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朝會
人間攝政王,橫壓天上仙 作者:威猛二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萬東流的舉動,永定帝眉頭一皺,明顯非常不悅的說道:
“何事?速速道來。”
萬東流咽了口唾沫,狠狠的低下頭顱,表情像便秘一樣,顫抖著雙手遞上一張字條。
永定帝接過字條,匆匆瀏覽了一遍,隻見上麵寫道:
“昨日忽然有三則流言傳遍京師。
陛下與其二姐永樂公主之間存有不為人知的悖逆倫常之情,且永樂公主已懷有身孕,約莫兩三月之久;
戶部尚書私下藏匿了巨額銀兩,共計五百萬兩,這些銀兩被秘密交由寧王管理;
工部尚書暗中囤積了十萬套兵甲,此舉乃是為了資助魯王進行謀反活動。”
永定帝看完字條,臉色瞬間變得鐵青,陰沉如水,雙眼仿佛能噴出火來,整個大殿內的氣氛瞬間凝固到了冰點。
“萬東流,可查出這些流言從哪兒傳出的?”
永定帝的聲音低沉而危險,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萬東流渾身一顫,幾乎要跪不穩,他艱難地咽了咽口水,聲音帶著哭腔:
“陛下,微臣也是剛剛得知此事,尚未查證,但留言已傳遍京師,人心惶惶,微臣不敢有絲毫隱瞞。”
永定帝聞言,怒極反笑,笑聲中卻滿是寒意:
“好,好得很!
朕的家事、國事,竟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
朕倒要看看,是誰有如此大的膽子,敢在背後編排朕的是非!”
他的雙眸盯在萬東流低垂的脖頸之上,目光如刀。
萬東流感知到永定帝的殺意,卻絲毫不敢抬頭求饒,隻是整個身軀顫抖的更加厲害。
這時,大太監楊漣在養心殿門口低聲稟報:
“陛下,該上早朝了。”
聽到楊漣的話,永定帝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與憤懣,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厲。
他緩緩起身,將手中的字條緊緊攥成一團,仿佛要將這些流言蜚語一同捏碎。
“萬東流!”
永定帝的聲音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卻更添了幾分不容置疑的威嚴。
“你即刻著手調查此事,務必查清流言來源,無論是誰,膽敢造謠生事,一律嚴懲不貸!如果今日查不出來源頭……
那,朕誅你九族!”
萬東流聞言,卻如獲大赦,連忙磕頭謝恩:
“微臣遵旨,定不負陛下厚望!”
永定帝輕輕擺手,示意萬東流退下,隨後整理了一下龍袍,大步流星邁向養心殿外。
太和殿。
隨著永定帝坐上龍椅,殿內的氛圍頓時一滯。
殿內,永定帝端坐龍椅,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跪拜的群臣。
大殿之中,靜得連一根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見,大臣們或低頭沉思,或眼神閃爍,都在默默揣測著今日早朝的風向。
趙可懷感受到永定帝心緒不佳,但作為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發生了滅門慘案,他必須要奏報。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穩定了心神,從隊列中走出,躬身行禮:
“啟稟陛下,微臣五城兵馬司指揮使趙可懷,有要事奏報。”
永定帝微微頷首,示意趙可懷繼續。
“昨夜,京師發生一起驚天慘案,竇府上下一百餘口,一夜之間盡遭屠戮,府邸被付之一炬,現場慘不忍睹。”
等趙可懷奏報完,大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嘩然。
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有些剛剛得知這個消息的大臣,更是驚訝的無以複加。
永定帝的臉色在趙可懷的稟報中愈發陰沉,他緊握著龍椅的扶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大殿內的喧嘩聲漸漸平息,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永定帝身上,等待著他的反應。
“趙愛卿,此事可屬實?”
永定帝的聲音無比低沉,讓人聽不出他的喜怒。
趙可懷跪伏在地,語氣堅定:
“微臣所言句句屬實,現場已封鎖,五城兵馬司正全力調查,力求早日捉拿兇手,以慰竇家在天之靈。”
永定帝沉默片刻,似乎在壓抑著內心的憤怒與震驚。
他深知,竇家在朝中雖非權勢滔天,但其背後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卻不容小覷。
此等慘案,不僅是對竇家的打擊,更是對朝廷威嚴的挑戰。
“趙愛卿,你務必盡心盡力,務求早日破案。朕要知道,是誰膽敢在京師大肆行兇,挑戰朕的底線!”
永定帝的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微臣遵旨!”
趙可懷躬身應命。
永定帝的目光再次掃視大殿,語氣冰冷:
“朕希望,此事隻是個別事件,而非有人蓄意為之。
朕的朝廷,不容許有任何威脅穩定的存在。諸位愛卿,爾等身為朝廷重臣,當以身作則,共同維護朝廷的安寧。”
頓了頓,永定帝的目光掃視在群臣身上,繼續道:
“眾位愛卿,大商乃寡人之大商,乃諸位之大商,乃百姓之大商。
朕,絕對不允許有人挑戰朕的權威,更不容許任何分裂朕與大商江山社稷的行為!
關於近日在京師流傳的種種流言,朕已有所耳聞,此等無稽之談,不僅是對朕個人的侮辱,更是對大商朝綱的詆毀!”
永定帝的的目光銳利如刀,掃過每一位大臣的臉龐,仿佛要看穿他們的心思:
“流言猛於虎!
它能在無形中撕裂朝綱,瓦解人心。
朕知道,朝廷之中難免會有不同的聲音,有異議是正常的,但朕決不允許有人借此機會,散布謠言,挑撥離間,破壞朕與諸位愛卿之間的信任,更不允許它們影響到我大商的穩定與繁榮!”
永定帝的話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他站起身來,龍袍隨風輕輕擺動,一股帝王之氣油然而生:
“朕要求,從今日起,所有官員,無論職位高低,都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嚴禁任何形式的流言蜚語在朝廷內外流傳。
一旦發現,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說完,永定帝再次掃視了一下群臣,發現並無與他約定好的竇老太君身影,心中一沉。但表麵麵上卻不露聲色。
他不知道的是,竇老太君將“楚南離十大罪狀”交給武安侯之後。
原本武安侯心中激動不已,認為是借此靠上永定帝的大好機會。
但是清早在太和殿外候場之時,他聽到有人談論“竇家滅門”之事以及其他流言後,他心中頓時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他可能有一點兒蠢,但並不傻。
所以,上殿之後,他直接將“楚南離十大罪狀”緊緊的藏進袖筒之中,然後像鴕鳥一樣縮著身子。
裝聾作啞,不聽不說不做。
這時,禮部尚書沈慕白出列躬身說道:
“陛下,鎮南王已入京多日,依照禮製應宣召其覲見。”
“何事?速速道來。”
萬東流咽了口唾沫,狠狠的低下頭顱,表情像便秘一樣,顫抖著雙手遞上一張字條。
永定帝接過字條,匆匆瀏覽了一遍,隻見上麵寫道:
“昨日忽然有三則流言傳遍京師。
陛下與其二姐永樂公主之間存有不為人知的悖逆倫常之情,且永樂公主已懷有身孕,約莫兩三月之久;
戶部尚書私下藏匿了巨額銀兩,共計五百萬兩,這些銀兩被秘密交由寧王管理;
工部尚書暗中囤積了十萬套兵甲,此舉乃是為了資助魯王進行謀反活動。”
永定帝看完字條,臉色瞬間變得鐵青,陰沉如水,雙眼仿佛能噴出火來,整個大殿內的氣氛瞬間凝固到了冰點。
“萬東流,可查出這些流言從哪兒傳出的?”
永定帝的聲音低沉而危險,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萬東流渾身一顫,幾乎要跪不穩,他艱難地咽了咽口水,聲音帶著哭腔:
“陛下,微臣也是剛剛得知此事,尚未查證,但留言已傳遍京師,人心惶惶,微臣不敢有絲毫隱瞞。”
永定帝聞言,怒極反笑,笑聲中卻滿是寒意:
“好,好得很!
朕的家事、國事,竟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
朕倒要看看,是誰有如此大的膽子,敢在背後編排朕的是非!”
他的雙眸盯在萬東流低垂的脖頸之上,目光如刀。
萬東流感知到永定帝的殺意,卻絲毫不敢抬頭求饒,隻是整個身軀顫抖的更加厲害。
這時,大太監楊漣在養心殿門口低聲稟報:
“陛下,該上早朝了。”
聽到楊漣的話,永定帝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與憤懣,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厲。
他緩緩起身,將手中的字條緊緊攥成一團,仿佛要將這些流言蜚語一同捏碎。
“萬東流!”
永定帝的聲音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卻更添了幾分不容置疑的威嚴。
“你即刻著手調查此事,務必查清流言來源,無論是誰,膽敢造謠生事,一律嚴懲不貸!如果今日查不出來源頭……
那,朕誅你九族!”
萬東流聞言,卻如獲大赦,連忙磕頭謝恩:
“微臣遵旨,定不負陛下厚望!”
永定帝輕輕擺手,示意萬東流退下,隨後整理了一下龍袍,大步流星邁向養心殿外。
太和殿。
隨著永定帝坐上龍椅,殿內的氛圍頓時一滯。
殿內,永定帝端坐龍椅,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跪拜的群臣。
大殿之中,靜得連一根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見,大臣們或低頭沉思,或眼神閃爍,都在默默揣測著今日早朝的風向。
趙可懷感受到永定帝心緒不佳,但作為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發生了滅門慘案,他必須要奏報。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穩定了心神,從隊列中走出,躬身行禮:
“啟稟陛下,微臣五城兵馬司指揮使趙可懷,有要事奏報。”
永定帝微微頷首,示意趙可懷繼續。
“昨夜,京師發生一起驚天慘案,竇府上下一百餘口,一夜之間盡遭屠戮,府邸被付之一炬,現場慘不忍睹。”
等趙可懷奏報完,大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嘩然。
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有些剛剛得知這個消息的大臣,更是驚訝的無以複加。
永定帝的臉色在趙可懷的稟報中愈發陰沉,他緊握著龍椅的扶手,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大殿內的喧嘩聲漸漸平息,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永定帝身上,等待著他的反應。
“趙愛卿,此事可屬實?”
永定帝的聲音無比低沉,讓人聽不出他的喜怒。
趙可懷跪伏在地,語氣堅定:
“微臣所言句句屬實,現場已封鎖,五城兵馬司正全力調查,力求早日捉拿兇手,以慰竇家在天之靈。”
永定帝沉默片刻,似乎在壓抑著內心的憤怒與震驚。
他深知,竇家在朝中雖非權勢滔天,但其背後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卻不容小覷。
此等慘案,不僅是對竇家的打擊,更是對朝廷威嚴的挑戰。
“趙愛卿,你務必盡心盡力,務求早日破案。朕要知道,是誰膽敢在京師大肆行兇,挑戰朕的底線!”
永定帝的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微臣遵旨!”
趙可懷躬身應命。
永定帝的目光再次掃視大殿,語氣冰冷:
“朕希望,此事隻是個別事件,而非有人蓄意為之。
朕的朝廷,不容許有任何威脅穩定的存在。諸位愛卿,爾等身為朝廷重臣,當以身作則,共同維護朝廷的安寧。”
頓了頓,永定帝的目光掃視在群臣身上,繼續道:
“眾位愛卿,大商乃寡人之大商,乃諸位之大商,乃百姓之大商。
朕,絕對不允許有人挑戰朕的權威,更不容許任何分裂朕與大商江山社稷的行為!
關於近日在京師流傳的種種流言,朕已有所耳聞,此等無稽之談,不僅是對朕個人的侮辱,更是對大商朝綱的詆毀!”
永定帝的的目光銳利如刀,掃過每一位大臣的臉龐,仿佛要看穿他們的心思:
“流言猛於虎!
它能在無形中撕裂朝綱,瓦解人心。
朕知道,朝廷之中難免會有不同的聲音,有異議是正常的,但朕決不允許有人借此機會,散布謠言,挑撥離間,破壞朕與諸位愛卿之間的信任,更不允許它們影響到我大商的穩定與繁榮!”
永定帝的話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他站起身來,龍袍隨風輕輕擺動,一股帝王之氣油然而生:
“朕要求,從今日起,所有官員,無論職位高低,都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嚴禁任何形式的流言蜚語在朝廷內外流傳。
一旦發現,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說完,永定帝再次掃視了一下群臣,發現並無與他約定好的竇老太君身影,心中一沉。但表麵麵上卻不露聲色。
他不知道的是,竇老太君將“楚南離十大罪狀”交給武安侯之後。
原本武安侯心中激動不已,認為是借此靠上永定帝的大好機會。
但是清早在太和殿外候場之時,他聽到有人談論“竇家滅門”之事以及其他流言後,他心中頓時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他可能有一點兒蠢,但並不傻。
所以,上殿之後,他直接將“楚南離十大罪狀”緊緊的藏進袖筒之中,然後像鴕鳥一樣縮著身子。
裝聾作啞,不聽不說不做。
這時,禮部尚書沈慕白出列躬身說道:
“陛下,鎮南王已入京多日,依照禮製應宣召其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