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都空虛?”
郭圖怔怔的瞪著戲誌才道:“此言當真?”
戲誌才拍了拍胸口道:“我有主公親筆書信在此。
以我主與袁公之交情,難道還有虛言不成?”
郭圖連忙擦了擦手,說道:“既有曹公書信,馬上隨我去見我主。”
說完,便急匆匆帶著戲誌才,來到袁紹官邸。
袁紹位於鄴城的官邸,幾乎比韓馥時期擴建了三倍。
修建的亭台樓榭,櫛次櫛比,豪華程度蓋過許都皇宮。
在一座寬大的書房之中,戲誌才終於見到了袁紹。
袁紹年過四旬,身材高大,一張國字臉,顯得正氣凜然,威武不凡。
此時他坐在中間,旁邊還坐了田豐沮授,辛評辛毗,逢紀審配等謀士。
“潁川戲忠,見過袁公,”戲誌才對著袁紹深施一禮,掏出懷中書信道:“我家主公書信一封,特請雅閱!”
旁邊有侍從小碎步跑過來,接過書信,然後進呈給袁紹。
袁紹打開掃了一遍,沉聲對眾謀士道:“曹孟德心中言道,他已將劉琦主力,誘至兗州。
此時許都空虛,我若揮師能南下,定能奪取河南之地。”
之前袁紹跟曹操在書信中已經溝通過。
隻要曹操將劉琦大軍引出潁川,就讓袁紹揮師南下,攻取許都,控製朝廷。
沒想到曹操竟然,真把劉琦大軍給引出了許都。
他話音剛落,謀士沮授突然站起來道;“主公,此事萬萬不可。
天子在許。
那許都乃是大漢都城。
主公更是天子親封之大將軍。
若主公揮師南下,豈非以下犯上,有謀逆之嫌?”
袁紹聞言,皺了皺眉頭。
郭圖道:“巨孝此言差矣,固然天子在許,但世人皆知,那劉琦名為漢臣,實為漢賊。
他以下淩上,把弄朝政,挾天子而令諸侯,天下有識之士,皆應群起而誅之。
主公身為漢室大將軍,自有清除君側,維護大漢朝廷之責。
此時率軍入京,以正法紀,正當其時。
在下以為,主公應趁此良機,立即下令黎陽之軍渡過黃河,占據潁川。”
袁紹捏著下巴,覺得郭圖所言有理。
這時謀士田豐站起來,疾言厲色道:“郭公則之言當誅。
先不管那劉琦是否漢賊,單論他手下精兵強將,何止十數萬人。
此時固然他離開許都,但難道沒有迴歸之時?
主公若派軍南下,就算能拿下潁川,也會陷入荊州軍包圍之中。
主公若大軍進軍,到時必是一場勢均力敵之戰。
屍山血海,生靈塗炭,在所難免。
如今河北剛剛平定,主公應當休養生息,與民休息,不應聽從郭圖這等野心之言,再妄動刀兵。”
戲誌才接口道:“本來戲某身為外人,不便多言。
但聽到這位仁兄謬論,便覺有鯁在喉,不吐不快。
如今袁公坐擁河北四州之地,兵精而糧足,正當效仿當年光武皇帝,登高一唿,平定天下,結束這個亂世,拯救萬民於水火,伸大義於天下,立不世之功業。
何如仁兄之言,割據於河北,偏安一隅,得過且過,碌碌無為,苟且偷安?”
“簡直一派胡言,”田豐憤然道:“主公明鑒,這戲誌才與郭圖,均為潁川人士。
他們口口聲聲家國大義,實乃要借助主公之手,還歸故土。
由此不惜挑起戰火,讓百姓荼毒,其心可誅。”
戲誌才冷笑道:“元皓先生說我等要借袁公之手,還歸故土。
但據我所知,閣下乃河北钜鹿人士。
您難道不是因為故土難離之私心,故而阻礙袁公平定天下,成就霸業。”
田豐怒道:“田某皆為主公謀劃,何來私心?
你戲忠與你家主公,還有某些人士,才是一片私心,圖謀不軌。”
辛評站起來反駁道:“元皓,你言中‘某些人士’,意指為誰?”
田豐撇了撇嘴道:“誰心虛我便是說誰。”
“你……”辛評氣的咬牙切齒。
他們潁川派係當年,在勸說韓馥出讓冀州時,曾經立下大功,深受袁紹信任。
與他們相對的,便是以田豐沮授為首的河北本土派係。
兩派為了各自利益,明爭暗鬥,勢同水火。
潁川派係自然希望袁紹能進軍河南,如此他們便可以迴歸故土。
但對田豐沮授等本土士族而言,進軍河南對他們沒有半點好處,到時死傷的還都是他們河北子弟。
所以安守河北,守住當下,乃是最佳選擇。
眼見兩派又要爭鬥起來,袁紹無力的擺擺手道:“不要吵了。
天天如此爭吵,難道不讓人笑話?
當初我與孟德書信中曾經約定,待他將劉琦引出許都,我便從河北出兵。
如今出現戰機,我若按兵不動,豈不失信於孟德?”
沮授起身道:“主公,近日我派人探聽到,匈奴人正在秣兵厲馬,隨時南下入侵並州。
若主公大軍渡過黃河,無法及時迴援,匈奴鐵騎長驅直入,該如何是好?”
袁紹神色一凜道:“此言當真?”
沮授道:“千真萬確。
主公須知,匈奴左賢王去卑,此時正被質留於許都。
若劉琦命令匈奴軍南下,那草原鐵騎必然會從命。”
袁紹深吸一口氣,凝神盯著牆上輿圖道:“若匈奴人此時進犯,這可不妙。”
郭圖急道:“主公,這是捕風捉影,子虛烏有之事,純屬田豐沮授等人臆造之言,不可輕信呐。”
袁紹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出兵之事,還是從長計議為上。”
說完擺了擺手,大踏步離去。
在場郭圖等人大眼瞪小眼,沒想到出兵竟然被攪和黃了。
戲誌才尤其心焦。
若袁紹不出兵,許都安然無虞,劉琦豈不可以全心全意對付兗州?
這袁紹言而無信,好謀無斷,果然名不虛傳。
田豐沮授等河北謀士們,則誌得意滿的離開書房。
他們心裏何嚐不知道,所謂匈奴出兵入寇之事,多半是劉琦派人刻意散布的假消息。
但這則消息符合他們河北本土士族的利益,他們自然可以拿出來利用。
不管袁紹信不信。
隻要能因為袁紹懷疑,拒絕出兵,他們就滿足了。
郭圖怔怔的瞪著戲誌才道:“此言當真?”
戲誌才拍了拍胸口道:“我有主公親筆書信在此。
以我主與袁公之交情,難道還有虛言不成?”
郭圖連忙擦了擦手,說道:“既有曹公書信,馬上隨我去見我主。”
說完,便急匆匆帶著戲誌才,來到袁紹官邸。
袁紹位於鄴城的官邸,幾乎比韓馥時期擴建了三倍。
修建的亭台樓榭,櫛次櫛比,豪華程度蓋過許都皇宮。
在一座寬大的書房之中,戲誌才終於見到了袁紹。
袁紹年過四旬,身材高大,一張國字臉,顯得正氣凜然,威武不凡。
此時他坐在中間,旁邊還坐了田豐沮授,辛評辛毗,逢紀審配等謀士。
“潁川戲忠,見過袁公,”戲誌才對著袁紹深施一禮,掏出懷中書信道:“我家主公書信一封,特請雅閱!”
旁邊有侍從小碎步跑過來,接過書信,然後進呈給袁紹。
袁紹打開掃了一遍,沉聲對眾謀士道:“曹孟德心中言道,他已將劉琦主力,誘至兗州。
此時許都空虛,我若揮師能南下,定能奪取河南之地。”
之前袁紹跟曹操在書信中已經溝通過。
隻要曹操將劉琦大軍引出潁川,就讓袁紹揮師南下,攻取許都,控製朝廷。
沒想到曹操竟然,真把劉琦大軍給引出了許都。
他話音剛落,謀士沮授突然站起來道;“主公,此事萬萬不可。
天子在許。
那許都乃是大漢都城。
主公更是天子親封之大將軍。
若主公揮師南下,豈非以下犯上,有謀逆之嫌?”
袁紹聞言,皺了皺眉頭。
郭圖道:“巨孝此言差矣,固然天子在許,但世人皆知,那劉琦名為漢臣,實為漢賊。
他以下淩上,把弄朝政,挾天子而令諸侯,天下有識之士,皆應群起而誅之。
主公身為漢室大將軍,自有清除君側,維護大漢朝廷之責。
此時率軍入京,以正法紀,正當其時。
在下以為,主公應趁此良機,立即下令黎陽之軍渡過黃河,占據潁川。”
袁紹捏著下巴,覺得郭圖所言有理。
這時謀士田豐站起來,疾言厲色道:“郭公則之言當誅。
先不管那劉琦是否漢賊,單論他手下精兵強將,何止十數萬人。
此時固然他離開許都,但難道沒有迴歸之時?
主公若派軍南下,就算能拿下潁川,也會陷入荊州軍包圍之中。
主公若大軍進軍,到時必是一場勢均力敵之戰。
屍山血海,生靈塗炭,在所難免。
如今河北剛剛平定,主公應當休養生息,與民休息,不應聽從郭圖這等野心之言,再妄動刀兵。”
戲誌才接口道:“本來戲某身為外人,不便多言。
但聽到這位仁兄謬論,便覺有鯁在喉,不吐不快。
如今袁公坐擁河北四州之地,兵精而糧足,正當效仿當年光武皇帝,登高一唿,平定天下,結束這個亂世,拯救萬民於水火,伸大義於天下,立不世之功業。
何如仁兄之言,割據於河北,偏安一隅,得過且過,碌碌無為,苟且偷安?”
“簡直一派胡言,”田豐憤然道:“主公明鑒,這戲誌才與郭圖,均為潁川人士。
他們口口聲聲家國大義,實乃要借助主公之手,還歸故土。
由此不惜挑起戰火,讓百姓荼毒,其心可誅。”
戲誌才冷笑道:“元皓先生說我等要借袁公之手,還歸故土。
但據我所知,閣下乃河北钜鹿人士。
您難道不是因為故土難離之私心,故而阻礙袁公平定天下,成就霸業。”
田豐怒道:“田某皆為主公謀劃,何來私心?
你戲忠與你家主公,還有某些人士,才是一片私心,圖謀不軌。”
辛評站起來反駁道:“元皓,你言中‘某些人士’,意指為誰?”
田豐撇了撇嘴道:“誰心虛我便是說誰。”
“你……”辛評氣的咬牙切齒。
他們潁川派係當年,在勸說韓馥出讓冀州時,曾經立下大功,深受袁紹信任。
與他們相對的,便是以田豐沮授為首的河北本土派係。
兩派為了各自利益,明爭暗鬥,勢同水火。
潁川派係自然希望袁紹能進軍河南,如此他們便可以迴歸故土。
但對田豐沮授等本土士族而言,進軍河南對他們沒有半點好處,到時死傷的還都是他們河北子弟。
所以安守河北,守住當下,乃是最佳選擇。
眼見兩派又要爭鬥起來,袁紹無力的擺擺手道:“不要吵了。
天天如此爭吵,難道不讓人笑話?
當初我與孟德書信中曾經約定,待他將劉琦引出許都,我便從河北出兵。
如今出現戰機,我若按兵不動,豈不失信於孟德?”
沮授起身道:“主公,近日我派人探聽到,匈奴人正在秣兵厲馬,隨時南下入侵並州。
若主公大軍渡過黃河,無法及時迴援,匈奴鐵騎長驅直入,該如何是好?”
袁紹神色一凜道:“此言當真?”
沮授道:“千真萬確。
主公須知,匈奴左賢王去卑,此時正被質留於許都。
若劉琦命令匈奴軍南下,那草原鐵騎必然會從命。”
袁紹深吸一口氣,凝神盯著牆上輿圖道:“若匈奴人此時進犯,這可不妙。”
郭圖急道:“主公,這是捕風捉影,子虛烏有之事,純屬田豐沮授等人臆造之言,不可輕信呐。”
袁紹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出兵之事,還是從長計議為上。”
說完擺了擺手,大踏步離去。
在場郭圖等人大眼瞪小眼,沒想到出兵竟然被攪和黃了。
戲誌才尤其心焦。
若袁紹不出兵,許都安然無虞,劉琦豈不可以全心全意對付兗州?
這袁紹言而無信,好謀無斷,果然名不虛傳。
田豐沮授等河北謀士們,則誌得意滿的離開書房。
他們心裏何嚐不知道,所謂匈奴出兵入寇之事,多半是劉琦派人刻意散布的假消息。
但這則消息符合他們河北本土士族的利益,他們自然可以拿出來利用。
不管袁紹信不信。
隻要能因為袁紹懷疑,拒絕出兵,他們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