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迴到自己的辦公室後,微微俯身,用力按下了老式座機的快捷撥號。那一刻,夜裏微弱的燈光映照在他身上,勾勒出緊繃的頸線——現在已經沒有退路,先從“話語”層麵掌控局麵是當務之急。
座機電話接通後,聽筒裏傳來下屬帶著倦意又帶著緊張的聲音:“長官。”
“把你們剛才準備起草的新聞通稿拿過來,我要改。”他聲音不疾不徐,卻含著一股毋庸置疑的威壓。
“是,長官。”
沒多久,門外腳步聲由遠及近,隨後響起輕輕的敲門。他示意對方進來。那是負責宣傳口的秘書。隻見他捧著幾頁打印稿,神情局促地站在桌前。
“給我。”他伸出手,秘書趕忙把稿紙呈上,眼裏滿是忐忑。畢竟這場風暴不同以往,外界消息層出不窮,要怎麽‘統一口徑’也頗傷腦筋。
他翻看幾秒,凝神審視每一個字。“嗯……你們這樣寫:‘雷恩港出現一起非法黑市文物交易並引發衝突,經初步調查疑與走私集團糾紛有關,目前市政部門已對核心區域進行管製。’”
他輕輕把稿紙攤平,用筆畫出幾道線,“別寫得太誇大,也別把傷亡數字寫得那麽醒目,換一種表述——‘有輕度衝突和人員受傷’就夠了。”
秘書皺了下眉頭,壓低聲音:“可……長官,現場其實——而且,周圍市民難道沒資格知道他們正麵臨什麽?如今可是第一級戒備啊,根本無法徹底瞞得住……”
他眼神微沉,放下筆,話中陡然加重了分量:“國民當然有知情權,但別忘了國家當前處於緊急狀態。”說到這裏,他伸手拂過桌角,抽出一份深色文件,扉頁印著“緊急狀態法與附則”幾個字,具有極高等級的紅色封條。
他輕敲那封條,語調冷靜卻暗藏壓迫:“《國家緊急狀態實施辦法》第九條、第十三條都明確寫著——在一級戒備期間,官方有權對與核心機密相關的信息進行階段性封鎖與統一發布,任何媒體或個人不得擅自傳播可能引發恐慌或動搖社會秩序的信息。否則,將麵臨行政或刑事追責。”
秘書眼裏一震,他雖知道有這條款,卻沒想到會被直接擺在自己麵前。他咬咬牙,小心翼翼道:“明白,可是……萬一有人抗議說——”
“不存在‘萬一’。緊急狀態的優先級高於日常輿論規範,這不是我隨便編的,而是寫進法律條文的。”他抬眸,眼神一凜,“如果我們大肆報道眼下的血腥場麵,隻會讓市民陷入恐慌,從而給別有用心者更多操作空間。維穩是頭等大事,任何偏離這個目標的公開發布,都是違規。”
話說到這個份上,秘書隻能低頭:“那就照您說的,先把對外通報裏輕描淡寫衝突規模,弱化傷亡。”
“對,就是這麽做。”他拿筆在稿紙上一劃,“還要補充一句:‘市民可繼續正常生活,市政部門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完畢。’讓大家覺得一切可控,杜絕謠言抬頭。”
秘書低聲歎了口氣,卻也隻能服從。他想再說些什麽,但看著長官那副冷靜又絕對權威的神色,不由得閉了嘴。
“去吧,”他擺擺手,“把這稿子在今晚新聞裏發出去,不要拖。最近有太多不實傳聞,一旦讓外界相信我們在‘失控’,後果遠比你想象得嚴重。”
秘書抱著稿紙退了出去,心裏雖仍有猶豫,卻也清楚第一級戒備狀態下,上頭握有諸多特殊權限,根本無人敢違抗。更何況,這就是“政治手段”:法律賦予的緊急權力、加上官場無形的壓力,足以讓任何小小的疑問者噤聲。
待秘書離開後,他將那份“緊急狀態法與附則”折起收迴文件夾,眉目間多了幾分疲憊。
“該說的都說了。”他暗想,“就算外頭有人質疑,也拿不出更有力的反對理由。此刻維穩為主——在真正解決‘邪神危機’前,誰都別想掀起更大風浪。”
說完這話,他按下桌角的燈,屋裏瞬間暗了幾分。窗外遠處隱約傳來軍方車輛的轟鳴,夜風卷著令人不安的氣息唿嘯而過。
“如此,才算合乎當下的局勢。”他重新合上報告,長籲一口氣,然後起身離開辦公室。對一個政治局中人而言,所謂自由信息和透明度固然重要,但當危險來臨且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麵時,用特殊法律條款維護‘大局’也就變得理所當然。
而在不久之後,被送來的桌上另一份文件上,將領提議對雷恩港f區實施“短程火力覆蓋”。
“這是想一口氣‘血洗’f區?搞什麽玩笑……”他們在文件中稱,此舉能夠“高效率、低損耗地平息騷亂”。
要換在以往,如果隻是一般的走私販或黑幫團夥,或許能起到雷霆震懾效果。可現在不同,他已經清楚f區藏著的更深秘密——邪神封印與殯葬組千辛萬苦維係的結界,一旦此時動用重火力轟擊,很可能把佛頭破壞殆盡,但是卻不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麽。
“簡直是在作死……”他冷笑一聲,把那份提案隨手翻開,隻見裏麵寫得無比激進,“三小時之內清空港口”“必要時使用重火力榴彈或定點空襲”等等。他心裏冷哼:這些將領怕是沒料到後果,更不知外麵波雲詭譎,不僅僅是‘文物’如此簡單。
他取了支筆,刷刷地在報告末尾寫下幾條紅字批注——
1. 油氣管線與繁重商運:
“大規模轟炸核心區將不可避免地摧毀港口油庫、輸油管線及其他商運設施,引發二次災難,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他在這裏特意畫了重線——一旦炸毀港區設施,不僅國內經濟會遭受重創,還會波及鄰國的海上貿易航道,這股怨聲足以讓軍方承受巨大壓力。
2. 國際輿論:
“如此粗暴的方式,會立刻成為國際媒體頭條,引發多國譴責與製裁。試問,後果誰來承擔?”
這句話幾乎能嚇退任何將軍——當前國際形勢本就不穩定,若再給外界遞刀子,說本國在自己核心港口內“自相開戰”,那必然給了一些境外勢力幹涉的理由。
3. 文物、經濟設施破壞:
“雷恩港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地位,非一次軍事行動可衡量。如果任由火力覆蓋,怕是我方對外形象先行毀於一旦。”
他旁邊還寫了備注,讓人聯想“寶貴文物或曆史建築在戰火中付之一炬”。即便這些將軍平日不在意民生,也要顧慮背後的政治與社會影響。
4. 引發外部幹預:
“倘若真想用此方法‘速戰速決’,那就看要不要把更多外部勢力吸引進來——到時軍方恐怕被各種國際組織盯上,稍有閃失,就要在法庭上交代。請將各級責任人考慮在內。”
他把筆抬起,思考了兩秒,然後在末尾又補上一句:
“若火力覆蓋引起難以逆轉的局麵,最高行政與軍方領導勢必承擔全責。”
做完這些,他將文件合起,拍了拍封麵,嘴角帶著一絲冷笑:“想轟f區可以,但你們得先看我這報告再做決定。”他明白,軍方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當把這些風險羅列在顯眼處,尤其注明“責任追究”時,那些想拍板發動大規模轟炸的將領必定再三思量。因為在政治現實中,誰都不願背負‘給國家惹來天大麻煩’的罪名。
隨後,他按下桌角的內線按鈕,吩咐秘書:“把這份評估再整理一下,我要它立刻出現在每一個議員和軍方高級將領的文件夾裏,做重點討論議程。”
秘書在那頭遵命,他掛斷電話,望向窗外雷恩港的霧氣中顯露的封鎖線。
他輕哼一聲,心中卻仍有隱憂。軍隊向來是講究直截了當的效率,若遇阻過多,難免有人產生懷疑甚至怨氣。但在當下,這正是他必須做的:以最赤裸的政治風險來晃動軍方的調度,讓他們清醒認識到後果,不敢輕舉妄動。
“必須先穩住,才有時間去處理佛頭之事,”他在心裏告誡自己,“這就是政治的‘保護傘’——你想動手,可以,但要先問問你能不能負擔毀滅性結果。”
想起一眾激進將領提案時熱血沸騰的神情,他無聲地冷笑:對付普通匪徒或許夠,但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次目標是隱藏在佛頭的可怕力量。一旦引爆,那就不是轟掉一幫走私者那麽簡單。
他合上文件,起身走到辦公室門前。走廊燈火略顯昏黃,他站定幾秒,迴頭看了眼桌上印著紅字批注的報告
——那幾行內容就像一盆冷水澆在軍方火力的腦門上,誰想蠻幹,都得掂量自己的仕途和性命。
“好,暫時他們不敢亂來了。”他心想,“隻要把‘速戰速決’這條路堵死,就能有效緩和局麵,為更精細的方案贏得空間。”
然而他並沒有了解到,一個極端愛國份子可能會存在多大的隱患。這可能會成為他最大的誤判。
座機電話接通後,聽筒裏傳來下屬帶著倦意又帶著緊張的聲音:“長官。”
“把你們剛才準備起草的新聞通稿拿過來,我要改。”他聲音不疾不徐,卻含著一股毋庸置疑的威壓。
“是,長官。”
沒多久,門外腳步聲由遠及近,隨後響起輕輕的敲門。他示意對方進來。那是負責宣傳口的秘書。隻見他捧著幾頁打印稿,神情局促地站在桌前。
“給我。”他伸出手,秘書趕忙把稿紙呈上,眼裏滿是忐忑。畢竟這場風暴不同以往,外界消息層出不窮,要怎麽‘統一口徑’也頗傷腦筋。
他翻看幾秒,凝神審視每一個字。“嗯……你們這樣寫:‘雷恩港出現一起非法黑市文物交易並引發衝突,經初步調查疑與走私集團糾紛有關,目前市政部門已對核心區域進行管製。’”
他輕輕把稿紙攤平,用筆畫出幾道線,“別寫得太誇大,也別把傷亡數字寫得那麽醒目,換一種表述——‘有輕度衝突和人員受傷’就夠了。”
秘書皺了下眉頭,壓低聲音:“可……長官,現場其實——而且,周圍市民難道沒資格知道他們正麵臨什麽?如今可是第一級戒備啊,根本無法徹底瞞得住……”
他眼神微沉,放下筆,話中陡然加重了分量:“國民當然有知情權,但別忘了國家當前處於緊急狀態。”說到這裏,他伸手拂過桌角,抽出一份深色文件,扉頁印著“緊急狀態法與附則”幾個字,具有極高等級的紅色封條。
他輕敲那封條,語調冷靜卻暗藏壓迫:“《國家緊急狀態實施辦法》第九條、第十三條都明確寫著——在一級戒備期間,官方有權對與核心機密相關的信息進行階段性封鎖與統一發布,任何媒體或個人不得擅自傳播可能引發恐慌或動搖社會秩序的信息。否則,將麵臨行政或刑事追責。”
秘書眼裏一震,他雖知道有這條款,卻沒想到會被直接擺在自己麵前。他咬咬牙,小心翼翼道:“明白,可是……萬一有人抗議說——”
“不存在‘萬一’。緊急狀態的優先級高於日常輿論規範,這不是我隨便編的,而是寫進法律條文的。”他抬眸,眼神一凜,“如果我們大肆報道眼下的血腥場麵,隻會讓市民陷入恐慌,從而給別有用心者更多操作空間。維穩是頭等大事,任何偏離這個目標的公開發布,都是違規。”
話說到這個份上,秘書隻能低頭:“那就照您說的,先把對外通報裏輕描淡寫衝突規模,弱化傷亡。”
“對,就是這麽做。”他拿筆在稿紙上一劃,“還要補充一句:‘市民可繼續正常生活,市政部門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完畢。’讓大家覺得一切可控,杜絕謠言抬頭。”
秘書低聲歎了口氣,卻也隻能服從。他想再說些什麽,但看著長官那副冷靜又絕對權威的神色,不由得閉了嘴。
“去吧,”他擺擺手,“把這稿子在今晚新聞裏發出去,不要拖。最近有太多不實傳聞,一旦讓外界相信我們在‘失控’,後果遠比你想象得嚴重。”
秘書抱著稿紙退了出去,心裏雖仍有猶豫,卻也清楚第一級戒備狀態下,上頭握有諸多特殊權限,根本無人敢違抗。更何況,這就是“政治手段”:法律賦予的緊急權力、加上官場無形的壓力,足以讓任何小小的疑問者噤聲。
待秘書離開後,他將那份“緊急狀態法與附則”折起收迴文件夾,眉目間多了幾分疲憊。
“該說的都說了。”他暗想,“就算外頭有人質疑,也拿不出更有力的反對理由。此刻維穩為主——在真正解決‘邪神危機’前,誰都別想掀起更大風浪。”
說完這話,他按下桌角的燈,屋裏瞬間暗了幾分。窗外遠處隱約傳來軍方車輛的轟鳴,夜風卷著令人不安的氣息唿嘯而過。
“如此,才算合乎當下的局勢。”他重新合上報告,長籲一口氣,然後起身離開辦公室。對一個政治局中人而言,所謂自由信息和透明度固然重要,但當危險來臨且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麵時,用特殊法律條款維護‘大局’也就變得理所當然。
而在不久之後,被送來的桌上另一份文件上,將領提議對雷恩港f區實施“短程火力覆蓋”。
“這是想一口氣‘血洗’f區?搞什麽玩笑……”他們在文件中稱,此舉能夠“高效率、低損耗地平息騷亂”。
要換在以往,如果隻是一般的走私販或黑幫團夥,或許能起到雷霆震懾效果。可現在不同,他已經清楚f區藏著的更深秘密——邪神封印與殯葬組千辛萬苦維係的結界,一旦此時動用重火力轟擊,很可能把佛頭破壞殆盡,但是卻不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麽。
“簡直是在作死……”他冷笑一聲,把那份提案隨手翻開,隻見裏麵寫得無比激進,“三小時之內清空港口”“必要時使用重火力榴彈或定點空襲”等等。他心裏冷哼:這些將領怕是沒料到後果,更不知外麵波雲詭譎,不僅僅是‘文物’如此簡單。
他取了支筆,刷刷地在報告末尾寫下幾條紅字批注——
1. 油氣管線與繁重商運:
“大規模轟炸核心區將不可避免地摧毀港口油庫、輸油管線及其他商運設施,引發二次災難,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他在這裏特意畫了重線——一旦炸毀港區設施,不僅國內經濟會遭受重創,還會波及鄰國的海上貿易航道,這股怨聲足以讓軍方承受巨大壓力。
2. 國際輿論:
“如此粗暴的方式,會立刻成為國際媒體頭條,引發多國譴責與製裁。試問,後果誰來承擔?”
這句話幾乎能嚇退任何將軍——當前國際形勢本就不穩定,若再給外界遞刀子,說本國在自己核心港口內“自相開戰”,那必然給了一些境外勢力幹涉的理由。
3. 文物、經濟設施破壞:
“雷恩港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地位,非一次軍事行動可衡量。如果任由火力覆蓋,怕是我方對外形象先行毀於一旦。”
他旁邊還寫了備注,讓人聯想“寶貴文物或曆史建築在戰火中付之一炬”。即便這些將軍平日不在意民生,也要顧慮背後的政治與社會影響。
4. 引發外部幹預:
“倘若真想用此方法‘速戰速決’,那就看要不要把更多外部勢力吸引進來——到時軍方恐怕被各種國際組織盯上,稍有閃失,就要在法庭上交代。請將各級責任人考慮在內。”
他把筆抬起,思考了兩秒,然後在末尾又補上一句:
“若火力覆蓋引起難以逆轉的局麵,最高行政與軍方領導勢必承擔全責。”
做完這些,他將文件合起,拍了拍封麵,嘴角帶著一絲冷笑:“想轟f區可以,但你們得先看我這報告再做決定。”他明白,軍方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當把這些風險羅列在顯眼處,尤其注明“責任追究”時,那些想拍板發動大規模轟炸的將領必定再三思量。因為在政治現實中,誰都不願背負‘給國家惹來天大麻煩’的罪名。
隨後,他按下桌角的內線按鈕,吩咐秘書:“把這份評估再整理一下,我要它立刻出現在每一個議員和軍方高級將領的文件夾裏,做重點討論議程。”
秘書在那頭遵命,他掛斷電話,望向窗外雷恩港的霧氣中顯露的封鎖線。
他輕哼一聲,心中卻仍有隱憂。軍隊向來是講究直截了當的效率,若遇阻過多,難免有人產生懷疑甚至怨氣。但在當下,這正是他必須做的:以最赤裸的政治風險來晃動軍方的調度,讓他們清醒認識到後果,不敢輕舉妄動。
“必須先穩住,才有時間去處理佛頭之事,”他在心裏告誡自己,“這就是政治的‘保護傘’——你想動手,可以,但要先問問你能不能負擔毀滅性結果。”
想起一眾激進將領提案時熱血沸騰的神情,他無聲地冷笑:對付普通匪徒或許夠,但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次目標是隱藏在佛頭的可怕力量。一旦引爆,那就不是轟掉一幫走私者那麽簡單。
他合上文件,起身走到辦公室門前。走廊燈火略顯昏黃,他站定幾秒,迴頭看了眼桌上印著紅字批注的報告
——那幾行內容就像一盆冷水澆在軍方火力的腦門上,誰想蠻幹,都得掂量自己的仕途和性命。
“好,暫時他們不敢亂來了。”他心想,“隻要把‘速戰速決’這條路堵死,就能有效緩和局麵,為更精細的方案贏得空間。”
然而他並沒有了解到,一個極端愛國份子可能會存在多大的隱患。這可能會成為他最大的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