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監視的宦官,腦袋像小雞啄米樣,打著瞌睡。
突然,那宦官的眼睛瞪得溜圓!
呀!
皇帝竟然給文天祥腰帶!
宦官心裏樂開了花,邀功請賞的機會來了!
……
文天祥走出未央宮宮門,被外麵的情形嚇了一跳。
宮門外,甲士林立,矛戈反射著刺眼的光亮。
“文博士,好安穩啊。”說話者,正是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
“原來是牛將軍。”文天祥拱拱手,扭身便要走。
“等等!”
“唰!”
隨著牛輔的喊聲,幾名甲士挺矛戈攔住文天祥的去路。
鎮定沉穩的文天祥也不免緊張。“這、這是為何?”
“閃開!”牛輔吼道,“文博士乃陛下近臣,爾等竟敢擋文博士的架,找死嗎?”
聽話聽音。牛輔話是衝屬下說的,卻是給文天祥聽的。
“他們都是粗人,不像文博士滿肚子學問,莫怪。”牛輔很是客氣。
“哼!那,文某告辭了。”
“慢著,還請文博士移步,太師有要事請教文博士。”
文天祥還能怎樣,去也得去,不去也得被綁了去……
……
太師府裏,董卓敞著懷,露出一身肥肉,堆坐在席子上,似笑非笑地看著文天祥。
“文博士,今日為陛下講解的哪篇經典啊?”
“迴太師,是《尚書》之《五子之歌》。”
“哦……”董卓已經接到宮裏宦官的密報,那宦官聽不懂別的,名字卻還記得住。“不錯。《五子之歌》是教人悔改的文章,文博士給陛下講解,教陛下做聖明君主,文章選得好,該賞。”
“下官供職國子監,為陛下解讀經史,分內之責。豈敢要獎賞。”
“欸!做的好,就該受獎。來人!”
奴婢將一條鑲嵌著五色珠寶的腰帶捧到文天祥麵前。
“多謝太師。”
文天祥不敢不接。
“換上吧。”董卓緊盯著文天祥。
“這……”文天祥身上所紮的,正是皇帝賜予的腰帶。“下官所用腰帶,乃陛下所賜。實不敢忘君之恩。”
“換上!”董卓的眼中露出兇光,“文博士是嫌老夫送你的腰帶不夠貴重嗎?!”
逆賊!
文天祥心中暗罵,但為了大計,不能不委屈求全。換了腰帶。
奴婢將劉協賜予的腰帶捧給董卓,董卓獰笑著盯著文天祥。
文天祥聲色不動。靜候原地。
董卓抄起書刀,猛地割開腰帶!
腰帶中,空空如也!
董卓愣了……
片刻,大聲笑了起來。
“吼哈哈哈……”
“宋瑞啊,老夫不過和你開個玩笑,莫要在意。來人啊,賞!”
……
文天祥迴到自己家中,抄起刀子,向幾案上董卓賞的錦緞,狠狠刺去!
在文天祥眼中。那錦緞就是肥碩的逆賊董卓!
一刀!又一刀!
文天祥發泄著心中的狂怒……
“當啷!”
文天祥終於發泄完怒氣,撇了刀子,坐在地上,大喘粗氣。
片刻,文天祥慢慢站起,悄悄走到門前,從門縫向外查看,確認無人,才轉迴到幾案處,將被割得稀爛的錦緞撇到地上。伸手從發髻了,抽出一個細細的紙卷。
拿過燈來,展開紙卷……
刺血詔書!
詔書,是寫給中散大夫伏完、安集將軍董承和國子監博士祭酒文天祥的。
伏完是伏貴人的父親。董承的女兒也剛剛被選入宮中,侍奉皇帝。
兩寸見方的小紙片上,用蠅頭小字寫著:朕在長安,如困囚籠,伏、董、文諸卿救朕,朕必不負卿等。
字跡鮮紅。竟是劉協刺血所書!
最下麵,是鮮血寫的一個“協”字!
文天祥向著未央宮的方向跪伏下去。
“陛下……”
席子被淚水浸濕好大一片……
……
太尉府裏,楊彪楊修父子,正欣賞著鍾繇的書法大作。
楊修邊看邊讚:“妙!鍾侍郎的書作,既有上古文字的藏巧於拙,又有秦篆的挺拔秀麗,更兼容漢隸生動之筆勢,果真妙不可言!”
楊彪也在欣賞,卻沒楊修那份心情。
弘農楊氏,雖仍是當今第一門閥世家,但也不複往日輝煌。
弘農楊氏一世祖楊敞,漢昭帝時,官至丞相,開創弘農楊氏之名。
至五世祖楊震,官居太尉,將弘農楊氏的名望推向頂峰。被人稱為“關西孔子”,留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名言。
“四知堂”成為弘農楊氏驕傲數千年的堂號。
傳至楊彪這一輩,弘農楊氏已曆經八代。名望仍在,但已是今非昔比。
亂世之秋,楊彪根本不敢奢望能再創先祖那樣的輝煌,隻要能保持弘農楊氏一門不垮,就滿足了。
可是,這亂世,能給他機會嗎?能容弘農楊氏屹立不倒嗎?
楊彪愁眉不展,若有所思間,一名奴仆奉上書信一封。
“南陽?馬太傅的來信?”
馬日磾是東漢開國功臣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
馬家也是門閥大族,和弘農楊氏關係密切。
兩家通好,楊彪和馬日磾又是同殿為臣,關係自然不錯。
隻是,馬日磾太過迂腐、太過固執,不懂變通,楊彪多少有些瞧不起他。
馬日磾來信幹什麽?
楊彪疑惑地展開信件,很快看罷,一臉凝重……
“父親?”
楊修關切地問道。
楊修是楊家下一代中的佼佼者,楊彪很喜歡楊修,也很希望這個被世人讚譽為天才的兒子,能把弘農楊氏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楊彪有意培養楊修,將馬日磾的信遞了給他。
楊修看罷,皺起了眉頭。
信很簡短,意思很直白簡單,就是譴責董卓,請楊彪為天子和漢室江山社稷考慮,設法救皇帝陛下逃離長安,迴歸中原。
“馬太傅這樣做,太不合適了吧?”
楊彪有意教導楊修,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馬翁叔雖位居太傅高位,但這手伸得也太長了,竟然指使父親行冒險之舉。”
楊彪無奈地歎口氣……
楊修啊楊修,雖有天才之名,卻把天才多用在小聰明處,在機變權謀上,還欠著太多火候。
“修兒啊,這信,絕不是馬翁叔心甘情願所寫。”
“哦?”楊修眼睛一亮,他的聰明,總是表現在這些地方。“難道是袁公路逼迫所寫?”
楊彪不答,沉吟片刻,果斷地一揮手。
“長安將生異變!短則月內,長則不會超過三月。囑咐家人,這段時間,不是必須之事,一律不準外出!”
“父親,有這麽嚴重嗎?”
“修兒啊,記住,”楊彪拉過楊修,語重心長地教導著,“咱弘農楊氏,立家之本除了忠君報國,光明磊落之外,還有一條,那就是謹慎!”
“孩兒懂了!”
“恩。立刻吩咐下去,這段時間,家裏所有人,不得和其它府邸世家的人來往。修兒,你也不準隨便出去。”
楊修嘴唇動動,他想說,他已經約好了鍾繇等人,去遊覽名勝、研究書法。
楊彪嚴肅地道:“哪都不許去!我也要小心了。傳出話去,就說我病了,任何人來訪,都不見。”
“好的,父親。”
“還有,派人迴華陰老家,那裏是潼關要隘。囑咐老家裏的人,楊氏家兵,絕不可隨意動作,以免引起駐守潼關西涼軍的誤會。”
“好的。”
楊彪還是不放心,又叮囑一句:“修兒啊,一定要記住,慎言慎行,方能保我楊氏一門家運長久……”(未完待續。)
監視的宦官,腦袋像小雞啄米樣,打著瞌睡。
突然,那宦官的眼睛瞪得溜圓!
呀!
皇帝竟然給文天祥腰帶!
宦官心裏樂開了花,邀功請賞的機會來了!
……
文天祥走出未央宮宮門,被外麵的情形嚇了一跳。
宮門外,甲士林立,矛戈反射著刺眼的光亮。
“文博士,好安穩啊。”說話者,正是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
“原來是牛將軍。”文天祥拱拱手,扭身便要走。
“等等!”
“唰!”
隨著牛輔的喊聲,幾名甲士挺矛戈攔住文天祥的去路。
鎮定沉穩的文天祥也不免緊張。“這、這是為何?”
“閃開!”牛輔吼道,“文博士乃陛下近臣,爾等竟敢擋文博士的架,找死嗎?”
聽話聽音。牛輔話是衝屬下說的,卻是給文天祥聽的。
“他們都是粗人,不像文博士滿肚子學問,莫怪。”牛輔很是客氣。
“哼!那,文某告辭了。”
“慢著,還請文博士移步,太師有要事請教文博士。”
文天祥還能怎樣,去也得去,不去也得被綁了去……
……
太師府裏,董卓敞著懷,露出一身肥肉,堆坐在席子上,似笑非笑地看著文天祥。
“文博士,今日為陛下講解的哪篇經典啊?”
“迴太師,是《尚書》之《五子之歌》。”
“哦……”董卓已經接到宮裏宦官的密報,那宦官聽不懂別的,名字卻還記得住。“不錯。《五子之歌》是教人悔改的文章,文博士給陛下講解,教陛下做聖明君主,文章選得好,該賞。”
“下官供職國子監,為陛下解讀經史,分內之責。豈敢要獎賞。”
“欸!做的好,就該受獎。來人!”
奴婢將一條鑲嵌著五色珠寶的腰帶捧到文天祥麵前。
“多謝太師。”
文天祥不敢不接。
“換上吧。”董卓緊盯著文天祥。
“這……”文天祥身上所紮的,正是皇帝賜予的腰帶。“下官所用腰帶,乃陛下所賜。實不敢忘君之恩。”
“換上!”董卓的眼中露出兇光,“文博士是嫌老夫送你的腰帶不夠貴重嗎?!”
逆賊!
文天祥心中暗罵,但為了大計,不能不委屈求全。換了腰帶。
奴婢將劉協賜予的腰帶捧給董卓,董卓獰笑著盯著文天祥。
文天祥聲色不動。靜候原地。
董卓抄起書刀,猛地割開腰帶!
腰帶中,空空如也!
董卓愣了……
片刻,大聲笑了起來。
“吼哈哈哈……”
“宋瑞啊,老夫不過和你開個玩笑,莫要在意。來人啊,賞!”
……
文天祥迴到自己家中,抄起刀子,向幾案上董卓賞的錦緞,狠狠刺去!
在文天祥眼中。那錦緞就是肥碩的逆賊董卓!
一刀!又一刀!
文天祥發泄著心中的狂怒……
“當啷!”
文天祥終於發泄完怒氣,撇了刀子,坐在地上,大喘粗氣。
片刻,文天祥慢慢站起,悄悄走到門前,從門縫向外查看,確認無人,才轉迴到幾案處,將被割得稀爛的錦緞撇到地上。伸手從發髻了,抽出一個細細的紙卷。
拿過燈來,展開紙卷……
刺血詔書!
詔書,是寫給中散大夫伏完、安集將軍董承和國子監博士祭酒文天祥的。
伏完是伏貴人的父親。董承的女兒也剛剛被選入宮中,侍奉皇帝。
兩寸見方的小紙片上,用蠅頭小字寫著:朕在長安,如困囚籠,伏、董、文諸卿救朕,朕必不負卿等。
字跡鮮紅。竟是劉協刺血所書!
最下麵,是鮮血寫的一個“協”字!
文天祥向著未央宮的方向跪伏下去。
“陛下……”
席子被淚水浸濕好大一片……
……
太尉府裏,楊彪楊修父子,正欣賞著鍾繇的書法大作。
楊修邊看邊讚:“妙!鍾侍郎的書作,既有上古文字的藏巧於拙,又有秦篆的挺拔秀麗,更兼容漢隸生動之筆勢,果真妙不可言!”
楊彪也在欣賞,卻沒楊修那份心情。
弘農楊氏,雖仍是當今第一門閥世家,但也不複往日輝煌。
弘農楊氏一世祖楊敞,漢昭帝時,官至丞相,開創弘農楊氏之名。
至五世祖楊震,官居太尉,將弘農楊氏的名望推向頂峰。被人稱為“關西孔子”,留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名言。
“四知堂”成為弘農楊氏驕傲數千年的堂號。
傳至楊彪這一輩,弘農楊氏已曆經八代。名望仍在,但已是今非昔比。
亂世之秋,楊彪根本不敢奢望能再創先祖那樣的輝煌,隻要能保持弘農楊氏一門不垮,就滿足了。
可是,這亂世,能給他機會嗎?能容弘農楊氏屹立不倒嗎?
楊彪愁眉不展,若有所思間,一名奴仆奉上書信一封。
“南陽?馬太傅的來信?”
馬日磾是東漢開國功臣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經學大師馬融的族孫。
馬家也是門閥大族,和弘農楊氏關係密切。
兩家通好,楊彪和馬日磾又是同殿為臣,關係自然不錯。
隻是,馬日磾太過迂腐、太過固執,不懂變通,楊彪多少有些瞧不起他。
馬日磾來信幹什麽?
楊彪疑惑地展開信件,很快看罷,一臉凝重……
“父親?”
楊修關切地問道。
楊修是楊家下一代中的佼佼者,楊彪很喜歡楊修,也很希望這個被世人讚譽為天才的兒子,能把弘農楊氏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楊彪有意培養楊修,將馬日磾的信遞了給他。
楊修看罷,皺起了眉頭。
信很簡短,意思很直白簡單,就是譴責董卓,請楊彪為天子和漢室江山社稷考慮,設法救皇帝陛下逃離長安,迴歸中原。
“馬太傅這樣做,太不合適了吧?”
楊彪有意教導楊修,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馬翁叔雖位居太傅高位,但這手伸得也太長了,竟然指使父親行冒險之舉。”
楊彪無奈地歎口氣……
楊修啊楊修,雖有天才之名,卻把天才多用在小聰明處,在機變權謀上,還欠著太多火候。
“修兒啊,這信,絕不是馬翁叔心甘情願所寫。”
“哦?”楊修眼睛一亮,他的聰明,總是表現在這些地方。“難道是袁公路逼迫所寫?”
楊彪不答,沉吟片刻,果斷地一揮手。
“長安將生異變!短則月內,長則不會超過三月。囑咐家人,這段時間,不是必須之事,一律不準外出!”
“父親,有這麽嚴重嗎?”
“修兒啊,記住,”楊彪拉過楊修,語重心長地教導著,“咱弘農楊氏,立家之本除了忠君報國,光明磊落之外,還有一條,那就是謹慎!”
“孩兒懂了!”
“恩。立刻吩咐下去,這段時間,家裏所有人,不得和其它府邸世家的人來往。修兒,你也不準隨便出去。”
楊修嘴唇動動,他想說,他已經約好了鍾繇等人,去遊覽名勝、研究書法。
楊彪嚴肅地道:“哪都不許去!我也要小心了。傳出話去,就說我病了,任何人來訪,都不見。”
“好的,父親。”
“還有,派人迴華陰老家,那裏是潼關要隘。囑咐老家裏的人,楊氏家兵,絕不可隨意動作,以免引起駐守潼關西涼軍的誤會。”
“好的。”
楊彪還是不放心,又叮囑一句:“修兒啊,一定要記住,慎言慎行,方能保我楊氏一門家運長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