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作戰計劃!朱由檢的煩心事!黃台吉的憂慮!
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 作者:狂奔間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帥帳中。
朱由檢位居主位,一眾武將列三隊而立。
“諸位愛卿,朕決意收複廣寧。”朱由檢沒有廢話,直接說出了自己來軍中的目的。
“陛下,臣請戰!”
“陛下!臣請戰!”
“陛下,臣在營中已經休整大半年,此次收複廣寧求陛下派臣去吧!”
···
朱由檢話音剛落,下麵的諸多將軍全都雙眼冒光的出列請戰。
從薊鎮大戰後,明軍一掃以往的頹廢之勢,但凡軍中之人,無不時刻想出營入戰場。
這也是秦良玉頻繁組織全軍大演武的原因,這些精銳大軍,一個個嗷嗷叫的想出營幹仗,不給他們找點事做,時間久了容易出問題!
“肅靜!聖上麵前,注意禮儀!”
軍監局副監正在一旁低聲嗬斥一句。
“秦愛卿,你覺得收複廣寧需要多少兵馬?此戰朕要用最快速的速度收複廣寧,震懾建奴!”朱由檢轉頭問向秦良玉。
後者斟酌片刻後,沉吟道:“陛下,目前我軍戰力以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建奴八旗兵野戰強,但均分散在周圍的主要營堡中,若是想速戰速決,至少需要十萬大軍!”
朱由檢聞言眉頭微皺,原本自己是想用五萬至八萬人左右打廣寧,現在看來,是自己對戰事的認知還有些偏差。
他點頭道:“嗯,十萬大軍出動,糧草壓力雖大,倒是也能接受。
秦愛卿,你們商議出一個戰法,朕聽聽看。”
秦良玉一眾武將得令後,快速來到地圖前小聲議論起來。
兩柱香的時間過去後。
秦良玉開口道:“陛下,請移步地圖前。”
“陛下,廣寧是遼西咽喉、山海關門戶和京城屏障,建奴占據廣寧後,大修軍堡,在我軍原有的軍堡體係上進行了加強。
若是打廣寧,需要分三步,第一派一支騎兵北上科爾沁部的庫倫旗,堵住科爾沁援兵南下,第二打下西平堡一代的軍堡,據遼河而守,抵禦建奴援兵,最後以火炮強攻廣寧、義州兩地才可。”
朱由檢邊聽邊看著秦良玉在地圖上指出一個個軍事戰略要點。
“嗯,此法甚可,不過朕補充一點,此戰大軍不能從關寧錦防線出戰,而是需要從草原進攻,朕已經命內閣調集糧草軍備囤積在尖門山中。”
“尖門山?”秦良玉聽到這個地名後,快速在地圖上搜尋到。
“陛下,尖門山屬於義州防守輻射範圍,為何要從此地進攻?”
朱由檢眼神淩冽,沒有解釋,開口道:“這是朕的要求,大軍需要從此地展開進攻。”
秦良玉等武將聞言後,雖然有些摸不著頭腦,但也沒多說什麽。
“陛下,從尖門山出戰,需先打下義州在攻廣寧。”
朱由檢點頭道:“此戰屬於攻堅戰,第四軍的炮兵不能少;
廣寧一代整體地勢平坦,適合騎兵作戰,趙率教你部在京的兩萬騎兵出薊鎮去庫倫旗堵住科爾沁援兵。
義州一代多低山,適合伏擊和埋伏,第一、第二、第三軍各派出一萬人出戰。
如此便有七萬大軍,朕會命袁崇煥派出關寧鐵騎和遼東軍協助你們在廣寧對陣建奴八旗兵。”
“陛下,如此一來收複廣寧問題不大。”秦良玉聽完皇帝的布置後,緩緩開口。
朱由檢知道秦良玉的意思,後者對遼東軍並不是太相信,眼下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國內北境普遍有天災,自己不可能派出太多軍隊去作戰,這樣後勤壓力太大,抽調太多的糧草給軍隊消耗,那民間的賑災糧就會大幅度減少。
自己身為皇帝,不但要兼顧軍隊外出作戰,還得保證國內的民眾有飯吃不至於揭竿造反。
“行了,秦愛卿,你們先準備一番吧,大軍在十日後分批從薊鎮秘密出發。”
朱由檢說著,心中帶著沉重之意離開。
其實按照現在的明軍戰力,直接派出二十萬大軍出戰是最好的戰法。
但是人越多,後勤壓力越大,這個年頭的大明朝,自己根本不敢大範圍的派出大軍作戰。
···
就在朱由檢還在為無法派出大量軍隊外出作戰的時候。
他的對手黃台吉在沈陽也是滿心憂慮。
“報!大汗!大貝勒最新軍情!”
“念!”
“毛文龍派出兩支軍隊,共計五千人,占領江華島,臣派出三支大軍共一萬人,進攻未果,毛文龍據海而守,我軍短時間內無法拿下江華島;
阿敏在三日前已親率大軍奪下漢城,朝鮮國主李倧遣人議和,表示願意歸順大金,阿敏不受,斬殺議和使者後,在度奪下廣州、仁川、水原三城。
目前我軍已經徹底占領朝鮮京畿地區,兩位貝勒在漢城休整,準備在五日後南下忠清道。
另外,大貝勒說,若是國中能增派人馬,或可更快拿下朝鮮。”
侍衛念完軍報後,黃台吉麵色紅潤的開口笑道:“好!當真是好!
我兩位兄弟親率大軍短短月餘就奪下朝鮮大半國土!此為國之大喜!”
黃台吉說完後,下方的滿漢群臣紛紛出言祝賀。
迴到後宮中的黃台吉一改在朝堂上的喜色。
反而滿臉憂慮。
代善和阿敏雖然個人能力強,但是他倆的野心也不小。
此番出戰朝鮮,明明可以一路橫推,確非得在漢城休整,這不是明擺著向自己邀功嗎!
“曼合都,朝鮮軍中可有消息傳迴?”黃台吉對著身後念叨一聲。
一個黑臉漢子緩緩出現。
“大汗,朝鮮軍中迴來消息說,阿敏數次喝醉酒勸代善在朝鮮自立為王。”
啪!
黃台吉聞言後,一巴掌拍在桌案上。
他心中已經泛起殺機。
阿敏的野心他很清楚,說是勸代善自立為王,實際上是一種試探!
在後金國中,黃台吉為大金汗王,按照女真傳統的規矩。
累軍功強者可特封為王爺,但代善和阿敏作為四大貝勒,早就不滿於貝勒的爵位,他們都想在上一步,成為後金爵位的頂峰王爺。
可是黃台吉一直壓著二人,為得就是穩固自己的地位。
“看來必須要加快漢製的推行,否則大金必定生亂!”
黃台吉透過窗戶看向南方的天空。
朱由檢位居主位,一眾武將列三隊而立。
“諸位愛卿,朕決意收複廣寧。”朱由檢沒有廢話,直接說出了自己來軍中的目的。
“陛下,臣請戰!”
“陛下!臣請戰!”
“陛下,臣在營中已經休整大半年,此次收複廣寧求陛下派臣去吧!”
···
朱由檢話音剛落,下麵的諸多將軍全都雙眼冒光的出列請戰。
從薊鎮大戰後,明軍一掃以往的頹廢之勢,但凡軍中之人,無不時刻想出營入戰場。
這也是秦良玉頻繁組織全軍大演武的原因,這些精銳大軍,一個個嗷嗷叫的想出營幹仗,不給他們找點事做,時間久了容易出問題!
“肅靜!聖上麵前,注意禮儀!”
軍監局副監正在一旁低聲嗬斥一句。
“秦愛卿,你覺得收複廣寧需要多少兵馬?此戰朕要用最快速的速度收複廣寧,震懾建奴!”朱由檢轉頭問向秦良玉。
後者斟酌片刻後,沉吟道:“陛下,目前我軍戰力以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建奴八旗兵野戰強,但均分散在周圍的主要營堡中,若是想速戰速決,至少需要十萬大軍!”
朱由檢聞言眉頭微皺,原本自己是想用五萬至八萬人左右打廣寧,現在看來,是自己對戰事的認知還有些偏差。
他點頭道:“嗯,十萬大軍出動,糧草壓力雖大,倒是也能接受。
秦愛卿,你們商議出一個戰法,朕聽聽看。”
秦良玉一眾武將得令後,快速來到地圖前小聲議論起來。
兩柱香的時間過去後。
秦良玉開口道:“陛下,請移步地圖前。”
“陛下,廣寧是遼西咽喉、山海關門戶和京城屏障,建奴占據廣寧後,大修軍堡,在我軍原有的軍堡體係上進行了加強。
若是打廣寧,需要分三步,第一派一支騎兵北上科爾沁部的庫倫旗,堵住科爾沁援兵南下,第二打下西平堡一代的軍堡,據遼河而守,抵禦建奴援兵,最後以火炮強攻廣寧、義州兩地才可。”
朱由檢邊聽邊看著秦良玉在地圖上指出一個個軍事戰略要點。
“嗯,此法甚可,不過朕補充一點,此戰大軍不能從關寧錦防線出戰,而是需要從草原進攻,朕已經命內閣調集糧草軍備囤積在尖門山中。”
“尖門山?”秦良玉聽到這個地名後,快速在地圖上搜尋到。
“陛下,尖門山屬於義州防守輻射範圍,為何要從此地進攻?”
朱由檢眼神淩冽,沒有解釋,開口道:“這是朕的要求,大軍需要從此地展開進攻。”
秦良玉等武將聞言後,雖然有些摸不著頭腦,但也沒多說什麽。
“陛下,從尖門山出戰,需先打下義州在攻廣寧。”
朱由檢點頭道:“此戰屬於攻堅戰,第四軍的炮兵不能少;
廣寧一代整體地勢平坦,適合騎兵作戰,趙率教你部在京的兩萬騎兵出薊鎮去庫倫旗堵住科爾沁援兵。
義州一代多低山,適合伏擊和埋伏,第一、第二、第三軍各派出一萬人出戰。
如此便有七萬大軍,朕會命袁崇煥派出關寧鐵騎和遼東軍協助你們在廣寧對陣建奴八旗兵。”
“陛下,如此一來收複廣寧問題不大。”秦良玉聽完皇帝的布置後,緩緩開口。
朱由檢知道秦良玉的意思,後者對遼東軍並不是太相信,眼下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國內北境普遍有天災,自己不可能派出太多軍隊去作戰,這樣後勤壓力太大,抽調太多的糧草給軍隊消耗,那民間的賑災糧就會大幅度減少。
自己身為皇帝,不但要兼顧軍隊外出作戰,還得保證國內的民眾有飯吃不至於揭竿造反。
“行了,秦愛卿,你們先準備一番吧,大軍在十日後分批從薊鎮秘密出發。”
朱由檢說著,心中帶著沉重之意離開。
其實按照現在的明軍戰力,直接派出二十萬大軍出戰是最好的戰法。
但是人越多,後勤壓力越大,這個年頭的大明朝,自己根本不敢大範圍的派出大軍作戰。
···
就在朱由檢還在為無法派出大量軍隊外出作戰的時候。
他的對手黃台吉在沈陽也是滿心憂慮。
“報!大汗!大貝勒最新軍情!”
“念!”
“毛文龍派出兩支軍隊,共計五千人,占領江華島,臣派出三支大軍共一萬人,進攻未果,毛文龍據海而守,我軍短時間內無法拿下江華島;
阿敏在三日前已親率大軍奪下漢城,朝鮮國主李倧遣人議和,表示願意歸順大金,阿敏不受,斬殺議和使者後,在度奪下廣州、仁川、水原三城。
目前我軍已經徹底占領朝鮮京畿地區,兩位貝勒在漢城休整,準備在五日後南下忠清道。
另外,大貝勒說,若是國中能增派人馬,或可更快拿下朝鮮。”
侍衛念完軍報後,黃台吉麵色紅潤的開口笑道:“好!當真是好!
我兩位兄弟親率大軍短短月餘就奪下朝鮮大半國土!此為國之大喜!”
黃台吉說完後,下方的滿漢群臣紛紛出言祝賀。
迴到後宮中的黃台吉一改在朝堂上的喜色。
反而滿臉憂慮。
代善和阿敏雖然個人能力強,但是他倆的野心也不小。
此番出戰朝鮮,明明可以一路橫推,確非得在漢城休整,這不是明擺著向自己邀功嗎!
“曼合都,朝鮮軍中可有消息傳迴?”黃台吉對著身後念叨一聲。
一個黑臉漢子緩緩出現。
“大汗,朝鮮軍中迴來消息說,阿敏數次喝醉酒勸代善在朝鮮自立為王。”
啪!
黃台吉聞言後,一巴掌拍在桌案上。
他心中已經泛起殺機。
阿敏的野心他很清楚,說是勸代善自立為王,實際上是一種試探!
在後金國中,黃台吉為大金汗王,按照女真傳統的規矩。
累軍功強者可特封為王爺,但代善和阿敏作為四大貝勒,早就不滿於貝勒的爵位,他們都想在上一步,成為後金爵位的頂峰王爺。
可是黃台吉一直壓著二人,為得就是穩固自己的地位。
“看來必須要加快漢製的推行,否則大金必定生亂!”
黃台吉透過窗戶看向南方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