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遊覽禦花園時所作的那首詞,不出幾日便如春風拂過湖麵,泛起層層漣漪,迅速在宮闈內外流傳開來。
眾臣都在細細品味這首詞的深意。而與此同時,朝堂之上並未因正旦佳節的融融喜悅而有半分懈怠,各地呈遞而來的公文奏本依舊如往常一般,有條不紊地流轉著。
過了幾日就在朱厚照祭祀天地後,返迴暖閣,剛一落座,司禮太監便捧著一摞奏本,恭敬地呈了上來。朱厚照微微挑眉,抬手接過,率先翻開的是秦王朱惟焯的上奏。隻見那奏章之上,朱惟焯言辭懇切,寫道:“秦府自始受封國土,承蒙太祖高皇帝隆恩浩蕩,將潼關以西、鳳翔以東的沿河灘地特賞賜予吾等牧馬,高原山坡之地用以牧羊,此乃祖宗規製,維係秦府生計。然如今,卻有本地豪強劉仲玉等人,肆意妄為,侵占我府牧馬、牧羊之地,私自開墾耕種。懇請陛下聖裁,下旨令其速速歸還,以保秦府根基。”
朱厚照閱罷,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弧度,心中暗自腹誹:“這太平年景,什麽時候藩王竟如此弱了?竟然被所謂地方豪強給搞成這樣?”
帶著這份疑惑,他又翻開劉仲玉等人的奏本,其上所言卻是:“此地乃祖上傳下,額定征收糧賦,向來為百姓賴以為生之民地,卻被奸邪之徒惡意捏造成荒蕪閑置之所,強行投獻秦府,以求謀取私利。我等百姓,世代躬耕於此,乞陛下明察。”
一時之間不知道誰對誰錯,沉吟片刻後朱厚照道:“下戶部議論。”
一旁侍奉的魏彬趕忙上前迴應道:“奴婢遵旨。”
處理完此事,朱厚照剛鬆了口氣,又順手拿起一本奏章,這一看,不禁微微搖頭。原來是慶陽伯夏勳之母夫人葉氏奏討來安務等處地,言辭間盡是委屈與訴求。
可還未等他細想,後麵附著的戶科參論卻言辭犀利:“早前夏臣便行徑不端,前些年妄受投獻,奏討樓子等二處莊田,強奪民產百餘頃,彼時朝廷違眾論而給予了他。未曾想此人貪心不足,如今其母葉氏仍恣意奏討。況且來安等地,早已招募良民悉心耕種,軍民們日夜勞作,所為者正是供備國儲,關乎社稷民生,豈容將這些土地當作私人的恩澤隨意予奪呢?”
朱厚照看完,心中暗道:“這葉氏定是瞧著自己兒子爵位被削,心疼不已,仗著自己是皇帝丈母娘的身份來奏討土地,夏勳那邊,定然也是知曉此事的,皇後估計心裏也有數。隻是這戶科所論,句句在理,也不可全然不顧。”
念及此處,朱厚照略一思索,對著魏彬道:“你且去皇莊精心挑選兩處上好的莊子,賜給慶陽伯母葉氏,權當是皇家體恤。”
魏彬連忙應道:“奴婢遵旨。” 言罷,悄然退下。
朱厚照便又埋頭處理起來奏本,抬眼環顧四周侍奉的太監,揮了揮手,開口道:“你們都去忙吧,大過年的,家鄉裏外少不了有人來找你們拜年,這裏留張大順、劉全忠兩個小的在這裏就行。”
魏彬、陳敬、蘇進等人聞言,心底瞬間湧起一股暖流,這些日子他們跟著皇上忙裏忙外,沒承想皇上還惦記著他們過年的忙碌。
雖說心中滿是感動,可多年在宮中的規矩與矜持還是讓他們站在原地未動。朱厚照見他們這般模樣,不禁失笑道:“怎麽還不走?你們這幾個老奴,我會不知你們幾個腰包比我還鼓,這會兒還找我要賞錢不成?”
魏彬等人一聽,忙不迭地躬身道了萬福,臉上掛著受寵若驚的笑容,口中稱著 “不敢”,而後依次行禮告退。
待他們離去,禦書房內頓時安靜了些許,朱厚照轉頭看向一旁站著的張大順和劉全忠,微微歎了口氣,神色間透著幾分疲憊,緩聲道:“這幾日有些忙了。” 說著,他探身拉開抽屜,從中取出一個用紅紙精心包著的銀兩。繼而朝著兩人溫和地笑了笑,接著道:“剛剛說到賞錢這才想起來。過年了,這是給你們的賞錢。”
張大順和劉全忠見狀,趕忙 “撲通” 一聲跪下,齊聲道:“奴婢謝主子賞賜。”雙手恭敬地接過,入手一掂,心中暗喜,這起碼有五兩!在這宮中,他們這些小太監月例本就不多,如此豐厚的賞錢,可是過年的大驚喜。
朱厚照看著他們欣喜的模樣,滿意地點點頭,笑道:“好好收起來,你們還小,往後日子還長。雖說你們這身份,以後娶不了親,可畢竟家裏還有人。把這錢攢著,日後若有機會,置辦些產業,家族還可以興旺起來。”
張大順和劉全忠心中一暖,張大順眼眶微紅,聲音帶著一絲哽咽,應道:“奴婢真是有福,伺候萬歲爺身邊,這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劉全忠也道:“主子爺,日理萬機,心中懷著九州萬方,奴婢何德何能勞主子惦記著。”
朱厚照輕輕擺了擺手,示意張大順和劉全忠起身,隨後便又將目光投向了案上堆積如山的奏章,準備繼續投入政務之中。
恰在此時,鳶兒輕盈地掀開簾子,身姿婀娜地步入暖閣。她手中穩穩提著一個精致的食盒,身後還跟著幾個訓練有素、麵容清秀的宮女。一眼瞧見暖閣內還有張大順、劉全忠二人,張大順和劉全忠趕忙規規矩矩地行禮,鳶兒微微點頭,算是迴禮,繼而將目光投向朱厚照,脆生生地說道:“爺,該用膳了。”
朱厚照聽聞,緩緩放下手中的筆,抬眸看向鳶兒,眼中帶著幾分詫異,開口問道:“怎麽不在坤寧宮?反倒來我這兒了。”
鳶兒嘴角噙著一抹淺笑,輕聲笑道:“皇後差我來的。讓來瞧瞧陛下。”
朱厚照目光落在鳶兒手中的食盒上,眼中帶著幾分好奇與期待,微微揚了揚下巴,開口問道:“都是些什麽?”
這時,張大順趕忙手腳麻利地將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本小心翼翼地抱起來,輕手輕腳地放到一旁的書架邊,生怕驚擾了此刻有些許閑適氛圍的暖閣。
劉全忠則快步上前,微微彎腰,雙手恭恭敬敬地接過鳶兒手中的食盒,宮女們行動間悄無聲息,手中或捧著碗筷,或拿著精致的酒壺酒杯,有條不紊地布置起餐桌來。
不一會兒,原本堆滿奏章、略顯嚴肅的書桌便搖身一變,成了擺滿佳肴美酒的膳桌。待一切準備妥當,宮女們依次屈膝行禮,而後如輕盈的蝴蝶般紛紛退了下去,暖閣內頓時隻剩下朱厚照、鳶兒以及張大順和劉全忠四人。
朱厚照擺擺手讓張大順和劉全忠也退了出去。
朱厚照看著滿桌子的菜肴問道:“不是說了要一餐四菜?”
鳶兒笑道:“除夕那天您怎麽沒說一餐四菜?您可吃得不亦樂乎,還誇那廚子的手藝精湛呢。”
朱厚照被噎了一下,隨即無奈地笑了笑,擺了擺手道:“那不算。我一個人吃就四菜。”
鳶兒捂了捂嘴,眼中笑意更濃,那笑意仿佛能從眼角溢出來,打趣道:“您不留我吃了?我這辛辛苦苦提著食盒大老遠跑來,敢情是白忙活一場咯。”
朱厚照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臉上綻開燦爛的笑容,爽朗地笑道:“瞧,我又說錯話了。快坐,一會兒我自罰三杯權當賠罪。”
鳶兒坐下後,聞言臉頰微微泛紅,忙擺了擺手,笑道:“我可不敢受萬歲的賠禮,受了您的禮,不知道要折多少壽,我還想多活幾年的。”
朱厚照佯裝生氣,拿起筷子輕輕敲了敲鳶兒的手,故作嚴肅地說道:“大過年的,說些不吉利的話。今兒個高興,不許提這些。”
鳶兒道:“爺,我今日陪您吃幾杯。”
朱厚照聽聞,眼睛一亮,仿若得了什麽天大的喜訊,興奮地說道:“好極了。” 說著,便迫不及待地夾了口菜送進嘴裏,咀嚼幾下後,眼睛更是放光,連連點頭,道:“你們坤寧宮的廚房不錯。比乾清宮的強。” 言語間滿是對菜品的讚賞,鳶兒見他現在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是像普通的食客,心中也是一喜。
眾臣都在細細品味這首詞的深意。而與此同時,朝堂之上並未因正旦佳節的融融喜悅而有半分懈怠,各地呈遞而來的公文奏本依舊如往常一般,有條不紊地流轉著。
過了幾日就在朱厚照祭祀天地後,返迴暖閣,剛一落座,司禮太監便捧著一摞奏本,恭敬地呈了上來。朱厚照微微挑眉,抬手接過,率先翻開的是秦王朱惟焯的上奏。隻見那奏章之上,朱惟焯言辭懇切,寫道:“秦府自始受封國土,承蒙太祖高皇帝隆恩浩蕩,將潼關以西、鳳翔以東的沿河灘地特賞賜予吾等牧馬,高原山坡之地用以牧羊,此乃祖宗規製,維係秦府生計。然如今,卻有本地豪強劉仲玉等人,肆意妄為,侵占我府牧馬、牧羊之地,私自開墾耕種。懇請陛下聖裁,下旨令其速速歸還,以保秦府根基。”
朱厚照閱罷,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弧度,心中暗自腹誹:“這太平年景,什麽時候藩王竟如此弱了?竟然被所謂地方豪強給搞成這樣?”
帶著這份疑惑,他又翻開劉仲玉等人的奏本,其上所言卻是:“此地乃祖上傳下,額定征收糧賦,向來為百姓賴以為生之民地,卻被奸邪之徒惡意捏造成荒蕪閑置之所,強行投獻秦府,以求謀取私利。我等百姓,世代躬耕於此,乞陛下明察。”
一時之間不知道誰對誰錯,沉吟片刻後朱厚照道:“下戶部議論。”
一旁侍奉的魏彬趕忙上前迴應道:“奴婢遵旨。”
處理完此事,朱厚照剛鬆了口氣,又順手拿起一本奏章,這一看,不禁微微搖頭。原來是慶陽伯夏勳之母夫人葉氏奏討來安務等處地,言辭間盡是委屈與訴求。
可還未等他細想,後麵附著的戶科參論卻言辭犀利:“早前夏臣便行徑不端,前些年妄受投獻,奏討樓子等二處莊田,強奪民產百餘頃,彼時朝廷違眾論而給予了他。未曾想此人貪心不足,如今其母葉氏仍恣意奏討。況且來安等地,早已招募良民悉心耕種,軍民們日夜勞作,所為者正是供備國儲,關乎社稷民生,豈容將這些土地當作私人的恩澤隨意予奪呢?”
朱厚照看完,心中暗道:“這葉氏定是瞧著自己兒子爵位被削,心疼不已,仗著自己是皇帝丈母娘的身份來奏討土地,夏勳那邊,定然也是知曉此事的,皇後估計心裏也有數。隻是這戶科所論,句句在理,也不可全然不顧。”
念及此處,朱厚照略一思索,對著魏彬道:“你且去皇莊精心挑選兩處上好的莊子,賜給慶陽伯母葉氏,權當是皇家體恤。”
魏彬連忙應道:“奴婢遵旨。” 言罷,悄然退下。
朱厚照便又埋頭處理起來奏本,抬眼環顧四周侍奉的太監,揮了揮手,開口道:“你們都去忙吧,大過年的,家鄉裏外少不了有人來找你們拜年,這裏留張大順、劉全忠兩個小的在這裏就行。”
魏彬、陳敬、蘇進等人聞言,心底瞬間湧起一股暖流,這些日子他們跟著皇上忙裏忙外,沒承想皇上還惦記著他們過年的忙碌。
雖說心中滿是感動,可多年在宮中的規矩與矜持還是讓他們站在原地未動。朱厚照見他們這般模樣,不禁失笑道:“怎麽還不走?你們這幾個老奴,我會不知你們幾個腰包比我還鼓,這會兒還找我要賞錢不成?”
魏彬等人一聽,忙不迭地躬身道了萬福,臉上掛著受寵若驚的笑容,口中稱著 “不敢”,而後依次行禮告退。
待他們離去,禦書房內頓時安靜了些許,朱厚照轉頭看向一旁站著的張大順和劉全忠,微微歎了口氣,神色間透著幾分疲憊,緩聲道:“這幾日有些忙了。” 說著,他探身拉開抽屜,從中取出一個用紅紙精心包著的銀兩。繼而朝著兩人溫和地笑了笑,接著道:“剛剛說到賞錢這才想起來。過年了,這是給你們的賞錢。”
張大順和劉全忠見狀,趕忙 “撲通” 一聲跪下,齊聲道:“奴婢謝主子賞賜。”雙手恭敬地接過,入手一掂,心中暗喜,這起碼有五兩!在這宮中,他們這些小太監月例本就不多,如此豐厚的賞錢,可是過年的大驚喜。
朱厚照看著他們欣喜的模樣,滿意地點點頭,笑道:“好好收起來,你們還小,往後日子還長。雖說你們這身份,以後娶不了親,可畢竟家裏還有人。把這錢攢著,日後若有機會,置辦些產業,家族還可以興旺起來。”
張大順和劉全忠心中一暖,張大順眼眶微紅,聲音帶著一絲哽咽,應道:“奴婢真是有福,伺候萬歲爺身邊,這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劉全忠也道:“主子爺,日理萬機,心中懷著九州萬方,奴婢何德何能勞主子惦記著。”
朱厚照輕輕擺了擺手,示意張大順和劉全忠起身,隨後便又將目光投向了案上堆積如山的奏章,準備繼續投入政務之中。
恰在此時,鳶兒輕盈地掀開簾子,身姿婀娜地步入暖閣。她手中穩穩提著一個精致的食盒,身後還跟著幾個訓練有素、麵容清秀的宮女。一眼瞧見暖閣內還有張大順、劉全忠二人,張大順和劉全忠趕忙規規矩矩地行禮,鳶兒微微點頭,算是迴禮,繼而將目光投向朱厚照,脆生生地說道:“爺,該用膳了。”
朱厚照聽聞,緩緩放下手中的筆,抬眸看向鳶兒,眼中帶著幾分詫異,開口問道:“怎麽不在坤寧宮?反倒來我這兒了。”
鳶兒嘴角噙著一抹淺笑,輕聲笑道:“皇後差我來的。讓來瞧瞧陛下。”
朱厚照目光落在鳶兒手中的食盒上,眼中帶著幾分好奇與期待,微微揚了揚下巴,開口問道:“都是些什麽?”
這時,張大順趕忙手腳麻利地將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本小心翼翼地抱起來,輕手輕腳地放到一旁的書架邊,生怕驚擾了此刻有些許閑適氛圍的暖閣。
劉全忠則快步上前,微微彎腰,雙手恭恭敬敬地接過鳶兒手中的食盒,宮女們行動間悄無聲息,手中或捧著碗筷,或拿著精致的酒壺酒杯,有條不紊地布置起餐桌來。
不一會兒,原本堆滿奏章、略顯嚴肅的書桌便搖身一變,成了擺滿佳肴美酒的膳桌。待一切準備妥當,宮女們依次屈膝行禮,而後如輕盈的蝴蝶般紛紛退了下去,暖閣內頓時隻剩下朱厚照、鳶兒以及張大順和劉全忠四人。
朱厚照擺擺手讓張大順和劉全忠也退了出去。
朱厚照看著滿桌子的菜肴問道:“不是說了要一餐四菜?”
鳶兒笑道:“除夕那天您怎麽沒說一餐四菜?您可吃得不亦樂乎,還誇那廚子的手藝精湛呢。”
朱厚照被噎了一下,隨即無奈地笑了笑,擺了擺手道:“那不算。我一個人吃就四菜。”
鳶兒捂了捂嘴,眼中笑意更濃,那笑意仿佛能從眼角溢出來,打趣道:“您不留我吃了?我這辛辛苦苦提著食盒大老遠跑來,敢情是白忙活一場咯。”
朱厚照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臉上綻開燦爛的笑容,爽朗地笑道:“瞧,我又說錯話了。快坐,一會兒我自罰三杯權當賠罪。”
鳶兒坐下後,聞言臉頰微微泛紅,忙擺了擺手,笑道:“我可不敢受萬歲的賠禮,受了您的禮,不知道要折多少壽,我還想多活幾年的。”
朱厚照佯裝生氣,拿起筷子輕輕敲了敲鳶兒的手,故作嚴肅地說道:“大過年的,說些不吉利的話。今兒個高興,不許提這些。”
鳶兒道:“爺,我今日陪您吃幾杯。”
朱厚照聽聞,眼睛一亮,仿若得了什麽天大的喜訊,興奮地說道:“好極了。” 說著,便迫不及待地夾了口菜送進嘴裏,咀嚼幾下後,眼睛更是放光,連連點頭,道:“你們坤寧宮的廚房不錯。比乾清宮的強。” 言語間滿是對菜品的讚賞,鳶兒見他現在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是像普通的食客,心中也是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