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在現代當農民2
綜穿之鬼將軍的穿越之旅 作者:煙雨無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村委會辦公室,五十多歲的村支書看著麵前的兩個大小夥子,表情有些呆滯。
“你們剛才說什麽?”
溫寧說道:“唐支書,我說我們要重新修一下房子,來村委會這裏報備一下。”
唐支書說道:“這個我聽到了,可是你們後麵說的要把你們兩家中間的空地申請下來,然後加上你們兩家的宅地基修成一棟房子?”
溫寧點頭,道:“是這樣沒錯。”
這個年過半百的老支書表情更奇怪了,一臉的狐疑,問道:“你們確定你們兩家要共用宅地基?不是修兩棟房子,而是修一棟房子?”
溫寧和李蓮花點頭。
經過唐支書的再三確認後,他們要修房子的事是過了明麵了。不過他們兩家中間那塊地還要去政府相關部門申請,還不一定能申請下來。唐支書告訴他們,現在不像以前了,宅地基的申請更加的困難了。
李蓮花為了這件事跑了很多趟才把事情辦下來,準備的煙酒茶,雞鴨鵝等禮物卻是一件都沒送出去,哪怕是強塞也沒人收。他提著東西走出大門,就看到旁邊一整麵牆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宣傳海報,海報上白色的巨大的舉報電話非常醒目。
李蓮花看看自己手裏的東西,默默的迴去了。
宅地基批了下來,二人就聯係工程隊的來修房子了。為了一年後的極端天氣,他們要修一棟非常堅固的房屋才行。所以他們找的是外地有資質的工程隊,不過工程隊也會在本地招聘工人幹活。
溫寧和李蓮花原本的房子被推倒了,他們提前在本地租了一套房,租金300塊一個月,月付。這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反倒是請人給工人們做飯的花費更大,還有工人們每天的工錢,累積下來不是一筆小數目。
房屋的設計圖紙是李蓮花自己設計的,包括兩層地下室,一層拿來做冰窖,一層拿來儲物。一樓是客廳、廚房、餐廳、茶水間,另外有一間廁所和一個比較寬敞的玄關。二樓是兩間臥室和一間書房一個衣帽間。三樓則是兩間雜物房,其他的空間做成了露台。
整棟房子沒有陽台,除了露台其他地方的門窗隻要從裏麵關上了在外麵是打不開的。而露台那裏也有一道大門,沒有鑰匙也是無法通過。
房屋外麵是一個極為寬敞的院壩,然後四周是高高的圍牆。
至於外觀風格,則是偏中式,看起來也是美輪美奐,精致古樸的。
這個世界沒有靈力,他們二人都是修煉的武功。有內力護體的情況下,極熱與極寒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其實並不難捱。為什麽要把房屋往堅固了修呢?一是因為極熱與極寒交替,尋常的房屋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二就是為了避免許多麻煩,他們雖然修習武藝,但畢竟是現代社會,環境再糟糕,國家沒亂的情況下,他們也不能隨便殺人,練武是為了保護自己,而不是逞強鬥勝。
曆時4個月,耗費了近三百萬的資金,溫寧和李蓮花的小窩總算是打造完成了。這些錢大部分都是花在了材料上,不然尋常的鄉村別墅,也就幾十萬而已。
通風至少6個月,這6個月他們不打算閑著,而是把他們兩家的土地給收拾了出來,水田就種上水稻,旱地就種上紅薯和蔬菜。李蓮花還用他的黑客技能,黑到領導人的電腦上,留下了明年開始氣候異常,會一年高溫一年嚴寒循環交替,希望國家能夠提前部署。
之後李蓮花就不管了。在現代社會,國家的力量比個人力量強大了太多太多。他把危機往上麵一遞,縱使上麵將信將疑,但他知道,堅持以人民為重的國家是絕對會為了那一分的可能性而進行行動的。所以他隻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溫寧和李蓮花都種過地,兩人幹活倒是十分利索。旁邊一塊土裏,一位大娘對他們說道:“光澆水可不行,要去買點碳銨來撒。”
兩人對視一眼,碳銨?肥料嗎?
很好,這兩人種地都是過往的經驗,那年代還沒有出現現代肥料。
溫寧努力在孫鑫的記憶裏麵翻找,總算找到了這位大娘的信息,她姓劉,孫鑫的父母都稱唿她為劉三妹。就這麽點兒,再沒有別的信息了。
溫寧露出一個靦腆的微笑,去跟劉大娘搭話。“劉三嬸,我跟李奇都是第一次種菜,沒什麽經驗,我們來跟您取取經,看怎麽種菜才能種好。”
現在的村子,三四十歲的都能稱為年輕人了,大部分的人都去大城市工作,留下老人留在家中。有的在大城市安了家,除了戶口還在老家,人是多年沒有迴來過。像溫寧和李蓮花這樣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確實挺罕見的。
他們一迴到家鄉就是修房子,也算是轟轟動動的,十裏八鄉的人也都認識了他們。
劉三嬸對溫寧和李蓮花露出和善的笑臉,熱情的把自己種菜的經驗分享給他們。知道他們的種子品類少,還說等傍晚了就把她家的一些菜種給送到他們家裏去。
迴到租住的房子後,溫寧簡單的炒了一個菜,又涼拌了一根黃瓜,等電飯煲裏的飯熟了就把菜端到餐桌上。然後去叫外麵砍柴的李蓮花吃飯。他們租住的這棟房子,主人家是用的土灶,沒有天然氣,所以他們平時需要砍柴劈柴。
飯桌上,溫寧說道:“看來我們還得學學現代農民是怎樣種地的。”
李蓮花:“我已經在網上買了一些農業方麵的書迴來,咱們慢慢學唄。”
“我們什麽時候打井?”
“明天我就去唐支書,讓他幫忙找人打井,到時候給村裏也打一個。”
“行。還得買輛車。”
“車就買帶車鬥的小皮卡,明天去了村委會後我們就去縣城裏看看,把車買了。”
“那你去買車,我去超市買東西,到時候你開著車來拉東西。”
“也可以。”
“你身上的錢還夠嗎?”
“夠用。我迴來之前賣了挺多的金子。”
兩人吃完飯,鄉下沒有什麽玩樂設施,他們又不想窩在家裏看電視,便想著出去走走,到處轉一轉。剛出門,就看到劉三嬸在往他們這邊走。
“劉三嬸,吃了飯沒?”溫寧喊道。
劉三嬸笑著迴道:“吃了,我來給你們送種子。”
李蓮花趕緊上前接過劉三嬸手裏拿著的種子,滿臉笑容的說道:“謝謝三嬸,您看您這還親自給我們送過來,快進屋坐坐,喝口水。”
劉三嬸推辭道:“不用,我也沒走幾步路。”
溫寧已經迴到屋裏,拿了幾個蘋果橘子出來,塞給劉三嬸。雙方你來我往幾個來迴後,劉三嬸收下溫寧給的水果。“三嬸,明天我跟李奇去播種,有什麽不懂的還找您問問。”
劉三嬸笑道:“沒問題,到時候我給你們指導指導。我要去村辦公室那邊跳舞了,你們要過去嗎?”
村委會辦公樓那邊有一個很寬敞的壩子,一到傍晚,村裏的婆婆阿姨們就要到那裏跳廣場舞。每天這個時候,那裏就是全村最熱鬧的地方。
溫寧跟李蓮花對視了一下,然後對劉三嬸說道:“那我們一起走吧。”
跟著一個熱情的阿姨走,那你就會聽到很多村裏的八卦。溫寧和李蓮花在這路上就聽劉三嬸說了誰誰誰和某某某因為田坎上的一個瓜的歸屬而吵架還差點兒打起來,最後鬧到村委會去進行調解去了。
溫寧覺得李蓮花當初阻止他在村裏承包土地的想法確實是正確的。等到明年氣候開始變化,大城市裏的生活不好過,肯定會有很多迴村的人。這些人迴村了,以前空置的土地自然也會想要重新種起來。村裏人雖然大多都是熱情且淳樸的,但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也會毫不相讓。
遠遠的就聽到了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劉三嬸忍不住加快了腳步,過去把溫寧送她的水果跟周圍的人分享了,然後加入了跳舞的隊伍。
白日裏總覺得村裏人少,沒幾個人,可現在一看,這裏的人少說也有五六十個。還有一群小孩兒在到處瘋跑。甚至還有兩條狗也在壩子周圍逛來逛去。
看到狗,李蓮花就又開始思念他的狐狸精了,用手肘戳了戳溫寧,問道:“你說我們再養條狗怎麽樣?”
溫寧點點頭,說道:“可以。另外再養三五隻雞,養一窩兔子。”
李蓮花:“你咋不把豬也給養了呢?”
溫寧聞言眼睛一亮,“是啊,我們再養兩頭豬。”
李蓮花:“……你真打算自給自足?”
溫寧反問道:“不然呢?”
李蓮花拿出手機,說道:“我再在網上買點關於養殖的書迴來。”
“你們剛才說什麽?”
溫寧說道:“唐支書,我說我們要重新修一下房子,來村委會這裏報備一下。”
唐支書說道:“這個我聽到了,可是你們後麵說的要把你們兩家中間的空地申請下來,然後加上你們兩家的宅地基修成一棟房子?”
溫寧點頭,道:“是這樣沒錯。”
這個年過半百的老支書表情更奇怪了,一臉的狐疑,問道:“你們確定你們兩家要共用宅地基?不是修兩棟房子,而是修一棟房子?”
溫寧和李蓮花點頭。
經過唐支書的再三確認後,他們要修房子的事是過了明麵了。不過他們兩家中間那塊地還要去政府相關部門申請,還不一定能申請下來。唐支書告訴他們,現在不像以前了,宅地基的申請更加的困難了。
李蓮花為了這件事跑了很多趟才把事情辦下來,準備的煙酒茶,雞鴨鵝等禮物卻是一件都沒送出去,哪怕是強塞也沒人收。他提著東西走出大門,就看到旁邊一整麵牆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宣傳海報,海報上白色的巨大的舉報電話非常醒目。
李蓮花看看自己手裏的東西,默默的迴去了。
宅地基批了下來,二人就聯係工程隊的來修房子了。為了一年後的極端天氣,他們要修一棟非常堅固的房屋才行。所以他們找的是外地有資質的工程隊,不過工程隊也會在本地招聘工人幹活。
溫寧和李蓮花原本的房子被推倒了,他們提前在本地租了一套房,租金300塊一個月,月付。這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反倒是請人給工人們做飯的花費更大,還有工人們每天的工錢,累積下來不是一筆小數目。
房屋的設計圖紙是李蓮花自己設計的,包括兩層地下室,一層拿來做冰窖,一層拿來儲物。一樓是客廳、廚房、餐廳、茶水間,另外有一間廁所和一個比較寬敞的玄關。二樓是兩間臥室和一間書房一個衣帽間。三樓則是兩間雜物房,其他的空間做成了露台。
整棟房子沒有陽台,除了露台其他地方的門窗隻要從裏麵關上了在外麵是打不開的。而露台那裏也有一道大門,沒有鑰匙也是無法通過。
房屋外麵是一個極為寬敞的院壩,然後四周是高高的圍牆。
至於外觀風格,則是偏中式,看起來也是美輪美奐,精致古樸的。
這個世界沒有靈力,他們二人都是修煉的武功。有內力護體的情況下,極熱與極寒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其實並不難捱。為什麽要把房屋往堅固了修呢?一是因為極熱與極寒交替,尋常的房屋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二就是為了避免許多麻煩,他們雖然修習武藝,但畢竟是現代社會,環境再糟糕,國家沒亂的情況下,他們也不能隨便殺人,練武是為了保護自己,而不是逞強鬥勝。
曆時4個月,耗費了近三百萬的資金,溫寧和李蓮花的小窩總算是打造完成了。這些錢大部分都是花在了材料上,不然尋常的鄉村別墅,也就幾十萬而已。
通風至少6個月,這6個月他們不打算閑著,而是把他們兩家的土地給收拾了出來,水田就種上水稻,旱地就種上紅薯和蔬菜。李蓮花還用他的黑客技能,黑到領導人的電腦上,留下了明年開始氣候異常,會一年高溫一年嚴寒循環交替,希望國家能夠提前部署。
之後李蓮花就不管了。在現代社會,國家的力量比個人力量強大了太多太多。他把危機往上麵一遞,縱使上麵將信將疑,但他知道,堅持以人民為重的國家是絕對會為了那一分的可能性而進行行動的。所以他隻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溫寧和李蓮花都種過地,兩人幹活倒是十分利索。旁邊一塊土裏,一位大娘對他們說道:“光澆水可不行,要去買點碳銨來撒。”
兩人對視一眼,碳銨?肥料嗎?
很好,這兩人種地都是過往的經驗,那年代還沒有出現現代肥料。
溫寧努力在孫鑫的記憶裏麵翻找,總算找到了這位大娘的信息,她姓劉,孫鑫的父母都稱唿她為劉三妹。就這麽點兒,再沒有別的信息了。
溫寧露出一個靦腆的微笑,去跟劉大娘搭話。“劉三嬸,我跟李奇都是第一次種菜,沒什麽經驗,我們來跟您取取經,看怎麽種菜才能種好。”
現在的村子,三四十歲的都能稱為年輕人了,大部分的人都去大城市工作,留下老人留在家中。有的在大城市安了家,除了戶口還在老家,人是多年沒有迴來過。像溫寧和李蓮花這樣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確實挺罕見的。
他們一迴到家鄉就是修房子,也算是轟轟動動的,十裏八鄉的人也都認識了他們。
劉三嬸對溫寧和李蓮花露出和善的笑臉,熱情的把自己種菜的經驗分享給他們。知道他們的種子品類少,還說等傍晚了就把她家的一些菜種給送到他們家裏去。
迴到租住的房子後,溫寧簡單的炒了一個菜,又涼拌了一根黃瓜,等電飯煲裏的飯熟了就把菜端到餐桌上。然後去叫外麵砍柴的李蓮花吃飯。他們租住的這棟房子,主人家是用的土灶,沒有天然氣,所以他們平時需要砍柴劈柴。
飯桌上,溫寧說道:“看來我們還得學學現代農民是怎樣種地的。”
李蓮花:“我已經在網上買了一些農業方麵的書迴來,咱們慢慢學唄。”
“我們什麽時候打井?”
“明天我就去唐支書,讓他幫忙找人打井,到時候給村裏也打一個。”
“行。還得買輛車。”
“車就買帶車鬥的小皮卡,明天去了村委會後我們就去縣城裏看看,把車買了。”
“那你去買車,我去超市買東西,到時候你開著車來拉東西。”
“也可以。”
“你身上的錢還夠嗎?”
“夠用。我迴來之前賣了挺多的金子。”
兩人吃完飯,鄉下沒有什麽玩樂設施,他們又不想窩在家裏看電視,便想著出去走走,到處轉一轉。剛出門,就看到劉三嬸在往他們這邊走。
“劉三嬸,吃了飯沒?”溫寧喊道。
劉三嬸笑著迴道:“吃了,我來給你們送種子。”
李蓮花趕緊上前接過劉三嬸手裏拿著的種子,滿臉笑容的說道:“謝謝三嬸,您看您這還親自給我們送過來,快進屋坐坐,喝口水。”
劉三嬸推辭道:“不用,我也沒走幾步路。”
溫寧已經迴到屋裏,拿了幾個蘋果橘子出來,塞給劉三嬸。雙方你來我往幾個來迴後,劉三嬸收下溫寧給的水果。“三嬸,明天我跟李奇去播種,有什麽不懂的還找您問問。”
劉三嬸笑道:“沒問題,到時候我給你們指導指導。我要去村辦公室那邊跳舞了,你們要過去嗎?”
村委會辦公樓那邊有一個很寬敞的壩子,一到傍晚,村裏的婆婆阿姨們就要到那裏跳廣場舞。每天這個時候,那裏就是全村最熱鬧的地方。
溫寧跟李蓮花對視了一下,然後對劉三嬸說道:“那我們一起走吧。”
跟著一個熱情的阿姨走,那你就會聽到很多村裏的八卦。溫寧和李蓮花在這路上就聽劉三嬸說了誰誰誰和某某某因為田坎上的一個瓜的歸屬而吵架還差點兒打起來,最後鬧到村委會去進行調解去了。
溫寧覺得李蓮花當初阻止他在村裏承包土地的想法確實是正確的。等到明年氣候開始變化,大城市裏的生活不好過,肯定會有很多迴村的人。這些人迴村了,以前空置的土地自然也會想要重新種起來。村裏人雖然大多都是熱情且淳樸的,但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也會毫不相讓。
遠遠的就聽到了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劉三嬸忍不住加快了腳步,過去把溫寧送她的水果跟周圍的人分享了,然後加入了跳舞的隊伍。
白日裏總覺得村裏人少,沒幾個人,可現在一看,這裏的人少說也有五六十個。還有一群小孩兒在到處瘋跑。甚至還有兩條狗也在壩子周圍逛來逛去。
看到狗,李蓮花就又開始思念他的狐狸精了,用手肘戳了戳溫寧,問道:“你說我們再養條狗怎麽樣?”
溫寧點點頭,說道:“可以。另外再養三五隻雞,養一窩兔子。”
李蓮花:“你咋不把豬也給養了呢?”
溫寧聞言眼睛一亮,“是啊,我們再養兩頭豬。”
李蓮花:“……你真打算自給自足?”
溫寧反問道:“不然呢?”
李蓮花拿出手機,說道:“我再在網上買點關於養殖的書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