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兵成三路衝過來,前方的斥候衝過去了,大宋軍隊是提前埋伏的,雪一直下,西夏探馬是直接過去,並沒有下馬看什麽山坡。
一般情況下都是大概看一眼,如果斥候全都停下來慢慢探路,隊伍的前進速度會快,也更不會有那麽多被伏擊的戰爭了。
斥候衝過去,是跟著之前跑掉的兩騎,雪地上有馬蹄的痕跡,除了兩匹馬的,再無其他。
西夏軍還以為能夠在三川口慢慢整軍大埋伏,選擇的地方自然是現在劉平、石元孫所帶領隊伍的埋伏之處,這地方好。
西夏的三萬隊伍裏騎兵有五千,有兩千需要留在後麵,保持一定距離,好關鍵時刻突然殺出來。
另外三千則上埋伏地方的兩邊山坡,包括弓弩手,另外的步兵在口的平地上結陣,那裏有條河,一條小河,不深,冬天踩著冰也行,或者是冰破了趟水也沒問題。
結果就在三千騎兵牽著馬上坡的時候,耳邊突然響起了有節奏的鼓聲,非常密集‘咚咚咚咚咚咚……’
在鼓聲響起的同一刻,馬蹄聲也跟著響起,隻不過不是很密集,速度慢。
可是西夏騎兵知道這是在幹什麽,這是騎兵開始啟動馬匹,讓馬先適應一下,而後尋找合適的距離衝鋒的方式。
一聽到動靜,西夏騎兵立即上馬,往迴跑,可是大宋的騎兵已經遛上山包了,隊伍根本沒停,前鋒徑直而下,後麵的騎兵一個接一個,保持著兩個馬位的間距,邊往下衝邊調整陣形。
“殺呀~~~~”劉平高喊一聲,一麵大旗立起來,隨後鼓點變換,‘嗡嗡嗡’‘嗖嗖嗖’的弓弦和箭矢的聲音響起。
本是重步兵的拿著大刀和大錘子,在脫掉重甲的情況下。兩腿飛快地倒騰著衝想敵人的弓弩兵。
如果說在有槍的時候上刺刀是白刃戰,準備玩命的話,那麽現在的步兵就是更玩命的架勢,重甲都不要了。影響速度和靈活性。
若是雙方列陣,自然得穿上,現在對方那兵還發呆呢,要陣形沒陣形,要準備沒準備。
弓手的弓背在身後。箭放在箭囊裏扣著,弩手的弩也背著,等著把弩拿下來踹開上弦,時間根本不夠用。
幾萬人的隊伍,不是想結陣就能瞬間結完的,而幾百米的距離,跑的話也就兩分多鍾。
西夏重點被照顧的是三千騎兵,弓弩手配合著騎兵先打對方騎兵,不讓敵人有太多機動能力。
西夏騎兵上馬跑,衝刺距離不夠。馬速提不起來,在這個情況下把後背交給敵人是找死的行為。
可是若不把速度提起來,而是停下轉身迎敵,騎兵在失去速度的狀態中,會被敵人的騎兵給屠殺幹淨的。
西夏主陣眼看著三千騎兵完蛋,卻想不出絲毫辦法,後麵的兩千騎兵還沒布置好呢,步兵若是往上衝去救騎兵,倒是省了大宋騎兵的事兒,不衝先亂。
一個個西夏將領吆喝著整隊。想要把隊伍分成一塊塊的,而不是縮成一團。
可惜來不及了,大宋的步兵先到,挺著長槍、掄著錘子和大刀便砍。西夏弓弩手往迴跑呢,他們不適合直接麵對敵人的步兵對砍,他們防身用的武器和人家主武器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至於說用弓和人家的主戰武器拚,那是故事裏的事情,現實中很少有人能幹過的。
在如此情況下,西夏的隊伍被動收縮。
一收縮。傷亡徒增,步兵和步兵拚殺,大宋的弓弩手隔著一定距離鉚勁往敵人縮起來的陣形裏射。
兩輪箭射完,騎兵到了,向著擁擠的西夏步兵隊伍撞了進去,大宋騎兵前鋒根本不揮武器,就是把身體伏在馬上,抓進韁繩,努力地躲著有步兵扔過來的東西,雙腿使勁,不停地催馬。
這個時候不是衝殺,是衝,利用馬撞人,後麵的騎兵才負責對付被撞蒙的西夏步兵。
但並不是像徐寶那邊電影上演的,騎兵揮舞著長槍、長槊、雁月刀比比畫畫的,而是一手抓馬鞍,一手拿著刀,借助馬的速度,稍微彎一點身,盡量不用刀的正中看到敵人,最好是刀尖劃一下。
哪怕是手上握著矛的騎兵也不是紮,斜斜指著前麵,看到敵人用矛尖刮,實在不小心刀正好砍正了,或者是矛紮正了,便連忙鬆手,再拿一個武器。
不然的話,衝擊的力度會把馬上的人給帶到馬下,先不說敵人的步兵會不會衝上來砍,自己身後的友軍的馬可不會停。
時間過得很快,似乎又很慢,一刻,對於衝殺的在第一線的雙方戰士都覺得太慢了,累。
大宋的步兵已經揮舞了幾百次武器,唿哧唿哧直喘。
‘咚咚咚’的鼓聲再次響起,最前麵的大宋軍士同時停下腳步,騎兵來迴穿陣也暫時不再馬上吊過頭迴來。
新一批的弓弩手連忙射~擊,壓製敵人,以免敵人趁著這個機會反撲。
而另一撥大宋步兵開始向前衝。
西夏那邊利用步兵的犧牲,終於把一部分弓弩手給集合起來,兩千騎兵沒動,於後麵一裏多外押陣。
這算是一個迴合結束的第二個迴合開始。
整個戰場上現在已經屍積如山了,但大多數是西夏人的,大宋的倒下的人少。
不等著西夏做出新的反應,大宋在上破上架起了小投石車,有人把裝了炸~藥的鐵球子放上,然後點燃,咯吱聲中,嗖的一下,鐵球子飛出去,落到西夏人的弓弩兵的所在,接著轟,伴隨著煙,一片西夏士兵倒下。
大宋有火器的,通常是守城用,現在埋伏也帶來了幾輛投石車。
它的殺傷力並不是很大,還沒有一次攢射殺掉的人多,但它距離遠,可以調整方向,誰都不想被瞄上,最可怕的時候,有時候投石車不準,看著瞄別處,很可能就飛到自己這裏了。
西夏的號角聲響起,留下一部分人阻擋斷後,其他的人緩緩向後退,騎兵警惕著小跑起來,意思是說,你們再攻我就衝鋒了啊。
劉平和石元孫確實沒有指揮人繼續猛攻,他們組織人手去吃掉斷後的敵人,同時整理隊伍,戰鬥暫時停止,雙方會各自尋找機會再來。
***(未完待續。)
一般情況下都是大概看一眼,如果斥候全都停下來慢慢探路,隊伍的前進速度會快,也更不會有那麽多被伏擊的戰爭了。
斥候衝過去,是跟著之前跑掉的兩騎,雪地上有馬蹄的痕跡,除了兩匹馬的,再無其他。
西夏軍還以為能夠在三川口慢慢整軍大埋伏,選擇的地方自然是現在劉平、石元孫所帶領隊伍的埋伏之處,這地方好。
西夏的三萬隊伍裏騎兵有五千,有兩千需要留在後麵,保持一定距離,好關鍵時刻突然殺出來。
另外三千則上埋伏地方的兩邊山坡,包括弓弩手,另外的步兵在口的平地上結陣,那裏有條河,一條小河,不深,冬天踩著冰也行,或者是冰破了趟水也沒問題。
結果就在三千騎兵牽著馬上坡的時候,耳邊突然響起了有節奏的鼓聲,非常密集‘咚咚咚咚咚咚……’
在鼓聲響起的同一刻,馬蹄聲也跟著響起,隻不過不是很密集,速度慢。
可是西夏騎兵知道這是在幹什麽,這是騎兵開始啟動馬匹,讓馬先適應一下,而後尋找合適的距離衝鋒的方式。
一聽到動靜,西夏騎兵立即上馬,往迴跑,可是大宋的騎兵已經遛上山包了,隊伍根本沒停,前鋒徑直而下,後麵的騎兵一個接一個,保持著兩個馬位的間距,邊往下衝邊調整陣形。
“殺呀~~~~”劉平高喊一聲,一麵大旗立起來,隨後鼓點變換,‘嗡嗡嗡’‘嗖嗖嗖’的弓弦和箭矢的聲音響起。
本是重步兵的拿著大刀和大錘子,在脫掉重甲的情況下。兩腿飛快地倒騰著衝想敵人的弓弩兵。
如果說在有槍的時候上刺刀是白刃戰,準備玩命的話,那麽現在的步兵就是更玩命的架勢,重甲都不要了。影響速度和靈活性。
若是雙方列陣,自然得穿上,現在對方那兵還發呆呢,要陣形沒陣形,要準備沒準備。
弓手的弓背在身後。箭放在箭囊裏扣著,弩手的弩也背著,等著把弩拿下來踹開上弦,時間根本不夠用。
幾萬人的隊伍,不是想結陣就能瞬間結完的,而幾百米的距離,跑的話也就兩分多鍾。
西夏重點被照顧的是三千騎兵,弓弩手配合著騎兵先打對方騎兵,不讓敵人有太多機動能力。
西夏騎兵上馬跑,衝刺距離不夠。馬速提不起來,在這個情況下把後背交給敵人是找死的行為。
可是若不把速度提起來,而是停下轉身迎敵,騎兵在失去速度的狀態中,會被敵人的騎兵給屠殺幹淨的。
西夏主陣眼看著三千騎兵完蛋,卻想不出絲毫辦法,後麵的兩千騎兵還沒布置好呢,步兵若是往上衝去救騎兵,倒是省了大宋騎兵的事兒,不衝先亂。
一個個西夏將領吆喝著整隊。想要把隊伍分成一塊塊的,而不是縮成一團。
可惜來不及了,大宋的步兵先到,挺著長槍、掄著錘子和大刀便砍。西夏弓弩手往迴跑呢,他們不適合直接麵對敵人的步兵對砍,他們防身用的武器和人家主武器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至於說用弓和人家的主戰武器拚,那是故事裏的事情,現實中很少有人能幹過的。
在如此情況下,西夏的隊伍被動收縮。
一收縮。傷亡徒增,步兵和步兵拚殺,大宋的弓弩手隔著一定距離鉚勁往敵人縮起來的陣形裏射。
兩輪箭射完,騎兵到了,向著擁擠的西夏步兵隊伍撞了進去,大宋騎兵前鋒根本不揮武器,就是把身體伏在馬上,抓進韁繩,努力地躲著有步兵扔過來的東西,雙腿使勁,不停地催馬。
這個時候不是衝殺,是衝,利用馬撞人,後麵的騎兵才負責對付被撞蒙的西夏步兵。
但並不是像徐寶那邊電影上演的,騎兵揮舞著長槍、長槊、雁月刀比比畫畫的,而是一手抓馬鞍,一手拿著刀,借助馬的速度,稍微彎一點身,盡量不用刀的正中看到敵人,最好是刀尖劃一下。
哪怕是手上握著矛的騎兵也不是紮,斜斜指著前麵,看到敵人用矛尖刮,實在不小心刀正好砍正了,或者是矛紮正了,便連忙鬆手,再拿一個武器。
不然的話,衝擊的力度會把馬上的人給帶到馬下,先不說敵人的步兵會不會衝上來砍,自己身後的友軍的馬可不會停。
時間過得很快,似乎又很慢,一刻,對於衝殺的在第一線的雙方戰士都覺得太慢了,累。
大宋的步兵已經揮舞了幾百次武器,唿哧唿哧直喘。
‘咚咚咚’的鼓聲再次響起,最前麵的大宋軍士同時停下腳步,騎兵來迴穿陣也暫時不再馬上吊過頭迴來。
新一批的弓弩手連忙射~擊,壓製敵人,以免敵人趁著這個機會反撲。
而另一撥大宋步兵開始向前衝。
西夏那邊利用步兵的犧牲,終於把一部分弓弩手給集合起來,兩千騎兵沒動,於後麵一裏多外押陣。
這算是一個迴合結束的第二個迴合開始。
整個戰場上現在已經屍積如山了,但大多數是西夏人的,大宋的倒下的人少。
不等著西夏做出新的反應,大宋在上破上架起了小投石車,有人把裝了炸~藥的鐵球子放上,然後點燃,咯吱聲中,嗖的一下,鐵球子飛出去,落到西夏人的弓弩兵的所在,接著轟,伴隨著煙,一片西夏士兵倒下。
大宋有火器的,通常是守城用,現在埋伏也帶來了幾輛投石車。
它的殺傷力並不是很大,還沒有一次攢射殺掉的人多,但它距離遠,可以調整方向,誰都不想被瞄上,最可怕的時候,有時候投石車不準,看著瞄別處,很可能就飛到自己這裏了。
西夏的號角聲響起,留下一部分人阻擋斷後,其他的人緩緩向後退,騎兵警惕著小跑起來,意思是說,你們再攻我就衝鋒了啊。
劉平和石元孫確實沒有指揮人繼續猛攻,他們組織人手去吃掉斷後的敵人,同時整理隊伍,戰鬥暫時停止,雙方會各自尋找機會再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