
好在易逐雲練了九陽神功,雖說這是他自行改造的版本,防禦雖不如純正九陽那般,但也勉強能夠抵擋。防守之際,他仔細尋覓那玄冥杖法的薄弱之處。
但那玄冥杖法精妙無雙,加之李玄陰武功已達極高境界,杖法施展起來,渾圓如意,幾無破綻可尋,豈會短短幾十招便被人找出弱點?
即便被尋到破綻,憑借著穩穩壓製易逐雲的深厚修為,易逐雲也未必就能破得了。
正所謂眼到手未到,空有眼力,卻難以施展相應的招式。
綠萼趕來之時,恰好看見易逐雲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頓時心急如焚,芳心亂顫,生怕他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
一聲嬌喝,幾個縱身躍過去,揮刀便向李玄陰攻去。雖說使的是刀,用的卻是那“霓裳劍器舞”的劍法。
刀杖相接的瞬間,綠萼隻覺一股寒意從掌心傳來,瞬間直透整個手臂,掌心刺痛難忍,急忙運功抵禦這股寒意。
易逐雲長劍飛快刺出,擊在李玄陰的鹿頭杖上,將其擊偏,叫道:“綠萼,你怎麽來了?”
綠萼撤迴刀來,又揮刀進擊,說道:“易大哥,你可有受傷?”
易逐雲心頭一暖,道:“沒有。”又問:“一燈前輩呢?”
兩人聯手,以二敵一。
李玄陰心中一驚,尋思:“五絕之一的一燈大師也來了?”
綠萼卻道:“大師和郭大俠他們在一起。”
李玄陰心想,國師等人應該能夠應付吧?雖有遲疑,但也未多作思考,專心應對眼前這二人。
隻過了幾招,李玄陰驚覺綠萼功力異常深厚,甚至比易逐雲還要強勁幾分,但在武技方麵,卻遠遠比不上易逐雲。
即便二人聯手,也被他穩穩壓製,隻能一味防守,疲於招架。
綠萼綠衣翩躚,豐姿如仙,刀光起落間,如月宮素娥漫舞。與易逐雲並肩作戰,她心中歡喜,臉帶笑意,麵若桃花。
易逐雲愛她清雅溫柔的性子,也鍾情她的美貌與身材,但見伊人笑顏生春,不由心神一蕩,忙斂攝雜念,專心應敵。
兩人心意相通,各自都有千言萬語堵在心頭,隻能刀劍齊鳴,且戰且守。
李玄陰雖將二人逼得步步後退,然二人內力綿長,易逐雲劍招精妙,一時未露敗相,更兼郭芙隱在暗處,雕弓時時覷機放冷箭,三人竟成相持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