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這便叫他們送上筆墨來。”顧若蘭道。
劉綽趕忙阻攔,“不急!”
顧若蘭有些不解,“為何?”她再次起身,趴到劉綽耳邊輕聲道,“綽姐,你也記不住全部了?慚愧,我就隻記住了最後一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知道這幾句能對你有點幫助麽?”
劉綽笑著道:“不是因為這個。子時過半後便算是台郎的生辰了。我想把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元夕》送給他。”
原本她想在迴程時,在車上說給他聽的。
顧若蘭壞笑著坐迴座位,揶揄道:“哎吆,哎吆,知道你們感情好了,原來綽姐姐是想等到子時專門送給裕阿兄啊!”
李二原本還想,要不幹脆讓顧若蘭把椅子搬到劉綽另一邊去,省得她倆總這麽咬耳朵累得慌。一聽這話倒有些受寵若驚了,沒想到劉綽竟想用一首送給他的詩來參加鬥詩大會。
上迴聽到劉綽那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他便知道她詩才了得,隻是平日裏喜歡的東西太多,不樂意表露罷了。不過,若是送給他的詩,不就是情詩?綽綽真的要把這樣的詩掛在杏花樓中展示一整天?她來到長安不過才半年,卻真的已經將長安女子的豪放灑脫學了個十足十。
“好個顧九,你怎麽說出來了,這還怎麽算驚喜?”劉綽這迴倒是真的有些羞惱了。若真是她的原創也還好說,此等借花獻佛的勾當,她心中本就有些惶恐和惴惴。
李二笑著道:“無妨,我可以權當自己什麽都沒聽到。”
杏花樓本就是文人墨客們的常聚地之一,這上元節鬥詩大會又已舉辦了多年。亥時的更鼓響過後,登樓的人越來越多。有食客,有書生,也有全然是來看熱鬧的樂子人。
走廊上的動靜也越來越大,因為已經有不少人揮毫潑墨,寫就了自己的詩篇。食客們紛紛從三樓、四樓的雅間和一樓大堂湧到了二樓的題詩處。叫好之聲不絕於耳。
“二叔?聽掌櫃的說你也在杏花樓中,竟是真的!”跟著李誠進門的是一個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卻一口一個二叔的喊著李德裕。
顧、劉二人起身行禮。
李二介紹道:“綽綽,若蘭妹妹,這是我族兄李巽家的五郎,李緘。五郎,這是我的未婚妻子,劉綽。這位是京兆尹顧家的九娘子,顧若蘭。”
李緘忙笑著道:“見過劉五娘子,顧九娘子。別看我年紀大,輩分卻小。果然聞名不如見麵,兩位娘子真是好相貌!今日上元佳節,我跟韋縣丞家的韋大郎還有李禦史家的李大郎一起在這樓中吃酒。本想約二叔一起出來逛逛的。可他說自己已經有約了,原來是要會佳人。真是重色輕友!”
李二道:“他們兩個呢?”
“他們兩個在二樓雅間等著呢。我們到的早,特意挑了離題詩處近的房間。怎麽樣,二叔,跟我一道下去看看吧?去年讓你提前溜了,今年說什麽你也得下去給我們鎮鎮場子!若是再讓那個趙五郎得意,以後我們幾個可就別在長安城混了!”
顧若蘭小聲道:“你家李二的輩分是真高!李巽今年都六十多了,都跟他平輩!”
劉綽心下有些竊喜,大家族親戚多,如此一來,她以後站規矩的地方就更少了。畢竟輩分高,尋常的大姑娘小媳婦都不能在她麵前擺長輩的譜了。
顧若蘭又道:“韋縣丞出身名門,是京兆萬年人。元日那天,見過他上門給我祖父拜年。這個李禦史說起來跟李二家還有點親戚,也是趙郡讚皇人,不過是趙郡李氏東祖的。這兩家的郎君跟你家李二的關係都不錯。你來長安前,這種日子必定是混在一處的。去年就是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碰到了那兩個。”
劉綽道:“反正就是名門之後跟名門之後玩唄!”
李二道:“春闈在即,今日樓中必定才子眾多。他們為博才名,少不得要使出渾身解數!我才疏學淺,實在不想跟他們爭名鬥勝!”
劉綽聽的出來,李二這話不止是對李五郎說的,也是對她跟顧若蘭說的。
雖說今日在長安城其他地方必然也有詩會,但其影響力和人流量自然跟杏花樓的鬥詩大會不可同日而語。
杏花樓的食客,達官顯貴眾多。
不少沒有背景的讀書人都是帶著提前準備好的詩歌來的。若是有幸得哪位顯貴賞識,幫著引薦一二,日後必定前途不可限量。
“你就別謙虛了。知道你一向不樂意與這些學子們爭搶。可我們也不求得三甲啊,隻要能壓過那個趙五郎一頭就行。可惜我隻好書法,不善寫詩,不然也不會上來勞煩你。二叔,你是不知道,趙五那廝去年有多囂張!”
這邊正說著,又有兩個少年郎君前後腳入得門來,一高一矮,卻是跟李二差不多年紀的。
“李五郎,托你上來喊人,你怎麽也不下去了?”個高一點的少年道。
“我這不是正勸著呢嘛!可二叔他有美相陪,不樂意搭理我啊!”李緘道,“韋澳,你們怎麽也上來了?”
“別提了,那個趙五就在咱們隔壁的房間。剛才特地過去下了戰書。他還帶了七八個府上的幕僚呢!另外,今日舒王殿下似乎也在杏花樓中。據聞他今夜宴請的乃是昌黎先生!”個子矮點的少年道。
韋澳道:“啊?昌黎先生也在?我怎麽不知道?李璆,咱們倆不是一起上來的麽?”
李璆道:“你光顧著趕路,定然是沒留心樓中人的談話吧?”
大家又在李二的引薦下,各自見禮。
李璆道:“原來二郎是舍不得劉掌食?既如此,那還等什麽,一起下去吧!我們那個房間寬敞得很,大過節的,還是得人多湊在一起才熱鬧啊!也讓我們盡盡地主之誼,好好招待招待未來的嫂夫人!”
韋澳道:“是啊,正好今日顧九娘子也在。她素有詩名,聽聞剛在奇珍齋以詩為謎麵,得了頭彩。不正是我等的一大助力?咱們可不像那個趙五似的,參加詩會還帶著府中幕僚,咱們朋友多!”
李二看向劉綽,見她並沒有絲毫不悅的樣子,又知道她為了那十萬錢也要參加鬥詩大會,去二樓雅間觀察場間情形,自然也更加方便。
沒等他點頭,顧若蘭已然拉著劉綽出門。“那還等什麽?咱們這便下去吧,我早就想去瞧熱鬧了!”
李璆和韋澳歡喜不已,當先帶路。
下樓時,劉綽憑欄俯瞰。
題詩處是從二樓伸出去的一個平台,杏花樓上下左右之人都可以看到上頭發生的事。若想博名聲,在那寫,的確比在房間裏寫好再拿出去要強上許多。
李五郎三人所定的房間的確十分寬敞,窗戶也早已經被打開。眾人重新入座後,一心瞧熱鬧的顧若蘭特意拉著劉綽坐在靠窗的位置。
李二則被三個好友給圍住了。韋澳忙著打發奴仆去探聽其他房間的情報。
李緘則拍著胸脯保證,“今夜諸位才子才女若有好詩盡管吟來,李某負責謄寫。”
劉綽聽到韓愈也在樓中本想前去拜會,但想到他是在舒王房中,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綽姐,一會兒你那首元夕一出來,肯定能拔得頭籌。這筆十萬錢的彩頭意義非凡,你想好怎麽用了麽?要不要我給你出個主意?”
劉綽聽得有趣,心道:這個顧九,她倒是對我充滿了自信啊。這就開始惦記起怎麽花那十萬錢了。
“你想怎麽用?不妨說來聽聽!”
顧九湊近劉綽道,“綽姐,咱們兩個馬上就成年了,要不要去逛青樓啊?我實在是好奇裏麵是什麽樣子的!畢竟電視劇和小說裏的那些主角們都要去青樓看看的。咱倆若是不去開開眼界,豈不有些可惜?”
劉綽上輩子畢竟比顧若蘭大了幾歲,重生後又在彭城劉家,見過更多的貧苦老百姓,比她接地氣多了。想了想道:“說實話,我也一直挺好奇的。可是那種地方,也就電視上看著風流有趣,實際上對女子而言卻如地獄一般。咱們兩個去了,若是看到看不過眼的,是救人還是不救?若要救,救幾個,救得過來麽?”
顧若蘭倒從沒考慮過這個。
她在長安錦衣玉食地出生長大,圈子裏的人最次也是五品官的家裏人,已經許久沒有共情過普通人的生活了。隻是遺憾於男人可以去玩,為什麽她不能去玩。
她被劉綽的問題問住了。
“啊,還要考慮這麽多?我就是想讓咱們兩個的成人禮有趣些,離經叛道些...那要不你說,之後咱們用這十萬錢去做什麽?\"
這話顧若蘭是用正常音量說的。原本也沒什麽。
可好巧不巧,上一個寫詩人的喝彩聲已經結束。每有新入場的人寫詩,樓中都會異常安靜片刻。她那句話便是在這個片刻說出口的。
這下不止房中的幾個少年郎,守在外麵的家仆,便是走廊不遠處的看客們也全都聽到了。
李誠心道:顧府尹平日裏的家教得多嚴格,才能讓這位顧九娘子總想著做些離經叛道的事情出來。
顧九身邊的喜鵲不識字,對詩會什麽的不感興趣,一心隻放在伺候她家小姐身上。雖說因為樓中噪音,兩個女孩的對話,她隻聽了個斷斷續續。但逛青樓幾個字還是飄進了她的耳中。
她也在心裏哎吆了一聲:幸虧劉五娘子是個靠譜的,否則小姐又不知道能捅出什麽簍子出來呢!
韋澳心道:這位顧九娘子如此大才麽?居然認定了那十萬錢會是自己的囊中之物,甚至籌劃起怎麽花了?
李五郎和李大郎互視一眼,心道:她說的那十萬錢,是我理解的那十萬錢吧?
\"真是大言不慚!以為自己是李太白麽?不過是個會做幾道菜的廚子,居然就認定了自己能贏?”窗外突然響起一個尖酸刻薄的女聲。
顧若蘭看清來人後,立刻迴噴,“趙三娘,你嘴裏放幹淨點!綽姐姐是正經的東宮女官,你如此胡言亂語,眼中還有沒有太子殿下?”
許是因為李吉甫上書彈劾了她外祖李錡的緣故,趙三娘自知跟李二已毫無可能,絲毫也不顧及自己在他麵前的淑女形象,繼續挖苦道:“難道給太子殿下做廚子就不是廚子了?我剛才的話,哪裏說錯了?”
“裕阿兄,上元安康!”趙三娘身邊還有個聞喜縣主,她隔窗對著屋裏的李二先行了禮,卻是理都沒理其他人。
她在劉綽那吃過虧,不敢直接招惹她,便嘲諷顧若蘭道:“顧九,你怎麽屈尊降貴跟七品官家的女娘玩到一起去了?我們對太子殿下可是恭敬得很,你少來搬弄是非!”
顧若蘭氣得就要站起來,“我搬弄是非?分明是你們說話夾槍帶棒,不知禮數。綽姐姐有品有銜,自食其力,當為女子楷模。比你們這些遊手好閑之人可不知要強出多少倍!”
趙三娘捋了捋鬢發,“誰不知禮數?你說的莫不是你身邊坐著的這位?說什麽徐州大族,偏偏自甘下賤在東市經營什麽饕餮樓。賤商的營生都做,如今又惦記上詩會的彩頭,真是窮人賤命,怕是這輩子沒見過銀錢吧?”
“你...”沒等顧九起身,一道殘影從窗子裏飛了出去,緊貼著趙三娘的耳邊砸到了柱子上,跌成了碎片。
那是李二手中的茶杯。
“趙三娘子,還請慎言!莫非在你眼中,宮中的章尚食也是廚子?綽綽是宮廷女官,自重身份,不與你這等市井之人一般見識。可你的父兄皆在朝中有職,你若再敢胡言亂語,李某就要問問禦史們能不能追究他們一個教女無方的罪過了!”
趙三娘早就被那杯子嚇得沒了聲音。剛才若是偏上那麽一兩寸,她的臉可就要見血了。
聞喜縣主也是嚇得花容失色。“裕阿兄,你嚇到我了!”
李二的幾個友人,更是極少見他發怒的樣子。
李璆道:“正是如此,劉掌食今日乃是我的客人。二位卻如此出言不遜,待我迴去,少不得要跟家父說道說道。”
果然不過就是這麽三板斧,攻擊官職低,攻擊經商乃是賤業,攻擊劉家沒他們家底厚。
劉綽輕笑,“台郎,李兄,切莫動怒。今日可是上元節,為了這樣的人生氣,實在不值。既有詩會,那便在詩文上見真章吧!我這便賦詩一首,送給縣主和趙三娘子!”
顧若蘭以為劉綽這是將背誦辛棄疾那首《元夕》的時辰提前了,當即也來了精神,但還是有些不甘心道:“不是說要寫首詩送給裕阿兄的麽?怎麽能便宜了她們兩個?”
劉綽自信起身,“誰說我隻作了一首詩的?”
顧若蘭看熱鬧不嫌事大地招唿起房中的人,”走啊,綽姐姐要賦詩了,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麽叫真正的才華橫溢!”她看向趙、裴二人,挑釁道:“看看到底是誰在大言不慚!”
因為他們的口角,這段時間內並沒有其他人到題詩處。劉綽所行軌跡便是全場矚目的焦點。
舒王和韓愈也通過窗戶看著場間的一切。
韓愈驚唿:“劉五娘子竟也在樓中?”
舒王道:“昌黎先生也識得劉掌食?”
韓愈道:“當日在張仆射府上見過。今年上半年,在洛陽也見過一麵。”
杏花樓的掌櫃見到劉綽從房間走出,忙捧著筆熱情地迎了上去。“劉五娘子,請!”
李緘接過筆道:“劉五娘子隻管賦詩,我來寫!”
“早聽聞李五郎善書,今日能得見墨寶,乃是小店的榮幸,這邊請!”掌櫃的道。
等李緘站定,劉綽也開口了。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話音落,顧若蘭當先叫好。
“好一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好詩!”
之後,杏花樓中才響起綿綿不絕的喝彩聲。
李二低笑,她自己不也生氣了,這才寫詩挖苦對方。這便是她要送我的那首元夕麽?
聞喜縣主和趙三娘倒也不笨,立時便羞紅了臉。
她們去年在杏花樓中看上李二郎,又糾纏到人家溜之大吉的事,長安城中知道的達官顯貴並不少。
這首詩寫了兩次上元節約會。去年順利見麵,兩情依依,情話綿綿。今年卻舊情難續,徒剩相思之苦。
樓中每層都留了唱詩的小二。每每出現佳作,便會在相應樓層小跑著大聲誦讀一遍,以求讓所有人都能聽到。
“意味雋永,語短情長。”韓愈歎道。
舒王道:“是啊,讓人一點也看不出她是在挖苦人!”
韓愈不知道聞喜縣主、趙三娘與劉綽和李二之間的瓜葛,有些摸不著頭腦,“情真意切,今夜過後必能成為教坊名曲!”
劉綽迴身看著二女,做了個請的姿勢,“這便是劉某要送給二位的詩!我與二郎現在要去奇珍齋看結果,待我們迴來,希望二位能做出壓得過我的詩出來。因為子時我還要作一首詩,不過那首是要送給二郎,賀他生辰的!不要讓我失望哦!”
言罷,揚長而去。
劉綽趕忙阻攔,“不急!”
顧若蘭有些不解,“為何?”她再次起身,趴到劉綽耳邊輕聲道,“綽姐,你也記不住全部了?慚愧,我就隻記住了最後一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知道這幾句能對你有點幫助麽?”
劉綽笑著道:“不是因為這個。子時過半後便算是台郎的生辰了。我想把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元夕》送給他。”
原本她想在迴程時,在車上說給他聽的。
顧若蘭壞笑著坐迴座位,揶揄道:“哎吆,哎吆,知道你們感情好了,原來綽姐姐是想等到子時專門送給裕阿兄啊!”
李二原本還想,要不幹脆讓顧若蘭把椅子搬到劉綽另一邊去,省得她倆總這麽咬耳朵累得慌。一聽這話倒有些受寵若驚了,沒想到劉綽竟想用一首送給他的詩來參加鬥詩大會。
上迴聽到劉綽那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他便知道她詩才了得,隻是平日裏喜歡的東西太多,不樂意表露罷了。不過,若是送給他的詩,不就是情詩?綽綽真的要把這樣的詩掛在杏花樓中展示一整天?她來到長安不過才半年,卻真的已經將長安女子的豪放灑脫學了個十足十。
“好個顧九,你怎麽說出來了,這還怎麽算驚喜?”劉綽這迴倒是真的有些羞惱了。若真是她的原創也還好說,此等借花獻佛的勾當,她心中本就有些惶恐和惴惴。
李二笑著道:“無妨,我可以權當自己什麽都沒聽到。”
杏花樓本就是文人墨客們的常聚地之一,這上元節鬥詩大會又已舉辦了多年。亥時的更鼓響過後,登樓的人越來越多。有食客,有書生,也有全然是來看熱鬧的樂子人。
走廊上的動靜也越來越大,因為已經有不少人揮毫潑墨,寫就了自己的詩篇。食客們紛紛從三樓、四樓的雅間和一樓大堂湧到了二樓的題詩處。叫好之聲不絕於耳。
“二叔?聽掌櫃的說你也在杏花樓中,竟是真的!”跟著李誠進門的是一個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卻一口一個二叔的喊著李德裕。
顧、劉二人起身行禮。
李二介紹道:“綽綽,若蘭妹妹,這是我族兄李巽家的五郎,李緘。五郎,這是我的未婚妻子,劉綽。這位是京兆尹顧家的九娘子,顧若蘭。”
李緘忙笑著道:“見過劉五娘子,顧九娘子。別看我年紀大,輩分卻小。果然聞名不如見麵,兩位娘子真是好相貌!今日上元佳節,我跟韋縣丞家的韋大郎還有李禦史家的李大郎一起在這樓中吃酒。本想約二叔一起出來逛逛的。可他說自己已經有約了,原來是要會佳人。真是重色輕友!”
李二道:“他們兩個呢?”
“他們兩個在二樓雅間等著呢。我們到的早,特意挑了離題詩處近的房間。怎麽樣,二叔,跟我一道下去看看吧?去年讓你提前溜了,今年說什麽你也得下去給我們鎮鎮場子!若是再讓那個趙五郎得意,以後我們幾個可就別在長安城混了!”
顧若蘭小聲道:“你家李二的輩分是真高!李巽今年都六十多了,都跟他平輩!”
劉綽心下有些竊喜,大家族親戚多,如此一來,她以後站規矩的地方就更少了。畢竟輩分高,尋常的大姑娘小媳婦都不能在她麵前擺長輩的譜了。
顧若蘭又道:“韋縣丞出身名門,是京兆萬年人。元日那天,見過他上門給我祖父拜年。這個李禦史說起來跟李二家還有點親戚,也是趙郡讚皇人,不過是趙郡李氏東祖的。這兩家的郎君跟你家李二的關係都不錯。你來長安前,這種日子必定是混在一處的。去年就是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碰到了那兩個。”
劉綽道:“反正就是名門之後跟名門之後玩唄!”
李二道:“春闈在即,今日樓中必定才子眾多。他們為博才名,少不得要使出渾身解數!我才疏學淺,實在不想跟他們爭名鬥勝!”
劉綽聽的出來,李二這話不止是對李五郎說的,也是對她跟顧若蘭說的。
雖說今日在長安城其他地方必然也有詩會,但其影響力和人流量自然跟杏花樓的鬥詩大會不可同日而語。
杏花樓的食客,達官顯貴眾多。
不少沒有背景的讀書人都是帶著提前準備好的詩歌來的。若是有幸得哪位顯貴賞識,幫著引薦一二,日後必定前途不可限量。
“你就別謙虛了。知道你一向不樂意與這些學子們爭搶。可我們也不求得三甲啊,隻要能壓過那個趙五郎一頭就行。可惜我隻好書法,不善寫詩,不然也不會上來勞煩你。二叔,你是不知道,趙五那廝去年有多囂張!”
這邊正說著,又有兩個少年郎君前後腳入得門來,一高一矮,卻是跟李二差不多年紀的。
“李五郎,托你上來喊人,你怎麽也不下去了?”個高一點的少年道。
“我這不是正勸著呢嘛!可二叔他有美相陪,不樂意搭理我啊!”李緘道,“韋澳,你們怎麽也上來了?”
“別提了,那個趙五就在咱們隔壁的房間。剛才特地過去下了戰書。他還帶了七八個府上的幕僚呢!另外,今日舒王殿下似乎也在杏花樓中。據聞他今夜宴請的乃是昌黎先生!”個子矮點的少年道。
韋澳道:“啊?昌黎先生也在?我怎麽不知道?李璆,咱們倆不是一起上來的麽?”
李璆道:“你光顧著趕路,定然是沒留心樓中人的談話吧?”
大家又在李二的引薦下,各自見禮。
李璆道:“原來二郎是舍不得劉掌食?既如此,那還等什麽,一起下去吧!我們那個房間寬敞得很,大過節的,還是得人多湊在一起才熱鬧啊!也讓我們盡盡地主之誼,好好招待招待未來的嫂夫人!”
韋澳道:“是啊,正好今日顧九娘子也在。她素有詩名,聽聞剛在奇珍齋以詩為謎麵,得了頭彩。不正是我等的一大助力?咱們可不像那個趙五似的,參加詩會還帶著府中幕僚,咱們朋友多!”
李二看向劉綽,見她並沒有絲毫不悅的樣子,又知道她為了那十萬錢也要參加鬥詩大會,去二樓雅間觀察場間情形,自然也更加方便。
沒等他點頭,顧若蘭已然拉著劉綽出門。“那還等什麽?咱們這便下去吧,我早就想去瞧熱鬧了!”
李璆和韋澳歡喜不已,當先帶路。
下樓時,劉綽憑欄俯瞰。
題詩處是從二樓伸出去的一個平台,杏花樓上下左右之人都可以看到上頭發生的事。若想博名聲,在那寫,的確比在房間裏寫好再拿出去要強上許多。
李五郎三人所定的房間的確十分寬敞,窗戶也早已經被打開。眾人重新入座後,一心瞧熱鬧的顧若蘭特意拉著劉綽坐在靠窗的位置。
李二則被三個好友給圍住了。韋澳忙著打發奴仆去探聽其他房間的情報。
李緘則拍著胸脯保證,“今夜諸位才子才女若有好詩盡管吟來,李某負責謄寫。”
劉綽聽到韓愈也在樓中本想前去拜會,但想到他是在舒王房中,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綽姐,一會兒你那首元夕一出來,肯定能拔得頭籌。這筆十萬錢的彩頭意義非凡,你想好怎麽用了麽?要不要我給你出個主意?”
劉綽聽得有趣,心道:這個顧九,她倒是對我充滿了自信啊。這就開始惦記起怎麽花那十萬錢了。
“你想怎麽用?不妨說來聽聽!”
顧九湊近劉綽道,“綽姐,咱們兩個馬上就成年了,要不要去逛青樓啊?我實在是好奇裏麵是什麽樣子的!畢竟電視劇和小說裏的那些主角們都要去青樓看看的。咱倆若是不去開開眼界,豈不有些可惜?”
劉綽上輩子畢竟比顧若蘭大了幾歲,重生後又在彭城劉家,見過更多的貧苦老百姓,比她接地氣多了。想了想道:“說實話,我也一直挺好奇的。可是那種地方,也就電視上看著風流有趣,實際上對女子而言卻如地獄一般。咱們兩個去了,若是看到看不過眼的,是救人還是不救?若要救,救幾個,救得過來麽?”
顧若蘭倒從沒考慮過這個。
她在長安錦衣玉食地出生長大,圈子裏的人最次也是五品官的家裏人,已經許久沒有共情過普通人的生活了。隻是遺憾於男人可以去玩,為什麽她不能去玩。
她被劉綽的問題問住了。
“啊,還要考慮這麽多?我就是想讓咱們兩個的成人禮有趣些,離經叛道些...那要不你說,之後咱們用這十萬錢去做什麽?\"
這話顧若蘭是用正常音量說的。原本也沒什麽。
可好巧不巧,上一個寫詩人的喝彩聲已經結束。每有新入場的人寫詩,樓中都會異常安靜片刻。她那句話便是在這個片刻說出口的。
這下不止房中的幾個少年郎,守在外麵的家仆,便是走廊不遠處的看客們也全都聽到了。
李誠心道:顧府尹平日裏的家教得多嚴格,才能讓這位顧九娘子總想著做些離經叛道的事情出來。
顧九身邊的喜鵲不識字,對詩會什麽的不感興趣,一心隻放在伺候她家小姐身上。雖說因為樓中噪音,兩個女孩的對話,她隻聽了個斷斷續續。但逛青樓幾個字還是飄進了她的耳中。
她也在心裏哎吆了一聲:幸虧劉五娘子是個靠譜的,否則小姐又不知道能捅出什麽簍子出來呢!
韋澳心道:這位顧九娘子如此大才麽?居然認定了那十萬錢會是自己的囊中之物,甚至籌劃起怎麽花了?
李五郎和李大郎互視一眼,心道:她說的那十萬錢,是我理解的那十萬錢吧?
\"真是大言不慚!以為自己是李太白麽?不過是個會做幾道菜的廚子,居然就認定了自己能贏?”窗外突然響起一個尖酸刻薄的女聲。
顧若蘭看清來人後,立刻迴噴,“趙三娘,你嘴裏放幹淨點!綽姐姐是正經的東宮女官,你如此胡言亂語,眼中還有沒有太子殿下?”
許是因為李吉甫上書彈劾了她外祖李錡的緣故,趙三娘自知跟李二已毫無可能,絲毫也不顧及自己在他麵前的淑女形象,繼續挖苦道:“難道給太子殿下做廚子就不是廚子了?我剛才的話,哪裏說錯了?”
“裕阿兄,上元安康!”趙三娘身邊還有個聞喜縣主,她隔窗對著屋裏的李二先行了禮,卻是理都沒理其他人。
她在劉綽那吃過虧,不敢直接招惹她,便嘲諷顧若蘭道:“顧九,你怎麽屈尊降貴跟七品官家的女娘玩到一起去了?我們對太子殿下可是恭敬得很,你少來搬弄是非!”
顧若蘭氣得就要站起來,“我搬弄是非?分明是你們說話夾槍帶棒,不知禮數。綽姐姐有品有銜,自食其力,當為女子楷模。比你們這些遊手好閑之人可不知要強出多少倍!”
趙三娘捋了捋鬢發,“誰不知禮數?你說的莫不是你身邊坐著的這位?說什麽徐州大族,偏偏自甘下賤在東市經營什麽饕餮樓。賤商的營生都做,如今又惦記上詩會的彩頭,真是窮人賤命,怕是這輩子沒見過銀錢吧?”
“你...”沒等顧九起身,一道殘影從窗子裏飛了出去,緊貼著趙三娘的耳邊砸到了柱子上,跌成了碎片。
那是李二手中的茶杯。
“趙三娘子,還請慎言!莫非在你眼中,宮中的章尚食也是廚子?綽綽是宮廷女官,自重身份,不與你這等市井之人一般見識。可你的父兄皆在朝中有職,你若再敢胡言亂語,李某就要問問禦史們能不能追究他們一個教女無方的罪過了!”
趙三娘早就被那杯子嚇得沒了聲音。剛才若是偏上那麽一兩寸,她的臉可就要見血了。
聞喜縣主也是嚇得花容失色。“裕阿兄,你嚇到我了!”
李二的幾個友人,更是極少見他發怒的樣子。
李璆道:“正是如此,劉掌食今日乃是我的客人。二位卻如此出言不遜,待我迴去,少不得要跟家父說道說道。”
果然不過就是這麽三板斧,攻擊官職低,攻擊經商乃是賤業,攻擊劉家沒他們家底厚。
劉綽輕笑,“台郎,李兄,切莫動怒。今日可是上元節,為了這樣的人生氣,實在不值。既有詩會,那便在詩文上見真章吧!我這便賦詩一首,送給縣主和趙三娘子!”
顧若蘭以為劉綽這是將背誦辛棄疾那首《元夕》的時辰提前了,當即也來了精神,但還是有些不甘心道:“不是說要寫首詩送給裕阿兄的麽?怎麽能便宜了她們兩個?”
劉綽自信起身,“誰說我隻作了一首詩的?”
顧若蘭看熱鬧不嫌事大地招唿起房中的人,”走啊,綽姐姐要賦詩了,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麽叫真正的才華橫溢!”她看向趙、裴二人,挑釁道:“看看到底是誰在大言不慚!”
因為他們的口角,這段時間內並沒有其他人到題詩處。劉綽所行軌跡便是全場矚目的焦點。
舒王和韓愈也通過窗戶看著場間的一切。
韓愈驚唿:“劉五娘子竟也在樓中?”
舒王道:“昌黎先生也識得劉掌食?”
韓愈道:“當日在張仆射府上見過。今年上半年,在洛陽也見過一麵。”
杏花樓的掌櫃見到劉綽從房間走出,忙捧著筆熱情地迎了上去。“劉五娘子,請!”
李緘接過筆道:“劉五娘子隻管賦詩,我來寫!”
“早聽聞李五郎善書,今日能得見墨寶,乃是小店的榮幸,這邊請!”掌櫃的道。
等李緘站定,劉綽也開口了。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話音落,顧若蘭當先叫好。
“好一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好詩!”
之後,杏花樓中才響起綿綿不絕的喝彩聲。
李二低笑,她自己不也生氣了,這才寫詩挖苦對方。這便是她要送我的那首元夕麽?
聞喜縣主和趙三娘倒也不笨,立時便羞紅了臉。
她們去年在杏花樓中看上李二郎,又糾纏到人家溜之大吉的事,長安城中知道的達官顯貴並不少。
這首詩寫了兩次上元節約會。去年順利見麵,兩情依依,情話綿綿。今年卻舊情難續,徒剩相思之苦。
樓中每層都留了唱詩的小二。每每出現佳作,便會在相應樓層小跑著大聲誦讀一遍,以求讓所有人都能聽到。
“意味雋永,語短情長。”韓愈歎道。
舒王道:“是啊,讓人一點也看不出她是在挖苦人!”
韓愈不知道聞喜縣主、趙三娘與劉綽和李二之間的瓜葛,有些摸不著頭腦,“情真意切,今夜過後必能成為教坊名曲!”
劉綽迴身看著二女,做了個請的姿勢,“這便是劉某要送給二位的詩!我與二郎現在要去奇珍齋看結果,待我們迴來,希望二位能做出壓得過我的詩出來。因為子時我還要作一首詩,不過那首是要送給二郎,賀他生辰的!不要讓我失望哦!”
言罷,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