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伊斯並不知道伊萊真正的間諜身份,但他對這個年輕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過去的幾次行動中,伊萊的執行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敏銳度都遠超同齡人。魯伊斯認為,他是個可塑之才,甚至可以委以重任。
伊萊表麵上忠誠而穩重,他的推理能力和戰術分析能力讓魯伊斯印象深刻,因此魯伊斯希望將他培養成自己陣營的核心成員之一。
然而,與魯伊斯的判斷相反,安南對伊萊卻始終保持警惕。安南是穀靈教中最謹慎的高層之一,也是跟隨魯伊斯的原班人馬。
他負責監督組織的情報安全,過去幾次關鍵的內部行動被神權組織精準攔截,讓他不禁懷疑內部可能已經出現了間諜。他曾多次向魯伊斯提出:“我們的人中可能有人在向神權組織泄露信息。”
然而,魯伊斯對這個判斷並不完全認同。原因有二。
第一,他對自己的情報係統有著絕對的信心。他的每一條信息、每一項決策,都會經過複雜的加密和層層過濾,確保沒有外部勢力能夠輕易滲透。如果真的有間諜,那麽他至少應該能察覺到蛛絲馬跡。
但到目前為止,他沒有發現任何人有異常的行動。這是他對自己能力的絕對信心所導致的傲慢,這種傲慢不僅讓他無法接受穀靈教內部存在叛徒的可能性,更讓他對安南的質疑產生抵觸情緒。
第二,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關心則亂。他現在的心緒極其紊亂。魯伊斯來到這個地方已經超過二十天了,而阿梅的消息卻像是徹底消失了一樣,沒有任何線索,沒有任何情報,甚至連一點風聲都沒有。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無法接受自己會在這件事上毫無進展。他的思維在阿梅身上投入得越多,判斷就越容易受到情感的幹擾。阿梅不僅是他的戀人,更是他如今的救命恩人,如果沒有阿梅的話他早就死在這裏了。
“這不是偶然。”安南在一次深夜會議上對魯伊斯說道,“神權組織不像是靠運氣抓住我們的,他們掌握的信息太精確了。而且這種精準度,不隻是情報收集能力強大那麽簡單。”
魯伊斯沉默了片刻,搖了搖頭:“但我們的防線沒有任何漏洞。如果真有間諜,他是怎麽繞過我的監控係統的?”
“也許你的監控係統並不如你想象得那樣無懈可擊。”安南語氣平淡,但卻帶著一絲警告。
魯伊斯的眉頭微微皺起,他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動作。他不想相信內部有人背叛,但理智告訴他,安南的判斷或許並非空穴來風。可即便如此,他仍然不願意將目光投向伊萊。
在魯伊斯看來,伊萊是未來的希望,他的天賦、他的執行力,都是穀靈教壯大的關鍵。關鍵是穀靈教太需要這種人才了,雖然他們的戰略是農村包圍城市,但這些村民們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承擔複雜的任務,更無法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戰略支持。伊萊的存在,讓魯伊斯看到了組織未來的可能性。
魯伊斯已經連續十多天隻睡兩個小時了,他現在十分急迫。他的身體已經開始出現疲憊的跡象,記憶力下降,判斷力也受到了影響。然而,他仍然不肯停下來,仍然試圖靠自己的意誌力強行維持對全局的掌控。
如果他因為懷疑而拒絕信任,整個組織的團結就會開始瓦解。他知道,穀靈教沒有神權組織那樣龐大的資源體係,他們隻能依靠彼此的信任和忠誠來維係。
“給我時間,”魯伊斯最終說道,“如果真的有內鬼,我會找到他。但在那之前,我不會無端懷疑我的人。”
安南沒有再爭論,但他的眼神裏仍然充滿了警惕。他知道,魯伊斯的理智並未完全主導他的決策——他被阿梅的失蹤影響得太深,以至於在真正需要冷靜分析的時候,變得有些衝動。
撒母耳的缺席讓安南倍感壓力,他深知此刻唯一能夠勸阻魯伊斯的人已然不在,而時間正不斷逼近他們計劃發動總攻的最後期限。
魯伊斯的戰略看似無懈可擊,每一處防線的瓦解、每一次打擊的精準度,皆經過嚴密推演。然而,安南清楚,真正的戰場從不隻關乎戰術和計劃,而更取決於執行者的能力與變數。
穀靈教的戰力固然在地形與戰術奇襲上占據優勢,但麵對神權組織的正規軍,他們的劣勢不容忽視。即便戰術再周密,若缺乏足夠的戰鬥力支撐,所有謀劃都可能淪為空談。
他憂心忡忡地望向魯伊斯,對方的雙目布滿血絲,顯然已經連日未曾休息。疲憊與焦慮交織,使得魯伊斯的神情既透露著狂熱,又帶著難以掩飾的隱憂。安南了解他的性格,他的思維仍然清晰,但愈發急躁。他在等待最合適的時機,但同樣,他的判斷正受到壓力的侵蝕。
戰術可以推演,形勢可以掌控,但最難預測的永遠是人心。安南始終無法擺脫心中的疑問:穀靈教的行動,是否已被神權組織提前掌握?
過去半個月的幾次關鍵任務,均遭遇了神權組織的精準攔截。起初,安南尚可歸因於對方情報係統的強大,然而隨著行動一再失敗,他不得不正視一個可能性——他們之中,有人在向敵人傳遞情報。
盡管魯伊斯對自己的情報網絡擁有絕對的信心,認為經過他層層過濾的信息機製足以確保萬無一失,但安南卻不這麽認為。如果敵人能夠準確預知穀靈教的下一步行動,甚至提前部署防禦,那就意味著間諜不僅存在,而且已深入到他們的核心。
安南不止一次向魯伊斯提出這一可能性,但魯伊斯始終抗拒這個假設。他無法接受自己親手建立的核心成員中可能存在背叛者,尤其是那些他極力培養、寄予厚望的人。
然而,安南卻很清楚一件事情,三天前如果不是他臨時調換了聚集地,所麵臨的就是被神權組織一網打盡的後果。這種精準打擊的背後,絕非單純的情報優勢,而是深層次的滲透,使得他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產生了新的懷疑。
但如今質疑已經沒有效用,隻有將確實的證據擺在魯伊斯的麵前,才能讓他不得不麵對現實。
安南的警覺揮之不去。他很清楚,如果此次總攻的信息再度泄露,那麽他們所建立的所有基石將會瞬間崩塌,所有人的努力都會化作泡影,甚至會讓整個穀靈教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他盯著魯伊斯的背影,內心隱隱作痛。他想起自己曾經對魯伊斯立下的誓言。
但此刻,魯伊斯並未意識到,他對組織內部的信任正在成為最大隱患。他的目光仍然專注於如何反擊,而不是如何防禦潛伏在他們內部的隱形敵人。
安南知道,如果繼續忽視潛伏的威脅,他們即將踏入一場死亡陷阱。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暗自下定決心:必須在這場戰爭真正爆發之前,找出那個出賣他們的人。無論付出何種代價。
為了驗證自己的懷疑,安南開始了一場不動聲色的調查。他謹慎地安排了幾次小規模的虛假情報流動,分別提供給幾個他有所懷疑的成員,並故意在不同時間點觀察神權組織的行動是否有所響應。
為了確保計劃的隱秘性,他甚至連魯伊斯都沒有透露。他很清楚,魯伊斯如果知道他的做法,一定會反對。然而,如今的局勢已經不允許他們再有任何一絲一毫的漏洞。
伊萊表麵上忠誠而穩重,他的推理能力和戰術分析能力讓魯伊斯印象深刻,因此魯伊斯希望將他培養成自己陣營的核心成員之一。
然而,與魯伊斯的判斷相反,安南對伊萊卻始終保持警惕。安南是穀靈教中最謹慎的高層之一,也是跟隨魯伊斯的原班人馬。
他負責監督組織的情報安全,過去幾次關鍵的內部行動被神權組織精準攔截,讓他不禁懷疑內部可能已經出現了間諜。他曾多次向魯伊斯提出:“我們的人中可能有人在向神權組織泄露信息。”
然而,魯伊斯對這個判斷並不完全認同。原因有二。
第一,他對自己的情報係統有著絕對的信心。他的每一條信息、每一項決策,都會經過複雜的加密和層層過濾,確保沒有外部勢力能夠輕易滲透。如果真的有間諜,那麽他至少應該能察覺到蛛絲馬跡。
但到目前為止,他沒有發現任何人有異常的行動。這是他對自己能力的絕對信心所導致的傲慢,這種傲慢不僅讓他無法接受穀靈教內部存在叛徒的可能性,更讓他對安南的質疑產生抵觸情緒。
第二,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關心則亂。他現在的心緒極其紊亂。魯伊斯來到這個地方已經超過二十天了,而阿梅的消息卻像是徹底消失了一樣,沒有任何線索,沒有任何情報,甚至連一點風聲都沒有。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無法接受自己會在這件事上毫無進展。他的思維在阿梅身上投入得越多,判斷就越容易受到情感的幹擾。阿梅不僅是他的戀人,更是他如今的救命恩人,如果沒有阿梅的話他早就死在這裏了。
“這不是偶然。”安南在一次深夜會議上對魯伊斯說道,“神權組織不像是靠運氣抓住我們的,他們掌握的信息太精確了。而且這種精準度,不隻是情報收集能力強大那麽簡單。”
魯伊斯沉默了片刻,搖了搖頭:“但我們的防線沒有任何漏洞。如果真有間諜,他是怎麽繞過我的監控係統的?”
“也許你的監控係統並不如你想象得那樣無懈可擊。”安南語氣平淡,但卻帶著一絲警告。
魯伊斯的眉頭微微皺起,他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動作。他不想相信內部有人背叛,但理智告訴他,安南的判斷或許並非空穴來風。可即便如此,他仍然不願意將目光投向伊萊。
在魯伊斯看來,伊萊是未來的希望,他的天賦、他的執行力,都是穀靈教壯大的關鍵。關鍵是穀靈教太需要這種人才了,雖然他們的戰略是農村包圍城市,但這些村民們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承擔複雜的任務,更無法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戰略支持。伊萊的存在,讓魯伊斯看到了組織未來的可能性。
魯伊斯已經連續十多天隻睡兩個小時了,他現在十分急迫。他的身體已經開始出現疲憊的跡象,記憶力下降,判斷力也受到了影響。然而,他仍然不肯停下來,仍然試圖靠自己的意誌力強行維持對全局的掌控。
如果他因為懷疑而拒絕信任,整個組織的團結就會開始瓦解。他知道,穀靈教沒有神權組織那樣龐大的資源體係,他們隻能依靠彼此的信任和忠誠來維係。
“給我時間,”魯伊斯最終說道,“如果真的有內鬼,我會找到他。但在那之前,我不會無端懷疑我的人。”
安南沒有再爭論,但他的眼神裏仍然充滿了警惕。他知道,魯伊斯的理智並未完全主導他的決策——他被阿梅的失蹤影響得太深,以至於在真正需要冷靜分析的時候,變得有些衝動。
撒母耳的缺席讓安南倍感壓力,他深知此刻唯一能夠勸阻魯伊斯的人已然不在,而時間正不斷逼近他們計劃發動總攻的最後期限。
魯伊斯的戰略看似無懈可擊,每一處防線的瓦解、每一次打擊的精準度,皆經過嚴密推演。然而,安南清楚,真正的戰場從不隻關乎戰術和計劃,而更取決於執行者的能力與變數。
穀靈教的戰力固然在地形與戰術奇襲上占據優勢,但麵對神權組織的正規軍,他們的劣勢不容忽視。即便戰術再周密,若缺乏足夠的戰鬥力支撐,所有謀劃都可能淪為空談。
他憂心忡忡地望向魯伊斯,對方的雙目布滿血絲,顯然已經連日未曾休息。疲憊與焦慮交織,使得魯伊斯的神情既透露著狂熱,又帶著難以掩飾的隱憂。安南了解他的性格,他的思維仍然清晰,但愈發急躁。他在等待最合適的時機,但同樣,他的判斷正受到壓力的侵蝕。
戰術可以推演,形勢可以掌控,但最難預測的永遠是人心。安南始終無法擺脫心中的疑問:穀靈教的行動,是否已被神權組織提前掌握?
過去半個月的幾次關鍵任務,均遭遇了神權組織的精準攔截。起初,安南尚可歸因於對方情報係統的強大,然而隨著行動一再失敗,他不得不正視一個可能性——他們之中,有人在向敵人傳遞情報。
盡管魯伊斯對自己的情報網絡擁有絕對的信心,認為經過他層層過濾的信息機製足以確保萬無一失,但安南卻不這麽認為。如果敵人能夠準確預知穀靈教的下一步行動,甚至提前部署防禦,那就意味著間諜不僅存在,而且已深入到他們的核心。
安南不止一次向魯伊斯提出這一可能性,但魯伊斯始終抗拒這個假設。他無法接受自己親手建立的核心成員中可能存在背叛者,尤其是那些他極力培養、寄予厚望的人。
然而,安南卻很清楚一件事情,三天前如果不是他臨時調換了聚集地,所麵臨的就是被神權組織一網打盡的後果。這種精準打擊的背後,絕非單純的情報優勢,而是深層次的滲透,使得他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產生了新的懷疑。
但如今質疑已經沒有效用,隻有將確實的證據擺在魯伊斯的麵前,才能讓他不得不麵對現實。
安南的警覺揮之不去。他很清楚,如果此次總攻的信息再度泄露,那麽他們所建立的所有基石將會瞬間崩塌,所有人的努力都會化作泡影,甚至會讓整個穀靈教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他盯著魯伊斯的背影,內心隱隱作痛。他想起自己曾經對魯伊斯立下的誓言。
但此刻,魯伊斯並未意識到,他對組織內部的信任正在成為最大隱患。他的目光仍然專注於如何反擊,而不是如何防禦潛伏在他們內部的隱形敵人。
安南知道,如果繼續忽視潛伏的威脅,他們即將踏入一場死亡陷阱。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暗自下定決心:必須在這場戰爭真正爆發之前,找出那個出賣他們的人。無論付出何種代價。
為了驗證自己的懷疑,安南開始了一場不動聲色的調查。他謹慎地安排了幾次小規模的虛假情報流動,分別提供給幾個他有所懷疑的成員,並故意在不同時間點觀察神權組織的行動是否有所響應。
為了確保計劃的隱秘性,他甚至連魯伊斯都沒有透露。他很清楚,魯伊斯如果知道他的做法,一定會反對。然而,如今的局勢已經不允許他們再有任何一絲一毫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