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大夥就被賭局吊起了興致,一個個的不說話了,全都往這邊看來。
雅間裏的彩雲問道:“木哥兒他還會占卜?”
“不知!反正我是越來越看不透他了。”沈沛文神色複雜,緩緩搖頭。
沈沛薇卻說道:“我看沒事,他涉獵多,區區解個字應該難不倒的。”
沈雨琴則笑嘻嘻的拍手笑道:“說幾句話就能賺到二十兩,我要叫五哥給我買糖吃,還要……還要一個碧玉小兔子。”
正如沈沛薇所言,沈侃自信可以通過觀察對方,再結合他的經驗見識,即使不中也會不遠矣。不過占卜就非他所長了,不管是易經還是文王神課等僅僅通些皮毛。
所以他先看了眼坐在胡先生身邊的中年人,長得白淨臉兒,中等身材,穿了件舊綢袍子,身邊放著一個本來是炒米色的,如今已成了灰黑色的長形布囊。
“我不善於起課,就拆字吧。”沈侃坐下來後,又有意無意的看了下對方的手。
胡先生一直盯著他,聞言輕笑道:“這拆字無非觸機碰運氣而已……”
沒等說完,顧老爺說道:“可是往往也有奇驗,解字難道不是占卜麽?”
“那就拆字。”胡先生笑了笑,一副懶得爭辯的樣子,實則是擔心與個孩子較真,被大家說他以大欺小。
“沈家少爺真的會算命?”一位村裏人小聲嘀咕。
“人家讀書人,豈能不懂拆字?”另一人說道。
沈侃一邊整理送上的文房四寶,一邊對中年人說道:“大叔請寫個字。”
“好吧。”中年人的麵相老實巴交,隨手在紙條上寫了個字。
其他人沒覺得什麽,沈侃的心卻瞬間懸了起來,說到底還是沒太大把握。
伸手接過來一看,沈侃沉吟片刻,說道:“是個‘始’字,開始的始。請問你要問什麽事?”
中年人先看了眼胡先生,見胡先生輕輕額首,遂大聲說道:“我想問家裏一個孩子想去學業,不知他的前程如何?”
雅間裏的幾個女人頓時思索起來,想著該怎麽解字。
沈沛文蹙眉道:“萬事都有始有終,始無非就是抬頭的意思,如是我,會道聲恭喜,你的孩子起頭難,後來就會漸漸的好起來。”
“這誰都會說,但顯不出來本事呀。”沈沛薇說道。
這時候就見沈侃開口道:“古人雲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巨,本來是該對老哥道聲好……可將‘始’字拆開,這女字不免令在下躊躇了,請問貴郎所學的到底是何貴業?”
話音未落,大家夥騷動起來,原來胡先生的臉色微微變了,目光由輕蔑轉為驚訝。
沈雨琴納悶的道:“學業就是學業啊,又問什麽?”
沈沛文和沈沛薇卻同時眼眸一亮,沈沛薇欣然說道:“你看那人的樣子,分明不是個讀書人啊!真沒想到五弟的眼力好生高明,觀察入微。”
“哦。”沈雨琴似乎有些明白過來了,倒是彩雲依然一臉迷糊。
大家夥紛紛小聲嘀咕,有認識的人從中解說,一個個都明白了,然後就見中年人起先還不在意的樣子,此刻則一臉歡喜的說道:“實不相瞞,我們家裏祖祖輩輩是拉琴的,小的準備送他去學昆曲。”
沈侃使勁一拍桌子,說道:“好極了!你快瞧,這個‘始’字雖然有個女字旁,但不能將它混在女人堆裏,可見雖然與女子有些關聯,卻並非女人。而這邊是個‘台’字,這台字與戲台相通,你說送孩子去唱戲,我認為極好!不過既然是女字旁加個戲台,私以為應該傾向於陰性方麵。”
“我不大明白,請指教。”中年人誠懇的道。
沈侃看了眼越發驚奇的胡先生,笑道:“大家來看這個始字,大看一眼像不像個姑娘的姑字?很多人往往容易搞混。我再把這個台字拆開,上麵是三角形,下麵是方口形,而方口形不正是唱的意思嘛?那三角則是象形,近來有名的戲子也稱之為‘角’兒啊。
大家再看,如果把這個台字的一點拉長起來,撇到這一邊,豈不是成了個‘名’字嗎?故我鬥膽預料,你的兒子頭些年不能成名,為了起始的緣故,往後精於技藝,必可成名。”
茶館中,沈侃拿著一支破筆,在桌子上胡亂比劃,亂說一氣,將大字不識幾個的大夥唬得一愣一愣。
沈沛文撲哧一笑,笑罵道:“歪理。”
沈雨琴不服氣的道:“歪理也是理呀,五哥可真厲害。”
大概沈侃也知道胡先生不會服氣,便問道:“你老貴姓?”
中年人忙說道:“免貴姓梅。”
沈侃笑道:“好姓,與始字大有關係,梅占百花先麽。依我說,令郎應該送去學青衣。”
“好,好。”中年人興奮起來,起身連連拱手,“就學青衣,就學青衣,本來孩子就生得眉清目秀,嗓音清亮,借您吉言,希望將來能夠一舉成名。”
顧老爺哈哈大笑,得意的對胡先生說道:“老胡,快拿錢吧。”
“胡攪蠻纏而已。”胡先生冷哼。
二人說著說著再一次對掐起來,其他人則唿啦一下的圍了上去,七嘴八舌的爭相要請沈侃給他們解字。
沈侃被吵的頭暈腦脹,忙叫道:“解不了,解不了,算命容易折壽,再說我剛才隻是僥幸而已。”
好說歹說掙脫了出來,再一看,那兩位年輕人不知何時已然走了。
茶館外,天色暗了下來,沈侃望著路口歎道:“可惜,可惜。”
確實可惜,風雲交際,他竟與兩位嘉靖年間的弄潮兒失之交臂。那位年輕武舉正是被革了職,準備四處尋找機會謀求複職的名將俞大猷,而年輕商人則是曆史上有名的海盜頭子汪直。
俞大猷在金門當兵,革職後打算北上金陵,途經沈家村。汪直則是鄰近的徽州人,出現在這裏也並不算意外。
此時的汪直正盤算著偷偷出海,相傳他在出生時,其母汪氏曾夢見有大星從天上隕入懷中,星星旁有一個峨冠者,汪氏驚訝的說:“此孤星也,當耀於胡而亦沒於胡。”
當然這是汪直後來杜撰的,不過其母應該有過類似的胎夢,所以汪直少年期間,時常為此沾沾自喜,自以為他天生異象,將來能幹出一番大事業,所以他打小就有任俠氣,喜歡接濟他人,打抱不平,在家鄉很有名氣。
嘉靖十九年,也就是去年,朝廷的海禁政策有些鬆緩,汪直馬上找到幾個同鄉,準備販賣硝石黃絲棉等違禁貨物,籌劃出海貿易。
沈侃自然萬萬沒想到能遇到這二位,惋惜了一會兒後,也就不當迴事了,說到底還是他的年紀太小,本事不強,吸引不了真正有本事的人物。
…………
四更末五更初,天空微微變亮,這時候的人們睡得最沉。
沈宅位於大廚房不遠處的一間小院子,屋子裏頭不停地響起深沉的磨豆腐聲。
屋子不高,露出幾根橫梁,房簷上垂著一個圓圓的篾架子,上麵晾著百葉。
屋裏一具青石磨子,四處堆放豆漿缸,豆幹架子,燒豆漿的矮灶以及大缸小桶,此外大量的茅草將很小的屋子,塞得一點空隙都沒有。
除了一盞火光飄忽不定的油燈,再沒有其它的光了。
五十歲的沈平是管事沈安的堂哥,停下推動磨子的腳步,將一盆豆渣倒在矮灶上濾漿用的布袋裏,開始準備篩漿。
灶口的茅草上,坐著沈大柱的堂弟沈大山,沈平老來得子,兒子今年剛剛十四歲。
灶裏的火光,烤得他的臉通紅,一頭稀疏的黃發,光光的額角,眼睛半開不閉,手中拿著一束茅草,慣性的往裏麵塞,不時的腦袋前傾,打著盹。
沈平問道:“大山,你今天又沒睡夠嗎?”
沈大山猛地把頭往上一伸,睜眼說道:“水燒開了?”
“水沒有燒開,柴快要燒完了。”沈平沒好氣的道,“年輕人打不起精神,怎麽混飯吃?嗯,時候不早了,去把五少爺叫起來吧。”
“為什麽叫我去?沈節不是迴來了嗎?”沈大山抬起髒兮兮的袖口,擦了擦眼睛。
“傻小子。”沈平笑了,摸著胡子說道:“老子好不容易說服沈貴那老東西,叫你繼續早上跟著五少爺去學堂。你說你快去啊,伺候少爺他舒舒服服的,勤快點幫采冬打水,遞早點,這差事討的不容易啊!”
“我知道了。”沈大山興衝衝的站起來,拍了拍屁股,一溜煙的跑了。
“這傻小子。”
沈平笑罵一聲,一腳踩在灶台邊上,兩手用力扶著口袋,反複左右地篩著,將白白的豆漿一點點篩到水鍋裏去。
聽著豆漿在鍋裏翻滾的聲音,似乎是在慶祝……
沈平一個人自言自語:“兒子你多聽些學問,等有了本事,將來升為管事,也不枉你爹這一番苦心了。”
雅間裏的彩雲問道:“木哥兒他還會占卜?”
“不知!反正我是越來越看不透他了。”沈沛文神色複雜,緩緩搖頭。
沈沛薇卻說道:“我看沒事,他涉獵多,區區解個字應該難不倒的。”
沈雨琴則笑嘻嘻的拍手笑道:“說幾句話就能賺到二十兩,我要叫五哥給我買糖吃,還要……還要一個碧玉小兔子。”
正如沈沛薇所言,沈侃自信可以通過觀察對方,再結合他的經驗見識,即使不中也會不遠矣。不過占卜就非他所長了,不管是易經還是文王神課等僅僅通些皮毛。
所以他先看了眼坐在胡先生身邊的中年人,長得白淨臉兒,中等身材,穿了件舊綢袍子,身邊放著一個本來是炒米色的,如今已成了灰黑色的長形布囊。
“我不善於起課,就拆字吧。”沈侃坐下來後,又有意無意的看了下對方的手。
胡先生一直盯著他,聞言輕笑道:“這拆字無非觸機碰運氣而已……”
沒等說完,顧老爺說道:“可是往往也有奇驗,解字難道不是占卜麽?”
“那就拆字。”胡先生笑了笑,一副懶得爭辯的樣子,實則是擔心與個孩子較真,被大家說他以大欺小。
“沈家少爺真的會算命?”一位村裏人小聲嘀咕。
“人家讀書人,豈能不懂拆字?”另一人說道。
沈侃一邊整理送上的文房四寶,一邊對中年人說道:“大叔請寫個字。”
“好吧。”中年人的麵相老實巴交,隨手在紙條上寫了個字。
其他人沒覺得什麽,沈侃的心卻瞬間懸了起來,說到底還是沒太大把握。
伸手接過來一看,沈侃沉吟片刻,說道:“是個‘始’字,開始的始。請問你要問什麽事?”
中年人先看了眼胡先生,見胡先生輕輕額首,遂大聲說道:“我想問家裏一個孩子想去學業,不知他的前程如何?”
雅間裏的幾個女人頓時思索起來,想著該怎麽解字。
沈沛文蹙眉道:“萬事都有始有終,始無非就是抬頭的意思,如是我,會道聲恭喜,你的孩子起頭難,後來就會漸漸的好起來。”
“這誰都會說,但顯不出來本事呀。”沈沛薇說道。
這時候就見沈侃開口道:“古人雲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巨,本來是該對老哥道聲好……可將‘始’字拆開,這女字不免令在下躊躇了,請問貴郎所學的到底是何貴業?”
話音未落,大家夥騷動起來,原來胡先生的臉色微微變了,目光由輕蔑轉為驚訝。
沈雨琴納悶的道:“學業就是學業啊,又問什麽?”
沈沛文和沈沛薇卻同時眼眸一亮,沈沛薇欣然說道:“你看那人的樣子,分明不是個讀書人啊!真沒想到五弟的眼力好生高明,觀察入微。”
“哦。”沈雨琴似乎有些明白過來了,倒是彩雲依然一臉迷糊。
大家夥紛紛小聲嘀咕,有認識的人從中解說,一個個都明白了,然後就見中年人起先還不在意的樣子,此刻則一臉歡喜的說道:“實不相瞞,我們家裏祖祖輩輩是拉琴的,小的準備送他去學昆曲。”
沈侃使勁一拍桌子,說道:“好極了!你快瞧,這個‘始’字雖然有個女字旁,但不能將它混在女人堆裏,可見雖然與女子有些關聯,卻並非女人。而這邊是個‘台’字,這台字與戲台相通,你說送孩子去唱戲,我認為極好!不過既然是女字旁加個戲台,私以為應該傾向於陰性方麵。”
“我不大明白,請指教。”中年人誠懇的道。
沈侃看了眼越發驚奇的胡先生,笑道:“大家來看這個始字,大看一眼像不像個姑娘的姑字?很多人往往容易搞混。我再把這個台字拆開,上麵是三角形,下麵是方口形,而方口形不正是唱的意思嘛?那三角則是象形,近來有名的戲子也稱之為‘角’兒啊。
大家再看,如果把這個台字的一點拉長起來,撇到這一邊,豈不是成了個‘名’字嗎?故我鬥膽預料,你的兒子頭些年不能成名,為了起始的緣故,往後精於技藝,必可成名。”
茶館中,沈侃拿著一支破筆,在桌子上胡亂比劃,亂說一氣,將大字不識幾個的大夥唬得一愣一愣。
沈沛文撲哧一笑,笑罵道:“歪理。”
沈雨琴不服氣的道:“歪理也是理呀,五哥可真厲害。”
大概沈侃也知道胡先生不會服氣,便問道:“你老貴姓?”
中年人忙說道:“免貴姓梅。”
沈侃笑道:“好姓,與始字大有關係,梅占百花先麽。依我說,令郎應該送去學青衣。”
“好,好。”中年人興奮起來,起身連連拱手,“就學青衣,就學青衣,本來孩子就生得眉清目秀,嗓音清亮,借您吉言,希望將來能夠一舉成名。”
顧老爺哈哈大笑,得意的對胡先生說道:“老胡,快拿錢吧。”
“胡攪蠻纏而已。”胡先生冷哼。
二人說著說著再一次對掐起來,其他人則唿啦一下的圍了上去,七嘴八舌的爭相要請沈侃給他們解字。
沈侃被吵的頭暈腦脹,忙叫道:“解不了,解不了,算命容易折壽,再說我剛才隻是僥幸而已。”
好說歹說掙脫了出來,再一看,那兩位年輕人不知何時已然走了。
茶館外,天色暗了下來,沈侃望著路口歎道:“可惜,可惜。”
確實可惜,風雲交際,他竟與兩位嘉靖年間的弄潮兒失之交臂。那位年輕武舉正是被革了職,準備四處尋找機會謀求複職的名將俞大猷,而年輕商人則是曆史上有名的海盜頭子汪直。
俞大猷在金門當兵,革職後打算北上金陵,途經沈家村。汪直則是鄰近的徽州人,出現在這裏也並不算意外。
此時的汪直正盤算著偷偷出海,相傳他在出生時,其母汪氏曾夢見有大星從天上隕入懷中,星星旁有一個峨冠者,汪氏驚訝的說:“此孤星也,當耀於胡而亦沒於胡。”
當然這是汪直後來杜撰的,不過其母應該有過類似的胎夢,所以汪直少年期間,時常為此沾沾自喜,自以為他天生異象,將來能幹出一番大事業,所以他打小就有任俠氣,喜歡接濟他人,打抱不平,在家鄉很有名氣。
嘉靖十九年,也就是去年,朝廷的海禁政策有些鬆緩,汪直馬上找到幾個同鄉,準備販賣硝石黃絲棉等違禁貨物,籌劃出海貿易。
沈侃自然萬萬沒想到能遇到這二位,惋惜了一會兒後,也就不當迴事了,說到底還是他的年紀太小,本事不強,吸引不了真正有本事的人物。
…………
四更末五更初,天空微微變亮,這時候的人們睡得最沉。
沈宅位於大廚房不遠處的一間小院子,屋子裏頭不停地響起深沉的磨豆腐聲。
屋子不高,露出幾根橫梁,房簷上垂著一個圓圓的篾架子,上麵晾著百葉。
屋裏一具青石磨子,四處堆放豆漿缸,豆幹架子,燒豆漿的矮灶以及大缸小桶,此外大量的茅草將很小的屋子,塞得一點空隙都沒有。
除了一盞火光飄忽不定的油燈,再沒有其它的光了。
五十歲的沈平是管事沈安的堂哥,停下推動磨子的腳步,將一盆豆渣倒在矮灶上濾漿用的布袋裏,開始準備篩漿。
灶口的茅草上,坐著沈大柱的堂弟沈大山,沈平老來得子,兒子今年剛剛十四歲。
灶裏的火光,烤得他的臉通紅,一頭稀疏的黃發,光光的額角,眼睛半開不閉,手中拿著一束茅草,慣性的往裏麵塞,不時的腦袋前傾,打著盹。
沈平問道:“大山,你今天又沒睡夠嗎?”
沈大山猛地把頭往上一伸,睜眼說道:“水燒開了?”
“水沒有燒開,柴快要燒完了。”沈平沒好氣的道,“年輕人打不起精神,怎麽混飯吃?嗯,時候不早了,去把五少爺叫起來吧。”
“為什麽叫我去?沈節不是迴來了嗎?”沈大山抬起髒兮兮的袖口,擦了擦眼睛。
“傻小子。”沈平笑了,摸著胡子說道:“老子好不容易說服沈貴那老東西,叫你繼續早上跟著五少爺去學堂。你說你快去啊,伺候少爺他舒舒服服的,勤快點幫采冬打水,遞早點,這差事討的不容易啊!”
“我知道了。”沈大山興衝衝的站起來,拍了拍屁股,一溜煙的跑了。
“這傻小子。”
沈平笑罵一聲,一腳踩在灶台邊上,兩手用力扶著口袋,反複左右地篩著,將白白的豆漿一點點篩到水鍋裏去。
聽著豆漿在鍋裏翻滾的聲音,似乎是在慶祝……
沈平一個人自言自語:“兒子你多聽些學問,等有了本事,將來升為管事,也不枉你爹這一番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