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在眾人帶領下,來到當初死士們衝出來的綢緞莊。
詢問之下,這家店鋪幾個月之前已經關門歇業了。
而且老板也在一夜之間逃跑,不知所蹤。
誰也沒想到,竟突然之間從裏麵衝出那麽多死士。
劉琦騎著馬,在綢緞莊前麵大街上,來迴踱步一會兒,沒有發現端倪,然後問道:“這綢緞莊後麵是什麽?”
諸葛亮答道:“那是車騎將軍府邸。”
“董承府?”
“正是,看似這綢緞莊跟董府在兩條街,實則兩處背靠背,僅為一牆之隔而已。”
“搜!”劉琦下令道:“把這綢緞莊掘地三尺,我就不信死士能憑空出現。”
此時他心裏已經有九成的把握認定,此事必是董承在搞鬼。
現在要做的是,找到鐵證,徹底鏟除這夥反動勢力。
在他的命令下,上百名軍兵圍住綢緞莊,然後逐寸逐寸的搜索,不放過半點蛛絲馬跡。
終於過了半個時辰,有軍兵興奮的喊道:“大王,這裏有暗道!”
劉琦趕忙帶人趕了過去。
隻見一座隱秘的夾牆後麵,是一個黑洞洞的向下通道。
太史慈站在通道口,伸手試了試,說道:“有風,看來與別處相通。”
他拔出寶劍道:“來幾個人,隨我去看看,此通道通向哪裏。”
……
街道另一麵,董承迴到府中,頓時闔府歡唿雀躍。
幾天前,董承已經準備誓師起事。
可是突然之間,他這個首腦被人帶走,起事也就作罷。
家人以為他被帶走,必然兇多吉少,沒想到還能迴來。
“夫君,”董夫人道:“如今劉琦已經凱旋歸來,該當如何是好?”
“還能如何?”董承沒好氣的道:“大事去矣。
諸多準備,被呂氏那個賤人攪了,最終功虧一簣,隻能從長計議。”
董夫人道:“劉琦既然能把夫君放迴來,想必他沒有覺察那些事吧?”
董承沉吟片刻道:“應當沒有。
那些事僅有限幾人得知,我等行事也極為隱秘。
即使當初傳訊,我所用也是暗語。
不明真相之人,又怎知‘衣帶’為何意?”
“還是夫君謹慎,做下這等大事,也沒有被劉琦察覺,”董夫人稱讚了一句。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聽到地下有動靜。
“噓——”
董承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突然,地下一塊地磚被頂了起來。
太史慈從地底冒了出來,跟董承四目相對,相顧無言。
太史慈拍拍身上的塵土道:“這地道竟然直通董將軍府。”
董承心中一陣驚慌,知道那地道的秘密被發現了。
他決定死不認賬,明知故問道:“子義將軍,你怎麽會從地底冒出來?
這是哪裏來的地道?”
正在這時,隻聽見外麵一陣嘈雜。
有部曲高聲喝道:“站住,你們不能進去,這是私宅。”
“再敢硬闖,我們就動手了。”
董承厲聲問道:“是誰?”
話音未落,隻見劉琦帶著人,大踏步走了進來。
董承心中一陣驚慌,知道事情敗露了,但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強自鎮定道:“大王殿下,這是何意?”
“何意?我還想問你呢?”
劉琦冷笑道:“之前,散布消息之死士,從隔壁綢緞莊衝出來。
那綢緞莊已經數月沒人。
如今又搜到綢緞莊直通你董府地道。
你還有什麽可辯解的?”
董承決定來個裝傻到底,他裝作滿頭霧水道:“大王,這事我的確不知啊。
這府邸還是當初大王賜予我的。
我真不知這底下,竟然還有一條通道。”
“裝糊塗是吧?”
劉琦拿出那字條,在董承麵前晃了晃,冷聲道:“衣帶子時。
如果我沒有猜錯,便是通知衣帶詔上簽名之人,在子時共同起事。
我說的可有錯?”
董承聽到劉琦說出“衣帶詔”三個字,不由的腦袋一懵,頓時感覺大了三圈。
衣帶詔實際上是他自己編出來的。
當初他曾向天子密諫。
趁劉琦與袁紹對峙於許都之際,號召群臣起事。
定能控製許都,讓劉琦一敗塗地。
隻不過天子劉協經過諸般挫折,豪情壯誌已經消磨光。
他也不想再生事。
即使擊敗劉琦,讓袁紹殺入許都。
他的處境隻會變得更壞,不會變的更好。
畢竟袁紹狼子野心,從一開始就不認可他這個皇帝。
但董承卻不甘心,從此被排擠到權力邊緣。
於是他便親手炮製了衣帶詔事件。
自己找塊綢緞,在上麵以皇帝的口吻,寫下命他討賊的詔書。
因他跟董貴人的特殊關係,謊稱從衣帶中傳出來,竟然也沒人懷疑。
此時聽劉琦說出衣帶詔,董承徹底懵了,瞪大眼睛道:“大王,何謂衣帶詔?
在下的確不明。”
劉琦打個哈哈道:“你還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事實擺在麵前,依然鐵口直斷。
那好,我便讓你心服口服。
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
他根據記憶,背出兩個衣帶詔上的名字。
董承的肩頭明顯顫抖了兩下。
劉琦又道:“昭信將軍吳子蘭,據說已經率先起事,被滅滿門。
應當還有偏將軍王子服,左將軍劉備。
你派出三十幾個死士,都是為了掩人耳目。
其實最終,還是要給這幾人送信,相約共同起事,是吧?
你可以繼續抵賴,不過我已派人抓了種輯、吳碩、王子服等人。
想來他們的口風,沒你那麽嚴。”
董承整個人如遭重錘,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寒意。
那衣帶詔是他一手策劃,並且上麵簽字的人,隻有他自己才知道的最清楚。
那簽下的字,對眾人也是要挾。
他最後簽了劉備,也隻有他一個人知道,連他夫人都不清楚。
可眼前這人,卻說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幾乎一個人都不錯。
董承瞪大眼睛道:“你……你……到底是人是鬼?
難道能探知人心?”
劉琦冷聲道:“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自揚州以來,我對你董承,可有虧欠之處?
當初你綁架我女入長安,後來我對你既往不咎。
如今你竟還要生事,真當我刀不夠鋒利麽?”
董承瞪眼看著劉琦,看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扯下發簪,眼神渙散道:“我是董貴人之父,連董卓在時,我都是朝廷重臣。
我是重臣……憑什麽把我排擠在外?
現在這個朝廷,還有半分朝廷的樣子麽?
大家都圍著你劉琦轉,誰知道我董承是誰?”
詢問之下,這家店鋪幾個月之前已經關門歇業了。
而且老板也在一夜之間逃跑,不知所蹤。
誰也沒想到,竟突然之間從裏麵衝出那麽多死士。
劉琦騎著馬,在綢緞莊前麵大街上,來迴踱步一會兒,沒有發現端倪,然後問道:“這綢緞莊後麵是什麽?”
諸葛亮答道:“那是車騎將軍府邸。”
“董承府?”
“正是,看似這綢緞莊跟董府在兩條街,實則兩處背靠背,僅為一牆之隔而已。”
“搜!”劉琦下令道:“把這綢緞莊掘地三尺,我就不信死士能憑空出現。”
此時他心裏已經有九成的把握認定,此事必是董承在搞鬼。
現在要做的是,找到鐵證,徹底鏟除這夥反動勢力。
在他的命令下,上百名軍兵圍住綢緞莊,然後逐寸逐寸的搜索,不放過半點蛛絲馬跡。
終於過了半個時辰,有軍兵興奮的喊道:“大王,這裏有暗道!”
劉琦趕忙帶人趕了過去。
隻見一座隱秘的夾牆後麵,是一個黑洞洞的向下通道。
太史慈站在通道口,伸手試了試,說道:“有風,看來與別處相通。”
他拔出寶劍道:“來幾個人,隨我去看看,此通道通向哪裏。”
……
街道另一麵,董承迴到府中,頓時闔府歡唿雀躍。
幾天前,董承已經準備誓師起事。
可是突然之間,他這個首腦被人帶走,起事也就作罷。
家人以為他被帶走,必然兇多吉少,沒想到還能迴來。
“夫君,”董夫人道:“如今劉琦已經凱旋歸來,該當如何是好?”
“還能如何?”董承沒好氣的道:“大事去矣。
諸多準備,被呂氏那個賤人攪了,最終功虧一簣,隻能從長計議。”
董夫人道:“劉琦既然能把夫君放迴來,想必他沒有覺察那些事吧?”
董承沉吟片刻道:“應當沒有。
那些事僅有限幾人得知,我等行事也極為隱秘。
即使當初傳訊,我所用也是暗語。
不明真相之人,又怎知‘衣帶’為何意?”
“還是夫君謹慎,做下這等大事,也沒有被劉琦察覺,”董夫人稱讚了一句。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聽到地下有動靜。
“噓——”
董承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突然,地下一塊地磚被頂了起來。
太史慈從地底冒了出來,跟董承四目相對,相顧無言。
太史慈拍拍身上的塵土道:“這地道竟然直通董將軍府。”
董承心中一陣驚慌,知道那地道的秘密被發現了。
他決定死不認賬,明知故問道:“子義將軍,你怎麽會從地底冒出來?
這是哪裏來的地道?”
正在這時,隻聽見外麵一陣嘈雜。
有部曲高聲喝道:“站住,你們不能進去,這是私宅。”
“再敢硬闖,我們就動手了。”
董承厲聲問道:“是誰?”
話音未落,隻見劉琦帶著人,大踏步走了進來。
董承心中一陣驚慌,知道事情敗露了,但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強自鎮定道:“大王殿下,這是何意?”
“何意?我還想問你呢?”
劉琦冷笑道:“之前,散布消息之死士,從隔壁綢緞莊衝出來。
那綢緞莊已經數月沒人。
如今又搜到綢緞莊直通你董府地道。
你還有什麽可辯解的?”
董承決定來個裝傻到底,他裝作滿頭霧水道:“大王,這事我的確不知啊。
這府邸還是當初大王賜予我的。
我真不知這底下,竟然還有一條通道。”
“裝糊塗是吧?”
劉琦拿出那字條,在董承麵前晃了晃,冷聲道:“衣帶子時。
如果我沒有猜錯,便是通知衣帶詔上簽名之人,在子時共同起事。
我說的可有錯?”
董承聽到劉琦說出“衣帶詔”三個字,不由的腦袋一懵,頓時感覺大了三圈。
衣帶詔實際上是他自己編出來的。
當初他曾向天子密諫。
趁劉琦與袁紹對峙於許都之際,號召群臣起事。
定能控製許都,讓劉琦一敗塗地。
隻不過天子劉協經過諸般挫折,豪情壯誌已經消磨光。
他也不想再生事。
即使擊敗劉琦,讓袁紹殺入許都。
他的處境隻會變得更壞,不會變的更好。
畢竟袁紹狼子野心,從一開始就不認可他這個皇帝。
但董承卻不甘心,從此被排擠到權力邊緣。
於是他便親手炮製了衣帶詔事件。
自己找塊綢緞,在上麵以皇帝的口吻,寫下命他討賊的詔書。
因他跟董貴人的特殊關係,謊稱從衣帶中傳出來,竟然也沒人懷疑。
此時聽劉琦說出衣帶詔,董承徹底懵了,瞪大眼睛道:“大王,何謂衣帶詔?
在下的確不明。”
劉琦打個哈哈道:“你還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事實擺在麵前,依然鐵口直斷。
那好,我便讓你心服口服。
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
他根據記憶,背出兩個衣帶詔上的名字。
董承的肩頭明顯顫抖了兩下。
劉琦又道:“昭信將軍吳子蘭,據說已經率先起事,被滅滿門。
應當還有偏將軍王子服,左將軍劉備。
你派出三十幾個死士,都是為了掩人耳目。
其實最終,還是要給這幾人送信,相約共同起事,是吧?
你可以繼續抵賴,不過我已派人抓了種輯、吳碩、王子服等人。
想來他們的口風,沒你那麽嚴。”
董承整個人如遭重錘,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寒意。
那衣帶詔是他一手策劃,並且上麵簽字的人,隻有他自己才知道的最清楚。
那簽下的字,對眾人也是要挾。
他最後簽了劉備,也隻有他一個人知道,連他夫人都不清楚。
可眼前這人,卻說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幾乎一個人都不錯。
董承瞪大眼睛道:“你……你……到底是人是鬼?
難道能探知人心?”
劉琦冷聲道:“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自揚州以來,我對你董承,可有虧欠之處?
當初你綁架我女入長安,後來我對你既往不咎。
如今你竟還要生事,真當我刀不夠鋒利麽?”
董承瞪眼看著劉琦,看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扯下發簪,眼神渙散道:“我是董貴人之父,連董卓在時,我都是朝廷重臣。
我是重臣……憑什麽把我排擠在外?
現在這個朝廷,還有半分朝廷的樣子麽?
大家都圍著你劉琦轉,誰知道我董承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