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改革爭論!李信之言!微服私訪!
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 作者:狂奔間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90章 改革爭論!李信之言!微服私訪!
溫體仁前腳剛走。
文淵閣外再次響起密集的腳步聲。
袁可立四位閣臣和李邦華,左光鬥等朱由檢提拔起來的心腹官員齊刷刷的出現。
“陛下,士紳之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急性子的李邦華率先開口規勸。
剛才在乾清宮的大殿中,他是想開口的,可是被孫承宗給按住。
在大朝會上他們這些人作為皇帝心腹,若是公開反對皇帝,那就太打皇帝的臉了。
“陛下,新政改革朝廷已經在北直隸進行了試點,雖然推廣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整體進展還是較為良好的,方才朝會上,溫體仁提出的意見太過於激進,一旦實施直接就把全國士紳推到朝廷的對立麵,此事牽扯太大,萬萬不可貪功冒進。”
黃立極接過李邦華的話,出言補充。
“皇上,江南之地現在已經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從去年至今產生的賦稅極為龐大,即便北境再有天災出現,也可維持,錢糧雖有些緊俏,但眼下是足夠開支用度。”
李國普以為皇帝是不滿北境頻發的天災,也出列說著自己的想法。
隊伍前麵,袁可立和孫承宗二人看著皇帝的眼神也帶著些疑惑。
朱由檢深吸一口氣,背手站起。
“諸位愛卿,你們說的朕都明白,但新政推行從一開始朕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在全國鋪開。
你們看看北直隸推行新政的速度。
單說田畝一項,從朕下旨至今,北直隸各縣別說清丈土地,許多縣連朕的旨意都沒有放出去,甚至有官員直接把朝廷的政令封進案牘庫中。
朕看過暗衛在民間的調查結果,北直隸大多數百姓壓根不知道朝廷施行新政,知道的百姓還是在明報上看到的,這說明什麽?
沒有鐵和血作為驅動力,新政改革就無法實施下去!”
“皇上,臣等支持您改革,但是如此激進的改革之法,對國家無益!
細數我華夏曆國曆代,改革都不能操之過急!
且我大明傳國兩百餘年,官紳,士族,富商在民間數量極多,倉促之下若是逼他們聯合起來,恐有亡國之危啊!”
黃立極神情凝重,語氣中帶著焦急。
“陛下,臣不讚成黃閣老的說法!”
站在最後的李信邁步上前看著黃立極等老臣開口道:“諸位大人,下官以為,陛下之新政必須用雷霆手段盡快推廣全國;
理由有三!第一,軍事方麵,遼東的建奴正忙著消化朝鮮,短時間內無力犯邊,九邊長城外的蒙古諸部皆被我大軍戰力威懾,不敢再起兵戈,南洋夷人被我海軍威懾,隻敢在廣南阮氏的地盤上縮著。
第二,朝中最大的阻力,東林黨已經全部覆滅,江南之地雖經受戰亂未完全恢複,但眼下朝廷對江南之地有絕對的掌控力,再說陝西,山西,廣東,雲南,四川等邊境省份均已被我朝大軍橫掃過一輪,當地的士紳階層已經被蕩平的差不多了,說到底現在的士紳階層僅剩下中原腹地數省,有陛下派入民間的數十萬大軍威懾,這些人翻不起什麽大浪!
第三,陛下數次說過,我朝北境未來十年會有大旱,若是不趁此時機進行改革,未來內有天災,外有夷虜虎視眈眈,在想變革就難了!
到最後受苦的隻會是千萬百姓,況且朝廷現在依仗的是南越之糧,若是沒有南越之糧,朝廷該如何麵對?
想要在天災之下,保天下安穩,就必須保證百姓不亂,要保證百姓們有飯吃,那就必須要均田!而均田就必須要得罪士紳階層!
陛下是大明之主!非士紳之主!當為天下百姓謀!”
朱由檢聽著李信的一番話,心中十分舒爽,不禁點頭稱讚。
在原本的曆史中,李信助力被官軍圍剿的狼狽不堪的李自成建立起大順政權,足見其本人的能力。
“李信!休要在陛下和諸位大人麵前胡言!國家大事非兒戲!速速退下!”孫承宗低聲嗬斥後者一句。
現在的李信在兵部任職,屬於孫承宗主管,他對這個年輕人很欣賞,一直帶在身邊教導。
“行了!諸位愛卿不需吵鬧!朕可以告訴你們,快速推行新政是朕之決定,絕不妥協,你們不需再勸!
若真是為國所慮,你們應該做的是協助溫體仁盡快推進施行新政!
都各自去忙吧!”
眾臣聽著皇帝的話,隻能無奈離去。
···
入夜。
李若漣匆匆出現。
“陛下,都準備妥當,您隨時都可以出發。”
朱由檢聽到此後,目光看向王承恩:“大伴,從今日起,你領司禮監處理公務,有事隨時給朕發密函。”
“是,皇爺;您出宮巡察需不需要給內閣四位閣老通氣?”
王承恩低聲詢問一句。
朱由檢斟酌片刻後道:“不用,讓他們盡心辦差就行,若是有人要見朕,你先出麵拖著。”
“是,奴婢遵旨。”
很快,朱由檢換上一身素衣,在夜幕下悄然出了皇城。
···
河南省,開封府。
巡撫衙署。
侯恂背手正在內堂中來迴踱步。
他臉上盡顯焦急之色。
不多時,一個身著鎖子甲的幹練小將軍邁著大步匆匆走來。
“大人,事情查清楚了!”這將軍剛走到內堂門口,就扯著嗓子唿喊起來。
侯恂聽到聲音後,邁步來到門口。
“憲之,你怎麽說也是朝廷命官!穩重些!坐下說。”
侯恂雖然言語帶著嗬斥之意,但是臉上卻帶著些許寵溺之色。
這小將軍聞言後也不客氣,彎腰坐下隨手拿起桌上的水壺猛灌幾口。
“大人,最近接連蠱惑百姓自焚而死的確是白蓮教餘孽無疑,但在背後支持他們的另有其人!
我對六十七個自焚而死的百姓調查後發現,這些人主要出自小李莊,大蔡村,還有米店鎮的百姓,我帶人在民間潛查後發現,不少村中青壯每日都會去城外三裏外的趙家寨參加集會;
這所謂的集會就是一個老嫗妖言惑眾,說什麽重稅將世,天降水災的言論,我昨夜將人拿住,現在就關在守兵軍牢中。”
“好!折騰了這麽久,這案子總算是有些眉目了!”侯恂開口說著,肩頭的壓力瞬間小了許多。
“大人,我聽按察司衙門新來的禦史說此事已經被幾位閣老親自詢問,不知真假?”
“嗬嗬,何止是幾位閣老詢問,此事錦衣衛直接在朝堂上稟明了陛下,聖上得知後,極為震怒。
看著吧,過不了幾日,朝廷又得派錦衣衛來專門查案,眼下即將到收夏糧的時候,真是多事之時啊!”
侯恂感歎一句,揉著眉心有些頭疼。
他從崇禎元年調任河南巡撫以來,麵對河南龐大的公務量,忙的焦頭爛額。
封丘,陳橋鎮。
朱由檢站在黃河邊看著渾濁的河水緩緩東去,彎腰在地上抓起一把泥土。
“河南是個好地方啊,多好的土地,這些年的產糧數量怎麽會這麽低呢?”
“爺,您剛才說什麽?”站在不遠處的李若漣似乎聽到皇帝說話,但是被黃河的水流聲蓋住,一時沒聽清,趕忙湊著腦袋上前詢問。
“沒什麽,渡河以後,先不急著進城,在周邊的農村轉轉。”
溫體仁前腳剛走。
文淵閣外再次響起密集的腳步聲。
袁可立四位閣臣和李邦華,左光鬥等朱由檢提拔起來的心腹官員齊刷刷的出現。
“陛下,士紳之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急性子的李邦華率先開口規勸。
剛才在乾清宮的大殿中,他是想開口的,可是被孫承宗給按住。
在大朝會上他們這些人作為皇帝心腹,若是公開反對皇帝,那就太打皇帝的臉了。
“陛下,新政改革朝廷已經在北直隸進行了試點,雖然推廣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整體進展還是較為良好的,方才朝會上,溫體仁提出的意見太過於激進,一旦實施直接就把全國士紳推到朝廷的對立麵,此事牽扯太大,萬萬不可貪功冒進。”
黃立極接過李邦華的話,出言補充。
“皇上,江南之地現在已經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從去年至今產生的賦稅極為龐大,即便北境再有天災出現,也可維持,錢糧雖有些緊俏,但眼下是足夠開支用度。”
李國普以為皇帝是不滿北境頻發的天災,也出列說著自己的想法。
隊伍前麵,袁可立和孫承宗二人看著皇帝的眼神也帶著些疑惑。
朱由檢深吸一口氣,背手站起。
“諸位愛卿,你們說的朕都明白,但新政推行從一開始朕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在全國鋪開。
你們看看北直隸推行新政的速度。
單說田畝一項,從朕下旨至今,北直隸各縣別說清丈土地,許多縣連朕的旨意都沒有放出去,甚至有官員直接把朝廷的政令封進案牘庫中。
朕看過暗衛在民間的調查結果,北直隸大多數百姓壓根不知道朝廷施行新政,知道的百姓還是在明報上看到的,這說明什麽?
沒有鐵和血作為驅動力,新政改革就無法實施下去!”
“皇上,臣等支持您改革,但是如此激進的改革之法,對國家無益!
細數我華夏曆國曆代,改革都不能操之過急!
且我大明傳國兩百餘年,官紳,士族,富商在民間數量極多,倉促之下若是逼他們聯合起來,恐有亡國之危啊!”
黃立極神情凝重,語氣中帶著焦急。
“陛下,臣不讚成黃閣老的說法!”
站在最後的李信邁步上前看著黃立極等老臣開口道:“諸位大人,下官以為,陛下之新政必須用雷霆手段盡快推廣全國;
理由有三!第一,軍事方麵,遼東的建奴正忙著消化朝鮮,短時間內無力犯邊,九邊長城外的蒙古諸部皆被我大軍戰力威懾,不敢再起兵戈,南洋夷人被我海軍威懾,隻敢在廣南阮氏的地盤上縮著。
第二,朝中最大的阻力,東林黨已經全部覆滅,江南之地雖經受戰亂未完全恢複,但眼下朝廷對江南之地有絕對的掌控力,再說陝西,山西,廣東,雲南,四川等邊境省份均已被我朝大軍橫掃過一輪,當地的士紳階層已經被蕩平的差不多了,說到底現在的士紳階層僅剩下中原腹地數省,有陛下派入民間的數十萬大軍威懾,這些人翻不起什麽大浪!
第三,陛下數次說過,我朝北境未來十年會有大旱,若是不趁此時機進行改革,未來內有天災,外有夷虜虎視眈眈,在想變革就難了!
到最後受苦的隻會是千萬百姓,況且朝廷現在依仗的是南越之糧,若是沒有南越之糧,朝廷該如何麵對?
想要在天災之下,保天下安穩,就必須保證百姓不亂,要保證百姓們有飯吃,那就必須要均田!而均田就必須要得罪士紳階層!
陛下是大明之主!非士紳之主!當為天下百姓謀!”
朱由檢聽著李信的一番話,心中十分舒爽,不禁點頭稱讚。
在原本的曆史中,李信助力被官軍圍剿的狼狽不堪的李自成建立起大順政權,足見其本人的能力。
“李信!休要在陛下和諸位大人麵前胡言!國家大事非兒戲!速速退下!”孫承宗低聲嗬斥後者一句。
現在的李信在兵部任職,屬於孫承宗主管,他對這個年輕人很欣賞,一直帶在身邊教導。
“行了!諸位愛卿不需吵鬧!朕可以告訴你們,快速推行新政是朕之決定,絕不妥協,你們不需再勸!
若真是為國所慮,你們應該做的是協助溫體仁盡快推進施行新政!
都各自去忙吧!”
眾臣聽著皇帝的話,隻能無奈離去。
···
入夜。
李若漣匆匆出現。
“陛下,都準備妥當,您隨時都可以出發。”
朱由檢聽到此後,目光看向王承恩:“大伴,從今日起,你領司禮監處理公務,有事隨時給朕發密函。”
“是,皇爺;您出宮巡察需不需要給內閣四位閣老通氣?”
王承恩低聲詢問一句。
朱由檢斟酌片刻後道:“不用,讓他們盡心辦差就行,若是有人要見朕,你先出麵拖著。”
“是,奴婢遵旨。”
很快,朱由檢換上一身素衣,在夜幕下悄然出了皇城。
···
河南省,開封府。
巡撫衙署。
侯恂背手正在內堂中來迴踱步。
他臉上盡顯焦急之色。
不多時,一個身著鎖子甲的幹練小將軍邁著大步匆匆走來。
“大人,事情查清楚了!”這將軍剛走到內堂門口,就扯著嗓子唿喊起來。
侯恂聽到聲音後,邁步來到門口。
“憲之,你怎麽說也是朝廷命官!穩重些!坐下說。”
侯恂雖然言語帶著嗬斥之意,但是臉上卻帶著些許寵溺之色。
這小將軍聞言後也不客氣,彎腰坐下隨手拿起桌上的水壺猛灌幾口。
“大人,最近接連蠱惑百姓自焚而死的確是白蓮教餘孽無疑,但在背後支持他們的另有其人!
我對六十七個自焚而死的百姓調查後發現,這些人主要出自小李莊,大蔡村,還有米店鎮的百姓,我帶人在民間潛查後發現,不少村中青壯每日都會去城外三裏外的趙家寨參加集會;
這所謂的集會就是一個老嫗妖言惑眾,說什麽重稅將世,天降水災的言論,我昨夜將人拿住,現在就關在守兵軍牢中。”
“好!折騰了這麽久,這案子總算是有些眉目了!”侯恂開口說著,肩頭的壓力瞬間小了許多。
“大人,我聽按察司衙門新來的禦史說此事已經被幾位閣老親自詢問,不知真假?”
“嗬嗬,何止是幾位閣老詢問,此事錦衣衛直接在朝堂上稟明了陛下,聖上得知後,極為震怒。
看著吧,過不了幾日,朝廷又得派錦衣衛來專門查案,眼下即將到收夏糧的時候,真是多事之時啊!”
侯恂感歎一句,揉著眉心有些頭疼。
他從崇禎元年調任河南巡撫以來,麵對河南龐大的公務量,忙的焦頭爛額。
封丘,陳橋鎮。
朱由檢站在黃河邊看著渾濁的河水緩緩東去,彎腰在地上抓起一把泥土。
“河南是個好地方啊,多好的土地,這些年的產糧數量怎麽會這麽低呢?”
“爺,您剛才說什麽?”站在不遠處的李若漣似乎聽到皇帝說話,但是被黃河的水流聲蓋住,一時沒聽清,趕忙湊著腦袋上前詢問。
“沒什麽,渡河以後,先不急著進城,在周邊的農村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