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華夷之辨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遙七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奉國求知心切追問道:“公主殿下,您是如何得出我們祖上是漢人?”
殷琅嬛自信滿滿補充道:“上古時期先民們為了應對你死我活的戰爭,在指揮調度上自然就會高速發展,隨著而來便是文字、冶金、建築、醫學等文明特征,在這過程中戰鬥力最強大的部落聯盟就會占領最好的地盤,由此從部落進化到國家。”
“諸夏先民率先進入國家狀態,曆代君主為了有別於其他部落聯盟,於是就把四方地域的部落聯盟統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並且開始實行夏君夷民的政策,封建諸侯,開疆拓土。”
“由於諸夏諸侯擁有更強的戰鬥力和武器裝備,所以從戎狄蠻夷腳下爭奪到更多土地,而那些在戰爭中慘敗下來的部落,要麽融入諸夏之中,要麽遷徙到更加偏僻的地方。”
“商周時期諸夏諸侯便跟四方地域的部落聯盟展開大戰,後來諸夏百姓曆經兩漢四百年後變成漢家百姓,諸夏變成漢人古稱之一。”
“至於這些遷徙到邊緣區域的部落,便會根據所處地域的情況,從而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諸如西北羌人所處環境在高原地區和山間盆地,耕地麵積相比平原地區較為稀少,故而隻能以農牧混合的生產模式。”
“而更靠北的地方因氣候寒冷,使得降雨量非常稀少,就連農牧混合的生產模式也維持不了,隻能因地製宜發展畜牧,借助廣闊草原低成本飼養牲畜,通過大量牲畜來獲取生活所需的物資,例如肉類、奶類、毛皮、燃料等等。”
“礙於草原季節和氣候規律,草原部落需要定期進行轉場,從而表現出逐水草而居的特征,而這便是遊牧部落的起源由來。”
李奉國、李光顏、李光進聽著殷琅嬛娓娓道來,他們三人感到震驚無比。
因為殷琅嬛的知識儲備完全跟他們不在一個次元之上,所以她可以站在更高維度去抽絲剝繭,而這些華夷之辨的知識也是殷無咎教給她的。
大夏立國至今過去三十三年,大夏朝廷在各州建造許多書院,教材書籍皆由朝廷提供。
而這裏麵所教內容皆為殷無咎特別定製,其中就有關於諸夏文明的誕生和遊牧胡人的起源,重點強調華夷之辨的認知。
“公主,這麽說來我們從今以後就是漢人啦?”
李奉國沒想到還能這樣得到身份認可,他本以為這輩子和後代子孫永生永世也擺脫不了胡人身份,不曾料到融入勝利者的陣營也能成為漢人。
殷琅嬛站起身來走到李奉國的麵前,她理所當然說道:“你們跟漢人長得一模一樣,又是同樣說著漢語,衣冠服飾大同小異,隻因天災人禍導致牒譜遺失,故而千百年後忘記先祖究竟出自何處。”
“你們還活著就是最為有力的證據,它證明著你們先祖曾經輝煌過,而今你們所要做的就是翻開新的一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輝煌,讓後代子孫永遠為你們而感到驕傲!”
這話一出,李奉國、李光顏、李光進三人再也沒有心理負擔,他們開始認為自己本來就是漢人,畢竟所有人都是崇拜強者,所有人都想成為強者。
殷琅嬛大肆吸收大唐降將,她以公主衛隊一千精兵為骨幹力量,以此作為根基進行擴編,規模數量從一千人馬增加到七千人馬。
這七千人馬不再以公主衛隊為部隊番號,而是以封地為軍團番號,故而這支軍隊稱為“大宛軍”。
隨著殷琅嬛的封地疆域越來越大,她確實需要組建親兵部隊,隻有這樣才能守住河中地區和吐火羅地區。
大夏朝廷對於西州軍的兵力規模嚴格限製,隻允許擴編到一百零八個營,多出編製朝廷一概不認,更不會提供錢糧軍械。
天佑四年,十月初一。
洛陽城,琅嬛宮。
夏光庭率領一千羽林騎兵護送天子八寶,他總算日夜兼程趕迴洛陽城,於是第一時間就去琅嬛宮拜見太上皇。
殷天驕早就知道夏光庭奉命去取天子八寶,他聽說對方已經從西域趕迴來,隨即前往琅嬛宮一探究竟,看看他到底有沒有把東西帶迴來。
殷無咎立刻在觀風殿召見夏光庭。
“微臣參見太上皇!”
夏光庭恭恭敬敬朝著殷無咎彎腰行禮。
殷無咎站起身來走到夏光庭的麵前,麵帶笑容拍打著他的肩膀說道:“這件事情你做得不錯,沒有辜負我對你的期望,看來真是虎父無犬子,頗有你老子的幾分風範。”
“太上皇真是謬讚啦,微臣豈敢跟父親大人相提並論!”
夏光庭可不敢跟自己父親相提並論,他舉起托盤說道:“太上皇,這就是微臣從琅嬛公主那邊帶迴來的天子八寶。”
“她應該沒有為難你吧?”
殷無咎一臉意味深長問道。
夏光庭老實巴交進行迴答:“公主殿下並沒為難微臣,她聽說這是您的意思,二話不說便讓下人取來天子八寶,自始至終都沒表現出任何不舍。”
“前朝皇帝的幾枚印章又有什麽值得不舍,除非她是昏了頭!”
殷無咎伸手在傳國玉璽上摸來摸去,他對著身邊宮女吩咐道:“你去把皇帝叫過來,我有事要跟他說。”
“是!”
這名宮女剛剛走出觀風殿,她看見殷天驕正往這邊走來,隨即走了過去行禮說道:“陛下,太上皇有事喊您進去。”
“好!”
殷天驕大步流星來到觀風殿,他對著殷無咎微笑問道:“父親,朕聽說國舅剛從西域快馬加鞭趕迴來,看來他應該是馬到成功啦。”
“那是自然!”
殷無咎伸手指著托盤上說道:“這就是前朝皇帝的天子八寶,這裏麵就有始皇帝遺留下來的傳國玉璽,這枚印章你可要保管好啦。”
殷天驕從托盤上拿起傳國玉璽,他喜開顏笑說道:“這確實是傳國玉璽,此行國舅你是立下大功啦!”
“好啦,這些東西你帶迴去慢慢研究吧!”
殷無咎擺了擺手說道:“這件事情我給你處理好啦,沒事別來打擾我安享晚年,你爹我可忙著呢!”
殷琅嬛自信滿滿補充道:“上古時期先民們為了應對你死我活的戰爭,在指揮調度上自然就會高速發展,隨著而來便是文字、冶金、建築、醫學等文明特征,在這過程中戰鬥力最強大的部落聯盟就會占領最好的地盤,由此從部落進化到國家。”
“諸夏先民率先進入國家狀態,曆代君主為了有別於其他部落聯盟,於是就把四方地域的部落聯盟統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並且開始實行夏君夷民的政策,封建諸侯,開疆拓土。”
“由於諸夏諸侯擁有更強的戰鬥力和武器裝備,所以從戎狄蠻夷腳下爭奪到更多土地,而那些在戰爭中慘敗下來的部落,要麽融入諸夏之中,要麽遷徙到更加偏僻的地方。”
“商周時期諸夏諸侯便跟四方地域的部落聯盟展開大戰,後來諸夏百姓曆經兩漢四百年後變成漢家百姓,諸夏變成漢人古稱之一。”
“至於這些遷徙到邊緣區域的部落,便會根據所處地域的情況,從而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諸如西北羌人所處環境在高原地區和山間盆地,耕地麵積相比平原地區較為稀少,故而隻能以農牧混合的生產模式。”
“而更靠北的地方因氣候寒冷,使得降雨量非常稀少,就連農牧混合的生產模式也維持不了,隻能因地製宜發展畜牧,借助廣闊草原低成本飼養牲畜,通過大量牲畜來獲取生活所需的物資,例如肉類、奶類、毛皮、燃料等等。”
“礙於草原季節和氣候規律,草原部落需要定期進行轉場,從而表現出逐水草而居的特征,而這便是遊牧部落的起源由來。”
李奉國、李光顏、李光進聽著殷琅嬛娓娓道來,他們三人感到震驚無比。
因為殷琅嬛的知識儲備完全跟他們不在一個次元之上,所以她可以站在更高維度去抽絲剝繭,而這些華夷之辨的知識也是殷無咎教給她的。
大夏立國至今過去三十三年,大夏朝廷在各州建造許多書院,教材書籍皆由朝廷提供。
而這裏麵所教內容皆為殷無咎特別定製,其中就有關於諸夏文明的誕生和遊牧胡人的起源,重點強調華夷之辨的認知。
“公主,這麽說來我們從今以後就是漢人啦?”
李奉國沒想到還能這樣得到身份認可,他本以為這輩子和後代子孫永生永世也擺脫不了胡人身份,不曾料到融入勝利者的陣營也能成為漢人。
殷琅嬛站起身來走到李奉國的麵前,她理所當然說道:“你們跟漢人長得一模一樣,又是同樣說著漢語,衣冠服飾大同小異,隻因天災人禍導致牒譜遺失,故而千百年後忘記先祖究竟出自何處。”
“你們還活著就是最為有力的證據,它證明著你們先祖曾經輝煌過,而今你們所要做的就是翻開新的一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輝煌,讓後代子孫永遠為你們而感到驕傲!”
這話一出,李奉國、李光顏、李光進三人再也沒有心理負擔,他們開始認為自己本來就是漢人,畢竟所有人都是崇拜強者,所有人都想成為強者。
殷琅嬛大肆吸收大唐降將,她以公主衛隊一千精兵為骨幹力量,以此作為根基進行擴編,規模數量從一千人馬增加到七千人馬。
這七千人馬不再以公主衛隊為部隊番號,而是以封地為軍團番號,故而這支軍隊稱為“大宛軍”。
隨著殷琅嬛的封地疆域越來越大,她確實需要組建親兵部隊,隻有這樣才能守住河中地區和吐火羅地區。
大夏朝廷對於西州軍的兵力規模嚴格限製,隻允許擴編到一百零八個營,多出編製朝廷一概不認,更不會提供錢糧軍械。
天佑四年,十月初一。
洛陽城,琅嬛宮。
夏光庭率領一千羽林騎兵護送天子八寶,他總算日夜兼程趕迴洛陽城,於是第一時間就去琅嬛宮拜見太上皇。
殷天驕早就知道夏光庭奉命去取天子八寶,他聽說對方已經從西域趕迴來,隨即前往琅嬛宮一探究竟,看看他到底有沒有把東西帶迴來。
殷無咎立刻在觀風殿召見夏光庭。
“微臣參見太上皇!”
夏光庭恭恭敬敬朝著殷無咎彎腰行禮。
殷無咎站起身來走到夏光庭的麵前,麵帶笑容拍打著他的肩膀說道:“這件事情你做得不錯,沒有辜負我對你的期望,看來真是虎父無犬子,頗有你老子的幾分風範。”
“太上皇真是謬讚啦,微臣豈敢跟父親大人相提並論!”
夏光庭可不敢跟自己父親相提並論,他舉起托盤說道:“太上皇,這就是微臣從琅嬛公主那邊帶迴來的天子八寶。”
“她應該沒有為難你吧?”
殷無咎一臉意味深長問道。
夏光庭老實巴交進行迴答:“公主殿下並沒為難微臣,她聽說這是您的意思,二話不說便讓下人取來天子八寶,自始至終都沒表現出任何不舍。”
“前朝皇帝的幾枚印章又有什麽值得不舍,除非她是昏了頭!”
殷無咎伸手在傳國玉璽上摸來摸去,他對著身邊宮女吩咐道:“你去把皇帝叫過來,我有事要跟他說。”
“是!”
這名宮女剛剛走出觀風殿,她看見殷天驕正往這邊走來,隨即走了過去行禮說道:“陛下,太上皇有事喊您進去。”
“好!”
殷天驕大步流星來到觀風殿,他對著殷無咎微笑問道:“父親,朕聽說國舅剛從西域快馬加鞭趕迴來,看來他應該是馬到成功啦。”
“那是自然!”
殷無咎伸手指著托盤上說道:“這就是前朝皇帝的天子八寶,這裏麵就有始皇帝遺留下來的傳國玉璽,這枚印章你可要保管好啦。”
殷天驕從托盤上拿起傳國玉璽,他喜開顏笑說道:“這確實是傳國玉璽,此行國舅你是立下大功啦!”
“好啦,這些東西你帶迴去慢慢研究吧!”
殷無咎擺了擺手說道:“這件事情我給你處理好啦,沒事別來打擾我安享晚年,你爹我可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