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內外聯合!驚天陰謀!
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 作者:狂奔間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京,息園。
“宮中傳來最新消息,皇帝在三日前咳血嚴重,已經失去意識。”
說話的是鄒元標。
他手指在桌麵有節奏的敲擊著,話音落下後,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
“錢老,葉老,老國公那邊可有消息?”
周延儒接過話問向首座上的兩個老者。
錢龍錫渾濁的目光抬眼道:“嗯,事情已經敲定,皇帝薨逝後,立福王繼承大統。”
“好!什麽時候對城中那三個爬蟲動手?”
“莫急!宮中的劉太妃到現在還沒吐口,還需在等幾日。”
“這個老妖婆什麽意思?事兒都辦了,為何不表態?”
“與其盯著國內的事,還不如多差人打聽下草原的事,皇帝派十七萬精銳大軍去往草原,察哈爾不知道頂不頂的住,遼東給的信可是說隻能牽製,若是林丹汗被大軍給滅了,那些忠於皇帝的大軍可不好安置。”
“嗬嗬,一群武夫罷了!等福王殿下繼承大統,隻需一道聖旨,他們還是得乖乖聽話!”
···
堂中的眾人議論紛紛,而角落中的楊漣和魏大中二人一直沉默不語。
“行了,別嚷嚷了!”
汪文言在一旁高聲唿喊一聲,堂中頓時安靜下來。
“諸位,上書一事各家準備的如何了?”周延儒開口詢問。
“南直隸已經安排好。”
“浙江沒問題。”
“江西也沒問題。”
“安徽那邊還需要幾日時間,當初徽商五大家被皇帝滅族後,對徽商的影響很大。”
周延儒開口道:“催一催徽商,別拿五家被滅的事找借口,他們的糧線三個月前就恢複了,足夠他們喘過來氣的!”
劉一璟接著開口道:“對了,湖廣那邊還沒有給出具體的態度,是不是要給他們出讓些位置?”
主位上的葉向高緩緩開口道:“六部在給他們十個名額,這是底線。”
“葉老,如此一來,齊黨那邊會不會不高興?”
李啟元聽到葉向高的話後,出聲發言。
“不高興就受著!當初他們跟著魏忠賢屁股後麵舔屎的時候怎麽沒見他們不高興?”楊廷樞瞪著眼丟出一句。
···
時間轉眼來到十一月底。
京城正在下著鵝毛大雪。
整個京畿地區都被大學覆蓋,街頭上的百姓紛紛拉緊了身上的棉衣。
皇城中。
通政使張紹先匆匆出現在乾清宮中。
“王中官,這是最近幾日全國各地發來的奏折,您都看看吧。”
王承恩雖然是朱由檢的貼身太監,他同時還兼任著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差。
“奏折?給內閣拿去吧,咱家現在沒空看。”
“王中官,您還是看看吧,奏折說的大多是勸諫宮中早定下新君的事。”
王承恩一聽這話,瞬間心生怒意。
“他奈奈的!皇爺還沒走呢!命曹化淳直接給他們批示,讓他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差事,在敢妄言,咱家命東廠挨個給他們塞糞坑裏!”
張紹先聽到這話,頓時怔住,他沒想到一向好脾氣的王承恩會突然發火。
“王中官,司禮監這麽迴複,會不會太傷官員們的心了?”
“傷你媽的頭!”王承恩說著,隨手拿起一支香爐就砸了出去。
···
城南一處院子中。
兩個身形隱藏在黑袍中的人影匆匆走進後堂的主屋中。
一個山羊胡的男子跟在後麵隨手關上了房門。
“小人侯君計見過王爺。”
左側的黑袍人緩緩拉下自己頭上的袍衣。
“唿···從洛陽到京城,這一路可真不容易。”福王朱常洵說著,拉住一旁的黑袍人彎腰坐下。
“老國公,這位是我府上老管家的三子,本王的心腹,值得信任,到這就算是到家了。”
黑袍人聽了朱常洵的話後,這才拉下自己頭上的黑袍。
正是魏國公徐弘基!
“小侯,現在宮中情況如何?”
福王張口詢問道。
“王爺,娘娘昨日差人傳話,她在劉太妃跟前問過擇立新君的事,劉太妃的意思是想等皇帝薨逝後在行擇君;小人還打探到勳貴似乎並不支持王爺繼位,他們更傾向秦王。”
“秦王?嗬嗬,還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
徐弘基在一旁冷笑出聲。
“秦王現在被圈禁在十王府,連府門都踏不出去一步,就算勳貴支持也沒用,大明早就不是勳貴的天下了!”
“英國公呢?他可有表態?”福王再次詢問道。
“還沒有,魏國公目前在山海關,小人派出三波人都沒有見到他的麵。”
“這個老狐狸!當年泰昌爺,天啟爺都是如此,沒想到如今還是這副作壁上觀的態度!”
“老國公,你的意思是?”福王看向魏國公有些疑惑。
徐弘基解釋道:“很簡單,他不想摻和爭鬥,張家一直在京掌握兵權,雖說當今皇帝整頓京營,張維賢的兵權被削弱,但是別忘了,張之極還在軍中,而且已經任職總兵官,手下十六軍戰力極強,而且在軍中人脈廣,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福王眼神接連閃爍片刻後:“老國公,這可如何是好?若是得不到兵權,萬一那些悍將從草原迴來,發現皇帝死的蹊蹺,一旦生亂,該當如何?”
徐弘基沉思片刻後,眼中閃過一抹決絕。
“我已經給南京去信,隻要皇帝身死,立刻戒嚴南直隸,江浙,舉兵二十萬作為後手,一旦草原大軍歸來生變,咱們手中有兵馬錢糧也不足為懼!”
福王聽著徐弘基的話,頓時沉默下來。
“老國公,這一步最好還是不要走,眼下大明內憂外患,若是在起兵亂,可是便宜了外族人。”
朱常洵是有自己想法的,他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大明朝,隻要自己登上皇位,就能展開拳腳慢慢實現心中韜略,若是出現兵亂,草原上的十七萬精銳大軍可是能硬剛建奴的存在,他心中對江南的衛所兵實在沒有多少信心。
“老國公,本王有個想法,不知能否試試?”
徐弘基看著朱常洵,瞬間看穿了後者的心思:“殿下請講。”
“能否讓韓爌和李標在本王登基前弄出一道旨意,把秦良玉調迴四川,剩下的兵馬分別充入邊軍,這十七萬人就可以分化之。”
徐弘基搖頭道:“不可能,韓爌雖說是東林黨人,但是他極為愛惜自己的羽翼,平日裏南京的人想借韓爌的嘴說話,都得兜個大圈子,才能將其說動,假傳聖旨這種事他是不會幹的。
在說了,內閣中還有袁可立和孫承宗,這倆人可是皇帝的鐵杆心腹,黃立極和李國普更是閹黨一派,司禮監的王承恩也是皇帝的心腹,假傳聖旨行不通。”
福王聽著徐弘基的話,再次沉默下來。
“殿下莫憂,臣已經有主意了。”徐弘基喝了一口茶水,緩緩開口。
福王猛然抬頭,雙眼明亮的看著後者:“哦?老國公快說說,是何辦法?”
“後宮中,劉太妃受皇帝命,代理皇太後權力,若是劉太妃身死,那麽可代理皇太後權力的就剩下鄭太妃一人,隻要鄭太妃得到太後之權,就可以代行立儲扶君之事,同時皇帝中毒的事,可以推到劉太妃身上。”
福王聽了徐弘基的話,心頭巨震。
鄭太妃是他的生母,萬曆皇帝死後,一直居住在深宮,他曾數次上書想接其去福王府居住,都被迴絕。
到了今日,福王心中隱約明白了什麽。
“殿下,鄭太妃是您的生母,隻要她老人家得到太後之權,您嗣位之事就再無差池。”
太後立君在大明是有先例的,比如‘大明戰神’朱祁鎮去國外留學後,其母孝恭章皇後孫氏就直接命郕王朱祁鈺監國並登基。
而徐弘基這一手就是效仿當年的孫皇後。
福王想到這,心中安定下來。
“小侯,你給母妃去信說明此事吧。”
侯君計得到福王命令後,拱手離去。
“宮中傳來最新消息,皇帝在三日前咳血嚴重,已經失去意識。”
說話的是鄒元標。
他手指在桌麵有節奏的敲擊著,話音落下後,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
“錢老,葉老,老國公那邊可有消息?”
周延儒接過話問向首座上的兩個老者。
錢龍錫渾濁的目光抬眼道:“嗯,事情已經敲定,皇帝薨逝後,立福王繼承大統。”
“好!什麽時候對城中那三個爬蟲動手?”
“莫急!宮中的劉太妃到現在還沒吐口,還需在等幾日。”
“這個老妖婆什麽意思?事兒都辦了,為何不表態?”
“與其盯著國內的事,還不如多差人打聽下草原的事,皇帝派十七萬精銳大軍去往草原,察哈爾不知道頂不頂的住,遼東給的信可是說隻能牽製,若是林丹汗被大軍給滅了,那些忠於皇帝的大軍可不好安置。”
“嗬嗬,一群武夫罷了!等福王殿下繼承大統,隻需一道聖旨,他們還是得乖乖聽話!”
···
堂中的眾人議論紛紛,而角落中的楊漣和魏大中二人一直沉默不語。
“行了,別嚷嚷了!”
汪文言在一旁高聲唿喊一聲,堂中頓時安靜下來。
“諸位,上書一事各家準備的如何了?”周延儒開口詢問。
“南直隸已經安排好。”
“浙江沒問題。”
“江西也沒問題。”
“安徽那邊還需要幾日時間,當初徽商五大家被皇帝滅族後,對徽商的影響很大。”
周延儒開口道:“催一催徽商,別拿五家被滅的事找借口,他們的糧線三個月前就恢複了,足夠他們喘過來氣的!”
劉一璟接著開口道:“對了,湖廣那邊還沒有給出具體的態度,是不是要給他們出讓些位置?”
主位上的葉向高緩緩開口道:“六部在給他們十個名額,這是底線。”
“葉老,如此一來,齊黨那邊會不會不高興?”
李啟元聽到葉向高的話後,出聲發言。
“不高興就受著!當初他們跟著魏忠賢屁股後麵舔屎的時候怎麽沒見他們不高興?”楊廷樞瞪著眼丟出一句。
···
時間轉眼來到十一月底。
京城正在下著鵝毛大雪。
整個京畿地區都被大學覆蓋,街頭上的百姓紛紛拉緊了身上的棉衣。
皇城中。
通政使張紹先匆匆出現在乾清宮中。
“王中官,這是最近幾日全國各地發來的奏折,您都看看吧。”
王承恩雖然是朱由檢的貼身太監,他同時還兼任著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差。
“奏折?給內閣拿去吧,咱家現在沒空看。”
“王中官,您還是看看吧,奏折說的大多是勸諫宮中早定下新君的事。”
王承恩一聽這話,瞬間心生怒意。
“他奈奈的!皇爺還沒走呢!命曹化淳直接給他們批示,讓他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差事,在敢妄言,咱家命東廠挨個給他們塞糞坑裏!”
張紹先聽到這話,頓時怔住,他沒想到一向好脾氣的王承恩會突然發火。
“王中官,司禮監這麽迴複,會不會太傷官員們的心了?”
“傷你媽的頭!”王承恩說著,隨手拿起一支香爐就砸了出去。
···
城南一處院子中。
兩個身形隱藏在黑袍中的人影匆匆走進後堂的主屋中。
一個山羊胡的男子跟在後麵隨手關上了房門。
“小人侯君計見過王爺。”
左側的黑袍人緩緩拉下自己頭上的袍衣。
“唿···從洛陽到京城,這一路可真不容易。”福王朱常洵說著,拉住一旁的黑袍人彎腰坐下。
“老國公,這位是我府上老管家的三子,本王的心腹,值得信任,到這就算是到家了。”
黑袍人聽了朱常洵的話後,這才拉下自己頭上的黑袍。
正是魏國公徐弘基!
“小侯,現在宮中情況如何?”
福王張口詢問道。
“王爺,娘娘昨日差人傳話,她在劉太妃跟前問過擇立新君的事,劉太妃的意思是想等皇帝薨逝後在行擇君;小人還打探到勳貴似乎並不支持王爺繼位,他們更傾向秦王。”
“秦王?嗬嗬,還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
徐弘基在一旁冷笑出聲。
“秦王現在被圈禁在十王府,連府門都踏不出去一步,就算勳貴支持也沒用,大明早就不是勳貴的天下了!”
“英國公呢?他可有表態?”福王再次詢問道。
“還沒有,魏國公目前在山海關,小人派出三波人都沒有見到他的麵。”
“這個老狐狸!當年泰昌爺,天啟爺都是如此,沒想到如今還是這副作壁上觀的態度!”
“老國公,你的意思是?”福王看向魏國公有些疑惑。
徐弘基解釋道:“很簡單,他不想摻和爭鬥,張家一直在京掌握兵權,雖說當今皇帝整頓京營,張維賢的兵權被削弱,但是別忘了,張之極還在軍中,而且已經任職總兵官,手下十六軍戰力極強,而且在軍中人脈廣,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福王眼神接連閃爍片刻後:“老國公,這可如何是好?若是得不到兵權,萬一那些悍將從草原迴來,發現皇帝死的蹊蹺,一旦生亂,該當如何?”
徐弘基沉思片刻後,眼中閃過一抹決絕。
“我已經給南京去信,隻要皇帝身死,立刻戒嚴南直隸,江浙,舉兵二十萬作為後手,一旦草原大軍歸來生變,咱們手中有兵馬錢糧也不足為懼!”
福王聽著徐弘基的話,頓時沉默下來。
“老國公,這一步最好還是不要走,眼下大明內憂外患,若是在起兵亂,可是便宜了外族人。”
朱常洵是有自己想法的,他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大明朝,隻要自己登上皇位,就能展開拳腳慢慢實現心中韜略,若是出現兵亂,草原上的十七萬精銳大軍可是能硬剛建奴的存在,他心中對江南的衛所兵實在沒有多少信心。
“老國公,本王有個想法,不知能否試試?”
徐弘基看著朱常洵,瞬間看穿了後者的心思:“殿下請講。”
“能否讓韓爌和李標在本王登基前弄出一道旨意,把秦良玉調迴四川,剩下的兵馬分別充入邊軍,這十七萬人就可以分化之。”
徐弘基搖頭道:“不可能,韓爌雖說是東林黨人,但是他極為愛惜自己的羽翼,平日裏南京的人想借韓爌的嘴說話,都得兜個大圈子,才能將其說動,假傳聖旨這種事他是不會幹的。
在說了,內閣中還有袁可立和孫承宗,這倆人可是皇帝的鐵杆心腹,黃立極和李國普更是閹黨一派,司禮監的王承恩也是皇帝的心腹,假傳聖旨行不通。”
福王聽著徐弘基的話,再次沉默下來。
“殿下莫憂,臣已經有主意了。”徐弘基喝了一口茶水,緩緩開口。
福王猛然抬頭,雙眼明亮的看著後者:“哦?老國公快說說,是何辦法?”
“後宮中,劉太妃受皇帝命,代理皇太後權力,若是劉太妃身死,那麽可代理皇太後權力的就剩下鄭太妃一人,隻要鄭太妃得到太後之權,就可以代行立儲扶君之事,同時皇帝中毒的事,可以推到劉太妃身上。”
福王聽了徐弘基的話,心頭巨震。
鄭太妃是他的生母,萬曆皇帝死後,一直居住在深宮,他曾數次上書想接其去福王府居住,都被迴絕。
到了今日,福王心中隱約明白了什麽。
“殿下,鄭太妃是您的生母,隻要她老人家得到太後之權,您嗣位之事就再無差池。”
太後立君在大明是有先例的,比如‘大明戰神’朱祁鎮去國外留學後,其母孝恭章皇後孫氏就直接命郕王朱祁鈺監國並登基。
而徐弘基這一手就是效仿當年的孫皇後。
福王想到這,心中安定下來。
“小侯,你給母妃去信說明此事吧。”
侯君計得到福王命令後,拱手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