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六月下旬的時候,太陽正毒,白天正長,天熱得連蜻蜓都隻敢貼著樹蔭處飛,好像生怕被陽光曬壞了翅膀。如果村前村後的知了沒完沒了的喳喳叫,那便是酷暑天氣的一種證明。
下午,太陽在頭頂發光發熱,一天來最熱的時段。此時村裏人都放下了工作,有的單獨睡在綠蔭下,有的蹲在河邊擦拭身體降溫,有的三兩個人聚在一處,坐在屋簷下的石板上,帶打著盹,帶喝涼茶說話。
沈家村是一個被運河和水塘環立的莊子,周圍繞著綠樹,東南風由洞庭湖那邊吹過來,拂過水麵,吹起水邊的楊柳樹條,仿佛瑟瑟有聲。可惜在這樣的幹旱炙熱天氣,更增加了午後的一種寂寞,以及一種疲倦。
池塘的岸邊,就是由大廟改建成的經館,據說最早的時候是一座三聖廟。
這時代沒有暑假,學生們正在無精打采的念著功課。
學堂後方的邊上最近起了一段高牆,裏麵的二樓窗戶正對著一片曬穀場,廣場中央有一株高大參天的老冬青樹,大約有上百年的歲數了。
靠近學堂的一側,設有一條長凳。長凳上坐著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他拱起兩隻膝蓋,撐著兩隻胳膊,托住他的下巴。
身後拴著一頭牛,那牛低著頭站著不動,眼皮下垂,像個老農似的在片刻午睡,但牛的胃部一直在反出來草料,咀嚼有聲。
吳興學堂開了一個不算先河的先河,潛齋先生決定,兩名女學生與男弟子們一起上課,雖然沒有在沈家村引起非議,卻被沈嘉謨斥責離經叛道。
當然兩名女學生上課時,會用輕紗與男學生們分隔開來。
不過這已然刺激得男學生們異常激動,學習的熱情為之高漲,同時潛齋先生宣布,今後原則上不再收弟子了。
這其中就屬姚少爺最激動,因絕大多數的同學限於門第或出身,僅僅能遠觀而已,雖說他似乎還未意識到這點。
他時常想啊,難道二十多個同學之中,就沒有人想和師妹們親近的嗎?
答案貌似不言而喻,看來得先下手為強。
很快他就打聽出兩位師妹的底蘊,先生的愛女閨名春芳,今年才十四歲,相貌甜美,性子如同煙雨江南一樣,溫溫柔柔。
另一位新來的小師妹今年也好像十四五歲,那模樣就如同她的名字,美若天仙,氣質飄逸出塵,但恰恰因為實在太好看了,才華也是驚人的出類拔萃,使得一幹男生們都不敢起任何的覬覦之心,因為會情不自禁的自慚形遂。
每當先生在學堂,她們倆就在教室一側的套房裏念書寫字。先生不在學堂,她們倆一般就迴家去。
二女的家都在學堂後麵,所以她們出入都走的後門,雖然男同學很多,卻很少有接觸的機會。
姚少爺這兩天左右為難,到底是追求甜美討喜的王師妹呢,還是才貌雙全的吳師妹呢?加上他父親對他的期許,本來應該排除雜念好好用功,是以時常為此心煩意亂。
很快他和菜鳥同學們一樣,自問配不上‘高高在上’的吳師妹,因此更傾向於‘平易近人’的王師妹。
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同住學堂,姚少爺每天算準了時間與師妹們不期而遇,不是瘋瘋翩翩的擺造型,就是背著手微步吟詩。
隻可惜兩位師妹的年紀雖小,舉止卻非常的端重,即使迎麵遇上,二女倒是並不閃躲,可也不去看他哪怕一眼,隻是同時端正了表情,若無其事的擦肩而過。
“為何連看都不看我一眼呢?”
迷之自信的姚少爺很不解,很快他有了發現,貌似整個學堂隻有他自己穿綢緞,怪不得有一天先生說過:“讀書之人,以大布為衣,大帛之冠為佳。”
於是他趕緊自己翻出來一件藍布大褂穿上,頭上也換了方巾,可是效果似乎並不好。
“莫非是二位師妹嫌我浮華?”姚少爺沉思道,“那我以後要尊重些,就像沈侃一樣,不再對她們探頭探腦。”
如此一連多日,姚少爺一下子變得老實了,隻是那心裏頭總不會完全的老實,隻要一有機會,他還會情不自禁的去偷看輕紗對麵的兩具倩影。
沈侃壓力很大,不消說王樸的底子已經在他之上,吳淞也是個天分極高的孩子,而他的姐姐四書五經等更不用說了,簡直倒背如流,連先生都為之讚歎,幾次稱紫仙的資質還在王樸、吳淞之上。
即使心性不定的姚少爺也不白給,加上深藏不露的堂弟沈象道,還有一幹勤奮讀書的同學,沈侃知道如果連學堂都衝不出來的話,那麽也不用去科舉了。
潛齋先生針對他們幾個特別聰明的弟子,不叫他們誦讀四書五經了,每日隻給他們仔細講解經書之義,並講些時政,每隔兩天命每個人學作一篇文章,詩詞歌賦則是家常便飯。
倒是他的閨女王春芳早年念過《女兒經》和《女四書》,最近才念完了《列女傳》以及《禮記》,現在正在念《詩經》。
《女四書》指的是東漢史學家班昭給他女兒編撰的《女誡》,主要講三從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
永樂皇帝的徐皇後編纂的《內訓》,采集古聖先賢關於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誨。
唐朝女學士宋若莘編寫的《女論語》,仿效《論語》,以彼此問答的形式來闡述封建婦道。以及唐朝鄭氏所寫的《女孝經》。
大家夥從每天傳出來的清脆讀書聲中,無需猜測,就知道王師妹正在學習“詩經”。
窗戶裏的讀書聲突然停止,接著門打開,幾個年紀最小的學生飛快跑出來玩耍。
他們看到坐在外頭的小孩子,就笑著道:“牛娃子!你又來偷聽了,沒有錢念書偷著聽,不要臉!不要臉!”
“我沒有。”牛娃子頓時漲紅了臉。
如此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彼此對罵起來,很快驚動了教室裏的其他人。
“誰吵嘴了?”王春芳站了起來。
吳紫仙也抬頭看了過去,先掃過她的弟弟,又在悶頭讀書的沈侃臉上打了個轉,這才望向窗外。
外頭學生們仗著人多勢眾,漸漸罵得牛娃子抬不起頭,這時潛齋先生走了出去,喝道:“你們幹什麽?”
學生們見先生出來了,轟的一聲散開,就見牛娃子牽著牛繩子,一步一步的要離開。
潛齋先生衝他說道:“牛娃子,你來,我有話問你。”
牛娃子於是轉過身來,委屈的看著先生。
王潛齋上前一步,拉著他的手,看著他的眼睛,說道:“你擱著牛不去放,成天到學堂外麵來乘涼,我問你是不是躲懶呢?”
牛娃子憤怒的道:“牛放好了,活計也都做完了,我從不偷懶!”
“是麽!”潛齋先生笑了,“看來你真是為了要偷聽讀書來的。我問你,你可知道讀書有什麽好處?”
牛娃子說道:“我小時候在蒙館讀書,後來大了,我爹說讀書一年要花好多錢,家裏的牛沒人管,交給人家看著,每年還要貼掉一兩銀,所以就不讓我讀書了。先生,我知道讀書好,將來進學做官,做大老爺,可我現在成天看牛,到老不過是個莊稼人。”
潛齋先生聽了,不由得哈哈大笑:“你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就想著做大老爺?你說,做大老爺又有什麽好處啊?”
“先生別以為我不懂。”牛娃子哼了聲,仰起頭,“打官司要請大老爺,買田賣地也要請大老爺,有紅白喜事還得請大老爺,大老爺出門坐轎子,吃酒做首席,夏天穿襪子鞋,出門撐紙扇,可以娶小,有人伺候,不管走到哪都受人尊敬。”
教室裏的沈侃忽然臉紅了,貌似他這段時間以來,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把富國強民,改變悲催曆史的壯誌雄心漸漸拋到了腦後,讀書的動力完全和牛娃子這番話一模一樣。
六月下旬的時候,太陽正毒,白天正長,天熱得連蜻蜓都隻敢貼著樹蔭處飛,好像生怕被陽光曬壞了翅膀。如果村前村後的知了沒完沒了的喳喳叫,那便是酷暑天氣的一種證明。
下午,太陽在頭頂發光發熱,一天來最熱的時段。此時村裏人都放下了工作,有的單獨睡在綠蔭下,有的蹲在河邊擦拭身體降溫,有的三兩個人聚在一處,坐在屋簷下的石板上,帶打著盹,帶喝涼茶說話。
沈家村是一個被運河和水塘環立的莊子,周圍繞著綠樹,東南風由洞庭湖那邊吹過來,拂過水麵,吹起水邊的楊柳樹條,仿佛瑟瑟有聲。可惜在這樣的幹旱炙熱天氣,更增加了午後的一種寂寞,以及一種疲倦。
池塘的岸邊,就是由大廟改建成的經館,據說最早的時候是一座三聖廟。
這時代沒有暑假,學生們正在無精打采的念著功課。
學堂後方的邊上最近起了一段高牆,裏麵的二樓窗戶正對著一片曬穀場,廣場中央有一株高大參天的老冬青樹,大約有上百年的歲數了。
靠近學堂的一側,設有一條長凳。長凳上坐著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他拱起兩隻膝蓋,撐著兩隻胳膊,托住他的下巴。
身後拴著一頭牛,那牛低著頭站著不動,眼皮下垂,像個老農似的在片刻午睡,但牛的胃部一直在反出來草料,咀嚼有聲。
吳興學堂開了一個不算先河的先河,潛齋先生決定,兩名女學生與男弟子們一起上課,雖然沒有在沈家村引起非議,卻被沈嘉謨斥責離經叛道。
當然兩名女學生上課時,會用輕紗與男學生們分隔開來。
不過這已然刺激得男學生們異常激動,學習的熱情為之高漲,同時潛齋先生宣布,今後原則上不再收弟子了。
這其中就屬姚少爺最激動,因絕大多數的同學限於門第或出身,僅僅能遠觀而已,雖說他似乎還未意識到這點。
他時常想啊,難道二十多個同學之中,就沒有人想和師妹們親近的嗎?
答案貌似不言而喻,看來得先下手為強。
很快他就打聽出兩位師妹的底蘊,先生的愛女閨名春芳,今年才十四歲,相貌甜美,性子如同煙雨江南一樣,溫溫柔柔。
另一位新來的小師妹今年也好像十四五歲,那模樣就如同她的名字,美若天仙,氣質飄逸出塵,但恰恰因為實在太好看了,才華也是驚人的出類拔萃,使得一幹男生們都不敢起任何的覬覦之心,因為會情不自禁的自慚形遂。
每當先生在學堂,她們倆就在教室一側的套房裏念書寫字。先生不在學堂,她們倆一般就迴家去。
二女的家都在學堂後麵,所以她們出入都走的後門,雖然男同學很多,卻很少有接觸的機會。
姚少爺這兩天左右為難,到底是追求甜美討喜的王師妹呢,還是才貌雙全的吳師妹呢?加上他父親對他的期許,本來應該排除雜念好好用功,是以時常為此心煩意亂。
很快他和菜鳥同學們一樣,自問配不上‘高高在上’的吳師妹,因此更傾向於‘平易近人’的王師妹。
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同住學堂,姚少爺每天算準了時間與師妹們不期而遇,不是瘋瘋翩翩的擺造型,就是背著手微步吟詩。
隻可惜兩位師妹的年紀雖小,舉止卻非常的端重,即使迎麵遇上,二女倒是並不閃躲,可也不去看他哪怕一眼,隻是同時端正了表情,若無其事的擦肩而過。
“為何連看都不看我一眼呢?”
迷之自信的姚少爺很不解,很快他有了發現,貌似整個學堂隻有他自己穿綢緞,怪不得有一天先生說過:“讀書之人,以大布為衣,大帛之冠為佳。”
於是他趕緊自己翻出來一件藍布大褂穿上,頭上也換了方巾,可是效果似乎並不好。
“莫非是二位師妹嫌我浮華?”姚少爺沉思道,“那我以後要尊重些,就像沈侃一樣,不再對她們探頭探腦。”
如此一連多日,姚少爺一下子變得老實了,隻是那心裏頭總不會完全的老實,隻要一有機會,他還會情不自禁的去偷看輕紗對麵的兩具倩影。
沈侃壓力很大,不消說王樸的底子已經在他之上,吳淞也是個天分極高的孩子,而他的姐姐四書五經等更不用說了,簡直倒背如流,連先生都為之讚歎,幾次稱紫仙的資質還在王樸、吳淞之上。
即使心性不定的姚少爺也不白給,加上深藏不露的堂弟沈象道,還有一幹勤奮讀書的同學,沈侃知道如果連學堂都衝不出來的話,那麽也不用去科舉了。
潛齋先生針對他們幾個特別聰明的弟子,不叫他們誦讀四書五經了,每日隻給他們仔細講解經書之義,並講些時政,每隔兩天命每個人學作一篇文章,詩詞歌賦則是家常便飯。
倒是他的閨女王春芳早年念過《女兒經》和《女四書》,最近才念完了《列女傳》以及《禮記》,現在正在念《詩經》。
《女四書》指的是東漢史學家班昭給他女兒編撰的《女誡》,主要講三從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
永樂皇帝的徐皇後編纂的《內訓》,采集古聖先賢關於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誨。
唐朝女學士宋若莘編寫的《女論語》,仿效《論語》,以彼此問答的形式來闡述封建婦道。以及唐朝鄭氏所寫的《女孝經》。
大家夥從每天傳出來的清脆讀書聲中,無需猜測,就知道王師妹正在學習“詩經”。
窗戶裏的讀書聲突然停止,接著門打開,幾個年紀最小的學生飛快跑出來玩耍。
他們看到坐在外頭的小孩子,就笑著道:“牛娃子!你又來偷聽了,沒有錢念書偷著聽,不要臉!不要臉!”
“我沒有。”牛娃子頓時漲紅了臉。
如此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彼此對罵起來,很快驚動了教室裏的其他人。
“誰吵嘴了?”王春芳站了起來。
吳紫仙也抬頭看了過去,先掃過她的弟弟,又在悶頭讀書的沈侃臉上打了個轉,這才望向窗外。
外頭學生們仗著人多勢眾,漸漸罵得牛娃子抬不起頭,這時潛齋先生走了出去,喝道:“你們幹什麽?”
學生們見先生出來了,轟的一聲散開,就見牛娃子牽著牛繩子,一步一步的要離開。
潛齋先生衝他說道:“牛娃子,你來,我有話問你。”
牛娃子於是轉過身來,委屈的看著先生。
王潛齋上前一步,拉著他的手,看著他的眼睛,說道:“你擱著牛不去放,成天到學堂外麵來乘涼,我問你是不是躲懶呢?”
牛娃子憤怒的道:“牛放好了,活計也都做完了,我從不偷懶!”
“是麽!”潛齋先生笑了,“看來你真是為了要偷聽讀書來的。我問你,你可知道讀書有什麽好處?”
牛娃子說道:“我小時候在蒙館讀書,後來大了,我爹說讀書一年要花好多錢,家裏的牛沒人管,交給人家看著,每年還要貼掉一兩銀,所以就不讓我讀書了。先生,我知道讀書好,將來進學做官,做大老爺,可我現在成天看牛,到老不過是個莊稼人。”
潛齋先生聽了,不由得哈哈大笑:“你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就想著做大老爺?你說,做大老爺又有什麽好處啊?”
“先生別以為我不懂。”牛娃子哼了聲,仰起頭,“打官司要請大老爺,買田賣地也要請大老爺,有紅白喜事還得請大老爺,大老爺出門坐轎子,吃酒做首席,夏天穿襪子鞋,出門撐紙扇,可以娶小,有人伺候,不管走到哪都受人尊敬。”
教室裏的沈侃忽然臉紅了,貌似他這段時間以來,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把富國強民,改變悲催曆史的壯誌雄心漸漸拋到了腦後,讀書的動力完全和牛娃子這番話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