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利劍出鞘!草原起戰!
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 作者:狂奔間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六月初,大明已經進入夏糧農忙時節。
漠南草原、集寧城。
孫承宗在得到皇帝旨意的第一時間就叫來趙率教。
“趙將軍,陛下有旨,命你部出兵兩萬東進打擊投靠建奴的蒙古諸部。”
趙率教聽到孫承宗的話,臉上帶著喜色,他現在麾下兵強馬壯,下麵的將士天天嚷嚷著要出去幹架,現在皇帝下旨,真是剛剛好!
“臣尊旨!”
趙率教領命後,剛要走,就被孫承宗拉住。
“希龍,你急什麽?陛下要你東進草原,你心中可有想法?”
趙率教聽著孫承宗的話,開口道:“閣老,我軍現在的各類軍備完善,在拿下察哈爾後,我騎兵軍團已經達到一人三馬的豪華配置,六天前暗衛還秘密送來一批最新式的火器,我軍兩萬人突襲之下,像是莫奈、敖漢和內喀爾喀這種實力不強的部落一路橫推便可。”
孫承宗聽著趙率教有些自傲的話,趕忙潑冷水道:“趙希龍,老夫看你得了幾次勝利,有些忘乎所以了!”
趙率教聽到孫承宗語氣不善,頓時愣住:“閣老,末將可是哪裏做錯了?”
孫承宗捋著胡須問道:“老夫隻問你一句!茫茫草原,你如何尋覓到投靠建奴諸部的主力部隊和首領營帳?”
“有我軍中哨騎和暗衛情報足矣!”趙率教十分自信的迴話。
“愚蠢!趙率教!身為大軍統帥,焉能如此孟浪!”孫承宗聽到後者的話,直接出聲喝罵一聲。
孫承宗的反應直接把趙率教整蒙了。
“閣老,我···”
“趙希龍!陛下旨意說了,讓你帶兩萬大軍行動,本意是以精銳突擊,你這兩萬人在草原上能派出多少哨騎?三千?五千?還是八千?
再說暗衛,暗衛乃是陛下私人的力量,是陛下的眼睛和耳朵,你身為朝廷大將,難道要把最為重要的軍情全部依靠暗衛嗎?離了暗衛,你就不會打仗了?”
孫承宗的一番話,落入趙率教耳朵後,後者瞬間反應過來,額頭已經出現細密的汗珠。
“末將知錯,請閣老教我。”趙率教沒有絲毫猶豫的單膝跪地。
“希龍,起來,老夫說你,不是要你不用暗衛的情報,此番陛下派你出征草原,還有盧象升和張之極配合,你們三支人馬是朝廷精銳騎兵,深入漠西草原變故極大,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老夫給你推薦一人,宣府總兵滿桂出身蒙古族,對草原情況極為熟悉,那些蒙古部落在哪裏放牧,在哪裏貓著積蓄力量,他都清楚,此行可讓滿桂於你隨行,也為大軍增加些保障。”
“謝閣老提點,滿桂我知道,我們很熟悉,當年寧遠、寧錦戰事中,我們還有配合。”
“嗯,切記,此戰定要穩住心態,打擊投靠建奴諸部的有生力量是第一位,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把大軍安穩帶迴來,切莫孟浪,否則老夫定不饒你。”
“末將銘記在心。”
“去吧。”
趙率教離去後,孫承宗捋著胡須看著前者的背影,臉上帶著笑意。
從古至今,漢人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爭鬥數千年,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根本原因並非漢人打不過遊牧民族,而是找不到!
茫茫草原幾乎一個樣,漢人大軍出征草原後,遊牧民族得到消息,若是不敵,直接打包家當,騎著戰馬,驅趕牛羊遁入茫茫草原,怎麽找?
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每次動用的兵力都是幾十萬起步,究其原因就是需要散出去大量人手去尋找這些蒙古人的蹤跡。
而孫承宗嗬斥趙率教的原因就在此,作為大軍統帥,在這兩年的征戰中,他已經對暗衛的情報有些不小的依賴,這可不是好兆頭。
···
一日後。
在宣府駐守的滿桂被孫承宗一紙調令調來集寧。
城外。
趙率教的兩萬大軍已經準備就緒。
“滿桂,趙率教,你二人切記,此去草原萬萬要小心行事,若有軍情要及時傳迴。”
“孫閣老放心,末將明白!”
二人齊聲答話後,率領大軍向東而去。
···
薊鎮、遵化、三屯營。
盧象升和張之極二人在得到皇帝旨意後,已經開始動員麾下騎兵大軍。
他二人掌握的第十六軍團目前擴編至六萬人,其中有步卒四萬,騎兵兩萬,步卒在豐台軍營駐紮。
兩萬騎兵則由二人在皇帝滅察哈爾時兵出長城襲擾草原後,迴到薊鎮三屯營休整。
“建鬥,陛下要我們和趙率教一同出兵草原,你怎麽看?”張之極騎在戰馬上,問向一旁的盧象升。
“能怎麽看,聽說建奴派兵攻略朝鮮,估計陛下是想行圍魏救趙之計。”
“我看不是,聖旨上可是說了,要咱們盡力殲滅投靠建奴各部的有生力量,這可是奔著滅族大戰去的,若是圍魏救趙,聖旨不大可能這麽說。”
“小公爺,咱們是軍人,陛下要如何,執行軍令便是,糾結這麽多幹什麽?再說了,不管是打八旗兵還是蒙古韃子,在我看來都是削弱建奴的勢力,隻要敵人衰弱,便對我大明有利。”
張之極聽著盧象升的話,忍不住翻個白眼。
他出身勳貴世家,有著天生的政治敏銳性,而盧象升是由地方文官轉為武將,對政治和官場上的政治感知力較差。
這也是二人能默契搭配的原因所在,盧象升作戰喜帶頭廝殺,宛如殺神臨世,張之極在作戰中能時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認知。
“罷了,和你這牛鼻子說不通,此番再入草原,一定要把蘇布地按住,上次就讓這個老小子給跑了。”張之極在一旁出言。
薊鎮外的草原上,主要是喀喇沁部為主,首領蘇布地,為人極其精明,在朱由檢嗣位前,他在大明和後金兩個勢力之間左右逢源,一方麵與明朝保持一定的貿易往來,獲取諸如茶葉、鹽、絲綢等物資。
明朝在邊境地區設立的馬市等貿易場所,喀喇沁部在蘇布地的帶領下,用馬匹、牛羊等畜牧產品交換所需物資。
另一方麵,他考慮到後金崛起的現實,後金對周邊蒙古部落采取拉攏和軍事威脅並用的策略,蘇布地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向後金表示順從,以避免部落遭受軍事打擊。
但在薊鎮大戰後,激怒大明。
徹底倒入後金,因為大明取消了邊境的許多貿易場所,對喀喇沁實行嚴厲的經濟製裁。
“小公爺,咱們分兵吧,你帶人攻略承德,我帶人攻略寬城,咱們在平泉匯合。
趙將軍兵出集寧向東進是內喀爾喀的地盤,咱們從南往北打,剛好可以和趙將軍唿應。”
盧象升看著手中地圖,斟酌許久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可以。”張之極看著地圖,讚成盧象升的想法。
現在的喀喇沁在經過薊鎮大戰後,部族中精銳戰死兩萬多,現在根本不是明軍的對手。
喜峰口長城。
二人各率一萬騎兵消失在茫茫草原。
漠南草原、集寧城。
孫承宗在得到皇帝旨意的第一時間就叫來趙率教。
“趙將軍,陛下有旨,命你部出兵兩萬東進打擊投靠建奴的蒙古諸部。”
趙率教聽到孫承宗的話,臉上帶著喜色,他現在麾下兵強馬壯,下麵的將士天天嚷嚷著要出去幹架,現在皇帝下旨,真是剛剛好!
“臣尊旨!”
趙率教領命後,剛要走,就被孫承宗拉住。
“希龍,你急什麽?陛下要你東進草原,你心中可有想法?”
趙率教聽著孫承宗的話,開口道:“閣老,我軍現在的各類軍備完善,在拿下察哈爾後,我騎兵軍團已經達到一人三馬的豪華配置,六天前暗衛還秘密送來一批最新式的火器,我軍兩萬人突襲之下,像是莫奈、敖漢和內喀爾喀這種實力不強的部落一路橫推便可。”
孫承宗聽著趙率教有些自傲的話,趕忙潑冷水道:“趙希龍,老夫看你得了幾次勝利,有些忘乎所以了!”
趙率教聽到孫承宗語氣不善,頓時愣住:“閣老,末將可是哪裏做錯了?”
孫承宗捋著胡須問道:“老夫隻問你一句!茫茫草原,你如何尋覓到投靠建奴諸部的主力部隊和首領營帳?”
“有我軍中哨騎和暗衛情報足矣!”趙率教十分自信的迴話。
“愚蠢!趙率教!身為大軍統帥,焉能如此孟浪!”孫承宗聽到後者的話,直接出聲喝罵一聲。
孫承宗的反應直接把趙率教整蒙了。
“閣老,我···”
“趙希龍!陛下旨意說了,讓你帶兩萬大軍行動,本意是以精銳突擊,你這兩萬人在草原上能派出多少哨騎?三千?五千?還是八千?
再說暗衛,暗衛乃是陛下私人的力量,是陛下的眼睛和耳朵,你身為朝廷大將,難道要把最為重要的軍情全部依靠暗衛嗎?離了暗衛,你就不會打仗了?”
孫承宗的一番話,落入趙率教耳朵後,後者瞬間反應過來,額頭已經出現細密的汗珠。
“末將知錯,請閣老教我。”趙率教沒有絲毫猶豫的單膝跪地。
“希龍,起來,老夫說你,不是要你不用暗衛的情報,此番陛下派你出征草原,還有盧象升和張之極配合,你們三支人馬是朝廷精銳騎兵,深入漠西草原變故極大,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老夫給你推薦一人,宣府總兵滿桂出身蒙古族,對草原情況極為熟悉,那些蒙古部落在哪裏放牧,在哪裏貓著積蓄力量,他都清楚,此行可讓滿桂於你隨行,也為大軍增加些保障。”
“謝閣老提點,滿桂我知道,我們很熟悉,當年寧遠、寧錦戰事中,我們還有配合。”
“嗯,切記,此戰定要穩住心態,打擊投靠建奴諸部的有生力量是第一位,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把大軍安穩帶迴來,切莫孟浪,否則老夫定不饒你。”
“末將銘記在心。”
“去吧。”
趙率教離去後,孫承宗捋著胡須看著前者的背影,臉上帶著笑意。
從古至今,漢人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爭鬥數千年,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根本原因並非漢人打不過遊牧民族,而是找不到!
茫茫草原幾乎一個樣,漢人大軍出征草原後,遊牧民族得到消息,若是不敵,直接打包家當,騎著戰馬,驅趕牛羊遁入茫茫草原,怎麽找?
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每次動用的兵力都是幾十萬起步,究其原因就是需要散出去大量人手去尋找這些蒙古人的蹤跡。
而孫承宗嗬斥趙率教的原因就在此,作為大軍統帥,在這兩年的征戰中,他已經對暗衛的情報有些不小的依賴,這可不是好兆頭。
···
一日後。
在宣府駐守的滿桂被孫承宗一紙調令調來集寧。
城外。
趙率教的兩萬大軍已經準備就緒。
“滿桂,趙率教,你二人切記,此去草原萬萬要小心行事,若有軍情要及時傳迴。”
“孫閣老放心,末將明白!”
二人齊聲答話後,率領大軍向東而去。
···
薊鎮、遵化、三屯營。
盧象升和張之極二人在得到皇帝旨意後,已經開始動員麾下騎兵大軍。
他二人掌握的第十六軍團目前擴編至六萬人,其中有步卒四萬,騎兵兩萬,步卒在豐台軍營駐紮。
兩萬騎兵則由二人在皇帝滅察哈爾時兵出長城襲擾草原後,迴到薊鎮三屯營休整。
“建鬥,陛下要我們和趙率教一同出兵草原,你怎麽看?”張之極騎在戰馬上,問向一旁的盧象升。
“能怎麽看,聽說建奴派兵攻略朝鮮,估計陛下是想行圍魏救趙之計。”
“我看不是,聖旨上可是說了,要咱們盡力殲滅投靠建奴各部的有生力量,這可是奔著滅族大戰去的,若是圍魏救趙,聖旨不大可能這麽說。”
“小公爺,咱們是軍人,陛下要如何,執行軍令便是,糾結這麽多幹什麽?再說了,不管是打八旗兵還是蒙古韃子,在我看來都是削弱建奴的勢力,隻要敵人衰弱,便對我大明有利。”
張之極聽著盧象升的話,忍不住翻個白眼。
他出身勳貴世家,有著天生的政治敏銳性,而盧象升是由地方文官轉為武將,對政治和官場上的政治感知力較差。
這也是二人能默契搭配的原因所在,盧象升作戰喜帶頭廝殺,宛如殺神臨世,張之極在作戰中能時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認知。
“罷了,和你這牛鼻子說不通,此番再入草原,一定要把蘇布地按住,上次就讓這個老小子給跑了。”張之極在一旁出言。
薊鎮外的草原上,主要是喀喇沁部為主,首領蘇布地,為人極其精明,在朱由檢嗣位前,他在大明和後金兩個勢力之間左右逢源,一方麵與明朝保持一定的貿易往來,獲取諸如茶葉、鹽、絲綢等物資。
明朝在邊境地區設立的馬市等貿易場所,喀喇沁部在蘇布地的帶領下,用馬匹、牛羊等畜牧產品交換所需物資。
另一方麵,他考慮到後金崛起的現實,後金對周邊蒙古部落采取拉攏和軍事威脅並用的策略,蘇布地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向後金表示順從,以避免部落遭受軍事打擊。
但在薊鎮大戰後,激怒大明。
徹底倒入後金,因為大明取消了邊境的許多貿易場所,對喀喇沁實行嚴厲的經濟製裁。
“小公爺,咱們分兵吧,你帶人攻略承德,我帶人攻略寬城,咱們在平泉匯合。
趙將軍兵出集寧向東進是內喀爾喀的地盤,咱們從南往北打,剛好可以和趙將軍唿應。”
盧象升看著手中地圖,斟酌許久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可以。”張之極看著地圖,讚成盧象升的想法。
現在的喀喇沁在經過薊鎮大戰後,部族中精銳戰死兩萬多,現在根本不是明軍的對手。
喜峰口長城。
二人各率一萬騎兵消失在茫茫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