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功是功,過是過!福建震動!鄭氏集會!
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 作者:狂奔間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21章 功是功,過是過!福建震動!鄭氏集會!
“陛下,鄭芝龍帶著麾下船隊為國效力還算勉力,對國朝有大功,若要動鄭氏,是否熬過這段時間?”
黃立極在一旁忍不住發言,他作為閣臣,對國朝北境現在麵臨的天災有著很清晰的認知。
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直隸等長江以北的省份全都有災情發生,隨之而來的災民不計其數!
現在的大明朝沒有出現民變,一是有源源不斷運來的南越之糧,二是有皇帝鐵腕展開新政,重新分配土地,最後才是散落在民間的三十萬禁軍部隊。
若無這三點,北境出現無數災民,早就揭竿而起了!
朱由檢聽著黃立極的話,心中也很清楚鄭芝龍的作用,但盤踞在福建的鄭氏觸犯了自己心中的底線!
“嗬嗬,大功?”朱由檢不禁發出冷笑。
“自我中國之地有史以來,長江黃河便是我漢人之生命之源,也是我漢家江山立國之本;
黃河水濁,有灌溉兩岸數省農田之功,但在泛濫時,便需要治理;
長江水清,也有灌溉兩岸數省農田之功,在決堤時,也會對民間造成巨大的破壞!
曆朝曆代,從未有因江河之功而忽視其過。
人也如此,鄭芝龍帶部下為國效命,運送糧草是為大功,又派兄弟帶人收複台灣也是大功!
但若是因功就忽視鄭氏下麵的人在福建為非作歹,害民誤國,朕若視而不見,非昏君,而是愚君!
功是功,過是過,朕以為必須要分開處置!”
朱由檢的話音落下後,黃立極頓時沉默下來。
最前麵的袁可立和孫承宗也對視一眼低歎不語。
“朕以為溫愛卿說的策略還有不足;
既然朝廷出麵組建船隊,規模就必須要大,一百萬金幣不夠,增加到五百萬;
撥給百科學院的資金增加到三百萬,在沿海省份尋良港,建設造船廠,大力擴建匠公寶艦的生產數;
按照朕登基時給諸位看的大明五年計劃書來說,至今為止,大明朝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提前完成;
新一輪擴軍也可以提上議程,現在南洋呂宋已複我土,需要朝廷派兵駐紮,朕可以告訴你們,朕未來會派大軍橫掃南洋諸國!
南洋所有的土地必須全部的重新複我朝領土!
這些事都是下一個五年計劃的任務目標。
至於練兵之事,張彥芳在直隸募兵訓練,馬祥麟繼續在四川募兵訓練,另傳旨陝西總督楊嗣昌成立西北募兵府,募集陝西,甘肅和草原之民練兵,還有在南京鎮守的周遇吉,眼下江南無戰事,周遇吉可在江南成立募兵府,集江南之民練出一支新軍。
四部募兵府所需糧餉全由內閣協調調撥。”
朱由檢說完後,直接示意眾臣離去。
沒一會。
離開的官員中,有不少人再次迴來。
這些都是朱由檢下旨成立的改製館成員。
首席改製大臣溫體仁率先開口:“陛下,新政在全國鋪開後,土地被大量釋放出來,今年的秋糧賦稅比夏糧賦稅足足高了三十倍!
國稅方麵中,國稅局已經在全國各省府州縣推廣開來,上到在京朝官,下到一縣坐賈商,都被納入稅務體係中。”
溫體仁話音落下後,畢自嚴在一旁接過話來。
“陛下,土地糧稅的雖然增加龐大,但我朝北境的天災持續過重,臣受陛下指示,已經減免了許多受災省份的糧稅;
國稅方麵,今年一整年全國商稅收入達到三百八十萬金幣。”
“陛下,新政雖然在全國推行順利,但福建目前受製於鄭氏的勢力,涉及到新政的改革並不完善!臣請旨親赴福建執行新政!”
在畢自嚴身後的李信邁步走出,他看向皇帝的眸子中滿是狂熱。
“嗯,新政推行順利,朕心甚慰;
不過福建之事涉及鄭氏,你們誰去都處置不了,還是朕親自去吧。
順便朕也去福建瞧瞧,看鄭氏的勢力到了何種地步,能讓當朝閣臣都忌憚無比。”
溫體仁幾個改製派的官員聞言後,相互對視一眼行禮後離去。
翌日一早。
朱由檢帶著方正化等貼身太監和錦衣衛,換裝素衣後,帶著劉二柱一路向南而去。
···
福州。
巡撫衙門。
朱大典背手在大堂中來迴踱步,手中的絲巾時不時的在額頭上擦拭。
“朱大人,朱大人!”
布政使許奇和按察使薑曰廣二人匆匆走來。
“二位,朝中可有消息?”
許奇率先開口道:“大人,有消息!陛下表態了,確定要動鄭家!”
朱大典聞言後,臉色猛然一變,他有些發白的嘴唇顫抖數下。
“怎麽會如此?鄭氏集團經營福建多年,如今還有鄭芝龍運糧之功,複土之功加持,我等如何能動的了?
陛下如此決定,內閣為何不勸諫?”
“大人,屬下聽說黃閣老勸了,不過陛下沒接受,反而是聽了溫體仁的建議,不但撥款組建官營船隊,還下令百科學院加速擴建造船廠,依屬下看來,相比這次鄭氏在劫難逃!”
“誒,鄭氏一動,不但福建會亂,連海上運糧線也會出大問題!北境有那麽多的災民,朝廷如何能扛得住?”
朱大典連連搖頭說著,一時間身子都有些發虛。
“大人,事已至此,是否還動楊家?劉家村案如此惡劣,定會激起陛下的怒火,若是咱們在無動作,到時烏紗帽不保是小,說不定咱三這人頭都不一定能在!”
薑曰廣低聲說著,眼中已經泛起寒意。
“別急!讓我想想!讓我想想!”朱大典坐在主位上不停的用絲巾擦著額頭的冷汗。
“大人,情況緊急,容不得猶豫了!咱們必須要拿下楊誠,劉家村案必須要有個說法!”
許奇也在一旁催促。
他二人一個是布政使,一個是按察使,身為地方大員,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朱大典最後低歎一聲:“罷了!臬司衙門速派兵馬,先把楊誠拿住下獄問罪!
另外!包圍楊家,所有人不需隨意進出!讓兵備衙門派出兩千民兵速速把跟隨楊誠犯案的那夥強盜全部拿了!”
“大人,聽說那夥賊人手中可是有火器,兵備衙門的民兵怕是不足以應付,屬下之意是否請守兵衙門的龐總兵調兵拿人?”
“嗯,可以,給龐總兵發剿賊文書,請他派兩個千戶為主力,民兵協助。”
“好!屬下這就去辦!”
許奇,薑曰廣二人說完後,趕忙離去。
···
另一邊。
南安鄭氏大院。
大堂中,許多名震福建的大人物都在此匯聚。
鄭家現在的主事人,鄭芝莞,鄭芝鳳兄弟。
楊六,楊七兄弟倆家中的主事楊三淼。
陳家陳衷紀長子陳學輝。
施家主事人施琮籠和甘家,何家等主事人全部在堂中低聲議論著。
沒多久。
門外響起一道清脆的唿喊聲。
“舵主到!”
很快,鄭芝龍麵容凝重的邁步走來。
“見過舵主!”
堂屋中坐著的一眾主事人齊刷刷的起身抱拳行禮。
舵主是原十八芝海商集團對鄭芝龍的尊稱。
當年的十八芝是在他們還是海盜時期組成的一個利益聯盟組織,推舉鄭芝龍為掌舵人,下麵的人稱之為舵主。
“都坐!”
鄭芝龍進屋後,邁步走到主位坐下。
在他身後,鄭芝豹,施大瑄,洪旭,楊六,楊七等常在外統帥軍隊的主要將領紛紛在兩側落座。
原本在堂中的各家主事人則坐在靠口的位置上。
“劉家村案到底是怎麽迴事?朝中已經有人給我傳話,朝野巨震,陛下對此十分憤怒!”
鄭芝龍說完後,目光看向一側的楊家主事人,楊三淼。
在鄭氏集團中他們鄭芝龍等一眾軍中將領,一般情況下不在家族中的,家族中負責維持運轉的,多是選出機靈能幹者擔任家族主事人。
楊三淼聞言後起身抱拳道:“舵主,劉家村案起因是我楊家分脈家主楊誠,他通過賄賂南安知縣,得了保長職位,借酒勁對劉氏做出不軌之舉,後楊誠做出了賠償,原本此事可化解,誰知···”
楊三淼說到這,語氣停頓下來,目光看向楊六,楊七兄弟二人。
啪!
鄭芝龍一巴掌拍在桌案上。
“三淼!你也是十八芝的老人,可還記得我當年立下的規矩!”
楊三淼聞言身子一顫,開口道:“舵主,我記得,不可作奸犯科,橫行鄉裏,欺男霸女。
違者斬首示民!”
鄭芝龍聞言後,接著怒聲道:“既然楊誠對劉氏做出不軌之舉,你為何不執行規矩?”
“舵主!此事發生在去年,當時正是朝廷準備覆滅陳幫占一夥逆賊的關鍵時刻,我根本沒時間管理此事。”
楊三淼說著臉上帶著委屈。
“大哥,三淼的性格你是知道的,我從小就對他有嚴格要求,我得知此事後,也很氣憤,但事情已然發生,現在是不是要做出補救?”
鄭芝龍聞言後,皺眉道:“補救?老六,你可知道楊誠那個畜生強暴民女,第二日給了人家些錢財後,還想去第二次,最後被劉家村甲長帶村民打走,事後他糾結山賊直接把劉家村屠殺一空!
你說如何補救?你可知道,劉二柱家中的哥哥可是在薊鎮大戰中戰死的!朝廷發有兩麵牌匾,其中一麵護國猛士牌匾就被屠村時的大火焚為灰燼!”
楊六,楊七聞言後,滿臉懵逼,他倆是鄭芝龍特意從台灣召迴的,根本對家族中發生的事不清楚。
一直在鄭芝龍左側坐著的洪旭沉默許久後開口了。
“諸位,楊誠之事僅僅是一個點火索!我們這幫人早年在海上發家,後被朝廷招撫後,依靠朝廷支持發展至今,我們這些人可以保持自我克製,但誰都保不住下麵的人心思膨脹!
即便沒有楊誠,按照我們這些年如此快速的發展情況,也會有第二個楊誠;
我差人查過劉大柱的身份背景,此人在天啟朝時受招入大同從軍,後被曹文詔收入第二軍效力,在薊鎮大戰中斬殺七八個建奴後戰死,得到皇上親自批下的護國猛士稱號,而現在劉二柱一家身為軍屬被如此欺淩,莫說皇上;
我們連第二軍那一關都過不去!要知道,曹文詔手下的部隊人數雖然不是最多的,但戰力絕對是大明朝軍隊的天花板!”
在座的眾人聽到洪旭的話後,都沉默下來。
他們這些人都是海寇出身,現今雖說成了官,約束自己尚可,但是約束下麵的族人就很難。
說白了,他們這些人就是後世所說的暴發戶,沒什麽家族文化底蘊,橫行霸道慣了。
“大哥,現在皇上下旨調第一軍和第二軍進駐福建,秦良玉和曹文詔二人一定得知了此事,您趕快拿主意吧!”
鄭芝莞在一旁低聲催促。
下方的所有人都目光灼灼的看著鄭芝龍。
“此事震動朝野,還涉及到軍屬,我們不出血想必是很難了事。”鄭芝龍沉吟著,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
“眼下朝廷正在全力推行新政,依我的意思,我們湊出三千萬白銀捐給朝廷,同時把各家藏匿起來的土地上繳一半;
另外把咱們手中剩下的八成白銀全部在大明銀行兌換成新幣。”
鄭芝龍說完後,洪旭眼中精芒一閃。
“大哥的意思是,借支持新政為由,打消皇帝對我們的懷疑?”
鄭芝龍歎道:“支持新政隻是向陛下證明我們心向朝廷的態度,此事若想有結果,恐怕得我親自入京請罪了。”
他得話音剛落,鄭芝豹直接拍桌子站起。
“大哥!我不讚成你入京!”
“二哥已經在台灣戰死,你若此時入京,按照官道上那些鳥人得性子,肯定得給你安插個什麽罪名!若是皇帝一上頭,你出了什麽意外,咱們這些人怎麽辦?”
“是啊!大哥!咱們這幫子人全靠你在前麵撐著,沒了你,咱們這些老兄弟就失了主心骨!”
“大哥不能去!不就是殺了幾百村民嗎?我們這幾年來幫助朝廷送糧草,還付出了巨大得代價收複台灣,這麽大的功勞若是抵不過幾百草民之命,這鳥官不做也罷!”
“沒錯!大哥!真不行咱們就反了他娘的!以咱們的實力在南洋照樣過的舒服瀟灑!總比受朝廷的鳥氣好的多!”
···
鄭芝龍聽到這些人得議論聲,額頭青筋暴起。
他猛然拍桌起身。
“夠了!”
“看看你們什麽樣子?一個個都幾十歲的人了!還像當初一般衝動!毫無長進!
從咱們接受朝廷招撫的那天起,就沒有鄭氏海商的旗號!有的隻有是大明第三海軍!
看看現在的福建周圍!陸地上有皇上的禁軍,海麵上有俞諮皋,孫國楨,謝隆儀三人強大的新式艦隊;
西班牙人如何?葡萄牙人如何?荷蘭人如何?現在不都被朝廷打廢了!
你們還以為南洋是當初的樣子嗎?
信不信隻要咱們今天反叛,明日朝廷的剿賊大軍就會出現在家門口!
咱們混跡多年,為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為鄉親們謀生!
當年泉州,福州,漳州受災,咱們賑濟災民時,百姓對咱們的誇讚你們都忘到狗肚子裏了嗎?”
隨著鄭芝龍一通咆哮,下麵的人全都沉默下來。
“陛下,鄭芝龍帶著麾下船隊為國效力還算勉力,對國朝有大功,若要動鄭氏,是否熬過這段時間?”
黃立極在一旁忍不住發言,他作為閣臣,對國朝北境現在麵臨的天災有著很清晰的認知。
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直隸等長江以北的省份全都有災情發生,隨之而來的災民不計其數!
現在的大明朝沒有出現民變,一是有源源不斷運來的南越之糧,二是有皇帝鐵腕展開新政,重新分配土地,最後才是散落在民間的三十萬禁軍部隊。
若無這三點,北境出現無數災民,早就揭竿而起了!
朱由檢聽著黃立極的話,心中也很清楚鄭芝龍的作用,但盤踞在福建的鄭氏觸犯了自己心中的底線!
“嗬嗬,大功?”朱由檢不禁發出冷笑。
“自我中國之地有史以來,長江黃河便是我漢人之生命之源,也是我漢家江山立國之本;
黃河水濁,有灌溉兩岸數省農田之功,但在泛濫時,便需要治理;
長江水清,也有灌溉兩岸數省農田之功,在決堤時,也會對民間造成巨大的破壞!
曆朝曆代,從未有因江河之功而忽視其過。
人也如此,鄭芝龍帶部下為國效命,運送糧草是為大功,又派兄弟帶人收複台灣也是大功!
但若是因功就忽視鄭氏下麵的人在福建為非作歹,害民誤國,朕若視而不見,非昏君,而是愚君!
功是功,過是過,朕以為必須要分開處置!”
朱由檢的話音落下後,黃立極頓時沉默下來。
最前麵的袁可立和孫承宗也對視一眼低歎不語。
“朕以為溫愛卿說的策略還有不足;
既然朝廷出麵組建船隊,規模就必須要大,一百萬金幣不夠,增加到五百萬;
撥給百科學院的資金增加到三百萬,在沿海省份尋良港,建設造船廠,大力擴建匠公寶艦的生產數;
按照朕登基時給諸位看的大明五年計劃書來說,至今為止,大明朝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提前完成;
新一輪擴軍也可以提上議程,現在南洋呂宋已複我土,需要朝廷派兵駐紮,朕可以告訴你們,朕未來會派大軍橫掃南洋諸國!
南洋所有的土地必須全部的重新複我朝領土!
這些事都是下一個五年計劃的任務目標。
至於練兵之事,張彥芳在直隸募兵訓練,馬祥麟繼續在四川募兵訓練,另傳旨陝西總督楊嗣昌成立西北募兵府,募集陝西,甘肅和草原之民練兵,還有在南京鎮守的周遇吉,眼下江南無戰事,周遇吉可在江南成立募兵府,集江南之民練出一支新軍。
四部募兵府所需糧餉全由內閣協調調撥。”
朱由檢說完後,直接示意眾臣離去。
沒一會。
離開的官員中,有不少人再次迴來。
這些都是朱由檢下旨成立的改製館成員。
首席改製大臣溫體仁率先開口:“陛下,新政在全國鋪開後,土地被大量釋放出來,今年的秋糧賦稅比夏糧賦稅足足高了三十倍!
國稅方麵中,國稅局已經在全國各省府州縣推廣開來,上到在京朝官,下到一縣坐賈商,都被納入稅務體係中。”
溫體仁話音落下後,畢自嚴在一旁接過話來。
“陛下,土地糧稅的雖然增加龐大,但我朝北境的天災持續過重,臣受陛下指示,已經減免了許多受災省份的糧稅;
國稅方麵,今年一整年全國商稅收入達到三百八十萬金幣。”
“陛下,新政雖然在全國推行順利,但福建目前受製於鄭氏的勢力,涉及到新政的改革並不完善!臣請旨親赴福建執行新政!”
在畢自嚴身後的李信邁步走出,他看向皇帝的眸子中滿是狂熱。
“嗯,新政推行順利,朕心甚慰;
不過福建之事涉及鄭氏,你們誰去都處置不了,還是朕親自去吧。
順便朕也去福建瞧瞧,看鄭氏的勢力到了何種地步,能讓當朝閣臣都忌憚無比。”
溫體仁幾個改製派的官員聞言後,相互對視一眼行禮後離去。
翌日一早。
朱由檢帶著方正化等貼身太監和錦衣衛,換裝素衣後,帶著劉二柱一路向南而去。
···
福州。
巡撫衙門。
朱大典背手在大堂中來迴踱步,手中的絲巾時不時的在額頭上擦拭。
“朱大人,朱大人!”
布政使許奇和按察使薑曰廣二人匆匆走來。
“二位,朝中可有消息?”
許奇率先開口道:“大人,有消息!陛下表態了,確定要動鄭家!”
朱大典聞言後,臉色猛然一變,他有些發白的嘴唇顫抖數下。
“怎麽會如此?鄭氏集團經營福建多年,如今還有鄭芝龍運糧之功,複土之功加持,我等如何能動的了?
陛下如此決定,內閣為何不勸諫?”
“大人,屬下聽說黃閣老勸了,不過陛下沒接受,反而是聽了溫體仁的建議,不但撥款組建官營船隊,還下令百科學院加速擴建造船廠,依屬下看來,相比這次鄭氏在劫難逃!”
“誒,鄭氏一動,不但福建會亂,連海上運糧線也會出大問題!北境有那麽多的災民,朝廷如何能扛得住?”
朱大典連連搖頭說著,一時間身子都有些發虛。
“大人,事已至此,是否還動楊家?劉家村案如此惡劣,定會激起陛下的怒火,若是咱們在無動作,到時烏紗帽不保是小,說不定咱三這人頭都不一定能在!”
薑曰廣低聲說著,眼中已經泛起寒意。
“別急!讓我想想!讓我想想!”朱大典坐在主位上不停的用絲巾擦著額頭的冷汗。
“大人,情況緊急,容不得猶豫了!咱們必須要拿下楊誠,劉家村案必須要有個說法!”
許奇也在一旁催促。
他二人一個是布政使,一個是按察使,身為地方大員,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朱大典最後低歎一聲:“罷了!臬司衙門速派兵馬,先把楊誠拿住下獄問罪!
另外!包圍楊家,所有人不需隨意進出!讓兵備衙門派出兩千民兵速速把跟隨楊誠犯案的那夥強盜全部拿了!”
“大人,聽說那夥賊人手中可是有火器,兵備衙門的民兵怕是不足以應付,屬下之意是否請守兵衙門的龐總兵調兵拿人?”
“嗯,可以,給龐總兵發剿賊文書,請他派兩個千戶為主力,民兵協助。”
“好!屬下這就去辦!”
許奇,薑曰廣二人說完後,趕忙離去。
···
另一邊。
南安鄭氏大院。
大堂中,許多名震福建的大人物都在此匯聚。
鄭家現在的主事人,鄭芝莞,鄭芝鳳兄弟。
楊六,楊七兄弟倆家中的主事楊三淼。
陳家陳衷紀長子陳學輝。
施家主事人施琮籠和甘家,何家等主事人全部在堂中低聲議論著。
沒多久。
門外響起一道清脆的唿喊聲。
“舵主到!”
很快,鄭芝龍麵容凝重的邁步走來。
“見過舵主!”
堂屋中坐著的一眾主事人齊刷刷的起身抱拳行禮。
舵主是原十八芝海商集團對鄭芝龍的尊稱。
當年的十八芝是在他們還是海盜時期組成的一個利益聯盟組織,推舉鄭芝龍為掌舵人,下麵的人稱之為舵主。
“都坐!”
鄭芝龍進屋後,邁步走到主位坐下。
在他身後,鄭芝豹,施大瑄,洪旭,楊六,楊七等常在外統帥軍隊的主要將領紛紛在兩側落座。
原本在堂中的各家主事人則坐在靠口的位置上。
“劉家村案到底是怎麽迴事?朝中已經有人給我傳話,朝野巨震,陛下對此十分憤怒!”
鄭芝龍說完後,目光看向一側的楊家主事人,楊三淼。
在鄭氏集團中他們鄭芝龍等一眾軍中將領,一般情況下不在家族中的,家族中負責維持運轉的,多是選出機靈能幹者擔任家族主事人。
楊三淼聞言後起身抱拳道:“舵主,劉家村案起因是我楊家分脈家主楊誠,他通過賄賂南安知縣,得了保長職位,借酒勁對劉氏做出不軌之舉,後楊誠做出了賠償,原本此事可化解,誰知···”
楊三淼說到這,語氣停頓下來,目光看向楊六,楊七兄弟二人。
啪!
鄭芝龍一巴掌拍在桌案上。
“三淼!你也是十八芝的老人,可還記得我當年立下的規矩!”
楊三淼聞言身子一顫,開口道:“舵主,我記得,不可作奸犯科,橫行鄉裏,欺男霸女。
違者斬首示民!”
鄭芝龍聞言後,接著怒聲道:“既然楊誠對劉氏做出不軌之舉,你為何不執行規矩?”
“舵主!此事發生在去年,當時正是朝廷準備覆滅陳幫占一夥逆賊的關鍵時刻,我根本沒時間管理此事。”
楊三淼說著臉上帶著委屈。
“大哥,三淼的性格你是知道的,我從小就對他有嚴格要求,我得知此事後,也很氣憤,但事情已然發生,現在是不是要做出補救?”
鄭芝龍聞言後,皺眉道:“補救?老六,你可知道楊誠那個畜生強暴民女,第二日給了人家些錢財後,還想去第二次,最後被劉家村甲長帶村民打走,事後他糾結山賊直接把劉家村屠殺一空!
你說如何補救?你可知道,劉二柱家中的哥哥可是在薊鎮大戰中戰死的!朝廷發有兩麵牌匾,其中一麵護國猛士牌匾就被屠村時的大火焚為灰燼!”
楊六,楊七聞言後,滿臉懵逼,他倆是鄭芝龍特意從台灣召迴的,根本對家族中發生的事不清楚。
一直在鄭芝龍左側坐著的洪旭沉默許久後開口了。
“諸位,楊誠之事僅僅是一個點火索!我們這幫人早年在海上發家,後被朝廷招撫後,依靠朝廷支持發展至今,我們這些人可以保持自我克製,但誰都保不住下麵的人心思膨脹!
即便沒有楊誠,按照我們這些年如此快速的發展情況,也會有第二個楊誠;
我差人查過劉大柱的身份背景,此人在天啟朝時受招入大同從軍,後被曹文詔收入第二軍效力,在薊鎮大戰中斬殺七八個建奴後戰死,得到皇上親自批下的護國猛士稱號,而現在劉二柱一家身為軍屬被如此欺淩,莫說皇上;
我們連第二軍那一關都過不去!要知道,曹文詔手下的部隊人數雖然不是最多的,但戰力絕對是大明朝軍隊的天花板!”
在座的眾人聽到洪旭的話後,都沉默下來。
他們這些人都是海寇出身,現今雖說成了官,約束自己尚可,但是約束下麵的族人就很難。
說白了,他們這些人就是後世所說的暴發戶,沒什麽家族文化底蘊,橫行霸道慣了。
“大哥,現在皇上下旨調第一軍和第二軍進駐福建,秦良玉和曹文詔二人一定得知了此事,您趕快拿主意吧!”
鄭芝莞在一旁低聲催促。
下方的所有人都目光灼灼的看著鄭芝龍。
“此事震動朝野,還涉及到軍屬,我們不出血想必是很難了事。”鄭芝龍沉吟著,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
“眼下朝廷正在全力推行新政,依我的意思,我們湊出三千萬白銀捐給朝廷,同時把各家藏匿起來的土地上繳一半;
另外把咱們手中剩下的八成白銀全部在大明銀行兌換成新幣。”
鄭芝龍說完後,洪旭眼中精芒一閃。
“大哥的意思是,借支持新政為由,打消皇帝對我們的懷疑?”
鄭芝龍歎道:“支持新政隻是向陛下證明我們心向朝廷的態度,此事若想有結果,恐怕得我親自入京請罪了。”
他得話音剛落,鄭芝豹直接拍桌子站起。
“大哥!我不讚成你入京!”
“二哥已經在台灣戰死,你若此時入京,按照官道上那些鳥人得性子,肯定得給你安插個什麽罪名!若是皇帝一上頭,你出了什麽意外,咱們這些人怎麽辦?”
“是啊!大哥!咱們這幫子人全靠你在前麵撐著,沒了你,咱們這些老兄弟就失了主心骨!”
“大哥不能去!不就是殺了幾百村民嗎?我們這幾年來幫助朝廷送糧草,還付出了巨大得代價收複台灣,這麽大的功勞若是抵不過幾百草民之命,這鳥官不做也罷!”
“沒錯!大哥!真不行咱們就反了他娘的!以咱們的實力在南洋照樣過的舒服瀟灑!總比受朝廷的鳥氣好的多!”
···
鄭芝龍聽到這些人得議論聲,額頭青筋暴起。
他猛然拍桌起身。
“夠了!”
“看看你們什麽樣子?一個個都幾十歲的人了!還像當初一般衝動!毫無長進!
從咱們接受朝廷招撫的那天起,就沒有鄭氏海商的旗號!有的隻有是大明第三海軍!
看看現在的福建周圍!陸地上有皇上的禁軍,海麵上有俞諮皋,孫國楨,謝隆儀三人強大的新式艦隊;
西班牙人如何?葡萄牙人如何?荷蘭人如何?現在不都被朝廷打廢了!
你們還以為南洋是當初的樣子嗎?
信不信隻要咱們今天反叛,明日朝廷的剿賊大軍就會出現在家門口!
咱們混跡多年,為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為鄉親們謀生!
當年泉州,福州,漳州受災,咱們賑濟災民時,百姓對咱們的誇讚你們都忘到狗肚子裏了嗎?”
隨著鄭芝龍一通咆哮,下麵的人全都沉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