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孫策勇猛有餘,陰謀詭計卻不足。
他年紀尚小,隻是統兵之將,而非久曆朝堂,哪懂權謀之計。更何況,他麵對的,是老謀深算的袁術!
袁術幾句挑撥,孫策已亂了方寸,竟發起毒誓來!
袁術故作慌亂狀,連連擺手道:“吾豈能不相信伯符侄兒,無有此事便好,莫要發毒誓,免惹了上天。”
袁術這番話,卻又是暗諷孫堅發毒誓而遭了報應。
孫策氣得手上青筋暴露,太陽穴突突直跳。
不過,孫策畢竟是將門虎子。雖是氣急敗壞,卻也沒忘自己此來的目的。
“陽翟侯既然相信孫策,卻又為何提及此事?!陽翟侯既然也相信謠言,孫策已無話可說,隻請陽翟侯遵守諾言,交還先父舊部!”
“伯符侄兒啊,你為何不懂吾之苦心?”袁術裝出十分委屈的樣子,“吾不將兵馬交付侄兒,皆是為你孫氏一門著想。否則,天下諸侯,認定你孫家藏匿玉璽,又手握強兵,定以不臣之罪,群起而攻之!”
孫策幾乎被袁術繞糊塗了,也已氣憤到了極點。孫策知道,袁術這些話,不過不想歸還軍隊的借口。
好在,孫策早有心理準備,也不指望著那些兵馬。更不想就玉璽一事,再和袁術糾纏。
沒什麽好談的了,孫策再不提討要兵馬一事,行了一禮,甩手而去!
……
孫策負氣而走,袁術更是開心。
成功地讓孫策遠離自己,避免他壞了自己的計劃。
私匿玉璽之罪,成功轉嫁到孫策頭上!而袁術不僅私匿了玉璽,還趁勢將孫堅舊部,徹底納入自己的麾下!
袁術借著興奮勁,立刻提筆,寫了幾封書信,給自己在長安安插的親信。命他們暗中聯絡文天祥及西園軍諸校尉。務必設法覓得時機,趁董卓呂布爭鬥之機,將小皇帝劉協裹挾,逃離長安。
至於楊彪。袁術沒有那麽大的麵子請他出手。不過,袁術有別的辦法。
帶上從弟袁胤,大將紀靈、橋蕤,趕往朝廷派來的特使,太傅馬日磾的住所。
馬日磾。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精熟於馬融的學說,被朝廷委以重任。隻是,馬日磾學問雖大,卻並非做官的材料。
性格溫和柔弱,又偏好用經學說事,董卓最反感的,就是他這樣的書呆子。命他出使南陽,拉攏袁術。
南陽盡在袁術掌握之下,馬日磾到了這裏,吃喝用度難以自給。一切都要求助於袁術。
所謂吃人家的嘴短,原本就柔弱的馬日磾,徹底成為袁術手中的一枚棋子。
袁術來到馬日磾的住所,有一搭無一搭地說了幾句話,便尋個借口,要看看證明皇帝使者身份的符節。
馬日磾哪知防備,拿出符節,交給袁術。
袁術看都不看,收了符節,起身就要走。
馬日磾急忙討要符節。袁術輕蔑地瞥了他一眼。“想拿迴符節,未嚐不可,隻要馬太傅幫袁某做一件事即可。”
馬日磾唯有不停點頭,一邊哀求。一邊答應。
袁術一指紀靈橋蕤等人,道:“袁某手下諸文武,為漢室江山社稷,鞠躬盡瘁,卻得不到朝廷的封賞。勞煩馬太傅,征召袁某手下將士入朝為官。”
“這、這如何使得?朝廷辟命官佐。自有規矩,豈能脅迫?”
“嘿嘿……”袁術冷笑幾聲,“馬太傅堅守規章,不肯辟命袁某屬下,可以!那我袁術辟命你馬翁叔,征召你為我幕府軍師,如何?”
“這、這,我馬日磾是大漢朝臣,是朝廷命官,陛下欽定特使,袁公路怎能如此羞辱?”
“哼!”袁術聲音冰冷。“讓你征召我的有功之將,你推脫有規章。我征召你為幕僚,你又推脫為規章。竟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陛下欽定的特使,而在袁某看來,你不是陛下的特使,而是那奸賊董逆的特使!”
袁術聲色俱厲,馬日磾冷汗淋漓。
袁術所說,並不全錯。誰都知道,馬日磾出使,表麵是奉皇帝之命,實際卻是董卓的主意。
袁術絲毫不給馬日磾留一點情麵,直斥其道:“汝不過是替董逆跑腿學舌,還敢妄稱大漢忠臣。汝還有何麵目,妄談大漢規章?”
“你、你……我、我……”馬日磾講辯經學,口若懸河,麵對袁術針鋒相對的責問,卻毫無還嘴之力。
袁術步步緊逼。“汝若想做大漢忠臣,就當時時刻刻惦記漢室江山社稷,惦記陛下安危!而今,董逆亂政,陛下委屈於長安如困於囚籠,生死完全被董逆所掌握。汝既然自稱忠臣,便當設法救陛下於水火,使陛下逃脫董逆魔爪,東歸洛陽!”
“可、可馬某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焉能對抗董、董……”
“吾知你力不從心,才來這裏,給你指一條忠君報國的明路!”
“袁公請講……”
是時候了。
袁術誘導道:“馬太傅應當寫信給那些忠心於陛朝廷重臣,言明中原諸侯無不惦記陛下安危。讓他們設法將陛下救出長安!”
馬日磾的思路,已完全被袁術所控製。顫巍巍地問道:“長安城裏,何人才有如此勇氣,何人實力可抗衡西涼強兵?”
“有!楊彪楊文先!”
“呃……哦……”
馬日磾既是被袁術無恥之舉所逼迫,也是被袁術“忠君報國”之言所感染,還是為討迴符節,隻能提筆給楊彪寫信,大講一通君臣之道,請求楊彪,務必設法保護小皇帝劉協,逃離苦海,迴歸中原。
馬日磾按袁術的意思寫了信,袁術意願達成。
而符節,既然入了袁術之手,怎可能交還迴去?留在自己手裏,隨時取用,不是很方便嗎?
……
孫策負氣離開南陽,雖沒能討迴兵馬,卻也算如願脫離了袁紹。
孫策和舅舅吳景、族兄孫賁,及江東舊將程普、韓當、黃蓋等人,離開南陽,向東南一路疾行,趕往周瑜的老家,揚州廬江郡舒縣。
在那裏,孫策將繼承其父孫堅遺願,重豎江東孫氏大旗,開疆辟土,大展鴻才!(未完待續。)
孫策勇猛有餘,陰謀詭計卻不足。
他年紀尚小,隻是統兵之將,而非久曆朝堂,哪懂權謀之計。更何況,他麵對的,是老謀深算的袁術!
袁術幾句挑撥,孫策已亂了方寸,竟發起毒誓來!
袁術故作慌亂狀,連連擺手道:“吾豈能不相信伯符侄兒,無有此事便好,莫要發毒誓,免惹了上天。”
袁術這番話,卻又是暗諷孫堅發毒誓而遭了報應。
孫策氣得手上青筋暴露,太陽穴突突直跳。
不過,孫策畢竟是將門虎子。雖是氣急敗壞,卻也沒忘自己此來的目的。
“陽翟侯既然相信孫策,卻又為何提及此事?!陽翟侯既然也相信謠言,孫策已無話可說,隻請陽翟侯遵守諾言,交還先父舊部!”
“伯符侄兒啊,你為何不懂吾之苦心?”袁術裝出十分委屈的樣子,“吾不將兵馬交付侄兒,皆是為你孫氏一門著想。否則,天下諸侯,認定你孫家藏匿玉璽,又手握強兵,定以不臣之罪,群起而攻之!”
孫策幾乎被袁術繞糊塗了,也已氣憤到了極點。孫策知道,袁術這些話,不過不想歸還軍隊的借口。
好在,孫策早有心理準備,也不指望著那些兵馬。更不想就玉璽一事,再和袁術糾纏。
沒什麽好談的了,孫策再不提討要兵馬一事,行了一禮,甩手而去!
……
孫策負氣而走,袁術更是開心。
成功地讓孫策遠離自己,避免他壞了自己的計劃。
私匿玉璽之罪,成功轉嫁到孫策頭上!而袁術不僅私匿了玉璽,還趁勢將孫堅舊部,徹底納入自己的麾下!
袁術借著興奮勁,立刻提筆,寫了幾封書信,給自己在長安安插的親信。命他們暗中聯絡文天祥及西園軍諸校尉。務必設法覓得時機,趁董卓呂布爭鬥之機,將小皇帝劉協裹挾,逃離長安。
至於楊彪。袁術沒有那麽大的麵子請他出手。不過,袁術有別的辦法。
帶上從弟袁胤,大將紀靈、橋蕤,趕往朝廷派來的特使,太傅馬日磾的住所。
馬日磾。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精熟於馬融的學說,被朝廷委以重任。隻是,馬日磾學問雖大,卻並非做官的材料。
性格溫和柔弱,又偏好用經學說事,董卓最反感的,就是他這樣的書呆子。命他出使南陽,拉攏袁術。
南陽盡在袁術掌握之下,馬日磾到了這裏,吃喝用度難以自給。一切都要求助於袁術。
所謂吃人家的嘴短,原本就柔弱的馬日磾,徹底成為袁術手中的一枚棋子。
袁術來到馬日磾的住所,有一搭無一搭地說了幾句話,便尋個借口,要看看證明皇帝使者身份的符節。
馬日磾哪知防備,拿出符節,交給袁術。
袁術看都不看,收了符節,起身就要走。
馬日磾急忙討要符節。袁術輕蔑地瞥了他一眼。“想拿迴符節,未嚐不可,隻要馬太傅幫袁某做一件事即可。”
馬日磾唯有不停點頭,一邊哀求。一邊答應。
袁術一指紀靈橋蕤等人,道:“袁某手下諸文武,為漢室江山社稷,鞠躬盡瘁,卻得不到朝廷的封賞。勞煩馬太傅,征召袁某手下將士入朝為官。”
“這、這如何使得?朝廷辟命官佐。自有規矩,豈能脅迫?”
“嘿嘿……”袁術冷笑幾聲,“馬太傅堅守規章,不肯辟命袁某屬下,可以!那我袁術辟命你馬翁叔,征召你為我幕府軍師,如何?”
“這、這,我馬日磾是大漢朝臣,是朝廷命官,陛下欽定特使,袁公路怎能如此羞辱?”
“哼!”袁術聲音冰冷。“讓你征召我的有功之將,你推脫有規章。我征召你為幕僚,你又推脫為規章。竟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陛下欽定的特使,而在袁某看來,你不是陛下的特使,而是那奸賊董逆的特使!”
袁術聲色俱厲,馬日磾冷汗淋漓。
袁術所說,並不全錯。誰都知道,馬日磾出使,表麵是奉皇帝之命,實際卻是董卓的主意。
袁術絲毫不給馬日磾留一點情麵,直斥其道:“汝不過是替董逆跑腿學舌,還敢妄稱大漢忠臣。汝還有何麵目,妄談大漢規章?”
“你、你……我、我……”馬日磾講辯經學,口若懸河,麵對袁術針鋒相對的責問,卻毫無還嘴之力。
袁術步步緊逼。“汝若想做大漢忠臣,就當時時刻刻惦記漢室江山社稷,惦記陛下安危!而今,董逆亂政,陛下委屈於長安如困於囚籠,生死完全被董逆所掌握。汝既然自稱忠臣,便當設法救陛下於水火,使陛下逃脫董逆魔爪,東歸洛陽!”
“可、可馬某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焉能對抗董、董……”
“吾知你力不從心,才來這裏,給你指一條忠君報國的明路!”
“袁公請講……”
是時候了。
袁術誘導道:“馬太傅應當寫信給那些忠心於陛朝廷重臣,言明中原諸侯無不惦記陛下安危。讓他們設法將陛下救出長安!”
馬日磾的思路,已完全被袁術所控製。顫巍巍地問道:“長安城裏,何人才有如此勇氣,何人實力可抗衡西涼強兵?”
“有!楊彪楊文先!”
“呃……哦……”
馬日磾既是被袁術無恥之舉所逼迫,也是被袁術“忠君報國”之言所感染,還是為討迴符節,隻能提筆給楊彪寫信,大講一通君臣之道,請求楊彪,務必設法保護小皇帝劉協,逃離苦海,迴歸中原。
馬日磾按袁術的意思寫了信,袁術意願達成。
而符節,既然入了袁術之手,怎可能交還迴去?留在自己手裏,隨時取用,不是很方便嗎?
……
孫策負氣離開南陽,雖沒能討迴兵馬,卻也算如願脫離了袁紹。
孫策和舅舅吳景、族兄孫賁,及江東舊將程普、韓當、黃蓋等人,離開南陽,向東南一路疾行,趕往周瑜的老家,揚州廬江郡舒縣。
在那裏,孫策將繼承其父孫堅遺願,重豎江東孫氏大旗,開疆辟土,大展鴻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