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天的兵器庫離開後,彌天便迴了天坤境,在天坤境中端詳起了加固後的天旋神鏡。
這些時日,已少感應到來自炎心的衝擊,但尚不知他是作何打算,直接強行破除無望,恐會去尋求根本的解決之法。
彌天將手在神鏡之上輕輕拂過,若如往日他探查一般,始終皆是一片迷茫。
這鏡麵的加固,隻是給自己服下了一顆定心丸,治標不治本。炎心並不會輕易罷手,但彌天深知,不能再給他卷土重來的機會了。
隻是如今,在找到鬼澤逆轉封印的破解之法前,彌天也不敢輕易發號施令。師兄本便無心參與到這些前緣糾葛之中,雖允諾九天會說服師兄,但自那日師兄憤然離去後,彌天還未尋得時機去緩解他們之間的僵持。
迴天如今神力大損,本他該渡以自身之神力助迴天複原,奈何他也愛莫能助,隻是他不能向師兄道明他將自身神力灌輸到天旋神鏡之上,從而以此來達到左右炎心的目的。
隻望有朝一日師兄能明了他之用心,炎心一時半刻並不能作何反撲,但絕不能再讓其鑽了空子,未雨綢繆向來是彌天的習慣,他隻能預見一切將可能發生之狀況,事先做好準備,以防不測發生。
師兄隻會覺他是借以迴天神力不足為由,故而不願施行迴天術,助其記憶重植。迴天神力不足是事實,他不願助迴天恢複也是事實,於師兄而言,他便是寧願冷觀師兄受心魔困擾,都不願出手相助,還搬出這是師傅之遺願而來勸阻師兄。
這也的確是師傅生前最後之決定,師傅此舉也是為了助師兄突破心境,不再受情感所累。
師兄每每有求於他之時,彌天又何曾會拒絕,但此番,因牽涉頗廣,彌天也隻能婉拒了師兄,他之內心也曆經了幾番掙紮,但理智還是戰勝了一切。
論決絕,他也不遜於師兄了,他對至親之人可如此、對左膀右臂可如此,唯獨對天下蒼生,無能袖手旁觀。
彌天慢慢將天旋神鏡升起,立於身前,而後邁步穿入了鏡中。
鏡中這具魂體,是那場大戰唯一的勝算,也是彌天今後必須誓死堅守之存在。炎心雖尚未覺察出端倪所在,即便是後知後覺了,也為時已晚,炎心踏不出極雲那處,他也深居天外有天,他們這互不交集,也形成了製衡之關鍵。
不知師傅是不是早有察覺他的計劃,才會在臨命終之時千叮嚀萬囑咐,告誡他勿要離開天界。他也本沒有離開之意,在沒有做好萬全準備之前,他不會輕舉妄動。
金丹之主與炎心之間,有此淵源,無孰對孰錯。炎心衍生於世間之罪惡,生於世間,卻也為世間所不能容。若非是有此羈絆,尚還不知該如何牽製炎心。善惡皆有因,有因必有果。金丹之主對炎心之救贖,也是對世間罪惡之化解。
而他,既身為天界神尊,守護天下蒼生為己之大任,就讓他來將這份善意延續,將這世間難化之罪惡慢慢消除。
隻是,麵前這魂體,緣何......
這是金丹之主的轉世之身......
彌天慢慢將手伸至魂體麵前,難道是因對其心有愧疚,才會心生見憐,彌天竟是有種想碰觸與撫摸這魂體的想法。但這隻是魂體,即便碰到了也隻會落空。
彌天輕笑自身竟生了這種念頭,看著從魂體麵前穿透而過的手,無奈地搖了搖頭。
雖將你禁於此中,對你有所不公,本尊他日定會還你一個安魂之所。本尊雖無法為金丹之主正名,改變世人所存在之偏見,但金丹之主功不可沒,待一切塵埃落定之時,本尊自會論功行賞,將這降魔有功之名載入典籍,供世人久遠傳頌。也會將這輪迴咒術徹底解除,還你一個公平公正。
雖隻是一些還不可兌現的許諾,但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讓彌天心中的愧意得以暫緩。但彌天深信,如此心懷善念的金丹之主,若有靈,定也甘願為眾生驅除罪惡、還世間一片清朗。
彌天正欲轉身離開,又停住,再次端詳著麵前這魂體。
不知自己為何一靠近這魂體,便生出了許多不該有的念想,但又並未察覺到任何。
彌天十分確信定是師傅給自己施了什麽術法,但不管師傅做了什麽,彌天都知那是師傅的良苦用心,無須揣測與懷疑,也無須尋根究底。就像得知了與師兄命靈互換一事一般,彌天隻覺難為了師兄替自己承受了不斷遭受命靈獻祭之衝擊。若非互換了,當初那個麵對青雀獻祭之人便會是自己,哪怕隻是作為一個旁觀者,他都能切身體會到師兄當時之苦痛與煎熬。
他也自甘讓迴天迴到師兄身邊,隨師兄修煉,且並不求青雀須迴歸本主。命靈互換,師兄仍能助青雀演化,便說明師兄是個合格且稱職的宿主。師傅通過如此隱晦的方式,讓他慢慢發現自身之短處,而他,不僅因此避開了師兄都難以承受之磨難,且並沒有在不擅長之領域碰壁、灰心、喪氣。
常言師傅偏愛師兄,師傅又何嚐不是通過一些不為彌天所覺察的方式而體現他對彌天的關心和愛護。彌天從來感念師恩深重,並不覺師傅厚此薄彼。從師傅為他換命之舉,便可知彌天在師傅心中舉足輕重。
與金丹之主的因緣糾葛,本便是師傅他門中之事,彌天私下調查師傅的過往相關,師傅不可能絲毫沒有發現。師傅早就不幹涉彌天所做之事,哪怕是擅自開啟禁忌之陣,師傅都能視若無睹,便說明師傅對彌天有著足夠的了解與信任,也真的是將天界全權交予彌天,相信彌天不負所望,甚至不管彌天做出任何不該之舉,都覺彌天有著自身之道理。
彌天也對師傅有著同樣堅定不移的信任,不管出於對師兄、或是對自己所作之決策都好,彌天都相信師傅的用意都是深遠且沉甸的,都飽含了師傅對他們的師徒情誼在其中。
這些時日,已少感應到來自炎心的衝擊,但尚不知他是作何打算,直接強行破除無望,恐會去尋求根本的解決之法。
彌天將手在神鏡之上輕輕拂過,若如往日他探查一般,始終皆是一片迷茫。
這鏡麵的加固,隻是給自己服下了一顆定心丸,治標不治本。炎心並不會輕易罷手,但彌天深知,不能再給他卷土重來的機會了。
隻是如今,在找到鬼澤逆轉封印的破解之法前,彌天也不敢輕易發號施令。師兄本便無心參與到這些前緣糾葛之中,雖允諾九天會說服師兄,但自那日師兄憤然離去後,彌天還未尋得時機去緩解他們之間的僵持。
迴天如今神力大損,本他該渡以自身之神力助迴天複原,奈何他也愛莫能助,隻是他不能向師兄道明他將自身神力灌輸到天旋神鏡之上,從而以此來達到左右炎心的目的。
隻望有朝一日師兄能明了他之用心,炎心一時半刻並不能作何反撲,但絕不能再讓其鑽了空子,未雨綢繆向來是彌天的習慣,他隻能預見一切將可能發生之狀況,事先做好準備,以防不測發生。
師兄隻會覺他是借以迴天神力不足為由,故而不願施行迴天術,助其記憶重植。迴天神力不足是事實,他不願助迴天恢複也是事實,於師兄而言,他便是寧願冷觀師兄受心魔困擾,都不願出手相助,還搬出這是師傅之遺願而來勸阻師兄。
這也的確是師傅生前最後之決定,師傅此舉也是為了助師兄突破心境,不再受情感所累。
師兄每每有求於他之時,彌天又何曾會拒絕,但此番,因牽涉頗廣,彌天也隻能婉拒了師兄,他之內心也曆經了幾番掙紮,但理智還是戰勝了一切。
論決絕,他也不遜於師兄了,他對至親之人可如此、對左膀右臂可如此,唯獨對天下蒼生,無能袖手旁觀。
彌天慢慢將天旋神鏡升起,立於身前,而後邁步穿入了鏡中。
鏡中這具魂體,是那場大戰唯一的勝算,也是彌天今後必須誓死堅守之存在。炎心雖尚未覺察出端倪所在,即便是後知後覺了,也為時已晚,炎心踏不出極雲那處,他也深居天外有天,他們這互不交集,也形成了製衡之關鍵。
不知師傅是不是早有察覺他的計劃,才會在臨命終之時千叮嚀萬囑咐,告誡他勿要離開天界。他也本沒有離開之意,在沒有做好萬全準備之前,他不會輕舉妄動。
金丹之主與炎心之間,有此淵源,無孰對孰錯。炎心衍生於世間之罪惡,生於世間,卻也為世間所不能容。若非是有此羈絆,尚還不知該如何牽製炎心。善惡皆有因,有因必有果。金丹之主對炎心之救贖,也是對世間罪惡之化解。
而他,既身為天界神尊,守護天下蒼生為己之大任,就讓他來將這份善意延續,將這世間難化之罪惡慢慢消除。
隻是,麵前這魂體,緣何......
這是金丹之主的轉世之身......
彌天慢慢將手伸至魂體麵前,難道是因對其心有愧疚,才會心生見憐,彌天竟是有種想碰觸與撫摸這魂體的想法。但這隻是魂體,即便碰到了也隻會落空。
彌天輕笑自身竟生了這種念頭,看著從魂體麵前穿透而過的手,無奈地搖了搖頭。
雖將你禁於此中,對你有所不公,本尊他日定會還你一個安魂之所。本尊雖無法為金丹之主正名,改變世人所存在之偏見,但金丹之主功不可沒,待一切塵埃落定之時,本尊自會論功行賞,將這降魔有功之名載入典籍,供世人久遠傳頌。也會將這輪迴咒術徹底解除,還你一個公平公正。
雖隻是一些還不可兌現的許諾,但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讓彌天心中的愧意得以暫緩。但彌天深信,如此心懷善念的金丹之主,若有靈,定也甘願為眾生驅除罪惡、還世間一片清朗。
彌天正欲轉身離開,又停住,再次端詳著麵前這魂體。
不知自己為何一靠近這魂體,便生出了許多不該有的念想,但又並未察覺到任何。
彌天十分確信定是師傅給自己施了什麽術法,但不管師傅做了什麽,彌天都知那是師傅的良苦用心,無須揣測與懷疑,也無須尋根究底。就像得知了與師兄命靈互換一事一般,彌天隻覺難為了師兄替自己承受了不斷遭受命靈獻祭之衝擊。若非互換了,當初那個麵對青雀獻祭之人便會是自己,哪怕隻是作為一個旁觀者,他都能切身體會到師兄當時之苦痛與煎熬。
他也自甘讓迴天迴到師兄身邊,隨師兄修煉,且並不求青雀須迴歸本主。命靈互換,師兄仍能助青雀演化,便說明師兄是個合格且稱職的宿主。師傅通過如此隱晦的方式,讓他慢慢發現自身之短處,而他,不僅因此避開了師兄都難以承受之磨難,且並沒有在不擅長之領域碰壁、灰心、喪氣。
常言師傅偏愛師兄,師傅又何嚐不是通過一些不為彌天所覺察的方式而體現他對彌天的關心和愛護。彌天從來感念師恩深重,並不覺師傅厚此薄彼。從師傅為他換命之舉,便可知彌天在師傅心中舉足輕重。
與金丹之主的因緣糾葛,本便是師傅他門中之事,彌天私下調查師傅的過往相關,師傅不可能絲毫沒有發現。師傅早就不幹涉彌天所做之事,哪怕是擅自開啟禁忌之陣,師傅都能視若無睹,便說明師傅對彌天有著足夠的了解與信任,也真的是將天界全權交予彌天,相信彌天不負所望,甚至不管彌天做出任何不該之舉,都覺彌天有著自身之道理。
彌天也對師傅有著同樣堅定不移的信任,不管出於對師兄、或是對自己所作之決策都好,彌天都相信師傅的用意都是深遠且沉甸的,都飽含了師傅對他們的師徒情誼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