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垂淚道:“妾如何胡鬧了?如今這才哪到哪?一股腦的流言蜚語就出來了,今日是夏臣,明日何嚐不是夏勳、夏助?”
朱厚照聞言麵帶愧色,歎了口氣道:“何嚐就是如此了?”
皇後道:“妾一個婦道人家,相夫教子乃是本分,前年陛下不豫,唬得我們娘們日日垂淚,沒了主心骨,幸賴祖宗保佑,陛下聖體康愈,接著就將榮哥兒接了過來,可是陛下,您心裏比誰都明白,自打榮哥兒進宮,天下就沒太平過。”
朱厚照聞言不語,手中仍是盤著那手串。片刻後方說道:“你瞧瞧,這次我們衝突是我一時沒有察覺,如今想來,夏臣是冤枉的,但是也是他做事不檢點被鑽了空子才有今日之禍。我聽說他還強占了五百頃的土地?”
皇後聞言道:“已經讓他退了。”
朱厚照笑道:“退了吧,省得日後有言官追究起來。”
皇後突然冷哼一聲,嘴角泛起一抹冷笑,說道:“陛下不提那些個言官倒也罷了,一提起來妾身可真是氣得不輕!每次進諫時,他們總是口口聲聲說什麽‘風聞言事’,可對於有關夏臣的那些流言蜚語卻像是聾子一般充耳不聞。若是能早些給陛下您提個醒也好啊,又何至於弄到今日這般致使內宮不和呢?”
朱厚照聽到這話不禁一愣,隨即便苦笑著搖了搖頭,歎氣道:“他們啊……唉……”
皇後聞言再次垂淚道:“不是妾幹涉國事,妾也有萬般委屈,隻能向陛下訴說了。”
朱厚照寬慰道:“難,你叫我如何做?”
就在此時,隻聽得簾子外傳來一陣腳步聲,緊接著就聽見張大順的聲音響起:“主子爺,刑部尚書林俊有一份奏本呈上來了。”
皇後聞聽此言,趕忙站起身來,匆匆擦去眼角的淚水,說道:“既然如此,那妾身就先行告退了,以免打擾陛下處理正事。”
朱厚照安撫道:“放寬心,無妨的。”
待到皇後退出房間後,張大順這才小心翼翼地掀開簾子走了進來,雙手捧著那份奏本恭恭敬敬地呈遞給朱厚照。
朱厚照接過奏本,迅速瀏覽一下後,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便對著張大順道:“叫林俊速速進宮來。”
張大順小心翼翼地偷瞄了一眼皇帝那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的臉色,立刻轉身去傳林俊。
過了會林俊偏被張大順領進宮來,林俊行禮拜見了皇帝,朱厚照便不客氣道:“卿為何告老還鄉?”
“啟奏陛下,臣年邁,且多病,上不能輔弼聖主,下不能有益百姓,留在部中也是屍位素餐,所以這才鬥膽向陛下請求辭官歸隱。”
朱厚照聽了這話,嘴角不屑地一撇,冷哼一聲道::“卿之才幹朝野有目共睹,也是有功勳的,怎麽能輕易辭了我去迴家?”
“陛下息怒啊!微臣此舉絕非出於私心。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微臣對陛下忠心耿耿,深知自己繼續留任隻會給陛下增添更多煩惱和困擾。”
“唉......如今你也離朕而去.....”
“臣有罪,請陛下莫要傷懷。”說著林俊便下跪告罪。
朱厚照卻連忙道:“不甘卿的事,是我有感而發,快起來。”
林俊聞言放緩緩起身,接著道:“謝陛下,如今聖君臨朝,朝中君子甚多,臣即將告老還鄉,伏望陛下能夠聽臣一言。”
“卿且言之。”
“謝陛下。”林俊整理下思緒便緩緩道:“臣聞從古至今,未有不親近大臣而能大治天下的,我孝宗皇帝陛下,天生明睿,朝中有大臣如劉健、謝遷、李東陽、劉大夏等人,時常被孝宗宣召,幄前諮議,過了一段時間才退下,先皇於是感歎說:‘方知道軍民的貧困狀況。’現在像劉健、劉大夏這樣的大臣還有不少。陛下宣召果如先皇一般,事事皆與台閣議當而行,大治未必不如先皇。”
朱厚照聞言笑道:“果如卿所言,朕記著了,今日卿奏本之請,我準了。”
林俊聞言忙要叩謝天恩。
朱厚照卻連忙製止道:“你是先帝的老臣,自從被朝廷征召以來,遵守法令,屢獻正言,朕剛有所作為,方要委任,就要固求休退,我怎麽不傷感?今日再閱覽卿之奏本,更見懇切忠愛。所以特從所請。”接著對張大順道:“司禮監批紅,加林俊為太子太保,給予驛站車馬,令有司月給食米三石,歲撥人夫四名應用,歲時以禮存問。”
張大順聞言便道遵旨,而林俊聞言頓時感動的熱淚盈眶,跪下道:“陛下,臣何德何能勞陛下如此厚恩啊。”
朱厚照笑笑道:“此卿應得,但受無妨。”
君臣之間相互寒暄一陣,林俊方行禮告退。朱厚照又令張大順代替自己去送送,以示恩寵。
待暖閣內無人,朱厚照喊劉全忠進來道:“去,把這些貢來的東西送去榮哥兒那裏去。”劉全忠聞言便領旨而去。
一時之間暖閣裏便隻剩朱厚照一人,念及剛才和林俊所言,心中不免腹誹:“都他媽人精,想著我可能要興大獄,覺著水混,竟然腳底抹油。臨走之前話裏話外還暗示我要尊重內閣。”過會兒又歎道:“唉,到底是國家大臣,如今青絲便白發,朝廷總要給些體麵的。”
念及此便從身後的櫃子裏取出一匣子,又從匣子中拿出一本子,打開仔細看了起來。看完後又放了進去。
過不多久,隻見劉全忠與張大順二人前後腳地迴到朱厚照麵前交差複命。朱厚照遞給張大順一張紙條,並開口吩咐道:“大順啊,你去告知王瓊,如今刑部尚書一職已然空缺了出來,我心裏頭中意的人選乃是童瑞。”
張大順應聲接下紙條後,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再次領旨離去。當張大順將手中的紙條遞到王瓊跟前時,王瓊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便展開紙條看了起來。看完之後,他不禁皺起眉頭,麵露疑惑之色,嘴裏喃喃自語道:“僅憑這麽一張小小的紙條,就要定下一部尚書之職?這未免也太過於草率了吧……”
原來紙條所言是:卿為吏部堂官,刑部當何人?
張大順聽到王瓊這番話,連忙上前一步說道:“天官老爺,您難道還真不明白萬歲爺的心思嗎?”
王瓊抬起頭看著張大順,問道:“你知聖意是何?”
“我雖伺候陛下晚,但知道如今吏、兵、禮、戶四部接中旨任命,朝野非議。陛下讓你提本奏請,豈不是折中之法?”
“何人?”
“童瑞。”
朱厚照聞言麵帶愧色,歎了口氣道:“何嚐就是如此了?”
皇後道:“妾一個婦道人家,相夫教子乃是本分,前年陛下不豫,唬得我們娘們日日垂淚,沒了主心骨,幸賴祖宗保佑,陛下聖體康愈,接著就將榮哥兒接了過來,可是陛下,您心裏比誰都明白,自打榮哥兒進宮,天下就沒太平過。”
朱厚照聞言不語,手中仍是盤著那手串。片刻後方說道:“你瞧瞧,這次我們衝突是我一時沒有察覺,如今想來,夏臣是冤枉的,但是也是他做事不檢點被鑽了空子才有今日之禍。我聽說他還強占了五百頃的土地?”
皇後聞言道:“已經讓他退了。”
朱厚照笑道:“退了吧,省得日後有言官追究起來。”
皇後突然冷哼一聲,嘴角泛起一抹冷笑,說道:“陛下不提那些個言官倒也罷了,一提起來妾身可真是氣得不輕!每次進諫時,他們總是口口聲聲說什麽‘風聞言事’,可對於有關夏臣的那些流言蜚語卻像是聾子一般充耳不聞。若是能早些給陛下您提個醒也好啊,又何至於弄到今日這般致使內宮不和呢?”
朱厚照聽到這話不禁一愣,隨即便苦笑著搖了搖頭,歎氣道:“他們啊……唉……”
皇後聞言再次垂淚道:“不是妾幹涉國事,妾也有萬般委屈,隻能向陛下訴說了。”
朱厚照寬慰道:“難,你叫我如何做?”
就在此時,隻聽得簾子外傳來一陣腳步聲,緊接著就聽見張大順的聲音響起:“主子爺,刑部尚書林俊有一份奏本呈上來了。”
皇後聞聽此言,趕忙站起身來,匆匆擦去眼角的淚水,說道:“既然如此,那妾身就先行告退了,以免打擾陛下處理正事。”
朱厚照安撫道:“放寬心,無妨的。”
待到皇後退出房間後,張大順這才小心翼翼地掀開簾子走了進來,雙手捧著那份奏本恭恭敬敬地呈遞給朱厚照。
朱厚照接過奏本,迅速瀏覽一下後,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便對著張大順道:“叫林俊速速進宮來。”
張大順小心翼翼地偷瞄了一眼皇帝那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的臉色,立刻轉身去傳林俊。
過了會林俊偏被張大順領進宮來,林俊行禮拜見了皇帝,朱厚照便不客氣道:“卿為何告老還鄉?”
“啟奏陛下,臣年邁,且多病,上不能輔弼聖主,下不能有益百姓,留在部中也是屍位素餐,所以這才鬥膽向陛下請求辭官歸隱。”
朱厚照聽了這話,嘴角不屑地一撇,冷哼一聲道::“卿之才幹朝野有目共睹,也是有功勳的,怎麽能輕易辭了我去迴家?”
“陛下息怒啊!微臣此舉絕非出於私心。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微臣對陛下忠心耿耿,深知自己繼續留任隻會給陛下增添更多煩惱和困擾。”
“唉......如今你也離朕而去.....”
“臣有罪,請陛下莫要傷懷。”說著林俊便下跪告罪。
朱厚照卻連忙道:“不甘卿的事,是我有感而發,快起來。”
林俊聞言放緩緩起身,接著道:“謝陛下,如今聖君臨朝,朝中君子甚多,臣即將告老還鄉,伏望陛下能夠聽臣一言。”
“卿且言之。”
“謝陛下。”林俊整理下思緒便緩緩道:“臣聞從古至今,未有不親近大臣而能大治天下的,我孝宗皇帝陛下,天生明睿,朝中有大臣如劉健、謝遷、李東陽、劉大夏等人,時常被孝宗宣召,幄前諮議,過了一段時間才退下,先皇於是感歎說:‘方知道軍民的貧困狀況。’現在像劉健、劉大夏這樣的大臣還有不少。陛下宣召果如先皇一般,事事皆與台閣議當而行,大治未必不如先皇。”
朱厚照聞言笑道:“果如卿所言,朕記著了,今日卿奏本之請,我準了。”
林俊聞言忙要叩謝天恩。
朱厚照卻連忙製止道:“你是先帝的老臣,自從被朝廷征召以來,遵守法令,屢獻正言,朕剛有所作為,方要委任,就要固求休退,我怎麽不傷感?今日再閱覽卿之奏本,更見懇切忠愛。所以特從所請。”接著對張大順道:“司禮監批紅,加林俊為太子太保,給予驛站車馬,令有司月給食米三石,歲撥人夫四名應用,歲時以禮存問。”
張大順聞言便道遵旨,而林俊聞言頓時感動的熱淚盈眶,跪下道:“陛下,臣何德何能勞陛下如此厚恩啊。”
朱厚照笑笑道:“此卿應得,但受無妨。”
君臣之間相互寒暄一陣,林俊方行禮告退。朱厚照又令張大順代替自己去送送,以示恩寵。
待暖閣內無人,朱厚照喊劉全忠進來道:“去,把這些貢來的東西送去榮哥兒那裏去。”劉全忠聞言便領旨而去。
一時之間暖閣裏便隻剩朱厚照一人,念及剛才和林俊所言,心中不免腹誹:“都他媽人精,想著我可能要興大獄,覺著水混,竟然腳底抹油。臨走之前話裏話外還暗示我要尊重內閣。”過會兒又歎道:“唉,到底是國家大臣,如今青絲便白發,朝廷總要給些體麵的。”
念及此便從身後的櫃子裏取出一匣子,又從匣子中拿出一本子,打開仔細看了起來。看完後又放了進去。
過不多久,隻見劉全忠與張大順二人前後腳地迴到朱厚照麵前交差複命。朱厚照遞給張大順一張紙條,並開口吩咐道:“大順啊,你去告知王瓊,如今刑部尚書一職已然空缺了出來,我心裏頭中意的人選乃是童瑞。”
張大順應聲接下紙條後,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再次領旨離去。當張大順將手中的紙條遞到王瓊跟前時,王瓊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便展開紙條看了起來。看完之後,他不禁皺起眉頭,麵露疑惑之色,嘴裏喃喃自語道:“僅憑這麽一張小小的紙條,就要定下一部尚書之職?這未免也太過於草率了吧……”
原來紙條所言是:卿為吏部堂官,刑部當何人?
張大順聽到王瓊這番話,連忙上前一步說道:“天官老爺,您難道還真不明白萬歲爺的心思嗎?”
王瓊抬起頭看著張大順,問道:“你知聖意是何?”
“我雖伺候陛下晚,但知道如今吏、兵、禮、戶四部接中旨任命,朝野非議。陛下讓你提本奏請,豈不是折中之法?”
“何人?”
“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