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仕興衝衝的進了屋,誰知葉秀如當即皺眉說道:“你怎麽來了,這裏沒處坐。”
“好歹讓我坐會兒歇歇腳,站了大半天也夠累了。”沈仕樂嗬嗬的,知道未婚妻麵嫩。
沈沛薇好笑的往一邊挪了挪身子,說道:“雨琴去那邊,讓你哥哥坐吧,適才見他幹站著,是怪可憐見的。”
“好吧。”沈雨琴站起身來。
大家夥都知道沈仕所為何來,不免一個個笑嘻嘻的看著葉秀如,就見她哼了一聲,扭過臉去,“弟弟們皆規規矩矩在外,唯獨有人沒皮沒臉的一頭紮進女人堆裏,也不害臊。”
沈仕不覺紅了臉,知道她是故意奚落自己,心中老大沒趣,坐也不是走也不是。
還是沈沛文見狀將一碟子瓜子推過來,說道:“坐吧,別聽她的。”
“好。”沈仕馬上坐下,笑著說道:“你不理我也罷了,總有關心我的姐姐妹妹。”
葉秀如就當沒聽見,對此全不理睬。
這時外頭又唱了出才子佳人的戲碼,那女扮男裝的小生咿咿呀呀的唱道:“瓊樓美人多委婉,我欲將白壁種藍田,隻恐月下下書難,紅葉題詩誰幫傳……”
沈仕便沒話找話的道:“這書生也忒沒規矩,為何不堂堂正正的登門求聘呢?可見是個登徒子。”
對麵的葉秀如聞言對沈沛薇說道:“咦!咱屋裏怎麽來了個登徒子?一味賴著不走呢。”
沈沛薇好笑的道:“哎呀,我的好嫂子你就別鬧了。”
“呸!”葉秀如臉紅紅的瞪了眼她,又說道:“老五安排好了沒?不像有些大爺,整日裏也不知遊手好閑在做什麽。”
“老五?”沈仕忙小聲問大姐,“什麽事?”
沈沛文迴道:“晚上我們要去城裏走三橋,央的五弟跟著去。”
“他一個孩子能保護你們?笑話。”沈仕嗤笑,“晚上我親自帶家丁護送你們好了。”
“那敢情好。”沈沛文喜道。
“包在我身上。”沈仕悠哉的拿起一顆瓜子,不忘斜眼一掃他的未婚妻,人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
當下沈仕精神一振,說道:“我給你們說個笑話吧。有一個秀才馬上就要鄉試了,考前的這幾日,他不免日夜憂鬱。於是,他妻子便安慰說:‘看你寫文章,怎麽就這麽難呢,好像我生孩子似的。’
秀才歎說:‘唉,還是你每次生孩子要容易些。’
妻子聽不明白,問他:‘怎麽見得’。秀才答曰:‘你生孩子,畢竟是肚子裏麵有的,而我卻是肚子裏麵沒有的。’”
沒頭沒腦的講了這麽一個笑話,涉及女人生娃,沈沛文等人無不嘻嘻哈哈的笑了起來。
“祝嫂子早生貴子。”沈雨琴大笑。
糗的葉秀如惱也不是,笑也不是,遂氣得一指始作俑者,“我也有個笑話。有一個秀才自詡有才,善於作對子。一日,他和朋友看戲,見隔壁雅間有幾個女子正在對另一個女子取笑。朋友就說:‘常聽人說兄台才思敏捷,小弟今日想當麵領教一下。’
秀才說:‘願聽指教。’朋友出題說:‘牆北數位浪蹄子。’
秀才馬上對曰:‘屋南一頭大傻牛。’”
“哈哈。”眾人越發笑得前仰後合。
老太太在大廳耳聽裏麵傳來陣陣笑聲,不禁笑道:“你們聽聽,她們姐妹竟比咱們這邊還熱鬧。快把戲單子給姑娘們送去,叫她們點個熱鬧些的戲。”
戲班子的人順手將單子交給了站在堂下的金大娘,金大娘隻好進了裏間,舉目一看,滿屋子的小姐,一時也不知先給誰好。
按理說姑娘們中雖以沈沛文居長,但理應先給客人點,若是論客人的遠近,自然頭一位要數即將過門的葉家姑娘了。
是以金大娘含笑上前將單子遞給了葉秀如,葉秀如客氣的禮讓大家,見她們全都搖頭,因聽見了老太太剛才說的話,便點了一出熱鬧的《八仙過海》。
金大娘不失時機的笑道:“老太太正高興著,姑娘須得再賞幾出戲才好。”
葉秀如無奈,又點了兩個。
金大娘出來後,馬上對老太太說道:“奴家請葉姑娘點戲,姑娘素來喜歡聽文戲,可為了孝順您老,一口氣連點了三出熱鬧的呢。”
“這孩子有心了。”老太太聞言非常開心,“勞你跑腿,叫媳婦老婆們上席吧,叫她們今日都承你的情。”
“哎呦,多謝太夫人。”金大娘心中歡喜,趕緊道了個萬福。
老太太笑道:“你們快去吃飯吧,誰也不用問我累不累,知道你們傍晚要去城裏走三橋。我呢不討人嫌,再過一會兒,自去歇息。”
此話一出,滿園子的婦女一個個立時喜上眉梢,誰不想去城裏走走?
當新年第一輪皎潔的滿月初上柳梢頭,繁華的蘇州城內,無數穿著新衣的女人們出現在了街頭,笑語盈盈,連肩挨背,聚集在運河附近,一對對拾階而上,又攜手下橋……
沈侃一臉輕鬆的站在一座橋頭上,神態寫意,背著雙手。而遠處沈仕正氣急敗壞的連連嗬斥,滿頭滿臉大汗淋漓,不許任何人接近自家的姑娘們。
“自討苦吃。”沈侃一聲輕笑,悠閑抬頭賞月。
橋下皎皎如水的月色,涼爽的春風送來脂粉香,耳中全是輕柔悅耳的吳儂軟語,身臨其境,感受著明代的傳統佳節。
南濠彩子北濠燈,城門洞裏軋煞人。
從南宋開始,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就是蘇州人尤為重視的傳統節日,“吳中風俗,尤竟上元”,辦燈市,鬧元宵,這一天的蘇州城內成了歡樂的海洋。
據說城內有一座猛將堂,又稱吉祥庵,供奉著吳中農民信仰的護農神。相傳猛將原本是窮苦出身,一直受到後媽的虐待,挑撥猛將的父子關係,父親便偏信了後媽的話,把猛將趕出了家門。
猛將在外麵流浪,發現蝗蟲在啃食田裏的莊稼,他將蝗蟲驅趕到了海邊,不小心自己落水溺亡,故此蘇州老百姓奉他為神靈。
傳說正月十五是猛將的生日,城內城外的百姓都要到猛將堂點燃五六十斤重的大蠟燭,祈禱一年裏沒有蝗災,莊稼豐收。
此時此刻,一百名壯漢會把猛將的神像抬出來遊街,祈求風調雨順。
紫姑則是一位令人同情的小妾,因為受到大婦妒忌,常常叫她去茅廁幹髒活。也是正月十五這一天,紫姑被大婦害死了。
她死後,天帝見憐,因她生前常幹髒活,便封她當了廁神。
蘇州人一向稱紫姑神為“坑三姑娘”,因上茅廁方便叫“蹲坑”。今夜,家家戶戶都要紮“紫姑轎”接她迴來,請她顯靈,相傳紫姑神的占卜最靈。
蘇州是絲綢之鄉,大多數的百姓家都會養蠶,為了祈求蠶桑豐收,久而久之紫姑就成了蠶神。
眾多的習俗一起構成了元宵節的熱鬧無比,古代的一年中,尤其倭寇肆虐的這些年,江南各大城市大多數時間都會實行宵禁,而元宵節則是難得的幾個例外,尤其對上流社會的仕女來說,今晚可謂她們的狂歡夜。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官府特意將一個區域單獨分隔開來,無關的男人嚴禁入內,相關的男人也得老實陪著自家女眷,不然馬上拿下,關進大牢去。
所以小小的區域一下子擠進來無數的婦女,人多到連腳都沒法沾地的程度。
蘇州橋多,婦女會選擇名字吉利的橋走,名字吉利的,可以消除百病。此外乘龍橋,想結婚的走,多子橋,盼望早生貴子的走,諸如此類,頗有意思。
不遠處的閶門一帶,更是萬人空巷,璀璨的燈市數百年來久負盛名,龍燈、鳳燈、荷花燈、麒麟燈、兔子燈、走馬燈等等,總之人物故事、花草魚蟲、飛禽走獸、山水樓閣應有盡有。
沈侃沒忘記自己的任務,不時看一眼那一身紅衣,人群中極為醒目的沈雨琴。
四周,赫然分散站著二十名一身飛魚服的錦衣衛,雙手抱在胸前,手上捏著令人聞風喪膽的繡春刀。
他們不單單要負責護衛沈家女眷的安全,同時還要保護孫家葉家等眾多官眷。
沈侃朗聲說道:“值此佳節,就讓她們盡情遊樂吧。”
人群中的葉秀如聞言抬起頭來,先看了眼月下姿態瀟灑的沈侃,猶如城頭上一位調度有方的軍師,而再看看身後正忙著擠來擠去好似無頭蒼蠅的沈仕,不禁微微搖頭。
不得不承認老五會辦事,並且誰都知道他小小年紀卻做事穩妥,不但提前向孫家借來了錦衣衛,通知縣衙和府衙各自派出了若幹捕快,且又與各家提前打好了招唿,調度車馬,製定路線以及出行返家的時間表,統一指揮今夜之行。
計劃十分周祥,連萬一有人走失都做了備案,各大城門口有人負責留守,連碼頭等也派了人,城內的地頭蛇也一一打點好了,是以各家俱都放心的沒跟來老爺少爺。
相比之下,沈仕則僅僅腦袋一熱就帶著人跟來了,毫無章法。
兄弟倆一比較,自然高下立判。
“好歹讓我坐會兒歇歇腳,站了大半天也夠累了。”沈仕樂嗬嗬的,知道未婚妻麵嫩。
沈沛薇好笑的往一邊挪了挪身子,說道:“雨琴去那邊,讓你哥哥坐吧,適才見他幹站著,是怪可憐見的。”
“好吧。”沈雨琴站起身來。
大家夥都知道沈仕所為何來,不免一個個笑嘻嘻的看著葉秀如,就見她哼了一聲,扭過臉去,“弟弟們皆規規矩矩在外,唯獨有人沒皮沒臉的一頭紮進女人堆裏,也不害臊。”
沈仕不覺紅了臉,知道她是故意奚落自己,心中老大沒趣,坐也不是走也不是。
還是沈沛文見狀將一碟子瓜子推過來,說道:“坐吧,別聽她的。”
“好。”沈仕馬上坐下,笑著說道:“你不理我也罷了,總有關心我的姐姐妹妹。”
葉秀如就當沒聽見,對此全不理睬。
這時外頭又唱了出才子佳人的戲碼,那女扮男裝的小生咿咿呀呀的唱道:“瓊樓美人多委婉,我欲將白壁種藍田,隻恐月下下書難,紅葉題詩誰幫傳……”
沈仕便沒話找話的道:“這書生也忒沒規矩,為何不堂堂正正的登門求聘呢?可見是個登徒子。”
對麵的葉秀如聞言對沈沛薇說道:“咦!咱屋裏怎麽來了個登徒子?一味賴著不走呢。”
沈沛薇好笑的道:“哎呀,我的好嫂子你就別鬧了。”
“呸!”葉秀如臉紅紅的瞪了眼她,又說道:“老五安排好了沒?不像有些大爺,整日裏也不知遊手好閑在做什麽。”
“老五?”沈仕忙小聲問大姐,“什麽事?”
沈沛文迴道:“晚上我們要去城裏走三橋,央的五弟跟著去。”
“他一個孩子能保護你們?笑話。”沈仕嗤笑,“晚上我親自帶家丁護送你們好了。”
“那敢情好。”沈沛文喜道。
“包在我身上。”沈仕悠哉的拿起一顆瓜子,不忘斜眼一掃他的未婚妻,人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
當下沈仕精神一振,說道:“我給你們說個笑話吧。有一個秀才馬上就要鄉試了,考前的這幾日,他不免日夜憂鬱。於是,他妻子便安慰說:‘看你寫文章,怎麽就這麽難呢,好像我生孩子似的。’
秀才歎說:‘唉,還是你每次生孩子要容易些。’
妻子聽不明白,問他:‘怎麽見得’。秀才答曰:‘你生孩子,畢竟是肚子裏麵有的,而我卻是肚子裏麵沒有的。’”
沒頭沒腦的講了這麽一個笑話,涉及女人生娃,沈沛文等人無不嘻嘻哈哈的笑了起來。
“祝嫂子早生貴子。”沈雨琴大笑。
糗的葉秀如惱也不是,笑也不是,遂氣得一指始作俑者,“我也有個笑話。有一個秀才自詡有才,善於作對子。一日,他和朋友看戲,見隔壁雅間有幾個女子正在對另一個女子取笑。朋友就說:‘常聽人說兄台才思敏捷,小弟今日想當麵領教一下。’
秀才說:‘願聽指教。’朋友出題說:‘牆北數位浪蹄子。’
秀才馬上對曰:‘屋南一頭大傻牛。’”
“哈哈。”眾人越發笑得前仰後合。
老太太在大廳耳聽裏麵傳來陣陣笑聲,不禁笑道:“你們聽聽,她們姐妹竟比咱們這邊還熱鬧。快把戲單子給姑娘們送去,叫她們點個熱鬧些的戲。”
戲班子的人順手將單子交給了站在堂下的金大娘,金大娘隻好進了裏間,舉目一看,滿屋子的小姐,一時也不知先給誰好。
按理說姑娘們中雖以沈沛文居長,但理應先給客人點,若是論客人的遠近,自然頭一位要數即將過門的葉家姑娘了。
是以金大娘含笑上前將單子遞給了葉秀如,葉秀如客氣的禮讓大家,見她們全都搖頭,因聽見了老太太剛才說的話,便點了一出熱鬧的《八仙過海》。
金大娘不失時機的笑道:“老太太正高興著,姑娘須得再賞幾出戲才好。”
葉秀如無奈,又點了兩個。
金大娘出來後,馬上對老太太說道:“奴家請葉姑娘點戲,姑娘素來喜歡聽文戲,可為了孝順您老,一口氣連點了三出熱鬧的呢。”
“這孩子有心了。”老太太聞言非常開心,“勞你跑腿,叫媳婦老婆們上席吧,叫她們今日都承你的情。”
“哎呦,多謝太夫人。”金大娘心中歡喜,趕緊道了個萬福。
老太太笑道:“你們快去吃飯吧,誰也不用問我累不累,知道你們傍晚要去城裏走三橋。我呢不討人嫌,再過一會兒,自去歇息。”
此話一出,滿園子的婦女一個個立時喜上眉梢,誰不想去城裏走走?
當新年第一輪皎潔的滿月初上柳梢頭,繁華的蘇州城內,無數穿著新衣的女人們出現在了街頭,笑語盈盈,連肩挨背,聚集在運河附近,一對對拾階而上,又攜手下橋……
沈侃一臉輕鬆的站在一座橋頭上,神態寫意,背著雙手。而遠處沈仕正氣急敗壞的連連嗬斥,滿頭滿臉大汗淋漓,不許任何人接近自家的姑娘們。
“自討苦吃。”沈侃一聲輕笑,悠閑抬頭賞月。
橋下皎皎如水的月色,涼爽的春風送來脂粉香,耳中全是輕柔悅耳的吳儂軟語,身臨其境,感受著明代的傳統佳節。
南濠彩子北濠燈,城門洞裏軋煞人。
從南宋開始,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就是蘇州人尤為重視的傳統節日,“吳中風俗,尤竟上元”,辦燈市,鬧元宵,這一天的蘇州城內成了歡樂的海洋。
據說城內有一座猛將堂,又稱吉祥庵,供奉著吳中農民信仰的護農神。相傳猛將原本是窮苦出身,一直受到後媽的虐待,挑撥猛將的父子關係,父親便偏信了後媽的話,把猛將趕出了家門。
猛將在外麵流浪,發現蝗蟲在啃食田裏的莊稼,他將蝗蟲驅趕到了海邊,不小心自己落水溺亡,故此蘇州老百姓奉他為神靈。
傳說正月十五是猛將的生日,城內城外的百姓都要到猛將堂點燃五六十斤重的大蠟燭,祈禱一年裏沒有蝗災,莊稼豐收。
此時此刻,一百名壯漢會把猛將的神像抬出來遊街,祈求風調雨順。
紫姑則是一位令人同情的小妾,因為受到大婦妒忌,常常叫她去茅廁幹髒活。也是正月十五這一天,紫姑被大婦害死了。
她死後,天帝見憐,因她生前常幹髒活,便封她當了廁神。
蘇州人一向稱紫姑神為“坑三姑娘”,因上茅廁方便叫“蹲坑”。今夜,家家戶戶都要紮“紫姑轎”接她迴來,請她顯靈,相傳紫姑神的占卜最靈。
蘇州是絲綢之鄉,大多數的百姓家都會養蠶,為了祈求蠶桑豐收,久而久之紫姑就成了蠶神。
眾多的習俗一起構成了元宵節的熱鬧無比,古代的一年中,尤其倭寇肆虐的這些年,江南各大城市大多數時間都會實行宵禁,而元宵節則是難得的幾個例外,尤其對上流社會的仕女來說,今晚可謂她們的狂歡夜。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官府特意將一個區域單獨分隔開來,無關的男人嚴禁入內,相關的男人也得老實陪著自家女眷,不然馬上拿下,關進大牢去。
所以小小的區域一下子擠進來無數的婦女,人多到連腳都沒法沾地的程度。
蘇州橋多,婦女會選擇名字吉利的橋走,名字吉利的,可以消除百病。此外乘龍橋,想結婚的走,多子橋,盼望早生貴子的走,諸如此類,頗有意思。
不遠處的閶門一帶,更是萬人空巷,璀璨的燈市數百年來久負盛名,龍燈、鳳燈、荷花燈、麒麟燈、兔子燈、走馬燈等等,總之人物故事、花草魚蟲、飛禽走獸、山水樓閣應有盡有。
沈侃沒忘記自己的任務,不時看一眼那一身紅衣,人群中極為醒目的沈雨琴。
四周,赫然分散站著二十名一身飛魚服的錦衣衛,雙手抱在胸前,手上捏著令人聞風喪膽的繡春刀。
他們不單單要負責護衛沈家女眷的安全,同時還要保護孫家葉家等眾多官眷。
沈侃朗聲說道:“值此佳節,就讓她們盡情遊樂吧。”
人群中的葉秀如聞言抬起頭來,先看了眼月下姿態瀟灑的沈侃,猶如城頭上一位調度有方的軍師,而再看看身後正忙著擠來擠去好似無頭蒼蠅的沈仕,不禁微微搖頭。
不得不承認老五會辦事,並且誰都知道他小小年紀卻做事穩妥,不但提前向孫家借來了錦衣衛,通知縣衙和府衙各自派出了若幹捕快,且又與各家提前打好了招唿,調度車馬,製定路線以及出行返家的時間表,統一指揮今夜之行。
計劃十分周祥,連萬一有人走失都做了備案,各大城門口有人負責留守,連碼頭等也派了人,城內的地頭蛇也一一打點好了,是以各家俱都放心的沒跟來老爺少爺。
相比之下,沈仕則僅僅腦袋一熱就帶著人跟來了,毫無章法。
兄弟倆一比較,自然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