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柯文登的時候,裴知縣對柯老爺說道:“雖說是我做主將沛薇許給文登,但到底老沈才是她的親爹,總不能不讓他父女相認,但老沈的性子實在太迂,不能明著對他說,總之此事我自有道理,不怕他不入我彀中。”
“是極!”
因兒子夢想成真的柯老爺心情格外舒暢,自然也十分感激好友,暗道怪不得他能做官,確實是心術高明。
半個時辰後,柯文登打外麵低著頭進來,一臉的不好意思。
再不想上前那也得上前,柯文登隻得恭敬的道:“伯伯在上,小侄往日狂妄無知,得罪了您,真是該死。現在特來請罪,還望伯伯念在家父的份上,高抬貴手,饒了小侄吧。”
說著,柯文登直接跪了下去。
裴知縣故意疑惑的道:“賢侄啊!你是從不懊悔也不屑於求人的,怎麽行此大禮了?”
“小侄之罪,罄竹難書,您千萬海涵,大人不記小人過。”柯文登一臉悔過。
“拉倒吧。”裴知縣卻不叫他起來,“當著你爹的麵,你說說為何寫下絕據?是不是你就不曾信任過老夫?”
柯文登的臉頓時紅得像塊大紅布,一時無地自容,因記著沈侃的機宜,幹脆耍賴道:“咦!小侄何曾寫過什麽絕據?”
“嗬!”裴知縣很無語,沒好氣的指了指他,又看了眼柯老爺,叫道:“那是你親筆寫的,你爹可才剛剛看過,難道老夫還會冤枉你不成?來來,這張紙就在這兒,你拿去看看。”
將字據扔在地上,就見柯文登跪爬幾步,把紙拾起來,也不看,猛然一陣撕扯,然後將碎紙片放在嘴裏吞進肚裏,叫道:“伯伯呀,小侄何嚐寫過什麽絕據?在哪在哪?您不要冤枉死我!”
“哈哈!”裴知縣仰頭大笑,“好個狡猾小子!倒是對了老夫的脾胃。行了,這樁親事老夫許了,你請你爹擇吉日下聘吧。不過你得答應老夫一個條件,若要洞房花燭夜,先得金榜題名時。”
“這是不是有些……”柯老爺很為難,雖說對兒子很有信心,但一旦三四十歲才中了進士呢。
可隨即一想,好友他無非是給兒子以動力,難道真的不讓成親了?於是他便笑著點頭:“這也是自然之理,文登,還不快跪謝你裴伯伯的成全之恩。”
柯文登馬上誠心實意的按照拜見嶽父之禮,大拜八拜,而裴知縣隻肯受他四禮,微笑道:“賢侄從此可以無憂矣,今後奮發讀書要緊。”
“是。”柯文登使勁點頭。
柯老爺問道:“裴兄這次準備請何人為媒?”
裴知縣輕笑道:“自然還是老沈。”
柯老爺會意大笑道:“你呀真是好算計!”
早已進來的沈侃心說還用我二伯?這裏麵一定有文章。他畢竟沒有親身經曆過下聘,所以猜不出是什麽原因。
這時柯老爺又叫兒子來謝他,沈侃忙推辭,不肯受未來姐夫的禮,柯文登非要表示感謝。
屋子裏,就見他二人爭來爭去,亂哄哄一片,裴夫人母女和丫鬟們紛紛捂嘴而笑。
…………
一晃幾天過去了,那些投機鑽營的文人無不希圖被保舉,一個個挖空心思,這幾日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單說吳興縣學這邊,學校裏的教官師爺差人等幾乎皆收了好多的厚禮,因此他們一有機會就湊到周學正的麵前,給送禮之人說好話。
而沒錢送禮的年輕人,比如學裏的齋長和出身貧寒的秀才們,則每日拿著自己的大作,到各處的聚會中宣揚。如果能傳到官員們的耳朵裏最好,傳不到也能提升下自己的名氣。
因為舉薦賢良是眼下頭一樁盛事,社會上極為關注,所以這時候在士林中揚名立萬無疑會事半功倍。
還有許多讀書人往學署投自薦信,也有給衙門遞詩作的,還有自薦要來清談議論一番的,使得連日來的縣學門前極為熱鬧。
周學正為此擾不勝擾,可也沒轍,這一日躲在後麵,對陳教官說道:“瞧瞧這些後生的做派,哪裏像個正經讀書人?要我說保舉賢良一事就應該寧缺毋濫,可惜這吳興乃江南大縣,斷斷缺不得的,但他們說的那些人,我一個都不讚成,你說該怎麽辦?”
“此事確實令人為難。”陳教官想了想,“幹脆咱們也別苦惱了,等丁祭時,與秀才們一起商量得了。”
“嗯。”周學正點點頭,這也不失於一個好法子。
當眾叫秀才們舉薦出幾個人選來,誰讚同的人多就保舉誰,自然誰也不會得罪,可也未免太兒戲。
周學正沉吟道:“老兄久居於此,肯定知道幾個賢才,礙於情麵不好明說,這我都曉得。現在咱倆這是私下裏商量,你就先給我個底細,如此等他們聯名保舉時,我也能心裏有數,一旦人選不佳即能馬上當場反駁,壓得住眾口呀。譬如前日,前腳有人說某某可以保舉,結果後腳就有人來告發,說了那人的幾件不善之舉,我倒鬧得一頭霧水,豈不荒唐?反正你幫我好生想想,不論貢生監生生員,咱倆先品評一番,也是不負聖上求賢之意呀。”
陳教官說道:“大人,吳興文風興盛是不假,但是這士紳中,其實也難得品行十全之人。而這些年來人人都說好的,無非就那麽幾位,你先等我好生想想。”
“你慢慢想,不急。”周學正笑道,然後端起了茶杯。
陳教官想了一會兒,說道:“舉人中有個常惟之,號耘農,就是常給咱學裏代筆的那位。他常年捐錢修橋補路,敬老惜貧,那真是個好人。前日他不是還來送了兩本《蘇州陰鷙文注釋》嘛,總之就沒見過誰說他不好的。”
周學正說道:“前日我見了,委實滿臉善氣,但未免人老了些。陳兄你再想幾個。”
陳教官又想了一下,說道:“還有個程霖山,他與窮閣老的後人王潛齋以及常耘農號稱蘇杭三賢。這位程霖山的學問極好,以前曾師從過唐寅先生一段時日,精通作詩對對子,好多人都去求過他。不過他和唐寅先生的性子一樣,好貪杯酒,說話直率無忌,時常見他一副醉醺醺的樣子,人人都說他是個有學問的好人。”
周學正惋惜的道:“人應該不凡,可惜好酒就不妥了,做官就怕貪杯誤事呀。”
“那就隻剩下王潛齋和沈家的幾位爺們,這個就不消下官解釋了。”陳教官笑道。
“暫且不提他們。”周學正緩緩搖頭,“再說幾個。”
這舉薦賢良一般來說沒有推薦年紀輕的,而宦官世家、地主等富貴人家一般也不在此列。
陳教官無奈,隻得說道:“周莊有個秀才,叫林孝禮,此人極為孝順,他母親病疫,他生生把一隻眼睛給哭瞎了。”
“此乃孝子。”周學正很讚賞,“但眇一目,如何麵聖?不如待異日由學裏為了他的孝行,申報禮部賜帑建一座牌坊予以表彰吧。”
“大人說的是。”
當下陳教官繼續皺眉思索,不停的比劃手指,忽然說道:“對了!對了!盛澤鎮有個秀才,名叫師自勉。家裏兄弟兩個,有七八十畝田地。當初父母過世後不久,他哥哥忽然提出要分家,他不願意,可他嫂子堅持一定要分。他哥哥於是分了大堤一側的三十畝上好水田,他分的也不知在哪,大概將將五十畝的旱田,人人皆曉得他其實吃了虧。就在前幾年,發了洪水,把他哥的水田都衝成了池塘,他哥因此氣得一命嗚唿。這位師自勉把他的嫂子,兩個侄子都承領過來奉養,就像未曾分過家一樣。記著前些日子我過生日,滿席賓客都說他這宗好處,大人您說行嗎?”
周學正歎了口氣:“這世上真不能沒錢,而這師自勉委實人倫上大好,可是隻有四五十畝的地,如何當得起這個保舉呢?”
“可不是嘛。”陳教官也跟著歎氣。
原來富貴人家一般是不在保舉之列,但也不等於窮人就可以,成了秀才起碼也算小康之家了,但小康人家,比如這位擁有幾十畝薄田、拖家帶口的師自勉,被保舉後,拿什麽去打點一路上的各方神聖?
所以周學正才會有此一歎,大明立國已有百年,如今的官場什麽樣還用說?光是應付京城六部下麵的小吏,請客吃飯等等應酬,千百兩銀子轉眼間就花沒了。
“是極!”
因兒子夢想成真的柯老爺心情格外舒暢,自然也十分感激好友,暗道怪不得他能做官,確實是心術高明。
半個時辰後,柯文登打外麵低著頭進來,一臉的不好意思。
再不想上前那也得上前,柯文登隻得恭敬的道:“伯伯在上,小侄往日狂妄無知,得罪了您,真是該死。現在特來請罪,還望伯伯念在家父的份上,高抬貴手,饒了小侄吧。”
說著,柯文登直接跪了下去。
裴知縣故意疑惑的道:“賢侄啊!你是從不懊悔也不屑於求人的,怎麽行此大禮了?”
“小侄之罪,罄竹難書,您千萬海涵,大人不記小人過。”柯文登一臉悔過。
“拉倒吧。”裴知縣卻不叫他起來,“當著你爹的麵,你說說為何寫下絕據?是不是你就不曾信任過老夫?”
柯文登的臉頓時紅得像塊大紅布,一時無地自容,因記著沈侃的機宜,幹脆耍賴道:“咦!小侄何曾寫過什麽絕據?”
“嗬!”裴知縣很無語,沒好氣的指了指他,又看了眼柯老爺,叫道:“那是你親筆寫的,你爹可才剛剛看過,難道老夫還會冤枉你不成?來來,這張紙就在這兒,你拿去看看。”
將字據扔在地上,就見柯文登跪爬幾步,把紙拾起來,也不看,猛然一陣撕扯,然後將碎紙片放在嘴裏吞進肚裏,叫道:“伯伯呀,小侄何嚐寫過什麽絕據?在哪在哪?您不要冤枉死我!”
“哈哈!”裴知縣仰頭大笑,“好個狡猾小子!倒是對了老夫的脾胃。行了,這樁親事老夫許了,你請你爹擇吉日下聘吧。不過你得答應老夫一個條件,若要洞房花燭夜,先得金榜題名時。”
“這是不是有些……”柯老爺很為難,雖說對兒子很有信心,但一旦三四十歲才中了進士呢。
可隨即一想,好友他無非是給兒子以動力,難道真的不讓成親了?於是他便笑著點頭:“這也是自然之理,文登,還不快跪謝你裴伯伯的成全之恩。”
柯文登馬上誠心實意的按照拜見嶽父之禮,大拜八拜,而裴知縣隻肯受他四禮,微笑道:“賢侄從此可以無憂矣,今後奮發讀書要緊。”
“是。”柯文登使勁點頭。
柯老爺問道:“裴兄這次準備請何人為媒?”
裴知縣輕笑道:“自然還是老沈。”
柯老爺會意大笑道:“你呀真是好算計!”
早已進來的沈侃心說還用我二伯?這裏麵一定有文章。他畢竟沒有親身經曆過下聘,所以猜不出是什麽原因。
這時柯老爺又叫兒子來謝他,沈侃忙推辭,不肯受未來姐夫的禮,柯文登非要表示感謝。
屋子裏,就見他二人爭來爭去,亂哄哄一片,裴夫人母女和丫鬟們紛紛捂嘴而笑。
…………
一晃幾天過去了,那些投機鑽營的文人無不希圖被保舉,一個個挖空心思,這幾日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單說吳興縣學這邊,學校裏的教官師爺差人等幾乎皆收了好多的厚禮,因此他們一有機會就湊到周學正的麵前,給送禮之人說好話。
而沒錢送禮的年輕人,比如學裏的齋長和出身貧寒的秀才們,則每日拿著自己的大作,到各處的聚會中宣揚。如果能傳到官員們的耳朵裏最好,傳不到也能提升下自己的名氣。
因為舉薦賢良是眼下頭一樁盛事,社會上極為關注,所以這時候在士林中揚名立萬無疑會事半功倍。
還有許多讀書人往學署投自薦信,也有給衙門遞詩作的,還有自薦要來清談議論一番的,使得連日來的縣學門前極為熱鬧。
周學正為此擾不勝擾,可也沒轍,這一日躲在後麵,對陳教官說道:“瞧瞧這些後生的做派,哪裏像個正經讀書人?要我說保舉賢良一事就應該寧缺毋濫,可惜這吳興乃江南大縣,斷斷缺不得的,但他們說的那些人,我一個都不讚成,你說該怎麽辦?”
“此事確實令人為難。”陳教官想了想,“幹脆咱們也別苦惱了,等丁祭時,與秀才們一起商量得了。”
“嗯。”周學正點點頭,這也不失於一個好法子。
當眾叫秀才們舉薦出幾個人選來,誰讚同的人多就保舉誰,自然誰也不會得罪,可也未免太兒戲。
周學正沉吟道:“老兄久居於此,肯定知道幾個賢才,礙於情麵不好明說,這我都曉得。現在咱倆這是私下裏商量,你就先給我個底細,如此等他們聯名保舉時,我也能心裏有數,一旦人選不佳即能馬上當場反駁,壓得住眾口呀。譬如前日,前腳有人說某某可以保舉,結果後腳就有人來告發,說了那人的幾件不善之舉,我倒鬧得一頭霧水,豈不荒唐?反正你幫我好生想想,不論貢生監生生員,咱倆先品評一番,也是不負聖上求賢之意呀。”
陳教官說道:“大人,吳興文風興盛是不假,但是這士紳中,其實也難得品行十全之人。而這些年來人人都說好的,無非就那麽幾位,你先等我好生想想。”
“你慢慢想,不急。”周學正笑道,然後端起了茶杯。
陳教官想了一會兒,說道:“舉人中有個常惟之,號耘農,就是常給咱學裏代筆的那位。他常年捐錢修橋補路,敬老惜貧,那真是個好人。前日他不是還來送了兩本《蘇州陰鷙文注釋》嘛,總之就沒見過誰說他不好的。”
周學正說道:“前日我見了,委實滿臉善氣,但未免人老了些。陳兄你再想幾個。”
陳教官又想了一下,說道:“還有個程霖山,他與窮閣老的後人王潛齋以及常耘農號稱蘇杭三賢。這位程霖山的學問極好,以前曾師從過唐寅先生一段時日,精通作詩對對子,好多人都去求過他。不過他和唐寅先生的性子一樣,好貪杯酒,說話直率無忌,時常見他一副醉醺醺的樣子,人人都說他是個有學問的好人。”
周學正惋惜的道:“人應該不凡,可惜好酒就不妥了,做官就怕貪杯誤事呀。”
“那就隻剩下王潛齋和沈家的幾位爺們,這個就不消下官解釋了。”陳教官笑道。
“暫且不提他們。”周學正緩緩搖頭,“再說幾個。”
這舉薦賢良一般來說沒有推薦年紀輕的,而宦官世家、地主等富貴人家一般也不在此列。
陳教官無奈,隻得說道:“周莊有個秀才,叫林孝禮,此人極為孝順,他母親病疫,他生生把一隻眼睛給哭瞎了。”
“此乃孝子。”周學正很讚賞,“但眇一目,如何麵聖?不如待異日由學裏為了他的孝行,申報禮部賜帑建一座牌坊予以表彰吧。”
“大人說的是。”
當下陳教官繼續皺眉思索,不停的比劃手指,忽然說道:“對了!對了!盛澤鎮有個秀才,名叫師自勉。家裏兄弟兩個,有七八十畝田地。當初父母過世後不久,他哥哥忽然提出要分家,他不願意,可他嫂子堅持一定要分。他哥哥於是分了大堤一側的三十畝上好水田,他分的也不知在哪,大概將將五十畝的旱田,人人皆曉得他其實吃了虧。就在前幾年,發了洪水,把他哥的水田都衝成了池塘,他哥因此氣得一命嗚唿。這位師自勉把他的嫂子,兩個侄子都承領過來奉養,就像未曾分過家一樣。記著前些日子我過生日,滿席賓客都說他這宗好處,大人您說行嗎?”
周學正歎了口氣:“這世上真不能沒錢,而這師自勉委實人倫上大好,可是隻有四五十畝的地,如何當得起這個保舉呢?”
“可不是嘛。”陳教官也跟著歎氣。
原來富貴人家一般是不在保舉之列,但也不等於窮人就可以,成了秀才起碼也算小康之家了,但小康人家,比如這位擁有幾十畝薄田、拖家帶口的師自勉,被保舉後,拿什麽去打點一路上的各方神聖?
所以周學正才會有此一歎,大明立國已有百年,如今的官場什麽樣還用說?光是應付京城六部下麵的小吏,請客吃飯等等應酬,千百兩銀子轉眼間就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