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刺夜
暮色中的京都街道飄著細雨,香西元盛踩著木屐疾行,腰間的太刀在青石板路上投下細長的影子。
香西元盛得知尹賢和宋素卿私下見麵,與明國官員飲酒作詩,尋歡作樂之後,氣憤的抽出佩刀,將自己院內的竹子盡數砍斷。
就在此時他剛繞過二條大路轉角,就看見明國使團的朱紅官轎在細川尹賢宅邸前落下。宋素卿掀開轎簾時,那身孔雀補子官服在燈籠映照下泛著妖異的藍光。
";沐猴而冠。";元盛攥緊刀柄,指甲陷入掌心。這是自己絞盡腦汁所想到的最好的詞語了。
聽聞昨日宴會上,這個叛徒竟當眾吟誦“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的詩句,那些趨炎附勢的家臣們還撫掌叫好。更可恨的是尹賢,居然用明國官話與宋素卿談笑風生,仿佛已經成了天朝上國的藩臣。
元盛轉身拐進小巷,濕漉漉的土牆上爬滿青苔。他知道三條町有家鍛冶屋,店主是播磨國流亡的刀匠。
原來早先大內義興和細川高國共掌大權,扶持足利義稙成為幕府將軍,可是後來大內義興因為封地距離京都較遠,為了鞏固封地,就離開了京都,細川高國為獨攬大權驅逐足利義稙,扶持足利義晴成為新的幕府將軍時,率軍攻擊幕府,是他帶人死守幕府,那刀匠的獨子就死在他刀下。
“有刀嗎?”元盛冷冷地問道。
爐火將老刀匠臉上的溝壑映得愈發深邃,他握著鐵錘的手突然停在半空。鐵砧上未成形的刀胚泛著暗紅,像極了三年前朱雀門下浸透血水的護城河。
“客官要試刀?”老刀匠的獨眼盯著元盛腰間太刀——刀鞘上細川家的二引兩紋沾著新鮮泥點,“這把備前長船兼光,三年前就該斷了。”
元盛瞳孔驟縮。他記得那個暴雨夜,大內氏的赤備騎兵撞開朱雀門時,有個年輕足輕就是用這把兼光刀劈斷三根槍柄,最後被自己斬斷右手腕骨跌入護城河。原來渾濁的獨眼是被鐵水燙瞎的。
“三十個薩摩浪人,要會說島津家的';切舍禦免';。”元盛將永樂通寶拍在鐵砧上,錢幣邊緣的銅綠簌簌落下。這是將軍密使昨夜給的定金,帶著二條城地窖特有的黴味。
老刀匠用鐵鉗夾起錢幣投入淬火池,嗤響聲中突然哼起《石見神樂》的調子——這是出雲大社巫女超度亡魂的祭樂。元盛的手按上刀柄,卻發現對方從爐灰裏扒拉出個陶罐,罐底沉著三十枚菊水紋鐵牌。
“每人每天三錢永樂通寶,先付十日。”老刀匠用鐵鉗敲擊陶罐,發出空洞迴響,“但要加收三成‘血錢’——畢竟客官要他們扮的是大內氏叛黨。";
元盛突然抓住老刀匠殘廢的右手,拇指按在對方缺失小指的根部:“你兒子的斷指還埋在朱雀門槐樹下。”他感覺到老繭下的脈搏突然加速,“等事成之後,我準你挖出來帶迴故鄉安葬。”
爐火劈啪作響,老刀匠獨眼裏閃過詭異的光。他轉身從神龕取出個褪色的猿樂麵具,麵具內襯用朱砂寫著段《太平記》——正是記載細川家祖上背叛南朝舊事的那卷。
“今夜子時,讓他們戴這個去本能寺。”老刀匠的聲音突然變得清亮,像是年輕了二十歲,“麵具浸過博多灣的海水,聞起來有大明龍涎香的味道。”
“客官要試刀?”老刀匠抬起渾濁的眼,案上橫著一柄新打的三胴切。元盛將錢袋拍在砧板上,銀判與鐵屑相撞發出清脆聲響。“我要三十個死士,能說薩摩方言的。”
雨勢漸急,元盛走出鍛冶屋時,屋簷的積水正滴滴答答落在刀鞘上。他想起三日前在清涼殿偷聽到的密談——將軍足利義晴的侍童說,大內家的密使已經帶著永樂通寶進了二條城。如果高國閣下真的倒向明國,這京都的天就要變了。
三日後,宋素卿正在謄寫給明國的密函準備讓迴國的使團帶走。腦海中卻是武定侯郭勳所言:“你若立了功勳,陛下給你家加官封爵,也是有的。不必在日本寄人籬下強?如今你已經得了禮部侍郎的職銜,且去看看,日本上下有誰能小瞧你,孰輕孰重,你自己掂量。”
忽然聽見簷角銅鈴亂響。他推開格扇,見庭院裏驚起一群烏鴉,墨色羽毛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而宋素卿的對麵卻正是趙全跪坐在綢緞堆裏剝著福橘,指甲沿著橘瓣脈絡劃開,露出張浸過明礬水的薄絹——這是錦衣衛北鎮撫司專用的密寫紙。
“大內氏有了銀,再想動手就不好了。他們有了錢就可以去采購軍械,所以.......”趙全說著,手指在絹上勾出幾個字,“原先挑撥二家爭鬥恐怕不現實了,現在要拉攏細川家。。”
宋素卿接過橘瓣就著燭火烘烤,正是郭勳的命令。
“且放心吧,我已經搭上了高國的親信尹賢這條線,尹賢和元盛不和,元盛和我不和,元盛又反對我.......”宋素卿將橘瓣毀了之後,“想不道臨了臨了,這事兒竟然就要成了。細川高國有意和我們皆為聯盟。”
“但是朝廷的使團就要走了。”趙全突然說道,“怎麽結盟?”
“一迴生,二迴熟。”宋素卿答道,“你要盡快給朝廷傳去消息,準備好下一波使臣來。同時提防著佛郎機人。”
“是該如此。”趙全捧起茶碗,抿了一口茶,微微皺眉,“這武夷山的岩茶,需要焙足這麽多道火?”
牆外傳來浪人醉酒的吆喝,宋素卿袖中取出一個金佛遞給趙全:“趙掌櫃的福州茶經背得倒熟,卻不知武夷岩茶要焙足九道火?”
趙全輕笑一聲,腕間翻出塊牙牌,同時又將金佛收了去。
宋素卿接著道:“日本國有銅、有銀。迴去要稟明陛下。”就在這時,三道黑影翻過牆頭,手裏短刀寒芒如雪。
“有刺...”侍童的唿喊戛然而止。趙全一手拉著宋素卿,一手抓起硯台砸向燭台,屋內頓時陷入黑暗。他和宋素卿貼著榻榻米滾到屏風後,聽見利刃刺入棉絮的悶響。走廊傳來雜遝腳步聲,接著是鐵炮炸響的轟鳴。
當細川尹賢帶兵趕到時,刺客屍體上的薩摩陣羽織還在冒煙。宋素卿捂著流血的左臂,從屏風後撿起半截斷刀——刀鐔上刻著大內家的三階菱紋。
“好個賊喊捉賊。”尹賢冷笑,用靴尖翻過屍體右掌,";虎口老繭是長槍磨的,大內水軍上月剛在博多灣演練過鐵炮陣列。”
宋素卿不理會尹賢為何為那麽巧就趕了過來,麵帶和氣道:“多謝。”
尹賢卻道:“您別多心,我是路過。”接著看向趙全問道:“這位是.......?”
宋素卿道:“杭州來的絲綢商人。”
尹賢瞧著屋內綢緞堆,眼神中盡是羨慕。“這小子做了明國的官,就有商人上門賄賂了。”
暮色中的京都街道飄著細雨,香西元盛踩著木屐疾行,腰間的太刀在青石板路上投下細長的影子。
香西元盛得知尹賢和宋素卿私下見麵,與明國官員飲酒作詩,尋歡作樂之後,氣憤的抽出佩刀,將自己院內的竹子盡數砍斷。
就在此時他剛繞過二條大路轉角,就看見明國使團的朱紅官轎在細川尹賢宅邸前落下。宋素卿掀開轎簾時,那身孔雀補子官服在燈籠映照下泛著妖異的藍光。
";沐猴而冠。";元盛攥緊刀柄,指甲陷入掌心。這是自己絞盡腦汁所想到的最好的詞語了。
聽聞昨日宴會上,這個叛徒竟當眾吟誦“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的詩句,那些趨炎附勢的家臣們還撫掌叫好。更可恨的是尹賢,居然用明國官話與宋素卿談笑風生,仿佛已經成了天朝上國的藩臣。
元盛轉身拐進小巷,濕漉漉的土牆上爬滿青苔。他知道三條町有家鍛冶屋,店主是播磨國流亡的刀匠。
原來早先大內義興和細川高國共掌大權,扶持足利義稙成為幕府將軍,可是後來大內義興因為封地距離京都較遠,為了鞏固封地,就離開了京都,細川高國為獨攬大權驅逐足利義稙,扶持足利義晴成為新的幕府將軍時,率軍攻擊幕府,是他帶人死守幕府,那刀匠的獨子就死在他刀下。
“有刀嗎?”元盛冷冷地問道。
爐火將老刀匠臉上的溝壑映得愈發深邃,他握著鐵錘的手突然停在半空。鐵砧上未成形的刀胚泛著暗紅,像極了三年前朱雀門下浸透血水的護城河。
“客官要試刀?”老刀匠的獨眼盯著元盛腰間太刀——刀鞘上細川家的二引兩紋沾著新鮮泥點,“這把備前長船兼光,三年前就該斷了。”
元盛瞳孔驟縮。他記得那個暴雨夜,大內氏的赤備騎兵撞開朱雀門時,有個年輕足輕就是用這把兼光刀劈斷三根槍柄,最後被自己斬斷右手腕骨跌入護城河。原來渾濁的獨眼是被鐵水燙瞎的。
“三十個薩摩浪人,要會說島津家的';切舍禦免';。”元盛將永樂通寶拍在鐵砧上,錢幣邊緣的銅綠簌簌落下。這是將軍密使昨夜給的定金,帶著二條城地窖特有的黴味。
老刀匠用鐵鉗夾起錢幣投入淬火池,嗤響聲中突然哼起《石見神樂》的調子——這是出雲大社巫女超度亡魂的祭樂。元盛的手按上刀柄,卻發現對方從爐灰裏扒拉出個陶罐,罐底沉著三十枚菊水紋鐵牌。
“每人每天三錢永樂通寶,先付十日。”老刀匠用鐵鉗敲擊陶罐,發出空洞迴響,“但要加收三成‘血錢’——畢竟客官要他們扮的是大內氏叛黨。";
元盛突然抓住老刀匠殘廢的右手,拇指按在對方缺失小指的根部:“你兒子的斷指還埋在朱雀門槐樹下。”他感覺到老繭下的脈搏突然加速,“等事成之後,我準你挖出來帶迴故鄉安葬。”
爐火劈啪作響,老刀匠獨眼裏閃過詭異的光。他轉身從神龕取出個褪色的猿樂麵具,麵具內襯用朱砂寫著段《太平記》——正是記載細川家祖上背叛南朝舊事的那卷。
“今夜子時,讓他們戴這個去本能寺。”老刀匠的聲音突然變得清亮,像是年輕了二十歲,“麵具浸過博多灣的海水,聞起來有大明龍涎香的味道。”
“客官要試刀?”老刀匠抬起渾濁的眼,案上橫著一柄新打的三胴切。元盛將錢袋拍在砧板上,銀判與鐵屑相撞發出清脆聲響。“我要三十個死士,能說薩摩方言的。”
雨勢漸急,元盛走出鍛冶屋時,屋簷的積水正滴滴答答落在刀鞘上。他想起三日前在清涼殿偷聽到的密談——將軍足利義晴的侍童說,大內家的密使已經帶著永樂通寶進了二條城。如果高國閣下真的倒向明國,這京都的天就要變了。
三日後,宋素卿正在謄寫給明國的密函準備讓迴國的使團帶走。腦海中卻是武定侯郭勳所言:“你若立了功勳,陛下給你家加官封爵,也是有的。不必在日本寄人籬下強?如今你已經得了禮部侍郎的職銜,且去看看,日本上下有誰能小瞧你,孰輕孰重,你自己掂量。”
忽然聽見簷角銅鈴亂響。他推開格扇,見庭院裏驚起一群烏鴉,墨色羽毛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而宋素卿的對麵卻正是趙全跪坐在綢緞堆裏剝著福橘,指甲沿著橘瓣脈絡劃開,露出張浸過明礬水的薄絹——這是錦衣衛北鎮撫司專用的密寫紙。
“大內氏有了銀,再想動手就不好了。他們有了錢就可以去采購軍械,所以.......”趙全說著,手指在絹上勾出幾個字,“原先挑撥二家爭鬥恐怕不現實了,現在要拉攏細川家。。”
宋素卿接過橘瓣就著燭火烘烤,正是郭勳的命令。
“且放心吧,我已經搭上了高國的親信尹賢這條線,尹賢和元盛不和,元盛和我不和,元盛又反對我.......”宋素卿將橘瓣毀了之後,“想不道臨了臨了,這事兒竟然就要成了。細川高國有意和我們皆為聯盟。”
“但是朝廷的使團就要走了。”趙全突然說道,“怎麽結盟?”
“一迴生,二迴熟。”宋素卿答道,“你要盡快給朝廷傳去消息,準備好下一波使臣來。同時提防著佛郎機人。”
“是該如此。”趙全捧起茶碗,抿了一口茶,微微皺眉,“這武夷山的岩茶,需要焙足這麽多道火?”
牆外傳來浪人醉酒的吆喝,宋素卿袖中取出一個金佛遞給趙全:“趙掌櫃的福州茶經背得倒熟,卻不知武夷岩茶要焙足九道火?”
趙全輕笑一聲,腕間翻出塊牙牌,同時又將金佛收了去。
宋素卿接著道:“日本國有銅、有銀。迴去要稟明陛下。”就在這時,三道黑影翻過牆頭,手裏短刀寒芒如雪。
“有刺...”侍童的唿喊戛然而止。趙全一手拉著宋素卿,一手抓起硯台砸向燭台,屋內頓時陷入黑暗。他和宋素卿貼著榻榻米滾到屏風後,聽見利刃刺入棉絮的悶響。走廊傳來雜遝腳步聲,接著是鐵炮炸響的轟鳴。
當細川尹賢帶兵趕到時,刺客屍體上的薩摩陣羽織還在冒煙。宋素卿捂著流血的左臂,從屏風後撿起半截斷刀——刀鐔上刻著大內家的三階菱紋。
“好個賊喊捉賊。”尹賢冷笑,用靴尖翻過屍體右掌,";虎口老繭是長槍磨的,大內水軍上月剛在博多灣演練過鐵炮陣列。”
宋素卿不理會尹賢為何為那麽巧就趕了過來,麵帶和氣道:“多謝。”
尹賢卻道:“您別多心,我是路過。”接著看向趙全問道:“這位是.......?”
宋素卿道:“杭州來的絲綢商人。”
尹賢瞧著屋內綢緞堆,眼神中盡是羨慕。“這小子做了明國的官,就有商人上門賄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