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打死這幫畜生!”
張繡殘部的將士,紛紛效仿張繡,撿起石塊,狠狠地向追兵投去!
一個又一個追兵被擊中,追兵接二連三滾落下去。
追兵隊伍更亂了……
“嗚……嗚嗚……”
“嗷嗷……嗷……”
“啊?!有野獸!”
“老虎?啊!不會是熊羆吧?!”
追兵將野風掠過山石之聲,當成野獸的嚎叫。加之亂石攻擊,追兵隊伍徹底亂了!
擁擠、推搡,嘈雜聲中,不時傳來失足滾落者的慘叫。
還有兵卒,落入土路上,隱藏的陷阱,被陷阱中削尖的竹子刺穿胸腹,發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淒厲哭嚎……
“撤!快撤!”
統領的命令,完全是廢話。
追兵們早已向山下湧去……
……
望著潰逃的追兵,山上眾人鬆了一口氣。
“加亮先生,那些陷阱是你們設的?”
吳用搖搖頭。“非也。吳某隻是借用而已。”
吳用告訴張繡,這些陷阱,是四百年前,商山四皓所修。
商山四皓,是秦始皇時,七十名飽學博士中的四人:東園公、夏黃公、綺裏季和甪裏先生。(甪,音陸)
秦末,時政日非,義軍四起。
四皓不想做暴秦的官,便隱居於此。
蒼野聚,景色奇異,多猛禽野獸。
四皓為了避免遭野獸攻擊,也為了免遭秦軍搜捕,便在原本陡峭的山路上,設置了很多陷阱。山路上,多石少土。這些陷阱,雖經曆四百年,卻未有大的損壞。
吳用帶人來到這裏,簡單修補一下,便將崎嶇的山路,變成上雒追兵的夢魘之地。
……
追兵退了,張繡和殘部將士,可謂死裏逃生。
喪亡之痛、兵敗之辱,漸漸被複仇的怒火取代。
“必須盡快下山,趕去武關!”
武關,尚有精銳之部駐守。
到達武關,重整隊伍,才有複仇的可能。
派出的斥候迴報:胡軫雖然退兵,但在蒼野聚下,丹水沿岸,布置了層層警戒。想原路下山,必會落入敵之羅網。
吳用早有準備。
“原路受阻,後山可行。”
後山山路更加陡峭,常人難以行走。
但吳用一道蒼野聚,就命跟隨而來的兵卒,砍伐藤條,剝取樹皮,編紮繩索。
張繡等休息一晚,處置創傷,休養體力。
第二天清晨,便攀援著繩索,從後山悄悄離開蒼野聚。
……
不敢走大路,而走山間小路。
雖然崎嶇難行,卻相對安全。
一路上,吳用借機開導張繡。
武關,雖然還有數千精兵,但是,想憑借這點力量,向楊廣和西涼軍討還血債,毫無可能。
張繡報仇心切,但不能不麵對現實。
就在幾日前,那時,叔父張濟健在,兵馬整齊。
為了對付郿塢,秘密聯絡樊稠馬騰韓遂諸人。如此,尚不敢輕舉妄動。
而今,叔父張濟已死,兵敗城丟。所剩兵力不足十一。
貿然舉兵,不是複仇,而是送死。
張繡本就傾向於投奔洛陽,經吳用勸說,終於點頭,同意與洛陽方麵進行聯絡。
……
吳用立刻飛鴿傳書。
劉芒得報,既喜又驚。
喜的是,張繡終於歸心。得到武關,不僅保證了南陽西北方向安全,又能為進攻雍涼,開辟一條通道。
驚的是,楊廣冒名董卓,竟比真董卓手段還要強硬,行事更加果斷。
楊廣現身後,劉芒和劉伯溫等人,對雍涼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進攻過詳細的分析。
西涼軍內亂,在劉芒等人的分析之中。
甚至,劉芒等分析過,張濟張繡叔侄,最有可能,與西涼軍決裂。
隻是,劉芒等從沒想到,楊廣李儒的動作如此之快,張濟張繡敗得如此突然,且是近乎全軍覆沒的失敗。
不管怎樣,站在劉芒的角度看,張繡歸心,是不戰而勝的大好事。
雖然張繡的兵馬折損了九成,但隻要獲得武關,就可以算作戰略性的勝利!
劉芒立刻用飛鴿傳書,給南陽高熲、常遇春。
命常遇春抓緊調整南陽軍事部署,隨時準備進入武關。
命高熲,立刻趕赴武關,會見張繡。
張繡不可能無條件歸附,相關事宜,授命高熲,全權處置。
……
高熲接到劉芒的傳書,立刻趕到武關。
武關,在雍州京兆尹東南部。位於廣義的司隸校尉部正中部,最南端。
北接高山,南臨絕壑,險阻之勢,得之天成。
武關,既是阻斷東西的險關,又是溝通南北的要隘。
武關以東,更有一處險要,名吊橋嶺。
古詩文中,常見的“百二秦關”,指的就是武關、就是吊橋嶺。
所謂“百二”,就是說,武關、吊橋嶺之險,隻需兩人扼守,便可阻擋百人。兩萬兵馬駐守於此,縱有百萬大軍來攻,也隻能徒唿奈何。
李儒設計害死張濟,圖謀鄭縣、上雒,而不敢動奪取武關的心思,就是因武關太過險峻,沒有絲毫把握。
難怪張濟不計代價,也要奪取武關。
武關在手,難怪張濟,無論對郿塢,還是對洛陽,都底氣十足。
逢巨變、遭慘敗,但張繡談判的底氣依然十足,依仗者,武關也!
張繡以上賓之禮,迎接高熲。
進入正題,張繡立刻亮出自己的條件:
其一,可以改旗易幟,但不接受整編。
其二,戰鬥指令,視情況而定是否接受。
其三,洛陽提供武關所需一切軍需。
張繡的條件,可謂苛刻至極。
而他提出的條件的出發點,就是要確保武關控製在自己手裏。
洛陽軍可以通過武關,可以在武關周邊駐守,但就是不允許駐紮在武關。
不接受改編,是為了保證自己對軍隊的絕對控製。
而且,還要洛陽方麵提供一切軍需。
說白了,就是洛陽方麵,花大價錢,買一條進出雍涼的通道。
而隻要張繡變卦,這條通道,隨時可能關閉!
聽了張繡的條件,高熲感覺十分為難。
隻能暫停談判,和吳用商議。
吳用了解張繡,他覺得,張繡的條件雖然苛刻,但並非不能接受。
張繡與西涼軍有深仇大恨,沒有再次倒戈的可能。
戰鬥指令方麵,張繡雖說要“視情況而定”。但隻要與西涼軍的戰鬥打響,隻要有報仇的機會,張繡一定不會猶豫。
獲得武關通道,是主要目的,至於其它,都在其次。
況且,武關雖險峻,但補給極難。如果張繡有異心,隻要斷其補給,武關不戰自破。
詳細分析了張繡的情況,高熲和張繡,再次坐了下來。
張繡的條件,高熲全部答應。但是,高熲也提出了己方的要求……(未完待續。)
“打死這幫畜生!”
張繡殘部的將士,紛紛效仿張繡,撿起石塊,狠狠地向追兵投去!
一個又一個追兵被擊中,追兵接二連三滾落下去。
追兵隊伍更亂了……
“嗚……嗚嗚……”
“嗷嗷……嗷……”
“啊?!有野獸!”
“老虎?啊!不會是熊羆吧?!”
追兵將野風掠過山石之聲,當成野獸的嚎叫。加之亂石攻擊,追兵隊伍徹底亂了!
擁擠、推搡,嘈雜聲中,不時傳來失足滾落者的慘叫。
還有兵卒,落入土路上,隱藏的陷阱,被陷阱中削尖的竹子刺穿胸腹,發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淒厲哭嚎……
“撤!快撤!”
統領的命令,完全是廢話。
追兵們早已向山下湧去……
……
望著潰逃的追兵,山上眾人鬆了一口氣。
“加亮先生,那些陷阱是你們設的?”
吳用搖搖頭。“非也。吳某隻是借用而已。”
吳用告訴張繡,這些陷阱,是四百年前,商山四皓所修。
商山四皓,是秦始皇時,七十名飽學博士中的四人:東園公、夏黃公、綺裏季和甪裏先生。(甪,音陸)
秦末,時政日非,義軍四起。
四皓不想做暴秦的官,便隱居於此。
蒼野聚,景色奇異,多猛禽野獸。
四皓為了避免遭野獸攻擊,也為了免遭秦軍搜捕,便在原本陡峭的山路上,設置了很多陷阱。山路上,多石少土。這些陷阱,雖經曆四百年,卻未有大的損壞。
吳用帶人來到這裏,簡單修補一下,便將崎嶇的山路,變成上雒追兵的夢魘之地。
……
追兵退了,張繡和殘部將士,可謂死裏逃生。
喪亡之痛、兵敗之辱,漸漸被複仇的怒火取代。
“必須盡快下山,趕去武關!”
武關,尚有精銳之部駐守。
到達武關,重整隊伍,才有複仇的可能。
派出的斥候迴報:胡軫雖然退兵,但在蒼野聚下,丹水沿岸,布置了層層警戒。想原路下山,必會落入敵之羅網。
吳用早有準備。
“原路受阻,後山可行。”
後山山路更加陡峭,常人難以行走。
但吳用一道蒼野聚,就命跟隨而來的兵卒,砍伐藤條,剝取樹皮,編紮繩索。
張繡等休息一晚,處置創傷,休養體力。
第二天清晨,便攀援著繩索,從後山悄悄離開蒼野聚。
……
不敢走大路,而走山間小路。
雖然崎嶇難行,卻相對安全。
一路上,吳用借機開導張繡。
武關,雖然還有數千精兵,但是,想憑借這點力量,向楊廣和西涼軍討還血債,毫無可能。
張繡報仇心切,但不能不麵對現實。
就在幾日前,那時,叔父張濟健在,兵馬整齊。
為了對付郿塢,秘密聯絡樊稠馬騰韓遂諸人。如此,尚不敢輕舉妄動。
而今,叔父張濟已死,兵敗城丟。所剩兵力不足十一。
貿然舉兵,不是複仇,而是送死。
張繡本就傾向於投奔洛陽,經吳用勸說,終於點頭,同意與洛陽方麵進行聯絡。
……
吳用立刻飛鴿傳書。
劉芒得報,既喜又驚。
喜的是,張繡終於歸心。得到武關,不僅保證了南陽西北方向安全,又能為進攻雍涼,開辟一條通道。
驚的是,楊廣冒名董卓,竟比真董卓手段還要強硬,行事更加果斷。
楊廣現身後,劉芒和劉伯溫等人,對雍涼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進攻過詳細的分析。
西涼軍內亂,在劉芒等人的分析之中。
甚至,劉芒等分析過,張濟張繡叔侄,最有可能,與西涼軍決裂。
隻是,劉芒等從沒想到,楊廣李儒的動作如此之快,張濟張繡敗得如此突然,且是近乎全軍覆沒的失敗。
不管怎樣,站在劉芒的角度看,張繡歸心,是不戰而勝的大好事。
雖然張繡的兵馬折損了九成,但隻要獲得武關,就可以算作戰略性的勝利!
劉芒立刻用飛鴿傳書,給南陽高熲、常遇春。
命常遇春抓緊調整南陽軍事部署,隨時準備進入武關。
命高熲,立刻趕赴武關,會見張繡。
張繡不可能無條件歸附,相關事宜,授命高熲,全權處置。
……
高熲接到劉芒的傳書,立刻趕到武關。
武關,在雍州京兆尹東南部。位於廣義的司隸校尉部正中部,最南端。
北接高山,南臨絕壑,險阻之勢,得之天成。
武關,既是阻斷東西的險關,又是溝通南北的要隘。
武關以東,更有一處險要,名吊橋嶺。
古詩文中,常見的“百二秦關”,指的就是武關、就是吊橋嶺。
所謂“百二”,就是說,武關、吊橋嶺之險,隻需兩人扼守,便可阻擋百人。兩萬兵馬駐守於此,縱有百萬大軍來攻,也隻能徒唿奈何。
李儒設計害死張濟,圖謀鄭縣、上雒,而不敢動奪取武關的心思,就是因武關太過險峻,沒有絲毫把握。
難怪張濟不計代價,也要奪取武關。
武關在手,難怪張濟,無論對郿塢,還是對洛陽,都底氣十足。
逢巨變、遭慘敗,但張繡談判的底氣依然十足,依仗者,武關也!
張繡以上賓之禮,迎接高熲。
進入正題,張繡立刻亮出自己的條件:
其一,可以改旗易幟,但不接受整編。
其二,戰鬥指令,視情況而定是否接受。
其三,洛陽提供武關所需一切軍需。
張繡的條件,可謂苛刻至極。
而他提出的條件的出發點,就是要確保武關控製在自己手裏。
洛陽軍可以通過武關,可以在武關周邊駐守,但就是不允許駐紮在武關。
不接受改編,是為了保證自己對軍隊的絕對控製。
而且,還要洛陽方麵提供一切軍需。
說白了,就是洛陽方麵,花大價錢,買一條進出雍涼的通道。
而隻要張繡變卦,這條通道,隨時可能關閉!
聽了張繡的條件,高熲感覺十分為難。
隻能暫停談判,和吳用商議。
吳用了解張繡,他覺得,張繡的條件雖然苛刻,但並非不能接受。
張繡與西涼軍有深仇大恨,沒有再次倒戈的可能。
戰鬥指令方麵,張繡雖說要“視情況而定”。但隻要與西涼軍的戰鬥打響,隻要有報仇的機會,張繡一定不會猶豫。
獲得武關通道,是主要目的,至於其它,都在其次。
況且,武關雖險峻,但補給極難。如果張繡有異心,隻要斷其補給,武關不戰自破。
詳細分析了張繡的情況,高熲和張繡,再次坐了下來。
張繡的條件,高熲全部答應。但是,高熲也提出了己方的要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