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阿灼離世,我向段泓請旨迴到臨穹山重建學宮至今,大約是過了六十幾年?還是七十幾年?我早就忘了。我隻知道,我已經比當年的夫子年紀還要大了。
最開始,學宮的事我都是親力親為的,直到弟子們漸漸大了,有人能替我連理事務時,對鏡梳洗,我才發現,我已經很老了。我的額上和眼角都爬滿了皺紋,眼睛也渾濁不清了,頭發變得花白,像是冬日裏落在頭上還未化掉的雪。
那一刻,我才驚覺,原來已經過去這麽多年了。
當年離開祈安的情形還曆曆在目。阿灼走了,我對祈安城便也沒有半點留戀了。這裏於我而言,本就是異鄉,如今故人新墳枯骨,我守在那個富麗堂皇的院子裏,不過是徒增煩惱。臨穹山荒蕪太久了,是時候迴去了。
拜別段泓時,他給了我不少金銀,還命工部撥了匠人隨我同去,重新將學宮建起來。我自請廢去公主的尊榮,段泓卻說,若我還是公主,日後行事,也便宜一些。
我見他的精神萎靡不振,強撐著身子同我講話,不忍再與他爭辯,便同意了。
我記得,那時他說,師姐這樣的膽魄,我是不會有了。
我知道他說得是什麽。我想,他那時,應該已經心如死灰,隻求一死了。
我不是沒有過這樣的時候。我隻是熬過來了。
果然,三年後,天子駕崩。
那封送出去的信,再也不會收到迴信了。
段泓算是得償所願了。至於我,我在這個世上,真的已經沒有故人了。
突如其來的寂寥讓我無所適從,我隻能讓我自己變得繁忙。弟子們都說,夫子好像永遠都不會累。
他們不知道,我隻是不敢讓我自己停下來。我一旦停下來,思緒便開始飛到多年前。臨穹山雖然已經煥然一新,可那些意氣風發的孩子們總是會讓我想起從前的人。
夫子,師父,師兄,熒兒,如粹,阿釗,以及連最後一麵都未能見到的阿灼和段泓。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已經記不清他們的樣子了,我害怕真的忘了他們。萬幸,這幾年,我雖然記不清剛剛發生的事,但對很久之前的事記憶猶新,他們的麵容也越來越清晰了,就像他們還在我身邊一樣。
迴到臨穹山後,我不常下山,後來的每一次下山,都是為了故人的喪事。先是段泓,後來是穀老大人和夫人,接著是殷家老婦人,在朝為官的師叔師伯們;皇族中有人沒了,我也前去吊唁,文淵走了後,再有皇室中人離世,我也不再下山了。我活得久,要吊唁的人便多。每每有山下人上來,孩子們便聚起來猜測,這次又是誰去世了。
再後來,鄧鋃和瑤姐姐先後離世,穀銘走了,心無也走了,我這才不用下山了。
剛好,我也已經老的走不動了。不記得是什麽時候,宮裏的人為我送來了一張竹榻,我用不上,便放在庫房裏。這段時日,孩子們清點東西,找到了它,就搬了出來,擺在院子裏,我就每日倚在上麵,曬著太陽。
我們臨穹山的孩子們,自然都是好的。伏羲宮裏有一個姑娘,人長得漂亮,琴藝也好,她曾說,要做普天下有名的琴師,也不知如今做成了沒有。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弟子,總是說著日後要學他的師父,在臨穹山上傳道授業解惑,我聽到這話時,總以為竹猗師兄還在。畢竟,當年他也說過一模一樣的話。如今,他已經躺在了臨穹山下的墳塋裏。
那些孩子們,就像春日裏的花,開得正豔。每一日,我看著他們在我眼前跑過,便覺得自己也變得年輕了,也要穿上從前的舊衣衫,和他們走在一起,坐在學宮之中,聽著師父傳授課業。師父會誇讚我,阿影,又進益了。
可惜,他們都還年輕,隻有我,已經老了。
可是花總是會謝的。這世間的人,就像花一樣,開了又謝。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如今的我,行將就木,固執地活在曾獨屬於我的那場春日裏。那時的陽光,曾灑在我們的身上,比現在的溫暖許多。我們在一起,從不去想什麽時候會分開。
最開始,學宮的事我都是親力親為的,直到弟子們漸漸大了,有人能替我連理事務時,對鏡梳洗,我才發現,我已經很老了。我的額上和眼角都爬滿了皺紋,眼睛也渾濁不清了,頭發變得花白,像是冬日裏落在頭上還未化掉的雪。
那一刻,我才驚覺,原來已經過去這麽多年了。
當年離開祈安的情形還曆曆在目。阿灼走了,我對祈安城便也沒有半點留戀了。這裏於我而言,本就是異鄉,如今故人新墳枯骨,我守在那個富麗堂皇的院子裏,不過是徒增煩惱。臨穹山荒蕪太久了,是時候迴去了。
拜別段泓時,他給了我不少金銀,還命工部撥了匠人隨我同去,重新將學宮建起來。我自請廢去公主的尊榮,段泓卻說,若我還是公主,日後行事,也便宜一些。
我見他的精神萎靡不振,強撐著身子同我講話,不忍再與他爭辯,便同意了。
我記得,那時他說,師姐這樣的膽魄,我是不會有了。
我知道他說得是什麽。我想,他那時,應該已經心如死灰,隻求一死了。
我不是沒有過這樣的時候。我隻是熬過來了。
果然,三年後,天子駕崩。
那封送出去的信,再也不會收到迴信了。
段泓算是得償所願了。至於我,我在這個世上,真的已經沒有故人了。
突如其來的寂寥讓我無所適從,我隻能讓我自己變得繁忙。弟子們都說,夫子好像永遠都不會累。
他們不知道,我隻是不敢讓我自己停下來。我一旦停下來,思緒便開始飛到多年前。臨穹山雖然已經煥然一新,可那些意氣風發的孩子們總是會讓我想起從前的人。
夫子,師父,師兄,熒兒,如粹,阿釗,以及連最後一麵都未能見到的阿灼和段泓。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已經記不清他們的樣子了,我害怕真的忘了他們。萬幸,這幾年,我雖然記不清剛剛發生的事,但對很久之前的事記憶猶新,他們的麵容也越來越清晰了,就像他們還在我身邊一樣。
迴到臨穹山後,我不常下山,後來的每一次下山,都是為了故人的喪事。先是段泓,後來是穀老大人和夫人,接著是殷家老婦人,在朝為官的師叔師伯們;皇族中有人沒了,我也前去吊唁,文淵走了後,再有皇室中人離世,我也不再下山了。我活得久,要吊唁的人便多。每每有山下人上來,孩子們便聚起來猜測,這次又是誰去世了。
再後來,鄧鋃和瑤姐姐先後離世,穀銘走了,心無也走了,我這才不用下山了。
剛好,我也已經老的走不動了。不記得是什麽時候,宮裏的人為我送來了一張竹榻,我用不上,便放在庫房裏。這段時日,孩子們清點東西,找到了它,就搬了出來,擺在院子裏,我就每日倚在上麵,曬著太陽。
我們臨穹山的孩子們,自然都是好的。伏羲宮裏有一個姑娘,人長得漂亮,琴藝也好,她曾說,要做普天下有名的琴師,也不知如今做成了沒有。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弟子,總是說著日後要學他的師父,在臨穹山上傳道授業解惑,我聽到這話時,總以為竹猗師兄還在。畢竟,當年他也說過一模一樣的話。如今,他已經躺在了臨穹山下的墳塋裏。
那些孩子們,就像春日裏的花,開得正豔。每一日,我看著他們在我眼前跑過,便覺得自己也變得年輕了,也要穿上從前的舊衣衫,和他們走在一起,坐在學宮之中,聽著師父傳授課業。師父會誇讚我,阿影,又進益了。
可惜,他們都還年輕,隻有我,已經老了。
可是花總是會謝的。這世間的人,就像花一樣,開了又謝。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如今的我,行將就木,固執地活在曾獨屬於我的那場春日裏。那時的陽光,曾灑在我們的身上,比現在的溫暖許多。我們在一起,從不去想什麽時候會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