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半年,錦熠和承璵便會上雲龍山跟著師傅學藝,而這一次卻隻有承璵一人。早在一個月前,承璵就收到了錦熠的來信,如今襄國外患,恐無法和他一起上山了,承璵興致缺缺,等來到雲龍山已是十月初。在山上的一個月裏,承璵除了和師傅學習外,就是和祁忻玩鬧,可有時祁忻卻看得出,承璵並非像表現的那般真的開心。
“承璵,錦熠這不在,你就這麽不開心?”祁忻笑問道。
“不開心?我哪有?”承璵露出一個笑來。
承璵這般,祁忻也不再繼續問了:“承璵,來,喝了我的茶,保教你什麽煩惱都沒有了。”
“哦?你這茶是解憂茶嗎?竟有這功效?”
“試試不就知道了。”說著,祁忻為承璵斟了一杯茶。
承璵在祁忻的對麵坐下,拿起茶杯便一口喝了下去,道:“祁忻,雖然我不懂茶,但你也不用這麽騙我吧。”
“這麽說,你承認你有煩心事了?”
“祁忻呀祁忻,幾月不見,你能耐見長啊!”看著祁忻,承璵嘖嘖道。
祁忻笑道:“謝謝誇獎。不過,承璵,你能告訴我,你因何故不開心嗎?”
作為朋友,承璵很感激祁忻的關心,可事關軍國大事,承璵猶豫了,他不想給祁忻徒增煩惱,更何況……
看著承璵遊移的樣子,祁忻寬慰道:“你不願說,我也不會強迫你,但是,承璵,你若遇到什麽困難,千萬不要一個人撐著,身為朋友,我一定會全力幫你,知道嗎?”
承璵迴祁忻一個笑:“謝謝你,祁忻!”
自從承璵離開皇宮以後,就再沒能知道襄國的消息,兩個多月了,他擔心襄國的每一個故人。
襄國——宣室殿。
早朝時,不斷有各地快馬加鞭傳來的軍中急報:
“報,涼軍增兵五萬於博關外……”
“報,涼國興兵五萬,越境夜襲,洵武關失守……”
“報,涼軍三萬,逼近雒陽……”
“報,涼軍精兵兩萬,突襲衡城,衡城淪陷……”
……
一封又一封的告急文書傳入朝堂,千乘璡看著眼前的這些急報,心裏仿佛有塊巨石壓著自己透不過氣,短短幾月,沒想到局勢竟會惡化到如此地步。錦熠聽著這些軍情急報,除了擔憂,就是疑惑,為何一夜之間涼軍竟會有這麽多的兵馬?而朝臣們也早已炸開了鍋……
“這次涼軍來勢洶洶啊!”
“是啊,之前我襄軍屢次大敗涼軍,想不到如今,唉~”
“涼軍之前在邊防不是退兵了嗎,怎麽不到一月又夜襲?”
“現在說這些已然無用,如今我襄國多地失守,該如何是好啊~”
“這……不如我們議和?”
“議和,這主意不錯。”
幾個膽小的官員紛紛主張議和。
“議和?”聽著這些主和的言論,上官景不禁冷笑:“裴大將軍、羲將軍季將軍,還有前線的數萬將士現在正和敵軍浴血奮戰護我襄國河山,爾等,卻想著議和?鮑大將軍常年駐守邊防保我襄國一方平安,爾等,竟想著議和?單太尉年逾七十,請兵作戰守我襄國江山,爾等,在這裏想著議和嗎?”
上官景憤慨的一席話,使得大殿安靜了下來,一些主和的官員低下頭,不敢出聲。
上官景看向其中一個主和的官員,道:“嚴大人,剛剛是你提議議和的吧?”
被點名的嚴大人頓時冷汗涔涔。
上官景繼續道:“嚴大人正值壯年,不如本相替大人請旨,讓嚴大人代單太尉作戰博關如何?”
“丞……丞相,下官,不……不懂,兵法……”
“哎呀,本相倒忘了,嚴大人是文官,可不懂行兵布陣那一套。如此本相也不為難你,既然議和是你提起,不如,就由你擔使臣一任,前往邊防與涼國五皇子商議和一事,如何?”
“啊?丞相……大人,這……不妥,不妥……”當朝丞相的處事,滿朝文武是知道的,情急之下,嚴大人向聖上開口:“陛下,前去議和一事,還望陛下另擇他人,微臣……微臣……”
“啪!”一聲巨響,千乘璡拍案而起:“議和?嚴卿,朕有說過要議和嗎?”
文武百官早已被嚇得魂飛魄散,紛紛跪下:“陛下息怒!”
“息怒?朕的太史大人,朕的宗正大人、少府大人……你們一個個讓朕如何息怒?”千乘璡怒不可歇地看著大殿上伏地的朝臣們:“還有誰?你們還有誰主和出來告訴朕?”
一時間,沒有一個人敢出言。
“朝廷現在還有多少兵馬?”千乘璡冷聲道。
“迴陛下,京城內還能調動的兵馬隻有八萬。”沈趎小心翼翼答道。
“八萬。”千乘璡心裏默默念著這個數字,又道:“各地方呢?”
殿裏又是一陣安靜。
遲遲不見迴答,千乘璡又看向此時跪在殿下瑟瑟發抖的李大人:“李宗正,迴答朕!”
李宗正戰戰兢兢:“迴陛下,微臣,微臣剛剛估算了一下,各藩王,還有各地方官,總共能出兵十萬。”
“十八萬足矣。”李宗正話音剛落,上官景便道:“陛下,朝廷出兵博關、雒陽各兩萬,另兩萬大軍兵分兩路與鮑大將軍和羲將軍匯合,餘兩萬駐守於京城,以防不測。衡城淪陷,衡城和峽州兩地人馬暫時合並。瑞王善兵,江陽、淮陵、邯夕、峨郡四地兵馬便由瑞王統領,其餘各地方人馬便由當地藩王刺史統領。如此,陛下以為如何?”
“陛下,丞相說的倒是個不錯的法子,眼下朝廷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支援各地,隻能憑借各地藩王長官自己啦。”李修遠附議道。
千乘璡思量著,慢聲道:“如今,便隻有這樣了……李禦史?”
“臣在。”李修遠恭聲道。
“傳朕旨意:林校尉、衛校尉各率兩萬大軍前往博關、雒陽,袁校尉、鄧校尉各率一萬大軍前往西蜀、封城二地與鮑、羲二位將軍匯合,即刻出發,不得有誤!”
“承璵,錦熠這不在,你就這麽不開心?”祁忻笑問道。
“不開心?我哪有?”承璵露出一個笑來。
承璵這般,祁忻也不再繼續問了:“承璵,來,喝了我的茶,保教你什麽煩惱都沒有了。”
“哦?你這茶是解憂茶嗎?竟有這功效?”
“試試不就知道了。”說著,祁忻為承璵斟了一杯茶。
承璵在祁忻的對麵坐下,拿起茶杯便一口喝了下去,道:“祁忻,雖然我不懂茶,但你也不用這麽騙我吧。”
“這麽說,你承認你有煩心事了?”
“祁忻呀祁忻,幾月不見,你能耐見長啊!”看著祁忻,承璵嘖嘖道。
祁忻笑道:“謝謝誇獎。不過,承璵,你能告訴我,你因何故不開心嗎?”
作為朋友,承璵很感激祁忻的關心,可事關軍國大事,承璵猶豫了,他不想給祁忻徒增煩惱,更何況……
看著承璵遊移的樣子,祁忻寬慰道:“你不願說,我也不會強迫你,但是,承璵,你若遇到什麽困難,千萬不要一個人撐著,身為朋友,我一定會全力幫你,知道嗎?”
承璵迴祁忻一個笑:“謝謝你,祁忻!”
自從承璵離開皇宮以後,就再沒能知道襄國的消息,兩個多月了,他擔心襄國的每一個故人。
襄國——宣室殿。
早朝時,不斷有各地快馬加鞭傳來的軍中急報:
“報,涼軍增兵五萬於博關外……”
“報,涼國興兵五萬,越境夜襲,洵武關失守……”
“報,涼軍三萬,逼近雒陽……”
“報,涼軍精兵兩萬,突襲衡城,衡城淪陷……”
……
一封又一封的告急文書傳入朝堂,千乘璡看著眼前的這些急報,心裏仿佛有塊巨石壓著自己透不過氣,短短幾月,沒想到局勢竟會惡化到如此地步。錦熠聽著這些軍情急報,除了擔憂,就是疑惑,為何一夜之間涼軍竟會有這麽多的兵馬?而朝臣們也早已炸開了鍋……
“這次涼軍來勢洶洶啊!”
“是啊,之前我襄軍屢次大敗涼軍,想不到如今,唉~”
“涼軍之前在邊防不是退兵了嗎,怎麽不到一月又夜襲?”
“現在說這些已然無用,如今我襄國多地失守,該如何是好啊~”
“這……不如我們議和?”
“議和,這主意不錯。”
幾個膽小的官員紛紛主張議和。
“議和?”聽著這些主和的言論,上官景不禁冷笑:“裴大將軍、羲將軍季將軍,還有前線的數萬將士現在正和敵軍浴血奮戰護我襄國河山,爾等,卻想著議和?鮑大將軍常年駐守邊防保我襄國一方平安,爾等,竟想著議和?單太尉年逾七十,請兵作戰守我襄國江山,爾等,在這裏想著議和嗎?”
上官景憤慨的一席話,使得大殿安靜了下來,一些主和的官員低下頭,不敢出聲。
上官景看向其中一個主和的官員,道:“嚴大人,剛剛是你提議議和的吧?”
被點名的嚴大人頓時冷汗涔涔。
上官景繼續道:“嚴大人正值壯年,不如本相替大人請旨,讓嚴大人代單太尉作戰博關如何?”
“丞……丞相,下官,不……不懂,兵法……”
“哎呀,本相倒忘了,嚴大人是文官,可不懂行兵布陣那一套。如此本相也不為難你,既然議和是你提起,不如,就由你擔使臣一任,前往邊防與涼國五皇子商議和一事,如何?”
“啊?丞相……大人,這……不妥,不妥……”當朝丞相的處事,滿朝文武是知道的,情急之下,嚴大人向聖上開口:“陛下,前去議和一事,還望陛下另擇他人,微臣……微臣……”
“啪!”一聲巨響,千乘璡拍案而起:“議和?嚴卿,朕有說過要議和嗎?”
文武百官早已被嚇得魂飛魄散,紛紛跪下:“陛下息怒!”
“息怒?朕的太史大人,朕的宗正大人、少府大人……你們一個個讓朕如何息怒?”千乘璡怒不可歇地看著大殿上伏地的朝臣們:“還有誰?你們還有誰主和出來告訴朕?”
一時間,沒有一個人敢出言。
“朝廷現在還有多少兵馬?”千乘璡冷聲道。
“迴陛下,京城內還能調動的兵馬隻有八萬。”沈趎小心翼翼答道。
“八萬。”千乘璡心裏默默念著這個數字,又道:“各地方呢?”
殿裏又是一陣安靜。
遲遲不見迴答,千乘璡又看向此時跪在殿下瑟瑟發抖的李大人:“李宗正,迴答朕!”
李宗正戰戰兢兢:“迴陛下,微臣,微臣剛剛估算了一下,各藩王,還有各地方官,總共能出兵十萬。”
“十八萬足矣。”李宗正話音剛落,上官景便道:“陛下,朝廷出兵博關、雒陽各兩萬,另兩萬大軍兵分兩路與鮑大將軍和羲將軍匯合,餘兩萬駐守於京城,以防不測。衡城淪陷,衡城和峽州兩地人馬暫時合並。瑞王善兵,江陽、淮陵、邯夕、峨郡四地兵馬便由瑞王統領,其餘各地方人馬便由當地藩王刺史統領。如此,陛下以為如何?”
“陛下,丞相說的倒是個不錯的法子,眼下朝廷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支援各地,隻能憑借各地藩王長官自己啦。”李修遠附議道。
千乘璡思量著,慢聲道:“如今,便隻有這樣了……李禦史?”
“臣在。”李修遠恭聲道。
“傳朕旨意:林校尉、衛校尉各率兩萬大軍前往博關、雒陽,袁校尉、鄧校尉各率一萬大軍前往西蜀、封城二地與鮑、羲二位將軍匯合,即刻出發,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