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張三豐乃武學奇才,又遇到了宗師達摩,無意間,領悟了武學之真諦。
論上陣殺敵,張三豐也許不如宇文成都、薛仁貴、高寵、楊再興等猛將。但若論對武學的領悟,張三豐比之眾猛將,可謂宗師與小徒弟之差。
正如楊再興自己所言,對武學的領悟,他隻能算是入門者。
而張三豐,天賦異稟,不僅直入武學之門,且已登堂入室!
張三豐畫的這些字中,每一筆、每一畫,甚至每一道彎曲,無不飽含他對武學的領悟!
武藝精湛的猛將們,如果看到這些奇異的字,對武學的領悟,將直上一個台階!
……
張三豐非要拉著李岩去聽惠能講道理,李岩很無奈。
小小惠能,能講什麽道理?
不過,張三豐卻很認真。
“惠能很會講道理的!我和樹玩、和石頭玩,遇到一些想不通的地方,聽他講講道理,就容易想通了!”
李岩知道,張三豐所說的玩,就是琢磨武學。
張三豐琢磨武學,竟能受惠能的啟發?!
李岩不信……
……
與其說惠能給人講道理,不如說,是別人聽他自言自語。
或者,也可以說,是惠能自己給自己講道理。
惠能坐在那裏,慢吞吞地嘟囔著經文,仿佛置身一個虛無的世界。而這些經文,不是他講出來的,而是有一個或在或不在的佛,講出來的。
而惠能自己,似乎也是一個傾聽者。
惠能講的那些“道理”,有時極淺白,有時極晦澀難懂;有時極囉嗦,有時又極簡略;有些時候,前後所說的話,又似互相矛盾。
李岩很少能聽懂,但是,很奇怪,用心聽一會,便有一種感覺,惠能所說的那些話中,似乎很玄妙!
貌似很淺白的話,似乎有很深的道理蘊含其中!而貌似高深的話裏,又似乎包含著日常瑣事中,常常遇到的難題的答案!
這小惠能,竟真有些本事!
更讓李岩驚訝的是,邋邋遢遢,從不消停得張三豐,在聽惠能講道理時,完全變了付模樣!
怎麽形容呢?
就如同一個平素頑劣的學生,突然變成三好學生的感覺!
張三豐坐在那裏,很安靜。
表情不似平時那般古怪、豐富。人不僅安靜了,相貌竟也似英俊了幾分。
一付似聽非聽的樣子,但從他表情上細微的變化中,李岩知道,他在認真聽講!
……
惠能講完了。
張三豐笑了,像是吃飽了飯,很滿足的樣子。“惠能的道理講得好吧?”
李岩趕緊點頭。雖然沒聽懂,但總不能說不好。
張三豐心底純淨,他不會虛頭巴腦地客套,自然也不懂別人的客套。
“要是有什麽想不通的,就問問惠能,他一準能給你講通了。”
李岩心中,的確有難解問題。
若在以前,李岩絕不會輕易相信一個年紀輕輕的出家人。
可是,方才聽惠能講經,不知怎地,李岩心中竟有一種信服之感。
問一問倒也無妨。
“惠能師傅,在下有一事請教。”
惠能靜坐不語。
李岩繼續道:“一個人,既是主公的下屬,又是君王的臣子。如果在主公與君王之間取舍,他應該忠於主公呢,還是應該忠於君王呢?”
“色……有形,空……無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李岩如何能理解。“在下愚鈍,請詳解。”
惠能伸手,在地上撚起一個小土塊,置於掌中。
“何物?”
“土塊。”
惠能不語。攥起拳頭,土塊握於拳中。
“拳中……何物?”
“土塊。”
“眼見……是土塊,眼不見……亦是土塊,非……眼見也,汝心見也。”
李岩似有所悟,又不能完全理解。
惠能又道:“是故……所忠者……無主公……無君王……無國,唯心爾……”
惠能言罷,緩緩起身,離去……
……
李岩告別張三豐和惠能,離開少林寺,趕往潁川南部。
一路上,惠能所說的話,“所忠者……無主公……無君王……無國,唯心爾……”一直在腦海中縈繞。
這句話,很難理解。但是,李岩又有一種感覺,破解嶽飛難題的關鍵,似乎就在這句話中。
……
李岩到來,嶽飛親自出迎。
嶽飛早已經見過小皇帝的密使,隻是,他尚在猶豫,是否該接受這份賜封。
嶽飛之猶豫,與鄧羌、徐世績和常遇春的猶豫,完全不同。
鄧羌等人猶豫,是因為他們要在小皇帝和主公劉芒之間,做出取舍。
嶽飛猶豫,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不該受如此高的爵位。
換句話說,接受皇帝的賜封,對嶽飛而言,是天經地義之事。所要考慮的,隻是自己有沒有資格,享受這份榮譽。
而且,以嶽飛的政治頭腦,他根本沒把小皇帝賜封一事,跟主公劉芒做任何聯係。
“好多年沒來潁川了,變化真大啊!”
“李公子以前來過?”
“豈止來過,潁川,可謂李某第二故鄉啊!”
“哦?”嶽飛詫異道:“嶽某所知,李公子故鄉在河內郡,這第二故鄉,卻是從何而來?”
李岩微微一笑。“嶽將軍還是先讓李某填飽肚子吧,這一路,李某可是餓壞了。”
嶽飛熱情地接待了李岩。
隻是,嶽飛的熱情,僅限於態度,而非物質。
嶽飛治軍極嚴,對自己要求,更嚴。招待李岩,嚴格按照軍中規定之標準,沒有一點出格之處。
李岩倒也不挑,邊吃邊聊,嶽飛問道:“李公子因何而來?”
“專程來見你啊。”
“見嶽某?主公要對壽春用兵了吧?!”嶽飛日思夜想的,就是進攻壽春,消滅袁術和偽漢朝廷。
“用兵之事,自有伯溫先生、克明公子等人謀劃,李某沒有這份能耐。”
李岩看著嶽飛,他一直在琢磨,如何談起賜封一事,但始終找不到切入點。
索性直說吧。
李岩道:“鵬舉將軍,李某此來,是有要事欲和鵬舉將軍溝通。”
“何事?”
“我們出去走走吧,邊走邊聊。”
嶽飛知道,李岩要說的事情,一定不便在別人麵前說起。吩咐屬下備馬,兩人上馬,並轡緩緩而行……
張三豐乃武學奇才,又遇到了宗師達摩,無意間,領悟了武學之真諦。
論上陣殺敵,張三豐也許不如宇文成都、薛仁貴、高寵、楊再興等猛將。但若論對武學的領悟,張三豐比之眾猛將,可謂宗師與小徒弟之差。
正如楊再興自己所言,對武學的領悟,他隻能算是入門者。
而張三豐,天賦異稟,不僅直入武學之門,且已登堂入室!
張三豐畫的這些字中,每一筆、每一畫,甚至每一道彎曲,無不飽含他對武學的領悟!
武藝精湛的猛將們,如果看到這些奇異的字,對武學的領悟,將直上一個台階!
……
張三豐非要拉著李岩去聽惠能講道理,李岩很無奈。
小小惠能,能講什麽道理?
不過,張三豐卻很認真。
“惠能很會講道理的!我和樹玩、和石頭玩,遇到一些想不通的地方,聽他講講道理,就容易想通了!”
李岩知道,張三豐所說的玩,就是琢磨武學。
張三豐琢磨武學,竟能受惠能的啟發?!
李岩不信……
……
與其說惠能給人講道理,不如說,是別人聽他自言自語。
或者,也可以說,是惠能自己給自己講道理。
惠能坐在那裏,慢吞吞地嘟囔著經文,仿佛置身一個虛無的世界。而這些經文,不是他講出來的,而是有一個或在或不在的佛,講出來的。
而惠能自己,似乎也是一個傾聽者。
惠能講的那些“道理”,有時極淺白,有時極晦澀難懂;有時極囉嗦,有時又極簡略;有些時候,前後所說的話,又似互相矛盾。
李岩很少能聽懂,但是,很奇怪,用心聽一會,便有一種感覺,惠能所說的那些話中,似乎很玄妙!
貌似很淺白的話,似乎有很深的道理蘊含其中!而貌似高深的話裏,又似乎包含著日常瑣事中,常常遇到的難題的答案!
這小惠能,竟真有些本事!
更讓李岩驚訝的是,邋邋遢遢,從不消停得張三豐,在聽惠能講道理時,完全變了付模樣!
怎麽形容呢?
就如同一個平素頑劣的學生,突然變成三好學生的感覺!
張三豐坐在那裏,很安靜。
表情不似平時那般古怪、豐富。人不僅安靜了,相貌竟也似英俊了幾分。
一付似聽非聽的樣子,但從他表情上細微的變化中,李岩知道,他在認真聽講!
……
惠能講完了。
張三豐笑了,像是吃飽了飯,很滿足的樣子。“惠能的道理講得好吧?”
李岩趕緊點頭。雖然沒聽懂,但總不能說不好。
張三豐心底純淨,他不會虛頭巴腦地客套,自然也不懂別人的客套。
“要是有什麽想不通的,就問問惠能,他一準能給你講通了。”
李岩心中,的確有難解問題。
若在以前,李岩絕不會輕易相信一個年紀輕輕的出家人。
可是,方才聽惠能講經,不知怎地,李岩心中竟有一種信服之感。
問一問倒也無妨。
“惠能師傅,在下有一事請教。”
惠能靜坐不語。
李岩繼續道:“一個人,既是主公的下屬,又是君王的臣子。如果在主公與君王之間取舍,他應該忠於主公呢,還是應該忠於君王呢?”
“色……有形,空……無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李岩如何能理解。“在下愚鈍,請詳解。”
惠能伸手,在地上撚起一個小土塊,置於掌中。
“何物?”
“土塊。”
惠能不語。攥起拳頭,土塊握於拳中。
“拳中……何物?”
“土塊。”
“眼見……是土塊,眼不見……亦是土塊,非……眼見也,汝心見也。”
李岩似有所悟,又不能完全理解。
惠能又道:“是故……所忠者……無主公……無君王……無國,唯心爾……”
惠能言罷,緩緩起身,離去……
……
李岩告別張三豐和惠能,離開少林寺,趕往潁川南部。
一路上,惠能所說的話,“所忠者……無主公……無君王……無國,唯心爾……”一直在腦海中縈繞。
這句話,很難理解。但是,李岩又有一種感覺,破解嶽飛難題的關鍵,似乎就在這句話中。
……
李岩到來,嶽飛親自出迎。
嶽飛早已經見過小皇帝的密使,隻是,他尚在猶豫,是否該接受這份賜封。
嶽飛之猶豫,與鄧羌、徐世績和常遇春的猶豫,完全不同。
鄧羌等人猶豫,是因為他們要在小皇帝和主公劉芒之間,做出取舍。
嶽飛猶豫,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不該受如此高的爵位。
換句話說,接受皇帝的賜封,對嶽飛而言,是天經地義之事。所要考慮的,隻是自己有沒有資格,享受這份榮譽。
而且,以嶽飛的政治頭腦,他根本沒把小皇帝賜封一事,跟主公劉芒做任何聯係。
“好多年沒來潁川了,變化真大啊!”
“李公子以前來過?”
“豈止來過,潁川,可謂李某第二故鄉啊!”
“哦?”嶽飛詫異道:“嶽某所知,李公子故鄉在河內郡,這第二故鄉,卻是從何而來?”
李岩微微一笑。“嶽將軍還是先讓李某填飽肚子吧,這一路,李某可是餓壞了。”
嶽飛熱情地接待了李岩。
隻是,嶽飛的熱情,僅限於態度,而非物質。
嶽飛治軍極嚴,對自己要求,更嚴。招待李岩,嚴格按照軍中規定之標準,沒有一點出格之處。
李岩倒也不挑,邊吃邊聊,嶽飛問道:“李公子因何而來?”
“專程來見你啊。”
“見嶽某?主公要對壽春用兵了吧?!”嶽飛日思夜想的,就是進攻壽春,消滅袁術和偽漢朝廷。
“用兵之事,自有伯溫先生、克明公子等人謀劃,李某沒有這份能耐。”
李岩看著嶽飛,他一直在琢磨,如何談起賜封一事,但始終找不到切入點。
索性直說吧。
李岩道:“鵬舉將軍,李某此來,是有要事欲和鵬舉將軍溝通。”
“何事?”
“我們出去走走吧,邊走邊聊。”
嶽飛知道,李岩要說的事情,一定不便在別人麵前說起。吩咐屬下備馬,兩人上馬,並轡緩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