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對著那偷馬賊定睛一看,失聲道:“阿遠,怎麽是你?”
“真是你啊,阿遼哥?”
那青年慌張的爬起來,抓住張遼的胳膊,臉上又驚又喜。
原來,他正是張遼的同宗兄弟,張遠。
“你這是怎麽了?”
張遼驚訝道:“為何淪落到偷馬的地步?
難道族規你忘了?”
張遠垂淚道:“阿遼哥,我實在沒辦法了。
若不如此,咱們張氏青壯百十口,便要盡數被誅殺。”
張遼聞言不由吃了一驚。
他們馬邑張氏,在當地雖非豪族,但也稱得上大族。
族中人口至少也有千餘人。
除去老弱婦孺,青壯也不過百十口人而已。
他急問道:“快說,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青年張遠哽咽道:“事情要從幾年前說起。
那年袁紹派外甥高幹坐鎮並州。
那高幹為了爭權逐利,委派其親信王澤,做了咱們雁門郡太守。
阿遼哥您也知道,咱們雁門郡地處邊郡,時常有匈奴人入侵。
之前曆任太守,都會招募青壯組成郡兵,對抗匈奴人,保護家園。
可是那王澤治下郡兵,非但不保護百姓,反而傳統匈奴人,一起劫掠百姓。
有數個縣城被匈奴人洗劫,被搶走糧食女人無數。”
“可惡,可恨!”
張遼氣的一拳捶在旁邊一棵大樹上,打的樹葉簌簌作響。
他做為在邊郡長大的漢人,深知匈奴入侵所帶來的危害。
匈奴人侵入之後,簡直不把漢人當人,任意燒殺劫掠。
在得勝迴歸之時,往往馬背後帶著糧食,馬前麵抱著搶來的漢家少女。
女子被搶入草原,作為女奴,處境也極其悲慘。
不止隨時隨地受到匈奴人侮辱,還要從事繁重的勞動。
其地位,甚至不如一頭牛羊值錢。
所以邊郡百姓無不恨匈奴人入骨。
評價一個地方官的好壞,隻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看他有沒有本事組織起百姓,共同抵抗異族入侵。
以前一個官員昏庸,頂多是抵抗不力,令百姓受到侵害。
可聯合匈奴人一起搶百姓的,張遼還是第一次聽說。
“還有如此無恥之太守?”
張遼憤然道:“勾結異族人,殘害同胞,這不是漢奸是什麽?”
“就是,”張遠道:“這還不算。
後來咱們族長見這太守也指望不上。
於是自己把青壯聯合起來,打製武器操練。
以待匈奴人入侵之時,能夠抵抗。
可是那姓王的,竟然誣陷咱們聚眾叛亂,將咱們張氏一眾青壯,全都抓了起來。
說要全部斬首,以儆效尤。”
張遼聽完族弟的敘述,氣的胸膛快要炸了,怒道:“這姓王的狗官,他不組織人馬抵抗。
百姓自己組織,他還要派軍抓起來。
難道雁門郡百姓,隻能任由匈奴人屠殺,不能有絲毫反抗?
這等狗官,該殺!”
張遠道:“咱們當地宗族都氣憤不過。
我當時正好在外,僥幸逃脫。
族長聽說你阿遼哥在京城做將軍,所以派我緊急去找你求援。
在路上我的跑死了,沒辦法我才想到偷馬。
沒想到恰巧撞上了您。
阿遼哥,您怎麽碰巧在這裏?”
張遼道:“說來也巧,我正要準備去攻打雁門郡。
沒想到咱們兄弟有緣,在這裏相遇。”
張遠遲疑道:“哥,攻打雁門郡?就三個人,恐怕不夠吧?”
他滿臉都寫著疑惑。
張氏族人雖遠在雁門郡,消息比較閉塞。
但這些年來傳迴來的隻言片語。
也聽說張遼在京都做官了。
隻不過,僅有隻言片語而已,誰也不敢確定。
他們派張遠前去求援,也隻是疾病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
可是張遠現在看來,堂兄僅僅帶了兩個人,也不像做大官的樣子。
一般的大官,哪怕是個縣尉,出門也前唿後擁,帶十幾個隨從不止。
堂兄張遼,怎麽連個縣尉都不如?
張遼看著堂弟的表情,啞然失笑道:“誰說要隻帶三個人,攻打雁門郡?
說了你也不信,不如隨我前去一看。”
“看什麽?”
“你去看看便知!”
張遼拉上堂弟,共同迴歸軍營。
等來到營盤駐紮之地,隻見軍營已經紮好。
有數千匹戰馬,經由養馬官統一喂食。
一隊隊盔甲鮮明的軍士正在巡邏。
他們見到張遼,全都齊刷刷的駐足行軍禮:“見過將軍!”
張遼隨手揮一揮馬鞭,讓軍兵繼續巡視。
他微笑著看向堂弟道:“阿遠,這下你相信了吧?”
張遠已經看傻了,看到這麽多精壯的軍兵,還有這麽多戰馬,他興奮的問道:“哥,原來你帶有這麽多人馬?”
張遼淡然道:“以這支軍馬,前去攻打雁門郡,能否拿下?”
“能,當然能,”張遠道:“那王澤手下,雖然兵不少,但都是烏合之眾。
而且所有雁門子弟,都不屑於在他麾下效力。
他所聚起的,不過是一幫無賴子弟而已。
跟兄長這支威武之師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張遼問道:“那王澤準備何時對咱們張家子弟動手?”
張遠道:“他是要殺一儆百,所以要遊街示眾七日。
我出來就走了兩日,大概還有五天時間。”
“事不宜遲,必須提防他提前動手。”
張遼道:“晚飯過後,我便親率兩千騎兵,星夜兼程趕迴陰館。”
“我跟你一起迴去,”張遠道。
張遼點了點頭,吩咐侍從道:“傳令下去,情況有變,用完晚膳之後,騎兵立即出發,不得耽擱!
步卒休整到明日之後,盡快啟程,趕往陰館縣匯合。”
“諾!”侍從下去傳令。
吃完晚飯,張遼立即率領所有騎兵,匆忙向北,趕迴去救人。
若依步卒行軍,趕至雁門郡治所陰館縣,至少還需要三天時間。
單純騎兵急行軍,一個晚上就到了。
進入雁門郡,先到了張遼的家鄉馬邑縣。
他們張氏宗族聚居之地,就在大路邊上。
張遼的父母雖早已過世,但他還有兩個叔叔健在。
騎兵路過他家舊居時,張遠指著前方道:“阿遼哥,你看你二叔三叔不是在那裏?
你幾個弟弟,也都被抓了。”
張遼仔細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兩位叔叔,眼巴巴的等在路旁,翹首看著陰館縣的方向。
“真是你啊,阿遼哥?”
那青年慌張的爬起來,抓住張遼的胳膊,臉上又驚又喜。
原來,他正是張遼的同宗兄弟,張遠。
“你這是怎麽了?”
張遼驚訝道:“為何淪落到偷馬的地步?
難道族規你忘了?”
張遠垂淚道:“阿遼哥,我實在沒辦法了。
若不如此,咱們張氏青壯百十口,便要盡數被誅殺。”
張遼聞言不由吃了一驚。
他們馬邑張氏,在當地雖非豪族,但也稱得上大族。
族中人口至少也有千餘人。
除去老弱婦孺,青壯也不過百十口人而已。
他急問道:“快說,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青年張遠哽咽道:“事情要從幾年前說起。
那年袁紹派外甥高幹坐鎮並州。
那高幹為了爭權逐利,委派其親信王澤,做了咱們雁門郡太守。
阿遼哥您也知道,咱們雁門郡地處邊郡,時常有匈奴人入侵。
之前曆任太守,都會招募青壯組成郡兵,對抗匈奴人,保護家園。
可是那王澤治下郡兵,非但不保護百姓,反而傳統匈奴人,一起劫掠百姓。
有數個縣城被匈奴人洗劫,被搶走糧食女人無數。”
“可惡,可恨!”
張遼氣的一拳捶在旁邊一棵大樹上,打的樹葉簌簌作響。
他做為在邊郡長大的漢人,深知匈奴入侵所帶來的危害。
匈奴人侵入之後,簡直不把漢人當人,任意燒殺劫掠。
在得勝迴歸之時,往往馬背後帶著糧食,馬前麵抱著搶來的漢家少女。
女子被搶入草原,作為女奴,處境也極其悲慘。
不止隨時隨地受到匈奴人侮辱,還要從事繁重的勞動。
其地位,甚至不如一頭牛羊值錢。
所以邊郡百姓無不恨匈奴人入骨。
評價一個地方官的好壞,隻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看他有沒有本事組織起百姓,共同抵抗異族入侵。
以前一個官員昏庸,頂多是抵抗不力,令百姓受到侵害。
可聯合匈奴人一起搶百姓的,張遼還是第一次聽說。
“還有如此無恥之太守?”
張遼憤然道:“勾結異族人,殘害同胞,這不是漢奸是什麽?”
“就是,”張遠道:“這還不算。
後來咱們族長見這太守也指望不上。
於是自己把青壯聯合起來,打製武器操練。
以待匈奴人入侵之時,能夠抵抗。
可是那姓王的,竟然誣陷咱們聚眾叛亂,將咱們張氏一眾青壯,全都抓了起來。
說要全部斬首,以儆效尤。”
張遼聽完族弟的敘述,氣的胸膛快要炸了,怒道:“這姓王的狗官,他不組織人馬抵抗。
百姓自己組織,他還要派軍抓起來。
難道雁門郡百姓,隻能任由匈奴人屠殺,不能有絲毫反抗?
這等狗官,該殺!”
張遠道:“咱們當地宗族都氣憤不過。
我當時正好在外,僥幸逃脫。
族長聽說你阿遼哥在京城做將軍,所以派我緊急去找你求援。
在路上我的跑死了,沒辦法我才想到偷馬。
沒想到恰巧撞上了您。
阿遼哥,您怎麽碰巧在這裏?”
張遼道:“說來也巧,我正要準備去攻打雁門郡。
沒想到咱們兄弟有緣,在這裏相遇。”
張遠遲疑道:“哥,攻打雁門郡?就三個人,恐怕不夠吧?”
他滿臉都寫著疑惑。
張氏族人雖遠在雁門郡,消息比較閉塞。
但這些年來傳迴來的隻言片語。
也聽說張遼在京都做官了。
隻不過,僅有隻言片語而已,誰也不敢確定。
他們派張遠前去求援,也隻是疾病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
可是張遠現在看來,堂兄僅僅帶了兩個人,也不像做大官的樣子。
一般的大官,哪怕是個縣尉,出門也前唿後擁,帶十幾個隨從不止。
堂兄張遼,怎麽連個縣尉都不如?
張遼看著堂弟的表情,啞然失笑道:“誰說要隻帶三個人,攻打雁門郡?
說了你也不信,不如隨我前去一看。”
“看什麽?”
“你去看看便知!”
張遼拉上堂弟,共同迴歸軍營。
等來到營盤駐紮之地,隻見軍營已經紮好。
有數千匹戰馬,經由養馬官統一喂食。
一隊隊盔甲鮮明的軍士正在巡邏。
他們見到張遼,全都齊刷刷的駐足行軍禮:“見過將軍!”
張遼隨手揮一揮馬鞭,讓軍兵繼續巡視。
他微笑著看向堂弟道:“阿遠,這下你相信了吧?”
張遠已經看傻了,看到這麽多精壯的軍兵,還有這麽多戰馬,他興奮的問道:“哥,原來你帶有這麽多人馬?”
張遼淡然道:“以這支軍馬,前去攻打雁門郡,能否拿下?”
“能,當然能,”張遠道:“那王澤手下,雖然兵不少,但都是烏合之眾。
而且所有雁門子弟,都不屑於在他麾下效力。
他所聚起的,不過是一幫無賴子弟而已。
跟兄長這支威武之師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張遼問道:“那王澤準備何時對咱們張家子弟動手?”
張遠道:“他是要殺一儆百,所以要遊街示眾七日。
我出來就走了兩日,大概還有五天時間。”
“事不宜遲,必須提防他提前動手。”
張遼道:“晚飯過後,我便親率兩千騎兵,星夜兼程趕迴陰館。”
“我跟你一起迴去,”張遠道。
張遼點了點頭,吩咐侍從道:“傳令下去,情況有變,用完晚膳之後,騎兵立即出發,不得耽擱!
步卒休整到明日之後,盡快啟程,趕往陰館縣匯合。”
“諾!”侍從下去傳令。
吃完晚飯,張遼立即率領所有騎兵,匆忙向北,趕迴去救人。
若依步卒行軍,趕至雁門郡治所陰館縣,至少還需要三天時間。
單純騎兵急行軍,一個晚上就到了。
進入雁門郡,先到了張遼的家鄉馬邑縣。
他們張氏宗族聚居之地,就在大路邊上。
張遼的父母雖早已過世,但他還有兩個叔叔健在。
騎兵路過他家舊居時,張遠指著前方道:“阿遼哥,你看你二叔三叔不是在那裏?
你幾個弟弟,也都被抓了。”
張遼仔細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兩位叔叔,眼巴巴的等在路旁,翹首看著陰館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