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個少女穿上衣服,對劉琦千恩萬謝,然後離去。
此時天光已經微微亮。
劉琦坐在營帳門口一塊石頭上,說道:“擊潰袁軍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讓這比水之南十縣縣令,心甘情願臣服才行。
隻有縣令臣服,才算真正占據這十縣。”
甘寧漫不在乎的道:“我已派人探查過,這比水之南,隻有此地駐軍五千,再無其他軍馬。
要是哪個縣令不服,那就將其打服為止。
這裏離隨縣最近,咱們先去隨縣。”
劉琦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接下來,他帶領甘寧率領一千軍馬向隨縣進發。
要是縣令拒絕投降,那就直接縱兵攻城,將縣城打下來。
隻不過劉琦多慮了,當今天下各縣縣令,多半沒有什麽立場。
哪個諸侯軍兵到了,他們就聽從哪個諸侯的,如此便能繼續做縣令。
劉琦帶人到達縣城時,該縣縣令正在強征民夫,去往宛城為袁術修太守府。
整個縣城內外,搞得雞飛狗跳,哀鴻遍野。
聽說袁軍戰敗了,劉軍接手了這裏,縣令連忙設酒款待,以迎正義之師。
至少荊州統治,不像袁術那樣橫征暴斂。
如此,無論官員和百姓,都感到高興。
縣令獻上降書,並且派人告知其他縣。
最終十個縣,全都傳檄而定。
雖然十個縣都答應效忠,但劉琦心裏清楚,能征上來糧草賦稅,才算形成有效統治。
要不然隻是口頭答應效忠,又有什麽意義?
所以,必須有嫡係官員,隨時準備滲透到各縣裏麵去。
要是哪個縣收不上來糧草賦稅,便立即更換縣令人選。
他身邊目前並沒有什麽嫡係官員。
如果硬扯,他想到了龐家。
首先,他跟龐統關係還不錯。
其次,他也想結交龐家。
所以這十個縣,假如成立豫章郡,他願意推薦龐季作為豫章太守。
隻要龐家人肯幫他,從他們家族裏選出幾個能做縣令的人才,還是輕而易舉的。
就算將來退了婚,但給他家族一個郡,也足以彌補了吧。
接下來,劉琦便派人迴襄陽報捷。
……
襄陽城,州牧衙署內。
劉表把蔡瑁張允招來議事。
蔡瑁張允,一個是他內弟,一個是他外甥,是除了兒子之外,最親近的人了。
劉表端坐在書案後麵,捋著胡須沉聲道:“南陽郡本就屬我荊州刺史部管轄。
如今斥候來報,袁術在南陽征役民夫,大興土木。
民間已是怨聲載道,離心離德。
正是我等奪迴南陽最好時機,你二位以為如何?”
蔡瑁清了清嗓子道:“在下以為不可。
袁術雖然暴戾,但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眾多。
他能占據南陽,與他出身袁氏有極大關係。
我等剛剛坐穩南郡,有何底氣與他爭奪南陽?
故而在下以為,還是好好經營南郡為妙。”
見蔡瑁表了態,張允也在後麵附和道:“我同意蔡太守之言。
袁術占據南陽,他麾下可是有三十七個縣。
舅父雖為荊州之主,實際掌控,恐怕還沒有袁術多。
如何輕言奪取南陽?”
其實兩人說的也不無道理。
如今荊州諸郡之中,南方四郡隻是名義上歸附,但實際處於自治狀態。
江夏郡由黃祖把控,也屬於聽調不聽宣的獨立小諸侯。
真正劉表能實際控製的,也隻有南郡而已。
劉表見兩人一唱一和,不由心中暗暗生氣,憤然道:“就算不能拿下整個南陽,但比水之南十個縣,隻有五千軍兵駐守,總能拿的下來吧?”
“難也,”蔡瑁搖了搖頭,正色道:“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
若想攻擊五千軍兵駐守之地,至少要派出一萬軍兵前往。
如今我襄陽剛剛遭受孫堅攻擊,元氣大傷,要想出動一萬軍馬勞師遠征,恐怕很難。”
“孫堅?”劉表冷笑了一下道:“他還不是死在我兒伯瑜手下?”
蔡瑁板著臉道:“既然大公子如此勇猛,不如派他率本部軍馬,前去攻打袁軍。”
張允在旁邊揶揄著笑道:“伯瑜麾下有本部軍馬?我怎麽不知道?”
蔡瑁道:“他前些日子剛剛接收了八百賊寇,還問我討要軍糧來著。”
“這也能行?”張允輕蔑的笑著。
他看到劉表臉色難看,當即捂著嘴收斂了一下,但臉上依然難掩嘲弄之色。
劉表盯著蔡瑁,沉聲道:“伯瑜乃我表奏之五官中郎將,麾下統禦兵馬也屬應當,你為何不給他撥付軍糧?”
蔡瑁根本不怕劉表,攤了攤手道:“如今府庫內糧草也不充足,不能養活閑兵。
既然主公想進攻南陽,恰好大公子麾下又有兵馬。
不如正好讓大公子出兵。
他若真能攻破袁軍大營,我自會為他撥付糧草。”
劉表攥了攥拳頭,“伯瑜麾下隻有八百人,你讓他進攻五千袁軍大營,豈不是讓他去送死?”
蔡瑁針鋒相對道:“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讓我南郡子弟前去送死!”
“你……”
劉表見蔡瑁如此頂撞自己,當即氣的臉色灰白。
他也清楚蔡瑁的心思。
若是平定叛亂,保衛家園,他蔡氏一族,當然會鼎力相助。
但若是開疆拓土,讓軍兵赴外作戰,蔡瑁當然沒有興致。
畢竟蔡瑁做個郡守已經滿足了,再打下來領土,跟他有什麽關係?
見兩人僵住,張允在中間和稀泥道:“伯瑜麾下兵馬既然太少,不如讓他臨時招募幾千人前去,攻打袁軍大營。”
劉表悲憤的看著外甥道:“伯瑜也是你表弟,你為何厚此薄彼?
他從來沒有領兵打過仗,你讓他帶領一眾烏合之眾前去,他安有命在?”
張允張了張嘴,沒敢繼續說話。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侍從急匆匆走了進來,對著劉表拱手道:“稟使君,大公子手書。”
劉表哼了一聲道:“幾日不見,寫信來作甚?”
他突然看見,那個信囊裏鼓囔囔的,似乎裝了不少東西。
他詫異道:“裏麵是什麽明堂?拿來我看!”
此時天光已經微微亮。
劉琦坐在營帳門口一塊石頭上,說道:“擊潰袁軍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讓這比水之南十縣縣令,心甘情願臣服才行。
隻有縣令臣服,才算真正占據這十縣。”
甘寧漫不在乎的道:“我已派人探查過,這比水之南,隻有此地駐軍五千,再無其他軍馬。
要是哪個縣令不服,那就將其打服為止。
這裏離隨縣最近,咱們先去隨縣。”
劉琦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接下來,他帶領甘寧率領一千軍馬向隨縣進發。
要是縣令拒絕投降,那就直接縱兵攻城,將縣城打下來。
隻不過劉琦多慮了,當今天下各縣縣令,多半沒有什麽立場。
哪個諸侯軍兵到了,他們就聽從哪個諸侯的,如此便能繼續做縣令。
劉琦帶人到達縣城時,該縣縣令正在強征民夫,去往宛城為袁術修太守府。
整個縣城內外,搞得雞飛狗跳,哀鴻遍野。
聽說袁軍戰敗了,劉軍接手了這裏,縣令連忙設酒款待,以迎正義之師。
至少荊州統治,不像袁術那樣橫征暴斂。
如此,無論官員和百姓,都感到高興。
縣令獻上降書,並且派人告知其他縣。
最終十個縣,全都傳檄而定。
雖然十個縣都答應效忠,但劉琦心裏清楚,能征上來糧草賦稅,才算形成有效統治。
要不然隻是口頭答應效忠,又有什麽意義?
所以,必須有嫡係官員,隨時準備滲透到各縣裏麵去。
要是哪個縣收不上來糧草賦稅,便立即更換縣令人選。
他身邊目前並沒有什麽嫡係官員。
如果硬扯,他想到了龐家。
首先,他跟龐統關係還不錯。
其次,他也想結交龐家。
所以這十個縣,假如成立豫章郡,他願意推薦龐季作為豫章太守。
隻要龐家人肯幫他,從他們家族裏選出幾個能做縣令的人才,還是輕而易舉的。
就算將來退了婚,但給他家族一個郡,也足以彌補了吧。
接下來,劉琦便派人迴襄陽報捷。
……
襄陽城,州牧衙署內。
劉表把蔡瑁張允招來議事。
蔡瑁張允,一個是他內弟,一個是他外甥,是除了兒子之外,最親近的人了。
劉表端坐在書案後麵,捋著胡須沉聲道:“南陽郡本就屬我荊州刺史部管轄。
如今斥候來報,袁術在南陽征役民夫,大興土木。
民間已是怨聲載道,離心離德。
正是我等奪迴南陽最好時機,你二位以為如何?”
蔡瑁清了清嗓子道:“在下以為不可。
袁術雖然暴戾,但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眾多。
他能占據南陽,與他出身袁氏有極大關係。
我等剛剛坐穩南郡,有何底氣與他爭奪南陽?
故而在下以為,還是好好經營南郡為妙。”
見蔡瑁表了態,張允也在後麵附和道:“我同意蔡太守之言。
袁術占據南陽,他麾下可是有三十七個縣。
舅父雖為荊州之主,實際掌控,恐怕還沒有袁術多。
如何輕言奪取南陽?”
其實兩人說的也不無道理。
如今荊州諸郡之中,南方四郡隻是名義上歸附,但實際處於自治狀態。
江夏郡由黃祖把控,也屬於聽調不聽宣的獨立小諸侯。
真正劉表能實際控製的,也隻有南郡而已。
劉表見兩人一唱一和,不由心中暗暗生氣,憤然道:“就算不能拿下整個南陽,但比水之南十個縣,隻有五千軍兵駐守,總能拿的下來吧?”
“難也,”蔡瑁搖了搖頭,正色道:“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
若想攻擊五千軍兵駐守之地,至少要派出一萬軍兵前往。
如今我襄陽剛剛遭受孫堅攻擊,元氣大傷,要想出動一萬軍馬勞師遠征,恐怕很難。”
“孫堅?”劉表冷笑了一下道:“他還不是死在我兒伯瑜手下?”
蔡瑁板著臉道:“既然大公子如此勇猛,不如派他率本部軍馬,前去攻打袁軍。”
張允在旁邊揶揄著笑道:“伯瑜麾下有本部軍馬?我怎麽不知道?”
蔡瑁道:“他前些日子剛剛接收了八百賊寇,還問我討要軍糧來著。”
“這也能行?”張允輕蔑的笑著。
他看到劉表臉色難看,當即捂著嘴收斂了一下,但臉上依然難掩嘲弄之色。
劉表盯著蔡瑁,沉聲道:“伯瑜乃我表奏之五官中郎將,麾下統禦兵馬也屬應當,你為何不給他撥付軍糧?”
蔡瑁根本不怕劉表,攤了攤手道:“如今府庫內糧草也不充足,不能養活閑兵。
既然主公想進攻南陽,恰好大公子麾下又有兵馬。
不如正好讓大公子出兵。
他若真能攻破袁軍大營,我自會為他撥付糧草。”
劉表攥了攥拳頭,“伯瑜麾下隻有八百人,你讓他進攻五千袁軍大營,豈不是讓他去送死?”
蔡瑁針鋒相對道:“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讓我南郡子弟前去送死!”
“你……”
劉表見蔡瑁如此頂撞自己,當即氣的臉色灰白。
他也清楚蔡瑁的心思。
若是平定叛亂,保衛家園,他蔡氏一族,當然會鼎力相助。
但若是開疆拓土,讓軍兵赴外作戰,蔡瑁當然沒有興致。
畢竟蔡瑁做個郡守已經滿足了,再打下來領土,跟他有什麽關係?
見兩人僵住,張允在中間和稀泥道:“伯瑜麾下兵馬既然太少,不如讓他臨時招募幾千人前去,攻打袁軍大營。”
劉表悲憤的看著外甥道:“伯瑜也是你表弟,你為何厚此薄彼?
他從來沒有領兵打過仗,你讓他帶領一眾烏合之眾前去,他安有命在?”
張允張了張嘴,沒敢繼續說話。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侍從急匆匆走了進來,對著劉表拱手道:“稟使君,大公子手書。”
劉表哼了一聲道:“幾日不見,寫信來作甚?”
他突然看見,那個信囊裏鼓囔囔的,似乎裝了不少東西。
他詫異道:“裏麵是什麽明堂?拿來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