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廟會上隨便逛了一圈,沈侃和學生們意猶未盡,各自買了些零食等東西。可惜還不到一個半時辰,潛齋先生便執意叫他們迴去。
這麽多人,沈侃未與吳紫仙有過任何交集,沈嘉績看在眼裏,加上沈化沒有趕迴來,覺得很掃興。
潛齋先生命沈侃迴去後負責維持學堂,將弟子們打發走,對沈嘉績說道:“見到耘農的侄兒,幾個月不見他,有些想念。”
沈嘉績說道:“我也很想見見他。”
“天氣這麽好,你我同去走走吧。”潛齋先生一指南門,“不必坐車,進了城門從偏僻的巷子裏穿過,多走幾個彎兒,很快就到了。”
“甚好。”沈嘉績笑道。
當下二人動身,一個下人也不帶,進了南門往文昌巷而來。
一路上,沈嘉績還惦記著侄兒的親事,心說吳家姑娘再好也隻是一個人,事難兩全,看來老五和人家無緣,既然大嫂已經先中意了,要不老五這邊就算了吧?
說起來潛齋的閨女也不錯,清清秀秀蠻討人喜歡,家世也好,想到這兒,沈嘉績看了眼身邊的好友。
到了常家大門前,見院門半掩,二門倒是關著。一來大家多年好友,二來沒想到大廳內會有女眷,二人走過去直接推開了二門。
院子裏有三個女人守著一張織布機,正在忙著接線頭兒,猛然見客人闖了進來,丫鬟和奶娘趕緊扔下活計,嘻嘻哈哈的撒腿就跑。
一位十來歲的姑娘,不慌不忙的放下線頭,起身微微道了個萬福,從容款步離去。
沈嘉績和王潛齋也慌忙退身不迭,等常家的女眷不見了,這才小心翼翼走進廳內坐下。
沈嘉績高聲問道:“耘農老兄在家嗎?”
很快跑進來一個人,正是常洛,拱手連連說道:“二位年伯,失迎!失迎!”
見了禮,常洛解釋道:“家叔今日不在家。城西李家村請他老人家過去,說當日代寫的文章今日算賬,順便吃一頓酒酬謝。”
潛齋先生遺憾的道:“久違令叔,偏偏不在家。”
沈嘉績說道:“明日他若閑了,叫他去沈家村看看我們。”
“記住了。”常洛迴道,一轉頭,“人都哪去了?還不給貴客上茶。”
“不用了,我們馬上就走。”潛齋先生擺擺手,指著院子裏的織布機,“府上也算殷實,怎麽還要自己織布麽?”
常洛笑道:“這是家叔因舍堂妹十二歲了,吩咐將家中的一張舊機子修繕一下,叫她學織布呢。搬在前院裏,地方敞亮些,這不剛才在學接線頭,不料叫您二位看見了,恕笑。”
“不錯。”沈嘉績笑著點頭,“如今稍有些家業的人家,女眷便驕惰起來。往往很多人家破敗,世人都看見男人之不爭氣,而婦女之驕惰卻少有人知道,其實罪過也不小。你叔叔這樣的做法,就是有經濟學問的。”
潛齋先生附和道:“不錯。我鄉下就有家舍親,兄弟四人,一個秀才,三個莊農,祖上留下來的產業也豐厚。兄弟四人過日子一向精打細算,真是一個閑錢也不肯浪費,哪知漸漸把個家業弄破了。外人都說是他家運道不好,惟有咱們近鄰內親才曉得其實是內宅的緣故,所以你叔叔用意深遠呀!”
吃完了茶,二人要起身迴去,常洛攔著不讓走。
沈嘉績說道:“你隻管對耘農兄說,明日我們二人在村裏恭候,請他一定光臨。”
辭別出來,依舊從原路返迴,坐上車,沈嘉績不停的誇道:“常家多好的姑娘,容貌雅秀,舉止安詳從容,不知要便宜了誰家公婆。”
潛齋先生笑著說道:“那我明日對耘農保個媒吧?”
“象道沒這福氣。”沈嘉績歎了口氣,“以他的相貌,常兄未必肯俯就,倒是道古各方麵都足以匹配。”
潛齋先生說道:“哪有你這麽說兒子的?不過長幼有序,應該道古先成親。”
進了村,二人拱手作別,潛齋先生迴了學堂。
此時已經正午,單說沈嘉績到了家,先給父母請安,然後迴到自己的院子。四太太孫氏馬上叫丫鬟擺飯,沈象道和沈雨琴也在桌上同吃。
沈嘉績拿著筷子沉思,忽然忍不住說道:“好!好!”
“好就多吃點。”孫氏還以為他誇讚今日的菜香呢。
誰知沒過多久,他又說:“好!好!”
見丈夫光說好也不夾菜,孫氏不解的道:“又遇到什麽好事兒了?這麽誇獎?”
“等會我和你說。”沈嘉績笑道。
吃完了飯,等兒女走了,他方對妻子說道:“我告訴你,常耘農有個好閨女,我想著給咱兒子說親哩。”
孫氏忙問道:“見到人了沒?為何要給象道做媳婦,你不是一心要給老五說媳婦?”
沈嘉績輕歎道:“象道不比他幾位哥哥,至少都是舉人老爺的資質,他們的妻子應該會治理內宅,教導兒女讀書識字,大抵一輩子也不愁吃穿。相比之下,道古的妻子則要持家有道……”
“憑什麽說我兒子就做不得舉人?”孫氏生氣了。
“你不高興也沒用。”沈嘉績搖頭,“今日我和潛齋去看耘農,耘農不在家,那姑娘正在前院學織布。模樣很不錯,且舉止穩重從容,既然耘農教導出如此會過日子的好姑娘,將來我也就不會為咱兒子操心了。”
“就見了一麵,竟曉得會過日子?”孫氏恥笑道,“我也有句話要對你說,這兩****為了侄兒操心,我還沒對你說呢。”
“你說,為夫洗耳恭聽。”
“我家東頭有個巫姓人家,有個好閨女。娘家一舅舅對我說,有一次村裏看戲,東邊那一大群婦女,就顯得巫家閨女人才出眾。舅舅說小姑娘十一二歲了,遂想著提象道這宗親事。”
“哦。”沈嘉績沒說話。
孫氏繼續說道:“還有你記不記得我家那個姓馬的針線上人,單管內宅女眷做枕頭麵兒、鏡套兒、福順袋、鞋腳一類,我曾托她給你縫製的鞋子,你還說穿得最合腳。”
“對,我記得。”沈嘉績點頭。
孫氏笑道:“上個月我迴娘家,在後門上,見這馬家媳婦在做活計,我叫她拿過來給我看看花樣,內中有一對花草極好的。我說這是你做的?她說是巫家小姑娘自己描的花兒,托她做一雙靴子,說那閨女刺繡端的一把好手。又說巫家的女人都喜歡打牌,如今巫家老爺管得嚴,不許買新的,所以他家裏的舊牌壞了一張,這閨女就用硬紙照樣描了一個,你說伶俐不伶俐?還有她家也算個大財主,不如和巫家結親,將來兒子也好多些陪嫁。”
沈嘉績見妻子平日挺大氣的人,今日怎麽如此市儈兼小家子氣?正色說道:“你別說了。村裏的戲台,豈是正經閨女看戲的地方?”
“一個孩子又何妨?”孫氏不以為然,“過了十三四歲,自然就不去了。”
沈嘉績皺眉說道:“那女人家自己的鞋子,還叫人家給做,是何道理?”
孫氏說道:“如今的財主家,誰家沒有幾個管做針指、漿洗衣物的女人?怎麽巫家就不行了?”
沈嘉績頓時嘲笑道:“難道她家裏沒有管針線的,還求你家人?”
“大概每個人各管一攤,也或針線上頭不如人意吧。”
“這樣失於調度的人家,富貴豈能長久?”
“那咱家可否長久富貴呢!”
見妻子反問,沈嘉績遂歎了口氣,“常言道富不過三,我也正擔心呀。”
孫氏有些掃興,便說道:“結不結親,你說的算,我不過隨便提起這家的好閨女罷了,我還強迫你不成?”
沈嘉績見妻子惱了,忙說道:“巫家女兒,你畢竟沒見過,門第不免尷尬些,而那吳家姑娘和常家姑娘,我都一一見過,各方麵都好,就是還不知那兩家肯也不肯,反正多說也無益。好了,我出去散散步。”
留下孫氏一個人坐在屋裏,自言自語:“常家不過一普通書香,想來也沒什麽嫁妝;巫家卻有錢又有人,光妻妾就一群呢,可惜當家嫌棄的不無道理,一鄉下土財主,確實配不上我兒子,不過人家畢竟有錢呀!再說閨女也好。”
這麽多人,沈侃未與吳紫仙有過任何交集,沈嘉績看在眼裏,加上沈化沒有趕迴來,覺得很掃興。
潛齋先生命沈侃迴去後負責維持學堂,將弟子們打發走,對沈嘉績說道:“見到耘農的侄兒,幾個月不見他,有些想念。”
沈嘉績說道:“我也很想見見他。”
“天氣這麽好,你我同去走走吧。”潛齋先生一指南門,“不必坐車,進了城門從偏僻的巷子裏穿過,多走幾個彎兒,很快就到了。”
“甚好。”沈嘉績笑道。
當下二人動身,一個下人也不帶,進了南門往文昌巷而來。
一路上,沈嘉績還惦記著侄兒的親事,心說吳家姑娘再好也隻是一個人,事難兩全,看來老五和人家無緣,既然大嫂已經先中意了,要不老五這邊就算了吧?
說起來潛齋的閨女也不錯,清清秀秀蠻討人喜歡,家世也好,想到這兒,沈嘉績看了眼身邊的好友。
到了常家大門前,見院門半掩,二門倒是關著。一來大家多年好友,二來沒想到大廳內會有女眷,二人走過去直接推開了二門。
院子裏有三個女人守著一張織布機,正在忙著接線頭兒,猛然見客人闖了進來,丫鬟和奶娘趕緊扔下活計,嘻嘻哈哈的撒腿就跑。
一位十來歲的姑娘,不慌不忙的放下線頭,起身微微道了個萬福,從容款步離去。
沈嘉績和王潛齋也慌忙退身不迭,等常家的女眷不見了,這才小心翼翼走進廳內坐下。
沈嘉績高聲問道:“耘農老兄在家嗎?”
很快跑進來一個人,正是常洛,拱手連連說道:“二位年伯,失迎!失迎!”
見了禮,常洛解釋道:“家叔今日不在家。城西李家村請他老人家過去,說當日代寫的文章今日算賬,順便吃一頓酒酬謝。”
潛齋先生遺憾的道:“久違令叔,偏偏不在家。”
沈嘉績說道:“明日他若閑了,叫他去沈家村看看我們。”
“記住了。”常洛迴道,一轉頭,“人都哪去了?還不給貴客上茶。”
“不用了,我們馬上就走。”潛齋先生擺擺手,指著院子裏的織布機,“府上也算殷實,怎麽還要自己織布麽?”
常洛笑道:“這是家叔因舍堂妹十二歲了,吩咐將家中的一張舊機子修繕一下,叫她學織布呢。搬在前院裏,地方敞亮些,這不剛才在學接線頭,不料叫您二位看見了,恕笑。”
“不錯。”沈嘉績笑著點頭,“如今稍有些家業的人家,女眷便驕惰起來。往往很多人家破敗,世人都看見男人之不爭氣,而婦女之驕惰卻少有人知道,其實罪過也不小。你叔叔這樣的做法,就是有經濟學問的。”
潛齋先生附和道:“不錯。我鄉下就有家舍親,兄弟四人,一個秀才,三個莊農,祖上留下來的產業也豐厚。兄弟四人過日子一向精打細算,真是一個閑錢也不肯浪費,哪知漸漸把個家業弄破了。外人都說是他家運道不好,惟有咱們近鄰內親才曉得其實是內宅的緣故,所以你叔叔用意深遠呀!”
吃完了茶,二人要起身迴去,常洛攔著不讓走。
沈嘉績說道:“你隻管對耘農兄說,明日我們二人在村裏恭候,請他一定光臨。”
辭別出來,依舊從原路返迴,坐上車,沈嘉績不停的誇道:“常家多好的姑娘,容貌雅秀,舉止安詳從容,不知要便宜了誰家公婆。”
潛齋先生笑著說道:“那我明日對耘農保個媒吧?”
“象道沒這福氣。”沈嘉績歎了口氣,“以他的相貌,常兄未必肯俯就,倒是道古各方麵都足以匹配。”
潛齋先生說道:“哪有你這麽說兒子的?不過長幼有序,應該道古先成親。”
進了村,二人拱手作別,潛齋先生迴了學堂。
此時已經正午,單說沈嘉績到了家,先給父母請安,然後迴到自己的院子。四太太孫氏馬上叫丫鬟擺飯,沈象道和沈雨琴也在桌上同吃。
沈嘉績拿著筷子沉思,忽然忍不住說道:“好!好!”
“好就多吃點。”孫氏還以為他誇讚今日的菜香呢。
誰知沒過多久,他又說:“好!好!”
見丈夫光說好也不夾菜,孫氏不解的道:“又遇到什麽好事兒了?這麽誇獎?”
“等會我和你說。”沈嘉績笑道。
吃完了飯,等兒女走了,他方對妻子說道:“我告訴你,常耘農有個好閨女,我想著給咱兒子說親哩。”
孫氏忙問道:“見到人了沒?為何要給象道做媳婦,你不是一心要給老五說媳婦?”
沈嘉績輕歎道:“象道不比他幾位哥哥,至少都是舉人老爺的資質,他們的妻子應該會治理內宅,教導兒女讀書識字,大抵一輩子也不愁吃穿。相比之下,道古的妻子則要持家有道……”
“憑什麽說我兒子就做不得舉人?”孫氏生氣了。
“你不高興也沒用。”沈嘉績搖頭,“今日我和潛齋去看耘農,耘農不在家,那姑娘正在前院學織布。模樣很不錯,且舉止穩重從容,既然耘農教導出如此會過日子的好姑娘,將來我也就不會為咱兒子操心了。”
“就見了一麵,竟曉得會過日子?”孫氏恥笑道,“我也有句話要對你說,這兩****為了侄兒操心,我還沒對你說呢。”
“你說,為夫洗耳恭聽。”
“我家東頭有個巫姓人家,有個好閨女。娘家一舅舅對我說,有一次村裏看戲,東邊那一大群婦女,就顯得巫家閨女人才出眾。舅舅說小姑娘十一二歲了,遂想著提象道這宗親事。”
“哦。”沈嘉績沒說話。
孫氏繼續說道:“還有你記不記得我家那個姓馬的針線上人,單管內宅女眷做枕頭麵兒、鏡套兒、福順袋、鞋腳一類,我曾托她給你縫製的鞋子,你還說穿得最合腳。”
“對,我記得。”沈嘉績點頭。
孫氏笑道:“上個月我迴娘家,在後門上,見這馬家媳婦在做活計,我叫她拿過來給我看看花樣,內中有一對花草極好的。我說這是你做的?她說是巫家小姑娘自己描的花兒,托她做一雙靴子,說那閨女刺繡端的一把好手。又說巫家的女人都喜歡打牌,如今巫家老爺管得嚴,不許買新的,所以他家裏的舊牌壞了一張,這閨女就用硬紙照樣描了一個,你說伶俐不伶俐?還有她家也算個大財主,不如和巫家結親,將來兒子也好多些陪嫁。”
沈嘉績見妻子平日挺大氣的人,今日怎麽如此市儈兼小家子氣?正色說道:“你別說了。村裏的戲台,豈是正經閨女看戲的地方?”
“一個孩子又何妨?”孫氏不以為然,“過了十三四歲,自然就不去了。”
沈嘉績皺眉說道:“那女人家自己的鞋子,還叫人家給做,是何道理?”
孫氏說道:“如今的財主家,誰家沒有幾個管做針指、漿洗衣物的女人?怎麽巫家就不行了?”
沈嘉績頓時嘲笑道:“難道她家裏沒有管針線的,還求你家人?”
“大概每個人各管一攤,也或針線上頭不如人意吧。”
“這樣失於調度的人家,富貴豈能長久?”
“那咱家可否長久富貴呢!”
見妻子反問,沈嘉績遂歎了口氣,“常言道富不過三,我也正擔心呀。”
孫氏有些掃興,便說道:“結不結親,你說的算,我不過隨便提起這家的好閨女罷了,我還強迫你不成?”
沈嘉績見妻子惱了,忙說道:“巫家女兒,你畢竟沒見過,門第不免尷尬些,而那吳家姑娘和常家姑娘,我都一一見過,各方麵都好,就是還不知那兩家肯也不肯,反正多說也無益。好了,我出去散散步。”
留下孫氏一個人坐在屋裏,自言自語:“常家不過一普通書香,想來也沒什麽嫁妝;巫家卻有錢又有人,光妻妾就一群呢,可惜當家嫌棄的不無道理,一鄉下土財主,確實配不上我兒子,不過人家畢竟有錢呀!再說閨女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