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州那晚你不知便罷,然平朔二十二年秋獵,太子殿下於林間遇襲,那次你在場,你真沒發現那群黑衣刺客的異常舉動?”
漆眸低垂流轉,一副沉思狀,姚嘉紓仍感茫然,娥眉微挑繼續問向韋熙茵:“什麽異常舉動?”
麵前的人頓了頓,質疑的目光直直盯向她,再開口時語氣變得更沉:“那些刺客團團圍住太子殿下和樂寧公主,卻在我們趕去之後有了一絲鬆懈,便是那時,樂寧公主才得有機會上馬先走。同時,也是在我中劍後他們才收手結束暗殺,試問,他們那麽想要太子殿下的命,為何突然間人就撤了?你不要告訴我,是因為你姚大小姐聞名京城的劍術把那群刺客給嚇破了膽!”
滿滿的諷刺意味,姚嘉紓暫且不與之計較,細細迴憶起那日發生的一切細節,那時是赫謹行先察覺到不對勁,當即他們便駕馬急趕了過去,遠遠的,她就看到數不清的身穿夜行衣的人揮舞著手裏的刀劍,銀光刺痛了她的眼,沒有任何猶疑便怒聲自報了家門讓那群刺客有本事衝她來,也就那刺客動搖的瞬間,她看到了包圍圈裏的太子,而身邊這個絲毫不會武功的無用之人竟趁著這間隙衝進了刺客圈裏跑到了樂寧公主身邊,再之後,整片林間驟然充斥著赫謹行淒厲的撕喊,尋聲望去,太子臂彎處是血液淋漓的韋熙茵。
也就是在這時,糾纏在她周圍的黑衣人突然散去……
“你的意思,那些刺客是沐家派的?他們顧及二皇子,所以最後迫不得已才撤離?”一股寒意浸入心肺溢散至全身,姚嘉紓隻覺得自己僵得難以動彈,說出的話都透著雪子般的冷。
廂房寂靜無聲,如寒風刺骨的冬夜杳無人跡,可從那微彎的唇角她照舊解讀出了韋熙茵心裏的暗嘲還有至今對她的不信任。不禁心底生出悲涼之感,她曾引以為傲的家世和身份,沒成想有朝一日竟成了她交友的枷鎖,半月來她誠心與韋熙茵化幹戈為玉帛,盡數將她姨母和外祖所密謀之事告知於她,換來的卻依舊是韋熙茵對她的滿腹狐疑,不止是韋熙茵,紀夕朗、邢家兄妹,還有崇德侯世子皆對她所言所做之事半信半疑,可她真心幫他們啊,不能因為她的姓,就對她抱有成見啊!
耳畔車鄰鄰,慧府亂糟糟,姚嘉紓還是難以接受韋熙茵說的那些事,秋獵林間暗襲、邛州城外夜襲,還有此次太子前赴豫國國宴的路上慘遭的兩次暗殺,這一切竟是沐家所為,也就是她的外祖!那她父親呢?她父親是否有被她外祖脅迫也參與了其中?
愈想,額間的冷汗冒的愈多,倘若她父親真的與這些脫不了幹係,到時太子追究起來她要如何去救她父親呢?
一直到馬車停於府邸,姚嘉紓都沒有理清個頭緒,外祖和姨母想要的她一直都清楚,隻是他們行事如此膽大妄為卻著實令她心驚,刺殺一國儲君實乃殺頭的大罪啊,更讓她心中冒火的是,他們極大可能會再次把她父親拖下水,而她的父親呢?她勸說過無數迴讓父親和沐家、和沐黨斬斷一切幹係,可在父親眼裏她是因為太子而執迷不悟,可憐她謁忠誠以事君兮,反離群而贅肬!
之後一段時日,她仍每日上韋府小坐,以讓她姨母知道她有盡心為其效力,然而她父親迴府越發的少,心中隱隱感到不安,直到那日晚間,她從軍營迴府見到赫謹行,他的一句話讓她一整個惶惶。
“不管皇兄有沒有和戚衛率一起迴京,但明日大將軍都會率一萬大軍埋伏在迴京城的必經之路等著圍剿他們!”
心似被揪般樣痛,自乃得知太子常被暗殺,她時常夜裏都會夢到和秋獵相似的場景,她生怕太子又和在邛州那次一樣受了重傷中了劇毒,日夜禱盼總算她盼得太子迴京的消息,可也再次得知太子會遇險境,而親自造就這危險的人是她的父親,是國之大將軍……
孤身一人的太子,如何逃得出她父親的一萬大軍?不得已,她隻能向她父親下手了,她不能讓她父親背上弑儲君的罪名啊!
讓曼兒買來藥粉,又帶著曼兒一起去了軍營讓她找崇德侯世子亦或戚將軍的人暗中下藥,畢竟都是在軍中的人,接觸膳食會容易得多,而她自己則去中軍書房大鬧她父親讓他無從顧及其他。原以為這計劃天衣無縫,但第二日她得來的消息是:姚大將軍領兵一萬轉至黎岩山與戚衛率僵持時,戚衛率言太子已於前一日迴京。
欣喜與悲愁瞬間交織在心裏,她怎麽也沒料到會是這般情況,太子平安迴了京,以他的運籌帷幄定然對今日沐黨所行之事了如指掌,她的父親啊,終還是行了這謀反的路……
閣院中一排平安槐四平八穩地紮根在沃土,自她有記憶始,二十載習劍念詩皆承其庇蔭,春夏看那青翠欲滴,秋冬望其迎風冒雪,而今,卻要連同這偌大華貴的姚府在京中塌倒。
耳邊逐漸傳來鏗鏘有力的疾行聲,姚嘉紓起了身款款走出清秋閣,一早就料到的結果,事已至此,她不會想著逃開。待至正廳,毫無意外府中的侍衛已被崇德侯世子的人擒住,許是近段時日她盡心為他們探情報的情分,世子對她可謂是客氣有禮,然而他開口的話將她本就支離破碎的心碾得更碎。
“太子口諭:罪臣姚覺澄大逆不道,犯上作亂,更甚通敵叛國,屬罪大惡極,著革去大將軍職,姚府上下及其九族依我冀法皆暫押天牢,聽候發落!”
頓時,腦袋混沌一片,隻有那“通敵叛國”四個字在耳邊迴響不斷,她怔在原地良久,不可置信地看向鍾離彥然,但眼前這張冷麵,眼中似還帶著憐憫的神情讓她心中一直以來的信仰瞬間崩塌,她的父親啊,她從小就尊敬崇拜的父親,指她看天下輿圖、向她解兵法要略、教她要保家衛國的父親,竟是通敵叛國的罪臣!
不顧一切地衝往東城門,她必要向父親問個清楚明白!一路,姚嘉紓不知淚灑了多少,卻在看到那一身戎裝滿麵威武又慈愛的人時,她隻覺得格外陌生。
父親的迴答終是讓她失望透頂,“對不起”三個字輕淺又沉重地抹滅了她長久以來對父親的崇敬還有那為人子女心有的孝愛。
靜坐在軟綿的矮榻上,望著不遠處那幾盞光明的燭火,姚嘉紓的思緒仍舊纏纏繞繞,迴想紀夕朗給她看過的她父親的罪狀書,她隻覺得一切匪夷所思,猶記父親向她清楚講過這當世局勢,莒興文,賢良多;涼以武,是安邦;襄重貿,為最富;豫中庸,勝地利;而我冀開新政,精貢舉、厚農桑、修武備,以製衡其四國。
從父親的話來看,他是意在振興我冀國的,卻被她外祖、姨母所迫和涼勾結,可她姨母對人向來多疑,又怎會輕易信那涼國大將軍的話?難道隻因被那把椅子、那至高的權勢所迷了心智?太子那時與襄皇情義甚篤,所以她姨母也必須為二皇子也找個同盟來助力嗎?
可也不對啊,涼國大將軍又憑什麽認定沐家的人會同意結盟呢?
想不明白,想破了腦袋她也理不清這其中緣由,而真正清楚此事原因的人,麵對她的質問卻隻是憐惜地向她道歉……精疲力盡地倚在寒涼的牆壁抱膝埋頭,眼淚終是不受控地汩汩而下,在這牢獄待了一月多,她是既來之則安之,可一旦思及父親和外祖所犯下之事,不免悲從中來,他們身為國之將相,她最親的人啊,亦是她明德知禮的啟蒙之師,他們怎可犯下通敵叛國之罪?昔日他們所教導她的,那字字句句的豪情壯語究竟有幾分出自真心?
窸窣輕快的腳步聲這時傳來,姚嘉紓忍下眼淚,瞬間整理好當下的情緒,待一道娉婷的倩影出現在牢門前,她開口依是往日那高傲姿態:“有道‘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韋熙茵呐韋熙茵,你我白日裏方是見過,這還一日沒過呢,你就如此想念我,巴巴地又來看我了?夜裏更深露重,這大牢更是陰寒,你身子嬌貴,若染了風寒可別賴上本小姐。”
“是啊,白日裏某人還怕本小姐把她給忘了呢,這不,本小姐大晚上的特來此地向某人以示真心了。”韋熙茵壓著心底的酸楚,語氣頗是冷淡,一如往日倆人拌嘴的時候。
姚嘉紓兩隻手肘撐在雙膝上,如花瓣似地捧著臉歪頭故作得意地一笑:“某人呐麵上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但行為上還是那麽地關心本小姐,本小姐甚欣慰啊。”
厚重的牢門鎖鏈被獄卒打開,韋熙茵徑直走到姚嘉紓身邊坐下,一雙汪眸細細徘徊於咫尺的花容月貌:“何必呢,都這時候了,還要強顏歡笑?姚嘉紓,你不累嗎?在我麵前你還裝?”
累啊,怎麽不累?但她是姚嘉紓啊,自小在任何人麵前都不低頭也不服輸的姚嘉紓!
紅腫的雙眼如此酸脹,卻依舊笑眸似月:“我可沒裝,我隻是單純地討厭抱頭痛哭。曼兒不在身邊就是好啊,本小姐耳根子都清淨了,她在的時候一直在旁邊哭哭啼啼,本小姐都快被她煩死了。”
“你剛剛說我的話,現在我送給你,某人呐嘴上嫌棄人家,實則關心得不得了。想不到你姚大小姐高高在上,竟也會這般在乎一個婢女的死活。”韋熙茵真心感慨,從前隻從那些傳聞裏聽得姚家千金驕橫跋扈,後來幾次照麵,更確定她不是個好相與的人,直到近月來她時常上韋府到她的霽蘭軒小坐,更直言要同她齊心扳倒沐黨,如此幾番相處下來倒也發現姚嘉紓是個直爽性子,但她好像總有讓自己另眼相看、出其不意的那一麵,例如此前她突然很認真地說要和她做朋友,又如今日,她萬分懇她救她的婢女,這樣的姚嘉紓,她看不透啊……
聞言嫣唇如花瓣飄落湖麵,姚嘉紓目光悠悠望向獄牢的走廊,黯然憶道:“不一樣的,曼兒和旁人不一樣。整個姚府上下,除了我爹,隻有曼兒待我是真心。我的脾氣,沒幾個下人能伺候得了,但曼兒是個例外,她能忍受我無常的無理取鬧,雖然她時常一根筋說話惹我生氣,但她每句話都是我著想。當然了,她也經常犯傻讓我不知道說她什麽好,我記得我之前跟你講過,我的劍術是從小在校場跟在我爹身邊習的,那會兒啊,我常常一練就是整整一個下午,春秋還好,夏冬酷暑嚴寒的,她就那麽呆頭呆腦的站在校場看我練劍,為此我數次將她禁足於清秋閣,但她膽子總比其他人大,我前腳一走,她後腳就偷偷跟上來了,還滿嘴向我念叨她不能辜負我娘臨終前的囑托。傻曼兒啊,人死如燈滅,管不了身後事,她何必那麽一根筋……”
韋熙茵靜靜聽著,眶中蓄起了鉛水,今夜是她們今生最後一次促膝長談了吧,多想今夜就把身側之人了解個透徹,但老天卻不給她這個機會啊……
耳聰如姚嘉紓,已然聞得燕子呢喃似得啜泣聲,不想氣氛變得傷感,轉頭仍帶笑意自顧自道:“當然了,在我這,你韋大小姐和旁的人也不一樣,換作別人,定對我這個階下囚避之若浼、落井下石,你卻棉被軟榻、美酒佳肴往我這牢裏隔三差五的送,為救我性命常四處奔走,這麽看來我的眼光著實不錯,不然也不會選你做朋友。”
韋熙茵心底越發不是滋味,還未開口,就已嚐得那鹹鹹之味。
淚濕闌幹花著露,見狀姚嘉紓心下暗歎,對身側之人,她到底還是心軟、不舍呐,“韋熙茵,答應我,明日上路,不要來送我,好嗎?”纖臂攬過薄身,猶如蛛攀至蛛網般安靜安穩。
雙眸紅如兔,字字哽咽:“此生最後一麵你都不願見我,枉我這段時日來對你如此照顧……”
“我好麵子,你又不是不懂……”
“明日,你父親、你外祖,就是真的赴黃泉路了,你也不打算此前見他們最後一眼嗎?”
輕輕嗬出一笑,柔和的眉目漸染上冷霜:“我姚嘉紓臨刑前見至交好友、見救婢恩人,獨獨不見叛國賊人!”
“好,這可是你說的,姚嘉紓。”
直至天明,京城西門外見到那一抹素影,姚嘉紓方知韋熙茵前一晚的意思,她到底還是來送她最後一程了,惜別的話道不完,流放之程亦耽擱不得,轉身一瞬,隻徒留那一別如雨……
姚嘉紓身後是那巍然的城牆,少時揚鞭策馬穿過城門她隻覺顧盼自雄,然一夕間,這城牆就將她前半生和後半輩子劃了道深深永不會閉合的鴻溝,秋風凜冽,嬌嫩的麵龐再疼也及不上心頭被親人劃過的那無數道刀痕!
“小姐,若您不把消息告訴給韋小姐和世子他們,您如今也不用受這牢獄之苦了。”
她知道曼兒是想問她幫太子後悔嗎?
她不悔!時至今日,踏上這流放之路,她都不曾後悔!
國治則民安,事亂則邦危,如今朝堂局勢穩定,是她所願,是以她無悔!
漆眸低垂流轉,一副沉思狀,姚嘉紓仍感茫然,娥眉微挑繼續問向韋熙茵:“什麽異常舉動?”
麵前的人頓了頓,質疑的目光直直盯向她,再開口時語氣變得更沉:“那些刺客團團圍住太子殿下和樂寧公主,卻在我們趕去之後有了一絲鬆懈,便是那時,樂寧公主才得有機會上馬先走。同時,也是在我中劍後他們才收手結束暗殺,試問,他們那麽想要太子殿下的命,為何突然間人就撤了?你不要告訴我,是因為你姚大小姐聞名京城的劍術把那群刺客給嚇破了膽!”
滿滿的諷刺意味,姚嘉紓暫且不與之計較,細細迴憶起那日發生的一切細節,那時是赫謹行先察覺到不對勁,當即他們便駕馬急趕了過去,遠遠的,她就看到數不清的身穿夜行衣的人揮舞著手裏的刀劍,銀光刺痛了她的眼,沒有任何猶疑便怒聲自報了家門讓那群刺客有本事衝她來,也就那刺客動搖的瞬間,她看到了包圍圈裏的太子,而身邊這個絲毫不會武功的無用之人竟趁著這間隙衝進了刺客圈裏跑到了樂寧公主身邊,再之後,整片林間驟然充斥著赫謹行淒厲的撕喊,尋聲望去,太子臂彎處是血液淋漓的韋熙茵。
也就是在這時,糾纏在她周圍的黑衣人突然散去……
“你的意思,那些刺客是沐家派的?他們顧及二皇子,所以最後迫不得已才撤離?”一股寒意浸入心肺溢散至全身,姚嘉紓隻覺得自己僵得難以動彈,說出的話都透著雪子般的冷。
廂房寂靜無聲,如寒風刺骨的冬夜杳無人跡,可從那微彎的唇角她照舊解讀出了韋熙茵心裏的暗嘲還有至今對她的不信任。不禁心底生出悲涼之感,她曾引以為傲的家世和身份,沒成想有朝一日竟成了她交友的枷鎖,半月來她誠心與韋熙茵化幹戈為玉帛,盡數將她姨母和外祖所密謀之事告知於她,換來的卻依舊是韋熙茵對她的滿腹狐疑,不止是韋熙茵,紀夕朗、邢家兄妹,還有崇德侯世子皆對她所言所做之事半信半疑,可她真心幫他們啊,不能因為她的姓,就對她抱有成見啊!
耳畔車鄰鄰,慧府亂糟糟,姚嘉紓還是難以接受韋熙茵說的那些事,秋獵林間暗襲、邛州城外夜襲,還有此次太子前赴豫國國宴的路上慘遭的兩次暗殺,這一切竟是沐家所為,也就是她的外祖!那她父親呢?她父親是否有被她外祖脅迫也參與了其中?
愈想,額間的冷汗冒的愈多,倘若她父親真的與這些脫不了幹係,到時太子追究起來她要如何去救她父親呢?
一直到馬車停於府邸,姚嘉紓都沒有理清個頭緒,外祖和姨母想要的她一直都清楚,隻是他們行事如此膽大妄為卻著實令她心驚,刺殺一國儲君實乃殺頭的大罪啊,更讓她心中冒火的是,他們極大可能會再次把她父親拖下水,而她的父親呢?她勸說過無數迴讓父親和沐家、和沐黨斬斷一切幹係,可在父親眼裏她是因為太子而執迷不悟,可憐她謁忠誠以事君兮,反離群而贅肬!
之後一段時日,她仍每日上韋府小坐,以讓她姨母知道她有盡心為其效力,然而她父親迴府越發的少,心中隱隱感到不安,直到那日晚間,她從軍營迴府見到赫謹行,他的一句話讓她一整個惶惶。
“不管皇兄有沒有和戚衛率一起迴京,但明日大將軍都會率一萬大軍埋伏在迴京城的必經之路等著圍剿他們!”
心似被揪般樣痛,自乃得知太子常被暗殺,她時常夜裏都會夢到和秋獵相似的場景,她生怕太子又和在邛州那次一樣受了重傷中了劇毒,日夜禱盼總算她盼得太子迴京的消息,可也再次得知太子會遇險境,而親自造就這危險的人是她的父親,是國之大將軍……
孤身一人的太子,如何逃得出她父親的一萬大軍?不得已,她隻能向她父親下手了,她不能讓她父親背上弑儲君的罪名啊!
讓曼兒買來藥粉,又帶著曼兒一起去了軍營讓她找崇德侯世子亦或戚將軍的人暗中下藥,畢竟都是在軍中的人,接觸膳食會容易得多,而她自己則去中軍書房大鬧她父親讓他無從顧及其他。原以為這計劃天衣無縫,但第二日她得來的消息是:姚大將軍領兵一萬轉至黎岩山與戚衛率僵持時,戚衛率言太子已於前一日迴京。
欣喜與悲愁瞬間交織在心裏,她怎麽也沒料到會是這般情況,太子平安迴了京,以他的運籌帷幄定然對今日沐黨所行之事了如指掌,她的父親啊,終還是行了這謀反的路……
閣院中一排平安槐四平八穩地紮根在沃土,自她有記憶始,二十載習劍念詩皆承其庇蔭,春夏看那青翠欲滴,秋冬望其迎風冒雪,而今,卻要連同這偌大華貴的姚府在京中塌倒。
耳邊逐漸傳來鏗鏘有力的疾行聲,姚嘉紓起了身款款走出清秋閣,一早就料到的結果,事已至此,她不會想著逃開。待至正廳,毫無意外府中的侍衛已被崇德侯世子的人擒住,許是近段時日她盡心為他們探情報的情分,世子對她可謂是客氣有禮,然而他開口的話將她本就支離破碎的心碾得更碎。
“太子口諭:罪臣姚覺澄大逆不道,犯上作亂,更甚通敵叛國,屬罪大惡極,著革去大將軍職,姚府上下及其九族依我冀法皆暫押天牢,聽候發落!”
頓時,腦袋混沌一片,隻有那“通敵叛國”四個字在耳邊迴響不斷,她怔在原地良久,不可置信地看向鍾離彥然,但眼前這張冷麵,眼中似還帶著憐憫的神情讓她心中一直以來的信仰瞬間崩塌,她的父親啊,她從小就尊敬崇拜的父親,指她看天下輿圖、向她解兵法要略、教她要保家衛國的父親,竟是通敵叛國的罪臣!
不顧一切地衝往東城門,她必要向父親問個清楚明白!一路,姚嘉紓不知淚灑了多少,卻在看到那一身戎裝滿麵威武又慈愛的人時,她隻覺得格外陌生。
父親的迴答終是讓她失望透頂,“對不起”三個字輕淺又沉重地抹滅了她長久以來對父親的崇敬還有那為人子女心有的孝愛。
靜坐在軟綿的矮榻上,望著不遠處那幾盞光明的燭火,姚嘉紓的思緒仍舊纏纏繞繞,迴想紀夕朗給她看過的她父親的罪狀書,她隻覺得一切匪夷所思,猶記父親向她清楚講過這當世局勢,莒興文,賢良多;涼以武,是安邦;襄重貿,為最富;豫中庸,勝地利;而我冀開新政,精貢舉、厚農桑、修武備,以製衡其四國。
從父親的話來看,他是意在振興我冀國的,卻被她外祖、姨母所迫和涼勾結,可她姨母對人向來多疑,又怎會輕易信那涼國大將軍的話?難道隻因被那把椅子、那至高的權勢所迷了心智?太子那時與襄皇情義甚篤,所以她姨母也必須為二皇子也找個同盟來助力嗎?
可也不對啊,涼國大將軍又憑什麽認定沐家的人會同意結盟呢?
想不明白,想破了腦袋她也理不清這其中緣由,而真正清楚此事原因的人,麵對她的質問卻隻是憐惜地向她道歉……精疲力盡地倚在寒涼的牆壁抱膝埋頭,眼淚終是不受控地汩汩而下,在這牢獄待了一月多,她是既來之則安之,可一旦思及父親和外祖所犯下之事,不免悲從中來,他們身為國之將相,她最親的人啊,亦是她明德知禮的啟蒙之師,他們怎可犯下通敵叛國之罪?昔日他們所教導她的,那字字句句的豪情壯語究竟有幾分出自真心?
窸窣輕快的腳步聲這時傳來,姚嘉紓忍下眼淚,瞬間整理好當下的情緒,待一道娉婷的倩影出現在牢門前,她開口依是往日那高傲姿態:“有道‘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韋熙茵呐韋熙茵,你我白日裏方是見過,這還一日沒過呢,你就如此想念我,巴巴地又來看我了?夜裏更深露重,這大牢更是陰寒,你身子嬌貴,若染了風寒可別賴上本小姐。”
“是啊,白日裏某人還怕本小姐把她給忘了呢,這不,本小姐大晚上的特來此地向某人以示真心了。”韋熙茵壓著心底的酸楚,語氣頗是冷淡,一如往日倆人拌嘴的時候。
姚嘉紓兩隻手肘撐在雙膝上,如花瓣似地捧著臉歪頭故作得意地一笑:“某人呐麵上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但行為上還是那麽地關心本小姐,本小姐甚欣慰啊。”
厚重的牢門鎖鏈被獄卒打開,韋熙茵徑直走到姚嘉紓身邊坐下,一雙汪眸細細徘徊於咫尺的花容月貌:“何必呢,都這時候了,還要強顏歡笑?姚嘉紓,你不累嗎?在我麵前你還裝?”
累啊,怎麽不累?但她是姚嘉紓啊,自小在任何人麵前都不低頭也不服輸的姚嘉紓!
紅腫的雙眼如此酸脹,卻依舊笑眸似月:“我可沒裝,我隻是單純地討厭抱頭痛哭。曼兒不在身邊就是好啊,本小姐耳根子都清淨了,她在的時候一直在旁邊哭哭啼啼,本小姐都快被她煩死了。”
“你剛剛說我的話,現在我送給你,某人呐嘴上嫌棄人家,實則關心得不得了。想不到你姚大小姐高高在上,竟也會這般在乎一個婢女的死活。”韋熙茵真心感慨,從前隻從那些傳聞裏聽得姚家千金驕橫跋扈,後來幾次照麵,更確定她不是個好相與的人,直到近月來她時常上韋府到她的霽蘭軒小坐,更直言要同她齊心扳倒沐黨,如此幾番相處下來倒也發現姚嘉紓是個直爽性子,但她好像總有讓自己另眼相看、出其不意的那一麵,例如此前她突然很認真地說要和她做朋友,又如今日,她萬分懇她救她的婢女,這樣的姚嘉紓,她看不透啊……
聞言嫣唇如花瓣飄落湖麵,姚嘉紓目光悠悠望向獄牢的走廊,黯然憶道:“不一樣的,曼兒和旁人不一樣。整個姚府上下,除了我爹,隻有曼兒待我是真心。我的脾氣,沒幾個下人能伺候得了,但曼兒是個例外,她能忍受我無常的無理取鬧,雖然她時常一根筋說話惹我生氣,但她每句話都是我著想。當然了,她也經常犯傻讓我不知道說她什麽好,我記得我之前跟你講過,我的劍術是從小在校場跟在我爹身邊習的,那會兒啊,我常常一練就是整整一個下午,春秋還好,夏冬酷暑嚴寒的,她就那麽呆頭呆腦的站在校場看我練劍,為此我數次將她禁足於清秋閣,但她膽子總比其他人大,我前腳一走,她後腳就偷偷跟上來了,還滿嘴向我念叨她不能辜負我娘臨終前的囑托。傻曼兒啊,人死如燈滅,管不了身後事,她何必那麽一根筋……”
韋熙茵靜靜聽著,眶中蓄起了鉛水,今夜是她們今生最後一次促膝長談了吧,多想今夜就把身側之人了解個透徹,但老天卻不給她這個機會啊……
耳聰如姚嘉紓,已然聞得燕子呢喃似得啜泣聲,不想氣氛變得傷感,轉頭仍帶笑意自顧自道:“當然了,在我這,你韋大小姐和旁的人也不一樣,換作別人,定對我這個階下囚避之若浼、落井下石,你卻棉被軟榻、美酒佳肴往我這牢裏隔三差五的送,為救我性命常四處奔走,這麽看來我的眼光著實不錯,不然也不會選你做朋友。”
韋熙茵心底越發不是滋味,還未開口,就已嚐得那鹹鹹之味。
淚濕闌幹花著露,見狀姚嘉紓心下暗歎,對身側之人,她到底還是心軟、不舍呐,“韋熙茵,答應我,明日上路,不要來送我,好嗎?”纖臂攬過薄身,猶如蛛攀至蛛網般安靜安穩。
雙眸紅如兔,字字哽咽:“此生最後一麵你都不願見我,枉我這段時日來對你如此照顧……”
“我好麵子,你又不是不懂……”
“明日,你父親、你外祖,就是真的赴黃泉路了,你也不打算此前見他們最後一眼嗎?”
輕輕嗬出一笑,柔和的眉目漸染上冷霜:“我姚嘉紓臨刑前見至交好友、見救婢恩人,獨獨不見叛國賊人!”
“好,這可是你說的,姚嘉紓。”
直至天明,京城西門外見到那一抹素影,姚嘉紓方知韋熙茵前一晚的意思,她到底還是來送她最後一程了,惜別的話道不完,流放之程亦耽擱不得,轉身一瞬,隻徒留那一別如雨……
姚嘉紓身後是那巍然的城牆,少時揚鞭策馬穿過城門她隻覺顧盼自雄,然一夕間,這城牆就將她前半生和後半輩子劃了道深深永不會閉合的鴻溝,秋風凜冽,嬌嫩的麵龐再疼也及不上心頭被親人劃過的那無數道刀痕!
“小姐,若您不把消息告訴給韋小姐和世子他們,您如今也不用受這牢獄之苦了。”
她知道曼兒是想問她幫太子後悔嗎?
她不悔!時至今日,踏上這流放之路,她都不曾後悔!
國治則民安,事亂則邦危,如今朝堂局勢穩定,是她所願,是以她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