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奪權!詭異朝堂!調兵!
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 作者:狂奔間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仁壽宮。
當鄭氏得知朝堂上通過自己代行太後大權後,整個人無比興奮。
“真是好極了!在這明宮困了四十六年,本宮終於等到這一日了!”
鄭氏拿著內閣票擬,眼中滿是對權力的欲望。
她在萬曆十年因姿色出眾,受冊為淑嬪,在萬曆皇帝在世時,通過一係列的謀劃最終成為貴妃;萬曆皇帝和大臣之間因為立太子進行國本之爭僵持多年,在這背後就有她的手筆。
“恭喜娘娘成功得償所願!”
一身勁裝的女子緩步出現在仁壽宮中。
“花翎,老妖婆之事,你做的不錯,這枚玉佩賞你了。”鄭氏說著,取下隨身攜帶的一枚精致的玉佩隨手丟給後者。
“卑職多謝娘娘。”
花翎拱手答謝後,緩步上前幾步,低聲道:“娘娘,王爺來話說朝中以袁可立為主的反對派實力很強,他希望您能以太後之權召開一次朝會,好安插咱們的人,為王爺登基做準備。”
“哦?洵兒要本宮如何做法?”
“娘娘,王爺請您秘密出宮麵談。”
鄭氏點點頭:“嗯,也好,如今本宮以有太後之權,在這宮中無懼任何人!”
···
城南。
在朱常洵經過數個時辰的等待後,終於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多年的母親。
“孩兒見過母後!”朱常洵看到來人,急忙起身跪在地上。
“洵兒,快起來,快讓娘看看。”
鄭氏一把將後者扶起,細細的看著福王的臉。
“洵兒,你也老了。”鄭氏說著,伸手在福王的臉上輕輕撫過。
“娘,孩兒已是不惑之年,再不老豈不成妖怪了。”
“娘,快坐下。”
朱常洵扶著後者坐在堂屋的主位上。
“娘,孩兒給您介紹,這位就是南京徐國公,如今朝中能有現在局勢,全靠國公出力。”
“臣徐弘基見過太妃娘娘。”
鄭氏打眼看著徐弘基,開口道:“國公免禮,此次你若能助我兒登上大位,以後大明的半壁江山就有你一份功勞,本宮可保你徐家昌盛不斷。”
徐弘基聞言趕忙拱手行禮:“多謝娘娘厚愛,臣必定全力為之。”
鄭氏點頭道:“你們叫本宮來所為何事?”
“母後,眼下朝中雖然勉強通過了您代行太後之權的票擬,但是朝中反對的聲音很大,而且他們實力很強。
我和徐國公商議後,覺得有必要以您的名義召開一次朝會,我們會借機在關鍵位置上用自己人取代袁可立一派。”
朱常洵說完後,徐弘基接著開口。
“娘娘,眼下皇帝雖未咽氣,但和死人已無區別,他上位一年來還是提拔了不少幹臣,殿下若想順利登基,就必須把京城牢牢的握在手中,隻有如此才可保萬無一失。”
鄭氏聽著二人的勸告,沉思片刻後道:“洵兒,袁可立和孫承宗帶著內閣幹的不錯,收拾袁、孫二人的事由母後來,等你繼位後,若是還想用他們,可施下皇恩,他們也好盡心辦差。”
鄭氏說完後,滿是慈愛的看著福王繼續道:“娘今年六十多了,已經是老婆子,沒幾年活頭了,等你禦極天下後,一定要坐穩江山,娘在地下見了你父皇,也算有個交代。”
朱常洵聽到這話,頓時眼角濕潤起來。
···
第二日,隨著鄭太妃開朝會的諭旨下達。
文武百官早早的就來到皇極殿中。
不多時,鄭氏邁步出現在皇極殿上,她俯身坐在龍椅左側。
皇明祖訓有定,龍椅隻有皇帝一人才可落座,其餘者,不論何人一律不許僭越,即便她現在歸為太妃,也沒有資格坐上龍椅。
在接受完百官的恭賀後,鄭氏目光掃過朝堂。
“袁閣老和孫閣老怎麽沒來?”
王承恩在一旁迴話道:“迴娘娘的話,二位閣老身子不舒服,告假在家。”
鄭氏目光閃過一道精芒,她正愁沒理由呢,二人就給自己一個機會!
“袁可立、孫承宗身為內閣首輔和次輔,無故誤朝,責令二人在家閉門思過一月。”
鄭氏說完後,周順昌快速出列。
“太妃娘娘,臣啟奏!
眼下陛下病重,新君未立,城中盜匪猖獗,民心不穩,臣請命出任五城兵馬司指揮使,以穩民心!”
鄭氏看著周順昌,直接答應下來。
“太妃娘娘,臣啟奏!
自薊鎮大戰後,京畿地區多有流民,兵部下轄二十一衛漠視百姓失家離散,以致民間混亂,臣請命出任兵部侍郎嚴管二十一衛,以保京畿無亂。”
說話的是鄭炘,他是鄭太妃的親侄兒,接替其父鄭國泰都指揮的虛職在朝中任職。
“準!”
“太妃娘娘,臣啟奏!”
···
一整個朝會,從開始到結束,不斷有人上書請命擔任京中要職,鄭氏全部準許。
當福王得知情況後,心髒砰砰直跳。
眼下支持他的朝臣已經在內閣、兵部、吏部、督察院等關鍵衙門,全方位站穩腳步。
徐弘基則皺眉沉默下來。
“徐國公,咱們的人已經在朝中占領關鍵性職務,你怎麽不說話?”
徐弘基搖頭道:“殿下,你不覺得此事有些過於順利嗎?我總感覺哪裏有些不對。”
朱常洵疑惑道:“徐公,有何不對的?”
“太順了!不管是袁可立、孫承宗二人麾下的帝黨,還是魏忠賢以前的閹黨,沒有一人在朝堂上反對,這實在是太奇怪了!
甚至連執掌司禮監的王承恩都沒反對,這其中一定有詐!隻不過我還沒想到背後的由頭。”
朱常洵在聽到徐弘基的話後,眉頭忍不住跳動數下。
他被這麽一提醒,也察覺過來,如果說外朝沒人反對還能說得過去,可是內朝竟然也沒有絲毫動靜!
這一幕顯得極為詭異!
“殿下,這樣吧,不管他們在背後搞什麽,咱們姑且不去管,各做各的!
我現在就給南京去信,即刻調集江南之兵入京,即便他們有什麽動靜,咱們有兵馬在手,也不懼他們,同時給太妃娘娘傳信,不等皇帝咽氣了,把您的登基大典提前辦了!
隻要生米煮成熟飯,那些人一旦搞幺蛾子,屆時他們就是反賊!”
朱常洵目光閃爍片刻後,下定了決心。
“好,就這麽辦!事已至此,本王豁出去了!”
···
延慶城中。
朱由檢正喝著茶水聽著李若璉的匯報。
“陛下,劉太妃雖然被王中官派人救下,但是受了風寒,這幾日都未下床,不過看其精神狀態,目前沒有大問題。
鄭太妃代行太後之權後,召開了一次朝會,把京中許多關鍵職務安插了許多人。”
“嗯,東林黨的人多嗎。”朱由檢低頭看著明報,詢問一聲。
“迴陛下的話,沒有東林黨的人,目前已經上任的,大多是山東、湖廣兩省出身的官員為主,還有就是鄭太妃的外戚人員。”
“江南那邊呢?最近有什麽動作?”
李若璉趕忙翻動冊子,接著迴話道:“陛下,南直隸,江浙兩省的當地衛所兵被南京都督府暗中調集,南直隸衛所兵在廬州府匯聚,浙江衛所兵在徽州府匯聚,江西衛所兵則在安慶府匯聚;
負責統領之人是魏國公親子徐文爵,根據暗衛傳迴的情報,南京城中的原六部,五軍都督府,操江衙門等官員全部都涉及其中;
為大軍提供錢糧的,分別是徽商商會,江南商會,浙商商會,還有福建商會。”
李若璉說完後,神情嚴肅的等待皇帝進一步指示。
等了許久,隻看到朱由檢邊看報,邊喝茶,似乎對京中之事絲毫不擔心。
“陛下,您···”
“怎麽了?還有事?”朱由檢微微抬頭看向李若璉。
後者滿是糾結的撓撓頭,憋了半響還是開口問道:“陛下,那些反賊已經都跳出來了,您為何···”
朱由檢聞言把手中的明報放下。
“嗬嗬,急什麽?朕已經命大軍秘密行進包圍京城,大軍調動需要時間,等各部抵達指定位置後,咱們再出發迴京也不遲。”
當鄭氏得知朝堂上通過自己代行太後大權後,整個人無比興奮。
“真是好極了!在這明宮困了四十六年,本宮終於等到這一日了!”
鄭氏拿著內閣票擬,眼中滿是對權力的欲望。
她在萬曆十年因姿色出眾,受冊為淑嬪,在萬曆皇帝在世時,通過一係列的謀劃最終成為貴妃;萬曆皇帝和大臣之間因為立太子進行國本之爭僵持多年,在這背後就有她的手筆。
“恭喜娘娘成功得償所願!”
一身勁裝的女子緩步出現在仁壽宮中。
“花翎,老妖婆之事,你做的不錯,這枚玉佩賞你了。”鄭氏說著,取下隨身攜帶的一枚精致的玉佩隨手丟給後者。
“卑職多謝娘娘。”
花翎拱手答謝後,緩步上前幾步,低聲道:“娘娘,王爺來話說朝中以袁可立為主的反對派實力很強,他希望您能以太後之權召開一次朝會,好安插咱們的人,為王爺登基做準備。”
“哦?洵兒要本宮如何做法?”
“娘娘,王爺請您秘密出宮麵談。”
鄭氏點點頭:“嗯,也好,如今本宮以有太後之權,在這宮中無懼任何人!”
···
城南。
在朱常洵經過數個時辰的等待後,終於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多年的母親。
“孩兒見過母後!”朱常洵看到來人,急忙起身跪在地上。
“洵兒,快起來,快讓娘看看。”
鄭氏一把將後者扶起,細細的看著福王的臉。
“洵兒,你也老了。”鄭氏說著,伸手在福王的臉上輕輕撫過。
“娘,孩兒已是不惑之年,再不老豈不成妖怪了。”
“娘,快坐下。”
朱常洵扶著後者坐在堂屋的主位上。
“娘,孩兒給您介紹,這位就是南京徐國公,如今朝中能有現在局勢,全靠國公出力。”
“臣徐弘基見過太妃娘娘。”
鄭氏打眼看著徐弘基,開口道:“國公免禮,此次你若能助我兒登上大位,以後大明的半壁江山就有你一份功勞,本宮可保你徐家昌盛不斷。”
徐弘基聞言趕忙拱手行禮:“多謝娘娘厚愛,臣必定全力為之。”
鄭氏點頭道:“你們叫本宮來所為何事?”
“母後,眼下朝中雖然勉強通過了您代行太後之權的票擬,但是朝中反對的聲音很大,而且他們實力很強。
我和徐國公商議後,覺得有必要以您的名義召開一次朝會,我們會借機在關鍵位置上用自己人取代袁可立一派。”
朱常洵說完後,徐弘基接著開口。
“娘娘,眼下皇帝雖未咽氣,但和死人已無區別,他上位一年來還是提拔了不少幹臣,殿下若想順利登基,就必須把京城牢牢的握在手中,隻有如此才可保萬無一失。”
鄭氏聽著二人的勸告,沉思片刻後道:“洵兒,袁可立和孫承宗帶著內閣幹的不錯,收拾袁、孫二人的事由母後來,等你繼位後,若是還想用他們,可施下皇恩,他們也好盡心辦差。”
鄭氏說完後,滿是慈愛的看著福王繼續道:“娘今年六十多了,已經是老婆子,沒幾年活頭了,等你禦極天下後,一定要坐穩江山,娘在地下見了你父皇,也算有個交代。”
朱常洵聽到這話,頓時眼角濕潤起來。
···
第二日,隨著鄭太妃開朝會的諭旨下達。
文武百官早早的就來到皇極殿中。
不多時,鄭氏邁步出現在皇極殿上,她俯身坐在龍椅左側。
皇明祖訓有定,龍椅隻有皇帝一人才可落座,其餘者,不論何人一律不許僭越,即便她現在歸為太妃,也沒有資格坐上龍椅。
在接受完百官的恭賀後,鄭氏目光掃過朝堂。
“袁閣老和孫閣老怎麽沒來?”
王承恩在一旁迴話道:“迴娘娘的話,二位閣老身子不舒服,告假在家。”
鄭氏目光閃過一道精芒,她正愁沒理由呢,二人就給自己一個機會!
“袁可立、孫承宗身為內閣首輔和次輔,無故誤朝,責令二人在家閉門思過一月。”
鄭氏說完後,周順昌快速出列。
“太妃娘娘,臣啟奏!
眼下陛下病重,新君未立,城中盜匪猖獗,民心不穩,臣請命出任五城兵馬司指揮使,以穩民心!”
鄭氏看著周順昌,直接答應下來。
“太妃娘娘,臣啟奏!
自薊鎮大戰後,京畿地區多有流民,兵部下轄二十一衛漠視百姓失家離散,以致民間混亂,臣請命出任兵部侍郎嚴管二十一衛,以保京畿無亂。”
說話的是鄭炘,他是鄭太妃的親侄兒,接替其父鄭國泰都指揮的虛職在朝中任職。
“準!”
“太妃娘娘,臣啟奏!”
···
一整個朝會,從開始到結束,不斷有人上書請命擔任京中要職,鄭氏全部準許。
當福王得知情況後,心髒砰砰直跳。
眼下支持他的朝臣已經在內閣、兵部、吏部、督察院等關鍵衙門,全方位站穩腳步。
徐弘基則皺眉沉默下來。
“徐國公,咱們的人已經在朝中占領關鍵性職務,你怎麽不說話?”
徐弘基搖頭道:“殿下,你不覺得此事有些過於順利嗎?我總感覺哪裏有些不對。”
朱常洵疑惑道:“徐公,有何不對的?”
“太順了!不管是袁可立、孫承宗二人麾下的帝黨,還是魏忠賢以前的閹黨,沒有一人在朝堂上反對,這實在是太奇怪了!
甚至連執掌司禮監的王承恩都沒反對,這其中一定有詐!隻不過我還沒想到背後的由頭。”
朱常洵在聽到徐弘基的話後,眉頭忍不住跳動數下。
他被這麽一提醒,也察覺過來,如果說外朝沒人反對還能說得過去,可是內朝竟然也沒有絲毫動靜!
這一幕顯得極為詭異!
“殿下,這樣吧,不管他們在背後搞什麽,咱們姑且不去管,各做各的!
我現在就給南京去信,即刻調集江南之兵入京,即便他們有什麽動靜,咱們有兵馬在手,也不懼他們,同時給太妃娘娘傳信,不等皇帝咽氣了,把您的登基大典提前辦了!
隻要生米煮成熟飯,那些人一旦搞幺蛾子,屆時他們就是反賊!”
朱常洵目光閃爍片刻後,下定了決心。
“好,就這麽辦!事已至此,本王豁出去了!”
···
延慶城中。
朱由檢正喝著茶水聽著李若璉的匯報。
“陛下,劉太妃雖然被王中官派人救下,但是受了風寒,這幾日都未下床,不過看其精神狀態,目前沒有大問題。
鄭太妃代行太後之權後,召開了一次朝會,把京中許多關鍵職務安插了許多人。”
“嗯,東林黨的人多嗎。”朱由檢低頭看著明報,詢問一聲。
“迴陛下的話,沒有東林黨的人,目前已經上任的,大多是山東、湖廣兩省出身的官員為主,還有就是鄭太妃的外戚人員。”
“江南那邊呢?最近有什麽動作?”
李若璉趕忙翻動冊子,接著迴話道:“陛下,南直隸,江浙兩省的當地衛所兵被南京都督府暗中調集,南直隸衛所兵在廬州府匯聚,浙江衛所兵在徽州府匯聚,江西衛所兵則在安慶府匯聚;
負責統領之人是魏國公親子徐文爵,根據暗衛傳迴的情報,南京城中的原六部,五軍都督府,操江衙門等官員全部都涉及其中;
為大軍提供錢糧的,分別是徽商商會,江南商會,浙商商會,還有福建商會。”
李若璉說完後,神情嚴肅的等待皇帝進一步指示。
等了許久,隻看到朱由檢邊看報,邊喝茶,似乎對京中之事絲毫不擔心。
“陛下,您···”
“怎麽了?還有事?”朱由檢微微抬頭看向李若璉。
後者滿是糾結的撓撓頭,憋了半響還是開口問道:“陛下,那些反賊已經都跳出來了,您為何···”
朱由檢聞言把手中的明報放下。
“嗬嗬,急什麽?朕已經命大軍秘密行進包圍京城,大軍調動需要時間,等各部抵達指定位置後,咱們再出發迴京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