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和稀泥
官場:救了神秘大佬,乘風破浪 作者:天下南嶽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51章 和稀泥
陪著陸天明就餐的李偉顯然聽不下去了,便起身過去,低聲說了幾句。
議論聲戛然而止。
陸天明不動聲色。他吃完飯,便準備起身迴辦公室休息。
上午的會議還沒完全結束。會議議程還未完全走完。
剛才聽到的議論,讓他心裏泛起了波瀾。
市委不認識他的人,不在少數。因此,當著他的麵議論,無可厚非。
但是,議論的內容,還是讓他心生了顧慮出來。
他首先感到很訝異。會議才剛結束,怎麽會場裏的情況就傳了出去。
從議論的話裏他能聽出來,外人對會議的內容很清楚。
而且,他們直接便道出來了問題的核心。都在懷疑梁汪不合。
陸天明早前得知,汪浩的目標,是坐上市委書記的位子。卻沒料到,汪浩最終隻坐上市長的位子。
這中間究竟經曆了多少博弈,無人得知。
李偉送他迴辦公室之後,便告辭離開了。
陸天明沒去休息室休息。
休息室床鋪被褥一應俱全,而且都是配備全新的。
他門也沒鎖。到了他這個層麵,他知道任何人都不敢輕易推開他的門。
下午的會議將在下午三點繼續。這中間接近三個小時的時間,正好休息。
陸天明在沙發上坐下來,突然想起了溫玉。
溫玉這次調任海峽市,擔任的是副市長。汪浩提拔到市長位子,顯然比溫玉高了半級。
但溫玉所在的市,是計劃單列市。比起衡嶽市,地位要高一檔。如此一比較起來,溫玉的副市長與汪浩的市長,其實就是半斤八兩的區別。
想到這裏,他突然明白過來。汪浩沒能坐上書記寶座,隻給了一個市長頭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似乎與溫玉處在同一個境界。
由此能看出來,如此安排汪浩,是上麵在有意平衡。
上午的會議,梁溫明顯表現出來了兩人的政見不合。
梁同慶堅持走振興工業之路。而汪浩卻把自己未來執政衡嶽的思路公告於世了。他要走城市擴建之路。
倘若兩個人不能達成意見統一,這對他們常委班子都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是支持梁同慶的執政思路,還是跟汪浩走,將會成為常委班子最難的選擇。
汪浩看起來很懂“攻心”套路。他上午的發言,顯然贏得了大多數常委的支持。
陸天明暗忖,自己究竟是跟著汪浩走,還是站在梁同慶書記這邊?
在這場“書記”爭奪戰中,梁同慶的勝出,預示著他身後也應該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盡管梁同慶的背景看起來沒汪浩那麽雄厚,但是他的勝出,卻足以證明他的力量不可小覷。
常委班子隻有十一人。但想讓十一人都擰成一股繩,是很難辦到的事。
根據組織規定,書記是班子的班長。班長具有絕對的權威。
但從汪浩的發言上看,汪浩似乎並沒將梁同慶當迴事。
畢竟,換了誰,都不可能在第一次常委會上公然表現出與班長背道而馳的想法。
在陸天明看來,汪浩的情商智商都不低。他這時候公開自己與梁同慶政見不合,必定是穩操勝券,有恃無恐。
下午兩點半鍾時,李偉輕輕敲響了陸天明的門。提醒他下午的會議馬上要開始。
下午的會議,重點是討論全市幹部的調整方案。
新書記上任,必定會有一波人事變化。這是慣例。
梁同慶這麽急著要拋出來調整方案,一定有他的考慮。
下午的會議,梁同慶沒再讓汪浩發言了。
他也沒直接進入到人事調整的議程,而是突然將眼光放在陸天明的身上,問陸天明要不要講幾句。
梁同慶直接點名,陸天明自然不好推辭。
第一次參加市委常務會,雖然目的僅僅隻是露個臉,但他在被梁同慶點名後,還是表示可以講幾句。
“同誌們,我是新兵。”陸天明一開口,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了他身上。“作為新兵,我有許多要向同誌們學習的地方。上午的會議,我在聽取了梁書記和汪市長的發言後,心情一直很激動。說實話,我仿佛看到了蓬勃發展的新衡嶽。”
“我相信,衡嶽市在梁書記和汪市長的帶領下,一定會走上一條快速發展之道。”
他拍了一通馬屁,居然麵不改色心不跳。
“現在,我想談談個人的看法。”陸天明沉吟一會說道:“我要談的,主要是衡嶽未來的發展方向。”
“上午聽了汪市長地產興城的計劃,我很激動。汪市長看到了我們衡嶽市存在的一些弊端啊。我們衡嶽市確實存在競爭力的缺陷。”
他說這話的時候,留意了一下汪浩的神色變化。果然看到汪浩臉上露出來一絲得意的笑容。
“地產經濟在我看來,是個具有非常嚴重的泡沫經濟。”陸天明此話一出口,迅速讓會議的氣氛變得緊張了不少。
他這不是明顯反對汪浩的執政思路嗎?
“但是,我們衡嶽確實不能走在別人後麵太遠。”陸天明笑笑說道:“城市形象非常重要。也正是汪市長說的,城市形象代表城市的競爭力。提升城市形象,確實至關重要。”
他覆過來的這句話,讓在座的常委們一下糊塗了起來。他陸天明究竟是支持汪浩,還是反對汪浩?
“我認為,一個城市是否具有競爭力,絕不僅僅是看有多少高樓大廈,有多大的城市麵積。城市的競爭核心,應該在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上。”
“我們衡嶽過去就有製造之城的美譽。製造業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將是立於潮頭的產業,而且可持續發展。”
“我相信同誌們都聽說過,曾經我們的衡嶽,被稱為‘小上海’。這可不僅僅是個美譽。我們應該透過美譽去看問題的核心。這不就是說,衡嶽的工業、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時代的標誌嗎?”
梁同慶的臉上露出來了一絲笑容。他很顯然讚同了陸天明的說法。
“我建議,未來我們衡嶽,一定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走工業振興之路,一條腿走城市發展之路。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揚長避短,多方兼顧。”
陸天明談了幾分鍾,與會者逐漸聽出來了一些意思。陸天明這是在和稀泥。
他支持梁同慶的振興工業思路,也讚同汪浩的地產興城的設想。
他看似不偏不倚,似乎是在和稀泥。但其實隻要稍加分析,還是能發現他的側重點落在了振興工業的方案上。
會議開到薄暮,才宣告結束。
陪著陸天明就餐的李偉顯然聽不下去了,便起身過去,低聲說了幾句。
議論聲戛然而止。
陸天明不動聲色。他吃完飯,便準備起身迴辦公室休息。
上午的會議還沒完全結束。會議議程還未完全走完。
剛才聽到的議論,讓他心裏泛起了波瀾。
市委不認識他的人,不在少數。因此,當著他的麵議論,無可厚非。
但是,議論的內容,還是讓他心生了顧慮出來。
他首先感到很訝異。會議才剛結束,怎麽會場裏的情況就傳了出去。
從議論的話裏他能聽出來,外人對會議的內容很清楚。
而且,他們直接便道出來了問題的核心。都在懷疑梁汪不合。
陸天明早前得知,汪浩的目標,是坐上市委書記的位子。卻沒料到,汪浩最終隻坐上市長的位子。
這中間究竟經曆了多少博弈,無人得知。
李偉送他迴辦公室之後,便告辭離開了。
陸天明沒去休息室休息。
休息室床鋪被褥一應俱全,而且都是配備全新的。
他門也沒鎖。到了他這個層麵,他知道任何人都不敢輕易推開他的門。
下午的會議將在下午三點繼續。這中間接近三個小時的時間,正好休息。
陸天明在沙發上坐下來,突然想起了溫玉。
溫玉這次調任海峽市,擔任的是副市長。汪浩提拔到市長位子,顯然比溫玉高了半級。
但溫玉所在的市,是計劃單列市。比起衡嶽市,地位要高一檔。如此一比較起來,溫玉的副市長與汪浩的市長,其實就是半斤八兩的區別。
想到這裏,他突然明白過來。汪浩沒能坐上書記寶座,隻給了一個市長頭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似乎與溫玉處在同一個境界。
由此能看出來,如此安排汪浩,是上麵在有意平衡。
上午的會議,梁溫明顯表現出來了兩人的政見不合。
梁同慶堅持走振興工業之路。而汪浩卻把自己未來執政衡嶽的思路公告於世了。他要走城市擴建之路。
倘若兩個人不能達成意見統一,這對他們常委班子都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是支持梁同慶的執政思路,還是跟汪浩走,將會成為常委班子最難的選擇。
汪浩看起來很懂“攻心”套路。他上午的發言,顯然贏得了大多數常委的支持。
陸天明暗忖,自己究竟是跟著汪浩走,還是站在梁同慶書記這邊?
在這場“書記”爭奪戰中,梁同慶的勝出,預示著他身後也應該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盡管梁同慶的背景看起來沒汪浩那麽雄厚,但是他的勝出,卻足以證明他的力量不可小覷。
常委班子隻有十一人。但想讓十一人都擰成一股繩,是很難辦到的事。
根據組織規定,書記是班子的班長。班長具有絕對的權威。
但從汪浩的發言上看,汪浩似乎並沒將梁同慶當迴事。
畢竟,換了誰,都不可能在第一次常委會上公然表現出與班長背道而馳的想法。
在陸天明看來,汪浩的情商智商都不低。他這時候公開自己與梁同慶政見不合,必定是穩操勝券,有恃無恐。
下午兩點半鍾時,李偉輕輕敲響了陸天明的門。提醒他下午的會議馬上要開始。
下午的會議,重點是討論全市幹部的調整方案。
新書記上任,必定會有一波人事變化。這是慣例。
梁同慶這麽急著要拋出來調整方案,一定有他的考慮。
下午的會議,梁同慶沒再讓汪浩發言了。
他也沒直接進入到人事調整的議程,而是突然將眼光放在陸天明的身上,問陸天明要不要講幾句。
梁同慶直接點名,陸天明自然不好推辭。
第一次參加市委常務會,雖然目的僅僅隻是露個臉,但他在被梁同慶點名後,還是表示可以講幾句。
“同誌們,我是新兵。”陸天明一開口,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了他身上。“作為新兵,我有許多要向同誌們學習的地方。上午的會議,我在聽取了梁書記和汪市長的發言後,心情一直很激動。說實話,我仿佛看到了蓬勃發展的新衡嶽。”
“我相信,衡嶽市在梁書記和汪市長的帶領下,一定會走上一條快速發展之道。”
他拍了一通馬屁,居然麵不改色心不跳。
“現在,我想談談個人的看法。”陸天明沉吟一會說道:“我要談的,主要是衡嶽未來的發展方向。”
“上午聽了汪市長地產興城的計劃,我很激動。汪市長看到了我們衡嶽市存在的一些弊端啊。我們衡嶽市確實存在競爭力的缺陷。”
他說這話的時候,留意了一下汪浩的神色變化。果然看到汪浩臉上露出來一絲得意的笑容。
“地產經濟在我看來,是個具有非常嚴重的泡沫經濟。”陸天明此話一出口,迅速讓會議的氣氛變得緊張了不少。
他這不是明顯反對汪浩的執政思路嗎?
“但是,我們衡嶽確實不能走在別人後麵太遠。”陸天明笑笑說道:“城市形象非常重要。也正是汪市長說的,城市形象代表城市的競爭力。提升城市形象,確實至關重要。”
他覆過來的這句話,讓在座的常委們一下糊塗了起來。他陸天明究竟是支持汪浩,還是反對汪浩?
“我認為,一個城市是否具有競爭力,絕不僅僅是看有多少高樓大廈,有多大的城市麵積。城市的競爭核心,應該在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上。”
“我們衡嶽過去就有製造之城的美譽。製造業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將是立於潮頭的產業,而且可持續發展。”
“我相信同誌們都聽說過,曾經我們的衡嶽,被稱為‘小上海’。這可不僅僅是個美譽。我們應該透過美譽去看問題的核心。這不就是說,衡嶽的工業、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時代的標誌嗎?”
梁同慶的臉上露出來了一絲笑容。他很顯然讚同了陸天明的說法。
“我建議,未來我們衡嶽,一定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走工業振興之路,一條腿走城市發展之路。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揚長避短,多方兼顧。”
陸天明談了幾分鍾,與會者逐漸聽出來了一些意思。陸天明這是在和稀泥。
他支持梁同慶的振興工業思路,也讚同汪浩的地產興城的設想。
他看似不偏不倚,似乎是在和稀泥。但其實隻要稍加分析,還是能發現他的側重點落在了振興工業的方案上。
會議開到薄暮,才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