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貴陪著笑臉,知道她之所以要請假,就是因為來了個不認識的小白臉兒,邀請她出去看戲。
誰也不知道她和小白臉的真實關係,大概就是吃軟飯的那一類,人家小白臉來請她去看戲,她就留人家在二樓雅座吃了飯,然後自己上來告假,說要換衣服走人。
竭力阻攔的沈貴想當然的認為,看戲是假,一夜風流才是正戲,小情人之間纏綿的緊,怎肯平白犧牲?
為了生意,既不能放走她,可也不能惹惱了她,當下沈貴退讓半步,說道:“姑奶奶!上一次你請假,我可沒有攔著,誰讓趕上了今天呢!這樣吧,你幫我一下,應付完這一頓飯,你馬上就走,準耽誤不了你們‘做戲’,嘿嘿。”
做戲二字說得含混,沒聽清的梁小玉尚未迴應,猛聽外麵的樓梯一陣亂響,樓下高喊:“掌櫃的,眾位相公們到了!”
然後又聽見迎賓的男侍者迎著嚷什麽李公子、王大爺、趙才子、胡相公等。
得!梁小玉知道那群討厭鬼已經來了,想走已然不可能,便跺腳指著沈貴罵道:“掌櫃的,我罵你八輩的祖宗。”
沈貴一直在故意拖延時間,現在客人來了,小玉無法再走,自己算是贏了,被她罵幾句也無所謂,就笑道:“你幹脆罵我十輩的祖宗好了,隻求你別耍性子。”
說完,他跑出門外,一本正經的迎接貴客。
“哼!”梁小玉懶洋洋的沒動彈,站在門內,麵上擠出一絲笑容,這笑容怎麽看怎麽不自然。
就見一群寶貝,擺著各種各樣的文雅做派,笑嘻嘻的進了來。
頭一位是老秀才王瀚文,身材矮瘦,還彎著腰,整個人有夠猥瑣;三十來歲的秀才趙鬆華,瘦瘦高高像個竹竿似的,善於作詩,人人都喊他趙才子。
第三個是唱小旦的花鳳來,長得清清秀秀,粗手大腳,滿身的鄉下氣;他的後麵,是唯一捧他的胡相公。
這位胡相公穿著一身道袍,是城內的一位特色人物,從年輕時便愛和英俊小夥兒拜把兄弟,或與唱戲的男孩打得火熱,因此妻子不可忍受,逼著他寫了一紙休書。
如今孤家寡人,人們都知道他的毛病,戲稱之為胡妖道,而他一生為嗜好所累,老了也不收心,這不又捧上了花鳳來。聽說一高興,居然把僅剩的一點棺材本兒都取出來給花鳳來添了戲裝,自己卻日漸靠著借貸度日,還和花鳳來兩個人形影不離,好像自認為乃“公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真實寫照。
跟在胡妖道後頭的又是一位老秀才,自號杜亞,也是一位詩家,可惜年紀距離花甲已不大遠了。
杜亞先生修飾的比少年人還要漂亮,漸白的頭發據說用過妙藥,不但黑並且亮,臉上每日都要用剃刀刮三遍,以至皮膚分外的光潔,常年走魏晉風,塗抹了一層水粉,胡須都剃了,如果不是眼角額頭上的皺紋誠實不欺,不然打眼一看就像二三十歲一樣,而一身衣服好像剛從熨鬥下取出來的,毫無半點褶皺,真是半輩子活的精致文青。
無論年紀、舉止、做派,杜亞先生都和唱小旦的花鳳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花鳳來雖是旦角,奈何一點不風流,整個人村頭村腦,傻乎乎的,一直沒有第二個客人捧他。
走在最後的才是請客的東道——李公子李三爺,此人相比之下還較為年輕,但也將近四十了,長長的臉,頗帶著一些紈絝之氣,與這些窮酸不同,他其實是位富商,家裏開了兩間南洋廣貨鋪,還有不少土地房子。
隻因生性喜好附庸風雅,才結交上了這班‘名士’。正所謂富人好名,名士慕利,總之兩下各有所圖,如此才結交的水乳交融。
今日端午節,詩社的名士們早已約好,每人出一二兩,搞個詩酒之會,仍不脫寒酸本色。李三爺聽到消息,自然趕去自告奮勇,承擔東道,才得以加入了詩社。
這些人已經在城外的某處名勝吃過了一頓酒,傍晚,李三爺張羅馬車將他們送到了波斯酒樓,隻為了捧梁小玉,為了在她麵前誇耀風雅,讓小玉知道他交往的都是名士。
哪知道小玉的心裏恰恰相反,若是他獨自前來,為了賺錢,小玉也或許按照酒樓不成文的經營手法,在允許的範圍內給他些甜頭嚐嚐。但是麵對這群雜色名士,卻使得小玉非常厭惡。
人家真正的文人什麽做派,而這群寶貝什麽做派?比如東家沈少爺帶來的幾位先生,光是聽他們說說話便覺得大雅,短短時間受益匪淺,而眼前頭一個李三爺便俗氣衝天,常年流連於青樓楚館,把酒樓裏的女孩也當成妓-女一樣看待,過來吃飯,實際上視為請朋友去打茶圍一個道理。
大多數的客人在用餐時,做主人見來上菜,都會舉箸禮讓道:“諸位請著,諸位趁熱兒。”此乃近些年來,從北方京城傳過來的腔調,南方亦有相應的講究,若不如此,便算失禮。
不像這班人,整個一群下三濫行院裏的調調,還自以為學得惟妙惟肖,上來菜肴,這個嚷道:“三爺,別看著啊!”那個嚷道:“老胡,請動手啊!”最多的是命令自己,叫嚷“小玉還不給你三爺上點勁,來他腿上坐一會兒呀!”
如此梁小玉也算是遭了劫數,為了業績,偶爾也不得不強迫自己些。
原本類似老秀才王瀚文和杜亞先生這樣的人,自命風雅,本不至於如此村俗,可是這酒一下肚,又見一個個女侍者如此貌美,眼見身邊的同伴一個個惡形惡狀,也想一文不費就想盡可能的倚紅偎翠,畢竟是男人,何樂而不為呢!
好在酒樓畢竟不是青樓,小玉一副冷臉,愛端架子,好鬧脾氣,他們還不敢太過放肆。
小玉也曾賭咒再也不招待這夥人了,但因李三爺最近答應送她幾套新衣裳,好吹牛的杜亞先生也答應因為了被保舉,他最近要盛筵邀請親近的貴人,貌似有賀知府、蔣同知、某千戶百戶的,梁小玉有所貪圖,才不得不勉強自己應酬。
與此同時,沈侃也在酒樓,不是在正樓,而是在後院一間房裏。
酒樓一開張便生意興隆,每天賺進真金白銀,非常令他感到意外,上輩子做生意可從沒這麽容易過,不得不感慨沈家在江南的地位名聲。
為了經營好酒樓,除了異域風情和女招待外,他還想了好多的點子,比如打廣告自助餐啥的,現在看來,應該用不著了。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人們漸漸把這裏當成另類的青樓來光顧,捧紅人,爭風吃醋,你越是講明這裏隻許吃飯沒有其它,客人越是當成類似隻賣藝不賣身的吊胃口,令人哭笑不得。
沈侃意識到時間久了,有些女孩會為了金錢利益,不可能不暗中下水,一旦這樣的事件多了,早晚會爆發出來,令他名聲受損。
因此他決定,一等到了進考場之前,便關了這家酒樓。
當然為了那些想作幹淨行業的女孩子,他會支持沈貴再開一家更高雅的,到時服務更正規,並製定嚴格的獎懲製度,甚至不允許與客人發生任何的肢體接觸,同時將眼下這批女人徹底辭掉類似焦寶珠這樣的。
反正再怎麽想賺錢,也不能做老-鴇……
誰也不知道她和小白臉的真實關係,大概就是吃軟飯的那一類,人家小白臉來請她去看戲,她就留人家在二樓雅座吃了飯,然後自己上來告假,說要換衣服走人。
竭力阻攔的沈貴想當然的認為,看戲是假,一夜風流才是正戲,小情人之間纏綿的緊,怎肯平白犧牲?
為了生意,既不能放走她,可也不能惹惱了她,當下沈貴退讓半步,說道:“姑奶奶!上一次你請假,我可沒有攔著,誰讓趕上了今天呢!這樣吧,你幫我一下,應付完這一頓飯,你馬上就走,準耽誤不了你們‘做戲’,嘿嘿。”
做戲二字說得含混,沒聽清的梁小玉尚未迴應,猛聽外麵的樓梯一陣亂響,樓下高喊:“掌櫃的,眾位相公們到了!”
然後又聽見迎賓的男侍者迎著嚷什麽李公子、王大爺、趙才子、胡相公等。
得!梁小玉知道那群討厭鬼已經來了,想走已然不可能,便跺腳指著沈貴罵道:“掌櫃的,我罵你八輩的祖宗。”
沈貴一直在故意拖延時間,現在客人來了,小玉無法再走,自己算是贏了,被她罵幾句也無所謂,就笑道:“你幹脆罵我十輩的祖宗好了,隻求你別耍性子。”
說完,他跑出門外,一本正經的迎接貴客。
“哼!”梁小玉懶洋洋的沒動彈,站在門內,麵上擠出一絲笑容,這笑容怎麽看怎麽不自然。
就見一群寶貝,擺著各種各樣的文雅做派,笑嘻嘻的進了來。
頭一位是老秀才王瀚文,身材矮瘦,還彎著腰,整個人有夠猥瑣;三十來歲的秀才趙鬆華,瘦瘦高高像個竹竿似的,善於作詩,人人都喊他趙才子。
第三個是唱小旦的花鳳來,長得清清秀秀,粗手大腳,滿身的鄉下氣;他的後麵,是唯一捧他的胡相公。
這位胡相公穿著一身道袍,是城內的一位特色人物,從年輕時便愛和英俊小夥兒拜把兄弟,或與唱戲的男孩打得火熱,因此妻子不可忍受,逼著他寫了一紙休書。
如今孤家寡人,人們都知道他的毛病,戲稱之為胡妖道,而他一生為嗜好所累,老了也不收心,這不又捧上了花鳳來。聽說一高興,居然把僅剩的一點棺材本兒都取出來給花鳳來添了戲裝,自己卻日漸靠著借貸度日,還和花鳳來兩個人形影不離,好像自認為乃“公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真實寫照。
跟在胡妖道後頭的又是一位老秀才,自號杜亞,也是一位詩家,可惜年紀距離花甲已不大遠了。
杜亞先生修飾的比少年人還要漂亮,漸白的頭發據說用過妙藥,不但黑並且亮,臉上每日都要用剃刀刮三遍,以至皮膚分外的光潔,常年走魏晉風,塗抹了一層水粉,胡須都剃了,如果不是眼角額頭上的皺紋誠實不欺,不然打眼一看就像二三十歲一樣,而一身衣服好像剛從熨鬥下取出來的,毫無半點褶皺,真是半輩子活的精致文青。
無論年紀、舉止、做派,杜亞先生都和唱小旦的花鳳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花鳳來雖是旦角,奈何一點不風流,整個人村頭村腦,傻乎乎的,一直沒有第二個客人捧他。
走在最後的才是請客的東道——李公子李三爺,此人相比之下還較為年輕,但也將近四十了,長長的臉,頗帶著一些紈絝之氣,與這些窮酸不同,他其實是位富商,家裏開了兩間南洋廣貨鋪,還有不少土地房子。
隻因生性喜好附庸風雅,才結交上了這班‘名士’。正所謂富人好名,名士慕利,總之兩下各有所圖,如此才結交的水乳交融。
今日端午節,詩社的名士們早已約好,每人出一二兩,搞個詩酒之會,仍不脫寒酸本色。李三爺聽到消息,自然趕去自告奮勇,承擔東道,才得以加入了詩社。
這些人已經在城外的某處名勝吃過了一頓酒,傍晚,李三爺張羅馬車將他們送到了波斯酒樓,隻為了捧梁小玉,為了在她麵前誇耀風雅,讓小玉知道他交往的都是名士。
哪知道小玉的心裏恰恰相反,若是他獨自前來,為了賺錢,小玉也或許按照酒樓不成文的經營手法,在允許的範圍內給他些甜頭嚐嚐。但是麵對這群雜色名士,卻使得小玉非常厭惡。
人家真正的文人什麽做派,而這群寶貝什麽做派?比如東家沈少爺帶來的幾位先生,光是聽他們說說話便覺得大雅,短短時間受益匪淺,而眼前頭一個李三爺便俗氣衝天,常年流連於青樓楚館,把酒樓裏的女孩也當成妓-女一樣看待,過來吃飯,實際上視為請朋友去打茶圍一個道理。
大多數的客人在用餐時,做主人見來上菜,都會舉箸禮讓道:“諸位請著,諸位趁熱兒。”此乃近些年來,從北方京城傳過來的腔調,南方亦有相應的講究,若不如此,便算失禮。
不像這班人,整個一群下三濫行院裏的調調,還自以為學得惟妙惟肖,上來菜肴,這個嚷道:“三爺,別看著啊!”那個嚷道:“老胡,請動手啊!”最多的是命令自己,叫嚷“小玉還不給你三爺上點勁,來他腿上坐一會兒呀!”
如此梁小玉也算是遭了劫數,為了業績,偶爾也不得不強迫自己些。
原本類似老秀才王瀚文和杜亞先生這樣的人,自命風雅,本不至於如此村俗,可是這酒一下肚,又見一個個女侍者如此貌美,眼見身邊的同伴一個個惡形惡狀,也想一文不費就想盡可能的倚紅偎翠,畢竟是男人,何樂而不為呢!
好在酒樓畢竟不是青樓,小玉一副冷臉,愛端架子,好鬧脾氣,他們還不敢太過放肆。
小玉也曾賭咒再也不招待這夥人了,但因李三爺最近答應送她幾套新衣裳,好吹牛的杜亞先生也答應因為了被保舉,他最近要盛筵邀請親近的貴人,貌似有賀知府、蔣同知、某千戶百戶的,梁小玉有所貪圖,才不得不勉強自己應酬。
與此同時,沈侃也在酒樓,不是在正樓,而是在後院一間房裏。
酒樓一開張便生意興隆,每天賺進真金白銀,非常令他感到意外,上輩子做生意可從沒這麽容易過,不得不感慨沈家在江南的地位名聲。
為了經營好酒樓,除了異域風情和女招待外,他還想了好多的點子,比如打廣告自助餐啥的,現在看來,應該用不著了。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人們漸漸把這裏當成另類的青樓來光顧,捧紅人,爭風吃醋,你越是講明這裏隻許吃飯沒有其它,客人越是當成類似隻賣藝不賣身的吊胃口,令人哭笑不得。
沈侃意識到時間久了,有些女孩會為了金錢利益,不可能不暗中下水,一旦這樣的事件多了,早晚會爆發出來,令他名聲受損。
因此他決定,一等到了進考場之前,便關了這家酒樓。
當然為了那些想作幹淨行業的女孩子,他會支持沈貴再開一家更高雅的,到時服務更正規,並製定嚴格的獎懲製度,甚至不允許與客人發生任何的肢體接觸,同時將眼下這批女人徹底辭掉類似焦寶珠這樣的。
反正再怎麽想賺錢,也不能做老-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