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全場肅穆,禮樂漸起。
長孫無忌主持的祭天儀式開始。
騮駒、黃牛、羝羊三牲宰殺在祭台之前,連同玉璧、玉圭、繒帛,置於薪柴之上。
“初平二年,日吉時良;雁門設壇,祭天祈祥……”
……
誓師閱兵的儀式,是反複商量過的。
劉芒主張簡化儀式,弄得時尚而有氣勢,就如網絡小說開篇幾章一樣,直入正題,“嗚嗚嗚”號角一吹,“咚咚咚”戰鼓一響,“哐哐哐”軍隊亮相,讓觀眾看得興奮激動血脈僨張就ok。
長孫無忌等人還是堅持要莊重一些,畢竟這更符合世人的理念,免得讓其他諸侯說三道四。
最終,保留了祭天儀式,祈求天神賜福,讓即將出征的戰士堅定必勝的信念。
積柴點燃,煙火升騰,將祭品敬獻上天。
祭天完畢,萬民歡唿。
“嗚……嗚……嗚……”
低沉的號角聲再次響起。
“要閱兵了!”
“別出聲!”
“快看,上台子的,就是劉絳天劉太守!”
“在哪?啊,那不是個少年嗎?”
“少年咋了?你年紀大,你能做太守嗎?”
“都消停點!大軍要進場了!”
“咚……咕咕咕……”
急促的戰鼓響起,民眾的心跟著戰鼓快速跳動起來。
“嗚……嗚……嗚……”
“咚咚咚……”
號角戰鼓齊鳴,旌旗招展,一支整齊的隊伍率先步入廣場。
當先一將,渾身銀白,手中緊握素纓鏨金槍。
“哇!楊將軍!”
楊延昭,是雁門英雄,是百姓的偶像。
“楊六郎!楊六郎!楊六郎……”
萬眾齊聲高唿著,這是對英雄最崇高的禮讚。
楊延昭的隊伍,在廣場上站定。緊接著入場的,是滿桂和斛律光的騎兵隊伍。
“騎兵欸!”
騎兵氣勢更盛,更吸引眼球,但民眾對滿桂和斛律光不熟悉,自然不會像崇拜楊延昭一樣。
“哎!這次一定是六郎掛帥吧?”
“那還用說,六郎第一個進場,不是六郎掛帥還能有誰?”
“那也未必哦,據說劉太守手下好多猛將呢。”
“別嚷嚷了,快看,這個將軍好威風!”
中軍大隊,浩浩蕩蕩,當前一將,白盔白甲白袍,手中劍刃長刀。
“這誰啊?”
“蘇定方將軍啊!救援陰館,救了咱的命,你都不知道?”
“不許嚷了,快看!”
蘇烈的坐騎在閱兵台前站定。
“嘚嘚嘚……”
楊延昭緩緩提馬向前,在蘇烈馬前停下。
“啊?不是六郎掛帥啊?”
“閉嘴!再敢嚷嚷,用泥巴封了你的嘴!”
楊延昭橫擔素纓鏨金槍,叉手行禮,一字一句,聲音朗朗:“大漢,雁門北驅匈奴部,正印先鋒楊景,率本部三千將士,列隊完畢,等待檢閱。”
“歸隊,待閱。”
“諾!”
楊延昭緩緩撥馬,迴歸本隊。
“啥?真的不是六郎掛帥啊?”
楊延昭的粉絲們受不了了,替六郎大抱委屈。
“你懂啥?劉太守手下猛將如雲,沒聽到嗎,六郎是正印先鋒,已經很厲害了!”
場上,滿桂、斛律光催馬上前。
“大漢,雁門北驅匈奴部,左路統領滿桂,率本部一千騎兵,列隊完畢,等待檢閱!”
“大漢,雁門北驅匈奴部,右路統領斛律光,率本部一千騎兵,列隊完畢,等待檢閱!”
“歸隊,待閱。”
“諾!”
滿桂、斛律光撥馬迴隊。
“哇!咱雁門有這麽多隊伍啊!”
“那是,看到沒,蘇大帥的中軍至少還有五千精兵呢!萬人大軍北伐匈奴,解氣啊!”
雁門北伐部隊,隻有五千人,當然沒有萬人之多。
展示軍威,震懾匈奴,震懾太原王柔,虛報些數量又有何妨。
五千也好,萬人也罷,陣列在廣場,一樣的無邊無沿,各地諸侯派來的暗探,哪能查的清楚。
“嗚……嗚……嗚……”
號角聲再次響徹雁門關外,萬眾肅穆。
蘇定方下馬,大步走到高台前,單膝跪地:“漢,雁門北驅匈奴部,統帥蘇烈,率馬步軍共萬人,列隊完畢,請我主檢閱!”
高台上,少主劉芒微微點點頭,緩步向台下走去。
程咬金高擎火紅大纛,高寵楊延嗣威風凜凜,緊隨少主劉芒。
“禮!”
“唰!”
雁門精兵,全部將緊握的兵刃抬高一尺,以示敬意!數萬民眾,鴉雀無聲。
少主劉芒,檢閱大軍已畢,迴到台前。
“授旗!”
少主劉芒,從程咬金手中接過大纛旗。
蘇烈上前,叩拜軍旗,起身,接過大纛,高高舉起。
“人在,大纛旗在!”
“人在,旗在!”雁門精兵喊聲震天。
蘇烈將纛旗交予旗手,排在自己的帥旗之前。
劉芒重返高台。“自古以來,師出皆有名。今亦有《北討匈奴檄》。”
宿衛奉上檄文,劉芒朗聲宣讀:“聖人雲‘以德報怨’。匈奴胡兒久亂北地,昔高祖以兵擊之,後曆惠、文、景至今,天子不絕,然賊作惡成性,不服教化,犯我邊關,毀我良田,擄我百姓,屠我同胞,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芒忝雁門,不敢懈怠,奉天下義,以征不臣,今令雁門勇士萬人北驅匈奴。青天於上,順昌逆亡,今日兵發,必將胡虜驅逐於陰山之外,俯願蚩尤大帝成芒之事,則將立碑於漠北,萬世供奉,四季不絕,伏維尚饗。”
這篇檄文,較長孫無忌草擬文稿已簡化通俗了許多。
少主劉芒宣讀檄文完畢,振臂高唿:“犯我天威,雖遠必誅!”
“犯我天威,雖遠必誅!”
雁門將士,群情激昂,感染了數萬圍觀的民眾。
“犯我天威,雖遠必誅!犯我天威,雖遠必誅……”
甚至連外來暗探也不禁被感染,跟著振臂高唿起來。
“嗚……嗚……嗚……”
莊嚴的號角,再次響起。
廣場上,激情的民眾漸漸平息下來。
“雁門父老兄弟姊妹們。我大漢乃文明禮儀之邦,此次用兵,實非得已。然,刀兵起,百姓傷。雁門父老,連遭刀兵之苦,劉芒於心不忍。”
劉芒停頓了一下,掃視著雁門關外的人海。
“為表達對我雁門父老抵禦匈奴的敬意,雁門全境,免賦稅三年!”
“啥?”
“劉太守說啥?”
“啥?免賦稅?”
“啥?三年?!”
很多人離得太遠,根本聽不清楚。但免賦稅的消息,如春風般迅速在人群中傳播,瞬間,雁門關外沸騰了!
“免賦稅嘍!”
“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數萬民眾,跪伏於地,萬歲歡唿,響徹雲霄……
(不得不打斷一下,“萬歲”,在宋代前,並非帝王專用稱唿,秦漢之時,是很常用的歡唿之詞。特此說明,以免誤會。)
萬眾歡唿稍歇,號角軍鼓聲再起。
“嗚……嗚……嗚……”
“咚……咚……咚……咚咚咚……”
“大軍出征!”
全場肅穆,禮樂漸起。
長孫無忌主持的祭天儀式開始。
騮駒、黃牛、羝羊三牲宰殺在祭台之前,連同玉璧、玉圭、繒帛,置於薪柴之上。
“初平二年,日吉時良;雁門設壇,祭天祈祥……”
……
誓師閱兵的儀式,是反複商量過的。
劉芒主張簡化儀式,弄得時尚而有氣勢,就如網絡小說開篇幾章一樣,直入正題,“嗚嗚嗚”號角一吹,“咚咚咚”戰鼓一響,“哐哐哐”軍隊亮相,讓觀眾看得興奮激動血脈僨張就ok。
長孫無忌等人還是堅持要莊重一些,畢竟這更符合世人的理念,免得讓其他諸侯說三道四。
最終,保留了祭天儀式,祈求天神賜福,讓即將出征的戰士堅定必勝的信念。
積柴點燃,煙火升騰,將祭品敬獻上天。
祭天完畢,萬民歡唿。
“嗚……嗚……嗚……”
低沉的號角聲再次響起。
“要閱兵了!”
“別出聲!”
“快看,上台子的,就是劉絳天劉太守!”
“在哪?啊,那不是個少年嗎?”
“少年咋了?你年紀大,你能做太守嗎?”
“都消停點!大軍要進場了!”
“咚……咕咕咕……”
急促的戰鼓響起,民眾的心跟著戰鼓快速跳動起來。
“嗚……嗚……嗚……”
“咚咚咚……”
號角戰鼓齊鳴,旌旗招展,一支整齊的隊伍率先步入廣場。
當先一將,渾身銀白,手中緊握素纓鏨金槍。
“哇!楊將軍!”
楊延昭,是雁門英雄,是百姓的偶像。
“楊六郎!楊六郎!楊六郎……”
萬眾齊聲高唿著,這是對英雄最崇高的禮讚。
楊延昭的隊伍,在廣場上站定。緊接著入場的,是滿桂和斛律光的騎兵隊伍。
“騎兵欸!”
騎兵氣勢更盛,更吸引眼球,但民眾對滿桂和斛律光不熟悉,自然不會像崇拜楊延昭一樣。
“哎!這次一定是六郎掛帥吧?”
“那還用說,六郎第一個進場,不是六郎掛帥還能有誰?”
“那也未必哦,據說劉太守手下好多猛將呢。”
“別嚷嚷了,快看,這個將軍好威風!”
中軍大隊,浩浩蕩蕩,當前一將,白盔白甲白袍,手中劍刃長刀。
“這誰啊?”
“蘇定方將軍啊!救援陰館,救了咱的命,你都不知道?”
“不許嚷了,快看!”
蘇烈的坐騎在閱兵台前站定。
“嘚嘚嘚……”
楊延昭緩緩提馬向前,在蘇烈馬前停下。
“啊?不是六郎掛帥啊?”
“閉嘴!再敢嚷嚷,用泥巴封了你的嘴!”
楊延昭橫擔素纓鏨金槍,叉手行禮,一字一句,聲音朗朗:“大漢,雁門北驅匈奴部,正印先鋒楊景,率本部三千將士,列隊完畢,等待檢閱。”
“歸隊,待閱。”
“諾!”
楊延昭緩緩撥馬,迴歸本隊。
“啥?真的不是六郎掛帥啊?”
楊延昭的粉絲們受不了了,替六郎大抱委屈。
“你懂啥?劉太守手下猛將如雲,沒聽到嗎,六郎是正印先鋒,已經很厲害了!”
場上,滿桂、斛律光催馬上前。
“大漢,雁門北驅匈奴部,左路統領滿桂,率本部一千騎兵,列隊完畢,等待檢閱!”
“大漢,雁門北驅匈奴部,右路統領斛律光,率本部一千騎兵,列隊完畢,等待檢閱!”
“歸隊,待閱。”
“諾!”
滿桂、斛律光撥馬迴隊。
“哇!咱雁門有這麽多隊伍啊!”
“那是,看到沒,蘇大帥的中軍至少還有五千精兵呢!萬人大軍北伐匈奴,解氣啊!”
雁門北伐部隊,隻有五千人,當然沒有萬人之多。
展示軍威,震懾匈奴,震懾太原王柔,虛報些數量又有何妨。
五千也好,萬人也罷,陣列在廣場,一樣的無邊無沿,各地諸侯派來的暗探,哪能查的清楚。
“嗚……嗚……嗚……”
號角聲再次響徹雁門關外,萬眾肅穆。
蘇定方下馬,大步走到高台前,單膝跪地:“漢,雁門北驅匈奴部,統帥蘇烈,率馬步軍共萬人,列隊完畢,請我主檢閱!”
高台上,少主劉芒微微點點頭,緩步向台下走去。
程咬金高擎火紅大纛,高寵楊延嗣威風凜凜,緊隨少主劉芒。
“禮!”
“唰!”
雁門精兵,全部將緊握的兵刃抬高一尺,以示敬意!數萬民眾,鴉雀無聲。
少主劉芒,檢閱大軍已畢,迴到台前。
“授旗!”
少主劉芒,從程咬金手中接過大纛旗。
蘇烈上前,叩拜軍旗,起身,接過大纛,高高舉起。
“人在,大纛旗在!”
“人在,旗在!”雁門精兵喊聲震天。
蘇烈將纛旗交予旗手,排在自己的帥旗之前。
劉芒重返高台。“自古以來,師出皆有名。今亦有《北討匈奴檄》。”
宿衛奉上檄文,劉芒朗聲宣讀:“聖人雲‘以德報怨’。匈奴胡兒久亂北地,昔高祖以兵擊之,後曆惠、文、景至今,天子不絕,然賊作惡成性,不服教化,犯我邊關,毀我良田,擄我百姓,屠我同胞,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芒忝雁門,不敢懈怠,奉天下義,以征不臣,今令雁門勇士萬人北驅匈奴。青天於上,順昌逆亡,今日兵發,必將胡虜驅逐於陰山之外,俯願蚩尤大帝成芒之事,則將立碑於漠北,萬世供奉,四季不絕,伏維尚饗。”
這篇檄文,較長孫無忌草擬文稿已簡化通俗了許多。
少主劉芒宣讀檄文完畢,振臂高唿:“犯我天威,雖遠必誅!”
“犯我天威,雖遠必誅!”
雁門將士,群情激昂,感染了數萬圍觀的民眾。
“犯我天威,雖遠必誅!犯我天威,雖遠必誅……”
甚至連外來暗探也不禁被感染,跟著振臂高唿起來。
“嗚……嗚……嗚……”
莊嚴的號角,再次響起。
廣場上,激情的民眾漸漸平息下來。
“雁門父老兄弟姊妹們。我大漢乃文明禮儀之邦,此次用兵,實非得已。然,刀兵起,百姓傷。雁門父老,連遭刀兵之苦,劉芒於心不忍。”
劉芒停頓了一下,掃視著雁門關外的人海。
“為表達對我雁門父老抵禦匈奴的敬意,雁門全境,免賦稅三年!”
“啥?”
“劉太守說啥?”
“啥?免賦稅?”
“啥?三年?!”
很多人離得太遠,根本聽不清楚。但免賦稅的消息,如春風般迅速在人群中傳播,瞬間,雁門關外沸騰了!
“免賦稅嘍!”
“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數萬民眾,跪伏於地,萬歲歡唿,響徹雲霄……
(不得不打斷一下,“萬歲”,在宋代前,並非帝王專用稱唿,秦漢之時,是很常用的歡唿之詞。特此說明,以免誤會。)
萬眾歡唿稍歇,號角軍鼓聲再起。
“嗚……嗚……嗚……”
“咚……咚……咚……咚咚咚……”
“大軍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