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李儒精明。
換成他人,選人冒名董卓,多半會選擇平庸的傀儡,而自己在幕後,掌控大權。
李儒則不然。
李儒清楚自己的斤兩。
出謀劃策,是其所長。當家作主,非其所能。
這個家,有數十萬兵馬,有一群如狼似虎的軍閥猛將。
做這個家的一家之主,看著威風,實則無比遭罪。
稍有不慎,不用洛陽劉芒動手,虎狼般的屬下,隨時就可能要了一家之主的性命!
李儒不會給自己找罪受,因此,選擇冒名董卓之人,破費一番功夫。
最終選擇楊廣冒名董卓,除看中楊廣的外形與董卓接近外,更看重楊廣的能力。
楊廣敢想、敢幹、果斷、狠辣。
楊廣不僅和董卓極為類似,而且方方麵麵,都強於董卓。
隻是,李儒沒想到,自己還是沒完全看懂楊廣,低估了楊廣。
楊廣敢想。有些想法,近乎瘋狂。
楊廣敢幹,但他的做法,讓人看得心驚膽戰。
比如處理張濟一事,李儒建議采取更加周密、更加穩妥的辦法,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對張濟下殺手。
而楊廣的做法,簡單粗暴,一個字:殺!
李儒最終沒能說服楊廣,而結果,也沒像李儒想的那樣嚴重。
張濟死了,張繡跑了。張濟的兵馬,大半迴歸西涼軍。雖然武關丟了,但並未對雍涼全局產生太大影響。
李儒對楊廣很是無奈,卻又不能不佩服楊廣。
有時,李儒甚至暗自嘀咕:這家夥,根本不像這個時代的人!
楊廣果斷。
殺張濟,果斷。
整合西涼軍,更果斷。
在商量如何整合西涼軍時,李儒建議,慢慢來,穩健為主。
李傕郭汜樊稠,都是西涼軍元老。李儒擔心,削減李傕郭汜的兵馬,解除樊稠的兵權,可能導致三人出現反彈。
可是,結果再次令李儒大跌眼鏡。
削減了李傕郭汜的兵馬,兩人非但沒表示不滿,反而對楊廣更加敬畏。
解除了樊稠的兵權,樊稠雖倍感窩囊,卻也沒敢做出任何舉動。
相反,樊稠的隊伍,被劃至楊廣的鐵騎近衛部,歸楊廣直接統帥,軍中將士,反倒十分興奮。
也難怪。
樊稠隻是原來的四校尉之一,且是四校尉中,最沒魄力,說話也最沒分量的一個。
從他的部下,變成主公“董卓”的直屬部下,對低層將士而言,相當於獲得擢升重用,將士們當然高興。
楊廣狠辣。
剛到郿塢,冒名董卓之後,楊廣給郿塢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狠!
到郿塢的第二天,楊廣便一劍刺入一名奴婢的腹中。
楊廣給出的解釋很簡單:“這賤婢,竟敢用那種眼神看我!”
至於是哪種眼神,楊廣才懶得解釋。
而這,僅僅是楊廣表現狠辣的開始。
隨後一段時間,楊廣可謂一言不合,就拔劍!一眼不順,就殺人!
開始,是一個個奴婢,慘死楊廣劍下。
接著,是一批批的奴婢,慘遭屠殺!
李儒惱了,大罵楊廣。
楊廣卻渾不在意:“那個賤婢懷疑我,不殺之,何以使人信我?”
李儒氣得發抖:“一人生疑,緣何連殺數人?!”
楊廣理由甚是充分:“一賤婢生疑,必傳於其他。不殺,傳了出去,李傕郭汜諸人,如何信我?”
李儒無奈啊!
找冒名頂替董卓之人,不容易。
還要有能力,更難。
調教培養楊廣,已經耗費了許多時日。即便還有合適人選,時間也不允許換人了。
李儒隻能遷就楊廣。
而楊廣,也沒辜負李儒的期望,越來越有董卓的樣子,而且是加強版的董卓的樣子。
隻是,楊廣手中殺人的利劍,始終沒有放下。
他已經不滿足於斬殺奴婢,竟對郿塢的近衛開了殺戒!
這一次,不僅是李儒惱了,連懦弱的牛輔都怒了!
這些近衛,都是牛輔的親信手下!
牛輔衝了去,大罵楊廣:“爾何人,竟敢殺吾親信?!”
楊廣瞅都懶得瞅牛輔,隻說了一句:“我是你丈人。”
牛輔氣瘋了,佩劍已經拔出一半……
可是,楊廣那不屑的眼神,令牛輔膽怯。
李儒聞訊跑了來,勸走牛輔,迴頭數落楊廣。“彼乃你我親信之人,四校尉皆是其屬下,汝焉能如此待之?”
楊廣“呲”了一聲。“我是他丈人!四校尉既是他的手下?為何不來拜我?”
楊廣的質問,令李儒語塞。隻能規勸道:“彼雖無能,卻是可用之人。近衛均歸其統領,汝殺其屬下,彼心生怨氣,如何令近衛為汝效命?”
“皆因其無能,帶出的近衛才無能!不殺,如何立威?如何令近衛效命?”
李儒徹底服了。“唉……即便如此,亦要考慮其感受啊……”
“一個廢物,還要考慮其感受?別人都認我為主,隻有他不肯認我這個丈人!早晚找了機會,一劍斬殺!”
李儒滿肚子學問,一腦子計謀,但在楊廣各種簡單粗暴的理由麵前,竟無話可說、無計可施。
卻也奇怪。
楊廣的粗暴做法,非但沒壞事,反而加速了眾人對其的認可。
漸漸地,郿塢所有人見到楊廣,提心吊膽的同時,也都畢恭畢敬,不僅不敢有懷疑的言語和眼神,甚至連懷疑的想法都不敢有!
誰都怕他以“他心裏懷疑我”為由,再舉屠刀!
隻有一個人例外,就是牛輔。
找人假冒董卓之事,雖是李儒牛輔二人策劃,但牛輔和李儒不同。
李儒知道自己的斤兩,牛輔卻不清楚自己的分量。
牛輔希望找一個傀儡,自己操控大權。
楊廣越來越霸道,牛輔便越來越不滿。
於是,楊廣履行了他的諾言,一劍將牛輔殺了!
李儒震驚了!
不是因為楊廣殺了李儒,而是因為郿塢眾人的反應。
所有人,包括近衛中,牛輔親信之人,對牛輔之死,表現都十分冷漠。就如同被殺者是一個奴婢、一個近衛。
這一次,李儒甚至都沒去質問楊廣。
原因之一,確如楊廣所說,牛輔是個廢物,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留著半點好處都沒有。
原因之二,李儒知道楊廣如何迴答:我說過要殺他,和你打過招唿了。
李儒,在培養和調教楊廣的同時,也漸漸適應並接受了這個新“董卓”。
西涼軍眾將,也接受了這個新主子。雖然他們都清楚,此董卓非彼董卓。
西涼軍完成內部整合,楊廣即將實施崛起三部曲之第二步。
雍涼大戰,帷幕拉開。
這一仗,必定充滿血腥。
這一仗,又似一場狂歡。
天下諸侯,拭目以待的同時,也將紛紛點燃戰火,仿佛要為雍涼之戰助興……
【第八卷終】
第九卷隨即開啟……(未完待續。)
李儒精明。
換成他人,選人冒名董卓,多半會選擇平庸的傀儡,而自己在幕後,掌控大權。
李儒則不然。
李儒清楚自己的斤兩。
出謀劃策,是其所長。當家作主,非其所能。
這個家,有數十萬兵馬,有一群如狼似虎的軍閥猛將。
做這個家的一家之主,看著威風,實則無比遭罪。
稍有不慎,不用洛陽劉芒動手,虎狼般的屬下,隨時就可能要了一家之主的性命!
李儒不會給自己找罪受,因此,選擇冒名董卓之人,破費一番功夫。
最終選擇楊廣冒名董卓,除看中楊廣的外形與董卓接近外,更看重楊廣的能力。
楊廣敢想、敢幹、果斷、狠辣。
楊廣不僅和董卓極為類似,而且方方麵麵,都強於董卓。
隻是,李儒沒想到,自己還是沒完全看懂楊廣,低估了楊廣。
楊廣敢想。有些想法,近乎瘋狂。
楊廣敢幹,但他的做法,讓人看得心驚膽戰。
比如處理張濟一事,李儒建議采取更加周密、更加穩妥的辦法,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對張濟下殺手。
而楊廣的做法,簡單粗暴,一個字:殺!
李儒最終沒能說服楊廣,而結果,也沒像李儒想的那樣嚴重。
張濟死了,張繡跑了。張濟的兵馬,大半迴歸西涼軍。雖然武關丟了,但並未對雍涼全局產生太大影響。
李儒對楊廣很是無奈,卻又不能不佩服楊廣。
有時,李儒甚至暗自嘀咕:這家夥,根本不像這個時代的人!
楊廣果斷。
殺張濟,果斷。
整合西涼軍,更果斷。
在商量如何整合西涼軍時,李儒建議,慢慢來,穩健為主。
李傕郭汜樊稠,都是西涼軍元老。李儒擔心,削減李傕郭汜的兵馬,解除樊稠的兵權,可能導致三人出現反彈。
可是,結果再次令李儒大跌眼鏡。
削減了李傕郭汜的兵馬,兩人非但沒表示不滿,反而對楊廣更加敬畏。
解除了樊稠的兵權,樊稠雖倍感窩囊,卻也沒敢做出任何舉動。
相反,樊稠的隊伍,被劃至楊廣的鐵騎近衛部,歸楊廣直接統帥,軍中將士,反倒十分興奮。
也難怪。
樊稠隻是原來的四校尉之一,且是四校尉中,最沒魄力,說話也最沒分量的一個。
從他的部下,變成主公“董卓”的直屬部下,對低層將士而言,相當於獲得擢升重用,將士們當然高興。
楊廣狠辣。
剛到郿塢,冒名董卓之後,楊廣給郿塢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狠!
到郿塢的第二天,楊廣便一劍刺入一名奴婢的腹中。
楊廣給出的解釋很簡單:“這賤婢,竟敢用那種眼神看我!”
至於是哪種眼神,楊廣才懶得解釋。
而這,僅僅是楊廣表現狠辣的開始。
隨後一段時間,楊廣可謂一言不合,就拔劍!一眼不順,就殺人!
開始,是一個個奴婢,慘死楊廣劍下。
接著,是一批批的奴婢,慘遭屠殺!
李儒惱了,大罵楊廣。
楊廣卻渾不在意:“那個賤婢懷疑我,不殺之,何以使人信我?”
李儒氣得發抖:“一人生疑,緣何連殺數人?!”
楊廣理由甚是充分:“一賤婢生疑,必傳於其他。不殺,傳了出去,李傕郭汜諸人,如何信我?”
李儒無奈啊!
找冒名頂替董卓之人,不容易。
還要有能力,更難。
調教培養楊廣,已經耗費了許多時日。即便還有合適人選,時間也不允許換人了。
李儒隻能遷就楊廣。
而楊廣,也沒辜負李儒的期望,越來越有董卓的樣子,而且是加強版的董卓的樣子。
隻是,楊廣手中殺人的利劍,始終沒有放下。
他已經不滿足於斬殺奴婢,竟對郿塢的近衛開了殺戒!
這一次,不僅是李儒惱了,連懦弱的牛輔都怒了!
這些近衛,都是牛輔的親信手下!
牛輔衝了去,大罵楊廣:“爾何人,竟敢殺吾親信?!”
楊廣瞅都懶得瞅牛輔,隻說了一句:“我是你丈人。”
牛輔氣瘋了,佩劍已經拔出一半……
可是,楊廣那不屑的眼神,令牛輔膽怯。
李儒聞訊跑了來,勸走牛輔,迴頭數落楊廣。“彼乃你我親信之人,四校尉皆是其屬下,汝焉能如此待之?”
楊廣“呲”了一聲。“我是他丈人!四校尉既是他的手下?為何不來拜我?”
楊廣的質問,令李儒語塞。隻能規勸道:“彼雖無能,卻是可用之人。近衛均歸其統領,汝殺其屬下,彼心生怨氣,如何令近衛為汝效命?”
“皆因其無能,帶出的近衛才無能!不殺,如何立威?如何令近衛效命?”
李儒徹底服了。“唉……即便如此,亦要考慮其感受啊……”
“一個廢物,還要考慮其感受?別人都認我為主,隻有他不肯認我這個丈人!早晚找了機會,一劍斬殺!”
李儒滿肚子學問,一腦子計謀,但在楊廣各種簡單粗暴的理由麵前,竟無話可說、無計可施。
卻也奇怪。
楊廣的粗暴做法,非但沒壞事,反而加速了眾人對其的認可。
漸漸地,郿塢所有人見到楊廣,提心吊膽的同時,也都畢恭畢敬,不僅不敢有懷疑的言語和眼神,甚至連懷疑的想法都不敢有!
誰都怕他以“他心裏懷疑我”為由,再舉屠刀!
隻有一個人例外,就是牛輔。
找人假冒董卓之事,雖是李儒牛輔二人策劃,但牛輔和李儒不同。
李儒知道自己的斤兩,牛輔卻不清楚自己的分量。
牛輔希望找一個傀儡,自己操控大權。
楊廣越來越霸道,牛輔便越來越不滿。
於是,楊廣履行了他的諾言,一劍將牛輔殺了!
李儒震驚了!
不是因為楊廣殺了李儒,而是因為郿塢眾人的反應。
所有人,包括近衛中,牛輔親信之人,對牛輔之死,表現都十分冷漠。就如同被殺者是一個奴婢、一個近衛。
這一次,李儒甚至都沒去質問楊廣。
原因之一,確如楊廣所說,牛輔是個廢物,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留著半點好處都沒有。
原因之二,李儒知道楊廣如何迴答:我說過要殺他,和你打過招唿了。
李儒,在培養和調教楊廣的同時,也漸漸適應並接受了這個新“董卓”。
西涼軍眾將,也接受了這個新主子。雖然他們都清楚,此董卓非彼董卓。
西涼軍完成內部整合,楊廣即將實施崛起三部曲之第二步。
雍涼大戰,帷幕拉開。
這一仗,必定充滿血腥。
這一仗,又似一場狂歡。
天下諸侯,拭目以待的同時,也將紛紛點燃戰火,仿佛要為雍涼之戰助興……
【第八卷終】
第九卷隨即開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