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氣象一年新,萬卉爭妍又一春。
少小兒童皆長大,看看又是白頭人。
虎丘山是蘇州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素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西山之餘脈。因地殼運動,漸漸脫離了西山主體,形成了一座獨立小山。
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盤踞其上,故名虎丘。還有一說山丘的形狀如蹲虎,故而得名。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說過:“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山並不大,占地麵積大概三百餘畝,山峰的高度也不過三十多米,但是它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範,絕岩聳壑,氣象萬千,並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
最為著名的是雲岩寺塔和劍池。高聳入雲的雲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在後世經過論證,乃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樸雄奇。
劍池幽奇神秘,埋有吳王闔閭墓葬的千古之謎以及神鵝易字的美麗傳說,風壑雲泉,令人流連忘返。
還有時下被稱為仙品的虎丘茶,又使得虎丘山在明代更具文化氣質。
東晉時期,司徒王珣和其弟司空****各自在山上營建別墅,後來雙雙改成了虎丘山寺,稱東寺、西寺。後來有高僧從北方來此講經弘法,留下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佳話。
如今虎丘山有生公講台、千人坐、點頭石、白蓮池等膾炙人口的眾多古跡。
沈侃還沒去過名聞遐邇的虎丘山,得知目的地後顯得很興奮,見金聖問他有沒有號,笑道:“還未有,不如勞煩兄長給起一個吧。”
號可以隨便取,也可以隨時更換或添加,不是用來表達讀書人的品格,就是通過別號以寄托自己的誌向,典故山川大河等什麽都可以取,所以無論如何變化,都與名、字無涉。
比如唐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
金聖笑道:“道立號虹台,道章號涵台,你的號金某可不敢妄議。”
“那小弟就自己琢磨一個吧。”沈侃笑了笑。
這時候,畫舫已經不知不覺到了虎丘岸邊,船家進來請他們上岸。
六個年輕人出了艙,順著人流,一路說說笑笑的步行走到山門前。
南方人喜歡遊春踏青,過年期間更是如此。對古時的男人來說,上山逛廟會的最大看點不在於欣賞名勝古跡,而是圍觀那些絡繹不絕的遊春女子。
來虎丘山的婦女大多為了燒香,而燒香的曆史源遠流長,燒香是一種籠統說法,可以細分為行香、焚香、拜香等,表述的名稱稍有差異,其意義基本上是相同的,就是敬神祈福的活動。
本來明初的大明律嚴厲禁止婦女跑到寺廟道觀裏燒香,違者鞭四十,罪坐丈夫,如果沒有男夫,罪坐本婦,出家人如果不阻止,同罪。
因為寺觀裏魚龍混雜,往往是紅杏出牆或監禁、拐賣、謀殺婦女的多發地點,遠離官府,出了事情鞭長莫及。其次可以用來宣揚邪教,什麽白蓮教彌勒教的,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棣都異常警惕,屢次下旨不許婦女燒香。
但是終有明一朝,法律如同一紙空文,壓根沒人遵守。
燒香的婦女實在太多了,根本無法禁止,甭說古代,現代社會何嚐不是?
在明代,一般城裏的婦女大多在家做做佛事,日夜上香,比較特殊的日子才去一趟寺廟;而鄉下的婦女多喜歡聚集二三十人結成香社,大概組隊比較安全,也不易招惹閑話,丈夫又能安心,時常組織隊伍一起上山燒香。
還有一些婦女十分虔誠,以古代的惡劣條件,也不惜跋涉數千裏外,跑到各大名山去燒香祈福。
到了嘉靖朝,社會活動愈趨便利發達,對民間的種種限製也越來越少。
張鶴萬貴等人就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見了這麽多各種各樣的婦女,美的醜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年輕的,年長的,小家碧玉大家閨秀,一個個為之目不暇接。
唯有沈侃壓根不當迴事,打小就見怪不怪矣。
他瞅了瞅沈位沈倬的那興奮樣,算是搞明白為啥要來虎丘山了。
畢竟是未成親的年輕男人。
走累了也看累了,大家夥來到一座幹淨的茶坊裏坐著吃茶,那目光還是在上山下山的女人身上流連。
忽然走進來兩個女人,一個三十來歲的白淨婦人,領著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婦人過來道了個萬福,說道:“諸位相公,小婦人來唱個曲吧。”
萬貴說道:“你們是唱唱的?那好,揀個文雅些的小曲。
一曲唱完,沈位問道:“聽口音不是本地人氏,好像是江右人。”
婦人說道:“奴家是江西人氏,因家裏遭災,流落於此。好在聽聞朝廷免了賦稅,馬上就要迴鄉了。”
“好。”沈位見她說話時的神態不吭不卑,非常欣賞,“你可有好曲再唱一支,我以三錢銀子酬謝。”
唱完了,婦人接過銀子,道了聲“多謝相公的賞”,然後領著女兒又去別處唱曲去了。
人家一走,剛才還文縐縐的萬貴嘻嘻一笑,說道:“這女子倒也生得風騷,曲兒唱的卻馬馬虎虎。”
張鶴笑道:“剛才你那一隻眼睛不住盯著她,原來有心與彼,不如兄弟做個東,叫她迴來,請你消遣一番?”
“飛仙兄又拿小弟作樂了,我不過開個玩笑,哪有此心?”萬貴打了個哈哈,“倒是諸位未娶佳人,興許有意,大概這兩年就能道聲恭喜了,難道就等不得了?”
“別開玩笑了,讓我兄弟以為咱們也是酒色之徒。”沈位站起來,過去付了茶錢,徑自往山上走去。
沈家。
沈仕這幾日老實呆在家中,不敢迴鎮上。一整天讀書倦了,又見外麵春光明媚,坐不住了,走出來散散心。
最近他日日酒宴,夜夜笙歌,一個人無聊就有些饞酒,不料弟弟們都不在,偏偏村裏的幾位朋友也都不在家。
在村子裏走來走去,十分沒勁,無意中走到了一家門前,他趕緊低下了頭,要走過去。
原來這家人姓葉,家主論輩分乃是他未婚妻的族叔,這家的兒子遂時常以小舅子自居,並且在外非常招搖,故此沈仕很煩此人。
無巧不巧的,今日小舅子葉古玉準備了一桌酒席,打算請鄉裏學院的先生來吃酒,求人家在考案上掛個名字,考中不考中的沒關係,要的是虛名。
不想先生隻收銀子,迴說人就不來了。葉古玉正懊惱白花了錢,忽然看見沈仕一個人走了過去,他想了想,何不趁機請他一頓呢?
跑出來,他上前把沈仕攔住,嬉皮笑臉的道:“好姐夫,你這是怎麽了?過門而不入,也不進來看看小弟。”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沈仕也不好冷顏以對,便和和氣氣的道:“讀書乏了,又見天氣不錯,隨便出來走走,想找幾個好朋友吃酒,不期事不湊巧,人都不在,隻好掃興而歸。”
“巧了。”葉古玉大笑,“好姐夫,既然你要尋朋友吃酒,難道小弟僅僅是個監生,不是秀才就算不得朋友?難道小弟家中就無酒可吃?太不像話了,親戚裏道的竟過門不入,應該先罰你一壺才好。”
一邊說,一邊不由分說的拉人往迴走。
沈仕的性子也算豪爽,見他一番盛情,也就欣然跟著移動腳步。
剛進葉家的大門,同村好友錢孟元家的下人跑了來,隔著老遠叫道:“沈相公,我家公子迴來了,聽見你去尋他,很是著急,命小的來尋。沈相公跟小的快過去吧,我家公子要請你會文。”
奈何沈仕已經進了葉家的門,又被葉古玉先擠兌了幾句,怎麽好現在就走?
停下腳步,沈仕為難的道:“這怎麽好?”
“既來之,則安之。”葉古玉自然不想放人,伸手一攔,“姐夫,他那裏會得了文,我這裏難道就做不得詩嗎?”
沈仕無奈的道:“你的盛情我心領,但錢孟元今日高興,派人來請,也不好拂了他。唉,這該怎麽辦呢?”
“我有法子。”葉古玉拍了拍胸口,“他興致高,何不也邀他過來,大家痛飲一番,姐夫你就讓小弟做一次東道吧。”
有人請客那當然好了,沈仕大喜,笑道:“成!”扭頭對錢家下人說道:“你速去迴他,我被葉家兄弟留住不放,既然他有興尋我作詩,那就來此相會吧。”
“是。”錢家下人轉身就走。
“等等。”沈仕又叫住了他,“他來時,不妨去邀請劉公子等人一塊兒,大家同來更妙。”
少小兒童皆長大,看看又是白頭人。
虎丘山是蘇州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素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西山之餘脈。因地殼運動,漸漸脫離了西山主體,形成了一座獨立小山。
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葬後三日有白虎盤踞其上,故名虎丘。還有一說山丘的形狀如蹲虎,故而得名。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說過:“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山並不大,占地麵積大概三百餘畝,山峰的高度也不過三十多米,但是它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範,絕岩聳壑,氣象萬千,並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
最為著名的是雲岩寺塔和劍池。高聳入雲的雲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在後世經過論證,乃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樸雄奇。
劍池幽奇神秘,埋有吳王闔閭墓葬的千古之謎以及神鵝易字的美麗傳說,風壑雲泉,令人流連忘返。
還有時下被稱為仙品的虎丘茶,又使得虎丘山在明代更具文化氣質。
東晉時期,司徒王珣和其弟司空****各自在山上營建別墅,後來雙雙改成了虎丘山寺,稱東寺、西寺。後來有高僧從北方來此講經弘法,留下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佳話。
如今虎丘山有生公講台、千人坐、點頭石、白蓮池等膾炙人口的眾多古跡。
沈侃還沒去過名聞遐邇的虎丘山,得知目的地後顯得很興奮,見金聖問他有沒有號,笑道:“還未有,不如勞煩兄長給起一個吧。”
號可以隨便取,也可以隨時更換或添加,不是用來表達讀書人的品格,就是通過別號以寄托自己的誌向,典故山川大河等什麽都可以取,所以無論如何變化,都與名、字無涉。
比如唐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
金聖笑道:“道立號虹台,道章號涵台,你的號金某可不敢妄議。”
“那小弟就自己琢磨一個吧。”沈侃笑了笑。
這時候,畫舫已經不知不覺到了虎丘岸邊,船家進來請他們上岸。
六個年輕人出了艙,順著人流,一路說說笑笑的步行走到山門前。
南方人喜歡遊春踏青,過年期間更是如此。對古時的男人來說,上山逛廟會的最大看點不在於欣賞名勝古跡,而是圍觀那些絡繹不絕的遊春女子。
來虎丘山的婦女大多為了燒香,而燒香的曆史源遠流長,燒香是一種籠統說法,可以細分為行香、焚香、拜香等,表述的名稱稍有差異,其意義基本上是相同的,就是敬神祈福的活動。
本來明初的大明律嚴厲禁止婦女跑到寺廟道觀裏燒香,違者鞭四十,罪坐丈夫,如果沒有男夫,罪坐本婦,出家人如果不阻止,同罪。
因為寺觀裏魚龍混雜,往往是紅杏出牆或監禁、拐賣、謀殺婦女的多發地點,遠離官府,出了事情鞭長莫及。其次可以用來宣揚邪教,什麽白蓮教彌勒教的,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棣都異常警惕,屢次下旨不許婦女燒香。
但是終有明一朝,法律如同一紙空文,壓根沒人遵守。
燒香的婦女實在太多了,根本無法禁止,甭說古代,現代社會何嚐不是?
在明代,一般城裏的婦女大多在家做做佛事,日夜上香,比較特殊的日子才去一趟寺廟;而鄉下的婦女多喜歡聚集二三十人結成香社,大概組隊比較安全,也不易招惹閑話,丈夫又能安心,時常組織隊伍一起上山燒香。
還有一些婦女十分虔誠,以古代的惡劣條件,也不惜跋涉數千裏外,跑到各大名山去燒香祈福。
到了嘉靖朝,社會活動愈趨便利發達,對民間的種種限製也越來越少。
張鶴萬貴等人就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見了這麽多各種各樣的婦女,美的醜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年輕的,年長的,小家碧玉大家閨秀,一個個為之目不暇接。
唯有沈侃壓根不當迴事,打小就見怪不怪矣。
他瞅了瞅沈位沈倬的那興奮樣,算是搞明白為啥要來虎丘山了。
畢竟是未成親的年輕男人。
走累了也看累了,大家夥來到一座幹淨的茶坊裏坐著吃茶,那目光還是在上山下山的女人身上流連。
忽然走進來兩個女人,一個三十來歲的白淨婦人,領著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婦人過來道了個萬福,說道:“諸位相公,小婦人來唱個曲吧。”
萬貴說道:“你們是唱唱的?那好,揀個文雅些的小曲。
一曲唱完,沈位問道:“聽口音不是本地人氏,好像是江右人。”
婦人說道:“奴家是江西人氏,因家裏遭災,流落於此。好在聽聞朝廷免了賦稅,馬上就要迴鄉了。”
“好。”沈位見她說話時的神態不吭不卑,非常欣賞,“你可有好曲再唱一支,我以三錢銀子酬謝。”
唱完了,婦人接過銀子,道了聲“多謝相公的賞”,然後領著女兒又去別處唱曲去了。
人家一走,剛才還文縐縐的萬貴嘻嘻一笑,說道:“這女子倒也生得風騷,曲兒唱的卻馬馬虎虎。”
張鶴笑道:“剛才你那一隻眼睛不住盯著她,原來有心與彼,不如兄弟做個東,叫她迴來,請你消遣一番?”
“飛仙兄又拿小弟作樂了,我不過開個玩笑,哪有此心?”萬貴打了個哈哈,“倒是諸位未娶佳人,興許有意,大概這兩年就能道聲恭喜了,難道就等不得了?”
“別開玩笑了,讓我兄弟以為咱們也是酒色之徒。”沈位站起來,過去付了茶錢,徑自往山上走去。
沈家。
沈仕這幾日老實呆在家中,不敢迴鎮上。一整天讀書倦了,又見外麵春光明媚,坐不住了,走出來散散心。
最近他日日酒宴,夜夜笙歌,一個人無聊就有些饞酒,不料弟弟們都不在,偏偏村裏的幾位朋友也都不在家。
在村子裏走來走去,十分沒勁,無意中走到了一家門前,他趕緊低下了頭,要走過去。
原來這家人姓葉,家主論輩分乃是他未婚妻的族叔,這家的兒子遂時常以小舅子自居,並且在外非常招搖,故此沈仕很煩此人。
無巧不巧的,今日小舅子葉古玉準備了一桌酒席,打算請鄉裏學院的先生來吃酒,求人家在考案上掛個名字,考中不考中的沒關係,要的是虛名。
不想先生隻收銀子,迴說人就不來了。葉古玉正懊惱白花了錢,忽然看見沈仕一個人走了過去,他想了想,何不趁機請他一頓呢?
跑出來,他上前把沈仕攔住,嬉皮笑臉的道:“好姐夫,你這是怎麽了?過門而不入,也不進來看看小弟。”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沈仕也不好冷顏以對,便和和氣氣的道:“讀書乏了,又見天氣不錯,隨便出來走走,想找幾個好朋友吃酒,不期事不湊巧,人都不在,隻好掃興而歸。”
“巧了。”葉古玉大笑,“好姐夫,既然你要尋朋友吃酒,難道小弟僅僅是個監生,不是秀才就算不得朋友?難道小弟家中就無酒可吃?太不像話了,親戚裏道的竟過門不入,應該先罰你一壺才好。”
一邊說,一邊不由分說的拉人往迴走。
沈仕的性子也算豪爽,見他一番盛情,也就欣然跟著移動腳步。
剛進葉家的大門,同村好友錢孟元家的下人跑了來,隔著老遠叫道:“沈相公,我家公子迴來了,聽見你去尋他,很是著急,命小的來尋。沈相公跟小的快過去吧,我家公子要請你會文。”
奈何沈仕已經進了葉家的門,又被葉古玉先擠兌了幾句,怎麽好現在就走?
停下腳步,沈仕為難的道:“這怎麽好?”
“既來之,則安之。”葉古玉自然不想放人,伸手一攔,“姐夫,他那裏會得了文,我這裏難道就做不得詩嗎?”
沈仕無奈的道:“你的盛情我心領,但錢孟元今日高興,派人來請,也不好拂了他。唉,這該怎麽辦呢?”
“我有法子。”葉古玉拍了拍胸口,“他興致高,何不也邀他過來,大家痛飲一番,姐夫你就讓小弟做一次東道吧。”
有人請客那當然好了,沈仕大喜,笑道:“成!”扭頭對錢家下人說道:“你速去迴他,我被葉家兄弟留住不放,既然他有興尋我作詩,那就來此相會吧。”
“是。”錢家下人轉身就走。
“等等。”沈仕又叫住了他,“他來時,不妨去邀請劉公子等人一塊兒,大家同來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