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東鄰大佬失蹤!倭寇禍亂再起!官海頓悟的李信!
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 作者:狂奔間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爌,身為大明朝的輔臣,上次孔興燮案和這次鄭三俊案,這兩次你都沒有詳查過問事情來由,隻聽別人一言,就出麵反駁朕,君臣之禮何在?”
朱由檢背手說著。
韓爌作為內閣大佬,早就聽出皇帝語氣中的冷意。
“陛下,臣頂撞君父,有悖君臣之禮,按大明律,當領笞刑三十,臣這就去刑部領罰。”
韓爌低聲說著,緩緩起身,就準備離去。
“罷了,念你年歲已高,去北鎮撫司領十鞭以警示。”
韓爌聞言後再次跪下:“臣謝陛下聖恩。”
笞刑即用鞭子抽打之刑,三十鞭就是年輕人挨下來,也得躺床上一個月。
韓爌今年六十二歲,若是挨上三十鞭,朱由檢怕他直接嗝屁個求了。
前者作為東林黨的大佬,現在還不能死,他若是死了,東南可就直接炸鍋了。
韓爌和李標二人出了文淵閣後,對視一眼一陣發苦。
二人沉默著朝北鎮撫司走去,韓爌自己本身就兼著刑部尚書的職務,作為刑部老大,下麵的人誰敢打他?
皇帝剛才說的很清楚,去北鎮撫司領刑,也是真被激出了火氣。
···
南京,
皇帝的旨意被南京暗衛千戶所送到溫體仁手中。
“盧千戶!點齊人馬,即刻出發捉拿犯官鄭三俊!”溫體仁滿臉正色的說道。
“此番抓捕,本官和錦衣衛同去。”溫體仁再度補充一句。
鄭三俊作為南京戶部尚書,自身在江南勢力極大,他對盧建興帶人去拿人有些不放心。
沈舉人巷,此處是多年前舉人沈九思居家講學的地方,到現在南京官道上真正的大佬都選擇在此居住。
在街道中間最為豪華的一處府邸前,兩百錦衣衛已經把整個府邸團團圍住。
盧建興帶人衝入府邸一番搜查後,快速邁步出來。
“大人,鄭三俊不在府中,這是鄭府管家。”
溫體仁聞言後眉頭緊皺道:“你家老爺呢?”
管家迴道:“老爺昨日去了衙門處理公務,至今未迴。”
“大人,末將這就帶人去戶部拿人。”
盧建興說著就準備帶人去南京戶部搜查。
“不必了,咱們迴去。”溫體仁麵色平淡的說著,沒在解釋,直接帶著盧建興等人離去。
“大人,這是為何?”盧建興在溫體仁身側低聲詢問。
“嗬嗬,你信不信,即便你去了戶部也是白跑一趟,鄭三俊這會想必已經畏罪潛逃。”
“畏罪潛逃?這不可能吧?”盧建興有些難以置信。
從大明朝立國至今,還沒有一個犯官被皇帝下旨捉拿直接跑路的。
“你若不信,大可派人去議政苑找找。”
驛站中。
當魏忠賢和李信得知鄭三俊離奇失蹤後,都有些驚訝。
“溫大人,那些臭丘八什麽意思?窩藏犯官,公然對抗朝廷!此舉已是謀反之行!當調兵全城搜查!”
“廠公莫急,我估摸著接下來他們會有大動作,先看看再說。”
···
次日一早。
南京兵部就收到一封緊急軍情。
鬆江府出現數百倭寇作亂,已經在沿海一帶屠戮數個村子,百姓死傷上千人。
當盧建興帶著南京兵部發來的信函放到溫體仁麵前時,溫體仁意味深長的笑起來。
他目光看向李信道:“李大人,眼下應天府軍田之事已經有了結果,陛下給你的任務是整頓軍務,你今日就可以去南京兵部著手處置公事。
廠公,您可以著手新商稅推行之事了,您二位盡管忙自己的事,剩下的由我來負責即可。”
魏忠賢聽到溫體仁的話,頓時心中明白過來。
從他們到淮安開始,先是運河案的呂陵,在到軍田案牽扯出來的一眾南京官員,這一切都進行的太順了。
壓根就不是他們區區三人帶著一個千戶的錦衣衛就能做到的。
“李大人,走吧,咱倆也該做事了。”
魏忠賢說著,和李信一道起身邁步出了驛站。
“魏公公,此番咱們來南京,諸事都極為順利,為何不順藤摸瓜把南京這幫貪官汙吏一網打盡?”
魏忠賢深深的看了後者一眼解釋道:“李大仁,知道為何陛下派你隨行來南京嗎?”
李信聽著魏忠賢的詢問,一時語塞,不知說什麽。
他自己也奇怪,自己初入官場不久,僅僅擔任過大半年的順天府尹,按理說是沒有資格作為欽差出任南京,而且皇帝給的任務還是整頓軍務。
整頓軍務這種活,其實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大明朝衛所製傳承多年,早已糜爛不堪,即便把衛所全部整頓一遍,過不了多久,那些衛所照樣還是會成為達官貴人的奴仆,軍田照樣會被人用各種手段侵占。
“嗬嗬,咱家告訴你,咱們此行來江南就不是整頓吏治的,也不是整頓軍務的,咱們的任務就是在南京搞事,把南京的水徹底攪亂,如果說陛下真說了任務,那便是新稅製的推行,但是江南這些人不清理,想推行新商稅幾乎不可能,這點陛下心裏也清楚。
所以,李大人,你知道接下來該怎麽做了吧?”
李信聽完魏忠賢的話,整個人都處於懵逼中。
截至現在,他都認為皇帝派三人來就是從吏治,軍務,商稅三個手段進行改革,現在被魏忠賢出言點破後,他才明白過來,難怪皇帝要把自己丟來南京。
大明朝軍中那麽多對兵事精通的將領和朝廷大臣,皇帝一個沒派,卻派自己這麽個官場新人前來···
李信邁步走著在抬頭看到魏忠賢的身影後,猛然發現。
溫體仁、魏忠賢和自己都有一個共同點!
都是東林黨的敵人!
想到這,李信不由得想起自己的那個在山東擔任巡撫的父親李精白。
李父在天啟年間被魏忠賢調任山東巡撫,被東林黨人打上閹黨的標簽。
而李信作為李精白親子,自然不會受東林黨待見。
“信謝魏公公指點。”李信快步趕上魏忠賢,拱手在後者身旁出言感謝。
“嗬嗬,李大人不必言謝,既然你被皇爺看重,那就是自己人,你我皆是為陛下效命,以後在官場若有疑惑可隨時來尋咱家。”
李信點點頭,此時他心中對魏忠賢的看法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早些年,他對李父投靠魏忠賢,成為閹黨極為憤慨和不解。
一度對魏忠賢並沒有什麽好印象,現在看來,人都有兩麵性,有好的一麵,同時也有不好的一麵。
朱由檢背手說著。
韓爌作為內閣大佬,早就聽出皇帝語氣中的冷意。
“陛下,臣頂撞君父,有悖君臣之禮,按大明律,當領笞刑三十,臣這就去刑部領罰。”
韓爌低聲說著,緩緩起身,就準備離去。
“罷了,念你年歲已高,去北鎮撫司領十鞭以警示。”
韓爌聞言後再次跪下:“臣謝陛下聖恩。”
笞刑即用鞭子抽打之刑,三十鞭就是年輕人挨下來,也得躺床上一個月。
韓爌今年六十二歲,若是挨上三十鞭,朱由檢怕他直接嗝屁個求了。
前者作為東林黨的大佬,現在還不能死,他若是死了,東南可就直接炸鍋了。
韓爌和李標二人出了文淵閣後,對視一眼一陣發苦。
二人沉默著朝北鎮撫司走去,韓爌自己本身就兼著刑部尚書的職務,作為刑部老大,下麵的人誰敢打他?
皇帝剛才說的很清楚,去北鎮撫司領刑,也是真被激出了火氣。
···
南京,
皇帝的旨意被南京暗衛千戶所送到溫體仁手中。
“盧千戶!點齊人馬,即刻出發捉拿犯官鄭三俊!”溫體仁滿臉正色的說道。
“此番抓捕,本官和錦衣衛同去。”溫體仁再度補充一句。
鄭三俊作為南京戶部尚書,自身在江南勢力極大,他對盧建興帶人去拿人有些不放心。
沈舉人巷,此處是多年前舉人沈九思居家講學的地方,到現在南京官道上真正的大佬都選擇在此居住。
在街道中間最為豪華的一處府邸前,兩百錦衣衛已經把整個府邸團團圍住。
盧建興帶人衝入府邸一番搜查後,快速邁步出來。
“大人,鄭三俊不在府中,這是鄭府管家。”
溫體仁聞言後眉頭緊皺道:“你家老爺呢?”
管家迴道:“老爺昨日去了衙門處理公務,至今未迴。”
“大人,末將這就帶人去戶部拿人。”
盧建興說著就準備帶人去南京戶部搜查。
“不必了,咱們迴去。”溫體仁麵色平淡的說著,沒在解釋,直接帶著盧建興等人離去。
“大人,這是為何?”盧建興在溫體仁身側低聲詢問。
“嗬嗬,你信不信,即便你去了戶部也是白跑一趟,鄭三俊這會想必已經畏罪潛逃。”
“畏罪潛逃?這不可能吧?”盧建興有些難以置信。
從大明朝立國至今,還沒有一個犯官被皇帝下旨捉拿直接跑路的。
“你若不信,大可派人去議政苑找找。”
驛站中。
當魏忠賢和李信得知鄭三俊離奇失蹤後,都有些驚訝。
“溫大人,那些臭丘八什麽意思?窩藏犯官,公然對抗朝廷!此舉已是謀反之行!當調兵全城搜查!”
“廠公莫急,我估摸著接下來他們會有大動作,先看看再說。”
···
次日一早。
南京兵部就收到一封緊急軍情。
鬆江府出現數百倭寇作亂,已經在沿海一帶屠戮數個村子,百姓死傷上千人。
當盧建興帶著南京兵部發來的信函放到溫體仁麵前時,溫體仁意味深長的笑起來。
他目光看向李信道:“李大人,眼下應天府軍田之事已經有了結果,陛下給你的任務是整頓軍務,你今日就可以去南京兵部著手處置公事。
廠公,您可以著手新商稅推行之事了,您二位盡管忙自己的事,剩下的由我來負責即可。”
魏忠賢聽到溫體仁的話,頓時心中明白過來。
從他們到淮安開始,先是運河案的呂陵,在到軍田案牽扯出來的一眾南京官員,這一切都進行的太順了。
壓根就不是他們區區三人帶著一個千戶的錦衣衛就能做到的。
“李大人,走吧,咱倆也該做事了。”
魏忠賢說著,和李信一道起身邁步出了驛站。
“魏公公,此番咱們來南京,諸事都極為順利,為何不順藤摸瓜把南京這幫貪官汙吏一網打盡?”
魏忠賢深深的看了後者一眼解釋道:“李大仁,知道為何陛下派你隨行來南京嗎?”
李信聽著魏忠賢的詢問,一時語塞,不知說什麽。
他自己也奇怪,自己初入官場不久,僅僅擔任過大半年的順天府尹,按理說是沒有資格作為欽差出任南京,而且皇帝給的任務還是整頓軍務。
整頓軍務這種活,其實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大明朝衛所製傳承多年,早已糜爛不堪,即便把衛所全部整頓一遍,過不了多久,那些衛所照樣還是會成為達官貴人的奴仆,軍田照樣會被人用各種手段侵占。
“嗬嗬,咱家告訴你,咱們此行來江南就不是整頓吏治的,也不是整頓軍務的,咱們的任務就是在南京搞事,把南京的水徹底攪亂,如果說陛下真說了任務,那便是新稅製的推行,但是江南這些人不清理,想推行新商稅幾乎不可能,這點陛下心裏也清楚。
所以,李大人,你知道接下來該怎麽做了吧?”
李信聽完魏忠賢的話,整個人都處於懵逼中。
截至現在,他都認為皇帝派三人來就是從吏治,軍務,商稅三個手段進行改革,現在被魏忠賢出言點破後,他才明白過來,難怪皇帝要把自己丟來南京。
大明朝軍中那麽多對兵事精通的將領和朝廷大臣,皇帝一個沒派,卻派自己這麽個官場新人前來···
李信邁步走著在抬頭看到魏忠賢的身影後,猛然發現。
溫體仁、魏忠賢和自己都有一個共同點!
都是東林黨的敵人!
想到這,李信不由得想起自己的那個在山東擔任巡撫的父親李精白。
李父在天啟年間被魏忠賢調任山東巡撫,被東林黨人打上閹黨的標簽。
而李信作為李精白親子,自然不會受東林黨待見。
“信謝魏公公指點。”李信快步趕上魏忠賢,拱手在後者身旁出言感謝。
“嗬嗬,李大人不必言謝,既然你被皇爺看重,那就是自己人,你我皆是為陛下效命,以後在官場若有疑惑可隨時來尋咱家。”
李信點點頭,此時他心中對魏忠賢的看法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早些年,他對李父投靠魏忠賢,成為閹黨極為憤慨和不解。
一度對魏忠賢並沒有什麽好印象,現在看來,人都有兩麵性,有好的一麵,同時也有不好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