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低調的婚禮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 作者:南丐四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有福的老媽王秀清 。
暗地裏悄悄找了個懂行的人挑選黃道吉日 。
這不,結果一出來,巧了 。
第二天正好就是個好日子 。
要是錯過第二天 。
那可就得再等上七天,才有下一個黃道吉日 。
王秀清哪裏願意多等這幾天呢 。
當天就風風火火地安排村子裏的婦女幫忙貼報紙 。
這些報紙可都是她從軋鋼廠裏麵一趟趟帶迴來的 。
為了兒子的婚禮,她可是一點都不馬虎 。
同時,她又指使自己的弟弟王海遠 。
讓他從村裏的家具廠運送一些家具到老房子這邊來 。
說起村子裏麵的這些廠 子。
可還都是在李有福的建議下才一一辦起來的呢 。
而且家具廠裏那些新穎的款式 。
全部都是李有福無償提供的 。
王海遠和村裏麵的人,還有家具廠的人湊在一起商議了一番 。
大家一合計,都覺得李有福對村子的幫助太大了 。
決定由家具廠把這批家具送給李有福 。
就當是感謝他對村子做出的巨大貢獻 。
現在上河村、下河村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紅火 。
甚至可以說,整個沿河大隊的人能過上好日子 。
全都是沾了李有福的光 。
要是沒有李有福 。
哪會有大家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
李有福 ,不但他自己有福 氣,連他們這些村裏的人也跟著沾了他的福氣。
當年李有福出生之時, 王秀清做的夢真是太準了 。
也已充分的印證了她這個夢的準確性。
整個清水河的水麵上,密布著密密麻麻的大魚。
這可是象征著年年有餘 ,天天有餘, 時時有餘, 而且還是有大餘呀!
而村民們的好日子,也正是從在清水河中 捕魚,在清水河麵上種植 水稻開始的。
大家一直都想找機會感謝李有福 。
可李有福啥都不缺,啥都不差 。
感謝的機會實在是不多 。
現在李有福結婚了 。
大家終於逮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
李有福可是從上河村走出去的人才 。
最關鍵的是,他給村子做出了極為長遠的規劃 。
就看看他們這個小小的生產隊 。
都有多少個廠子了 。
竹編廠、家具廠、木材廠、磚瓦廠、罐頭廠 。
還有清水河邊的砂廠 。
以及鴨子養殖場、河邊用木欄圍起來的水產品養殖場 。
每年,上、下河兩個村子都不種莊稼 。
而是專門培育良種 。
要是沒有李有福 。
他們兩個村子怎麽可能會有培育良種的好機會呢 ?
而且,他們葫蘆山穀裏的人參 。
最年長的都已經二十幾年了 。
李有福對村子最具長遠眼光的規劃,就是人參種植 。
現在村子裏的原住民中的老人 們。
隻要一有空,就喜歡不辭辛苦地翻山越嶺 。
去葫蘆山穀裏麵看看那些山壁上那一片片的人參 。
這些人參雖然是種植的 ,但卻是種植下去之後就不會再管 ,任由它們自然生長。
這些人參,最多就是用山穀中養殖的兔子糞便,混合泥土發酵之後撒在山壁上麵 一點,其他就再也不會有多餘的動作。
看到葫蘆山穀裏的那些果樹,特別是那些人參 。
他們心裏就充滿了底氣 。
這可是他們老一輩留給後世子孫的巨大財富啊 。
雖然村裏的老人們可能看不到百年人參收獲的那一天 。
但是他們完全可以想象到以後那令人激動的場景 。
以前,他們隻是一個隻有上百人的小村子 。
現在呢,已經發展成了上千人的大村 。
在村子裏那些災民進駐的第一天 。
村子裏就和他們說得明明白白 。
葫蘆山穀裏麵所有的一切,屬於原住村民 。
永遠都隻屬於原住村民們 。
那些災民當時能有人收留 。
能有碗飯吃,能活下去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
哪裏還敢奢望太多呢 ?
當時在李有福的建議下 。
雙方可是簽字畫押 。
並且經過公社和大隊進行公證了的 。
除了葫蘆山穀以外 。
村子裏麵其他那些種植的果樹 。
還有所有的廠子,都可以和那些災民們共享 。
那些後來加入上河村的災民們 。
對於能過上現在這樣的日子,已經非常滿意了 。
住在嶄新的房子裏 。
家裏擺著嶄新的家具 。
每天有廠子可以上班 。
不但有工資拿 。
而且地裏收獲的糧食也能分上一份 。
這樣的日子,相比他們以前 。
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
這可是他們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啊 。
如果再想要分葫蘆山穀裏麵別人種植的人參, 那簡直就是太過分 ,太不知足了 ,也太不知好歹了。
而且,在當時可是講明了的 ,誰如果想要動歪 念,分葫蘆山穀裏麵的人參, 這樣的人將會被逐出村子。
為了保障原住村民們的合法權益 ,上河村生產隊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選舉 村長或者生產隊長,都隻能在原住民當中挑選。
而且不光是上河村 ,下河村 ,秦家村 ,陳家村,沿河村生產隊,同樣也是如此的規定。
如果不同意的災民,可以不加入該村。
可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 ,災民們能有村子 收留,能夠將他們當成新的村民 ,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初八 。
天剛蒙蒙亮 。
上河村就熱鬧得炸開了鍋 。
李有福家在上河村的土牆房子 。
在一片喜慶的紅色之中顯得格外耀眼 。
雖說隻是一場簡單的婚禮 。
可村裏的大夥都跟自家辦喜事一樣 。
拿出了十足的熱情 。
非要把這場婚禮辦得熱熱鬧鬧、風風光光 。
房子的三間屋子都被仔仔細細地打掃了一遍 。
牆壁上貼上了嶄新的報紙 。
一個個紅雙喜字在陽光的照耀下 。
熠熠生輝,喜慶得不得了 。
從村子家具廠拉來的桌椅板凳 。
擺放得整整齊齊 。
雖說這些家具就隻用這一迴 。
但李有福也沒在這上麵計較 。
畢竟大家的心意,他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
院子裏 。
幾個嬸子大娘正忙得熱火朝天 。
準備著婚宴 。
大鍋裏煮著熱氣騰騰的飯菜 。
那香味直往人的鼻子裏鑽 。
彌漫在整個院子裏 。
饞得人直咽口水 。
男人們則在一旁幫忙搬東西、布置場地 。
時不時傳出陣陣爽朗的笑聲 。
那熱鬧的氛圍,仿佛要把這冬日的寒冷都給驅散了 。
李有福穿著一身幹幹淨淨的中山裝 。
頭發梳得整整齊齊,一絲不亂 。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那模樣,別提多精神了 。
他不停地在院子裏穿梭 。
熱情地招唿著前來道賀的上下河兩個村子裏的親朋好友 。
每一個人,他都照顧得妥妥帖帖 。
那股子高興勁兒,都快從他的眼睛裏溢出來了 。
鍾楚紅身著一件紅色碎花棉襖 。
兩條烏黑的辮子上係著紅色的蝴蝶結 。
整個人顯得嬌羞又美麗 。
她就像一朵盛開的鮮花 。
跟在李有福身邊 。
輕聲地向每一個人問好 。
偶爾和李有福對視一眼 。
那眼神裏滿滿的都是甜蜜 。
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更加美好了 。
李有福的外公外婆、舅舅們 。
還有爺爺奶奶、叔伯們 。
都早早地就來了 。
老人們坐在院子裏的長凳上 。
看著這忙碌又熱鬧的場景 。
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 。
外婆拉著鍾楚紅的手 。
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 。
“紅啊,以後有福這孩子就交給你了 。
你們倆可要好好過日子 。
和和美美、恩恩愛愛的 。”
鍾楚紅的臉一下子就紅了 。
像熟透了的蘋果 。
她輕輕地點了點頭 。
那模樣可愛極了 。
村裏的孩子們在院子裏跑來跑去 。
像一群歡快的小鹿 。
手裏拿著糖果 。
嬉笑打鬧個不停 。
他們對這場婚禮充滿了好奇 。
那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
時不時就湊到新人身邊 。
一會兒看看漂亮的新娘子 。
一會兒又看看帥氣的新郎 。
嘴裏還不停地說著 。
“新娘子真好看,新郎官真精神 !”
婚禮開始了 。
沒有那些華麗繁雜的儀式 。
卻有著最質樸、最真摯的祝福 。
生產隊長王海遠站在院子中間 。
清了清嗓子 。
大聲說道 。
“今天,咱們上河村的有福和楚紅喜結連理 。
這可是咱們村天大的喜事 !
有福這孩子 。
為咱們村做了多少巨大的貢獻 。
大家可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
楚紅也是個好姑娘 。
溫柔善良、知書達理 。
希望你們以後相互扶持 。
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
眾人紛紛鼓掌 。
那掌聲如雷般響亮 。
在院子裏久久迴蕩 。
李有福和鍾楚紅站在眾人麵前 。
恭恭敬敬地對著長輩們鞠躬行禮 。
王秀清在一旁看著 。
眼裏閃爍著淚花 。
那是欣慰的淚水,也是不舍的淚水 。
自己的兒子終於成家立業了 。
她這個當媽的,心裏既高興又有些失落 。
畢竟孩子長大了,要開始自己的新生活了 。
婚宴正式開始 。
大夥圍坐在一起 。
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 。
喝著自家釀的米酒 。
那米酒的香氣,混合著飯菜的香味 。
讓人陶醉其中 。
大家紛紛向新人敬酒 。
說著各種各樣的祝福話 。
“祝你們早生貴子 !”
“祝你們白頭偕老 !”
“祝你們生活越來越幸福 !”
李有福和鍾楚紅一桌一桌地迴敬 。
真誠地感謝大家的祝福 。
每一杯酒,都飽含著他們對親朋好友的感激之情 。
酒足飯飽後 。
村裏的年輕人開始起哄 。
嚷嚷著讓李有福和鍾楚紅表演節目 。
李有福一開始還有些不好意思 。
臉都紅了 。
但在眾人的熱情邀請下 。
他也不好推辭 。
隻好和鍾楚紅一起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 。
他們的歌聲雖然不算專業 。
甚至還有些跑調 。
但那充滿愛意的旋律 。
卻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
大家都沉浸在這濃濃的愛意之中 。
紛紛為他們鼓掌叫好 。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
婚禮也接近尾聲 。
客人們陸續散去 。
李有福和鍾楚紅站在門口 。
目送著大家離開 。
他們不停地揮手告別 。
嘴裏說著 。
“慢走啊,有空再來玩 !”
等所有人都走後 。
李有福牽著鍾楚紅的手 。
緩緩走進了他們的新房 。
房間裏 。
燭光搖曳 。
映照著兩人幸福的臉龐 。
他們知道 。
從今天起 。
他們的生活將翻開新的一頁 。
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
但他們堅信 。
隻要彼此相伴,相互扶持 。
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
就像這搖曳的燭光 。
雖然微弱 。
卻充滿了希望和溫暖 。
暗地裏悄悄找了個懂行的人挑選黃道吉日 。
這不,結果一出來,巧了 。
第二天正好就是個好日子 。
要是錯過第二天 。
那可就得再等上七天,才有下一個黃道吉日 。
王秀清哪裏願意多等這幾天呢 。
當天就風風火火地安排村子裏的婦女幫忙貼報紙 。
這些報紙可都是她從軋鋼廠裏麵一趟趟帶迴來的 。
為了兒子的婚禮,她可是一點都不馬虎 。
同時,她又指使自己的弟弟王海遠 。
讓他從村裏的家具廠運送一些家具到老房子這邊來 。
說起村子裏麵的這些廠 子。
可還都是在李有福的建議下才一一辦起來的呢 。
而且家具廠裏那些新穎的款式 。
全部都是李有福無償提供的 。
王海遠和村裏麵的人,還有家具廠的人湊在一起商議了一番 。
大家一合計,都覺得李有福對村子的幫助太大了 。
決定由家具廠把這批家具送給李有福 。
就當是感謝他對村子做出的巨大貢獻 。
現在上河村、下河村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紅火 。
甚至可以說,整個沿河大隊的人能過上好日子 。
全都是沾了李有福的光 。
要是沒有李有福 。
哪會有大家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
李有福 ,不但他自己有福 氣,連他們這些村裏的人也跟著沾了他的福氣。
當年李有福出生之時, 王秀清做的夢真是太準了 。
也已充分的印證了她這個夢的準確性。
整個清水河的水麵上,密布著密密麻麻的大魚。
這可是象征著年年有餘 ,天天有餘, 時時有餘, 而且還是有大餘呀!
而村民們的好日子,也正是從在清水河中 捕魚,在清水河麵上種植 水稻開始的。
大家一直都想找機會感謝李有福 。
可李有福啥都不缺,啥都不差 。
感謝的機會實在是不多 。
現在李有福結婚了 。
大家終於逮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
李有福可是從上河村走出去的人才 。
最關鍵的是,他給村子做出了極為長遠的規劃 。
就看看他們這個小小的生產隊 。
都有多少個廠子了 。
竹編廠、家具廠、木材廠、磚瓦廠、罐頭廠 。
還有清水河邊的砂廠 。
以及鴨子養殖場、河邊用木欄圍起來的水產品養殖場 。
每年,上、下河兩個村子都不種莊稼 。
而是專門培育良種 。
要是沒有李有福 。
他們兩個村子怎麽可能會有培育良種的好機會呢 ?
而且,他們葫蘆山穀裏的人參 。
最年長的都已經二十幾年了 。
李有福對村子最具長遠眼光的規劃,就是人參種植 。
現在村子裏的原住民中的老人 們。
隻要一有空,就喜歡不辭辛苦地翻山越嶺 。
去葫蘆山穀裏麵看看那些山壁上那一片片的人參 。
這些人參雖然是種植的 ,但卻是種植下去之後就不會再管 ,任由它們自然生長。
這些人參,最多就是用山穀中養殖的兔子糞便,混合泥土發酵之後撒在山壁上麵 一點,其他就再也不會有多餘的動作。
看到葫蘆山穀裏的那些果樹,特別是那些人參 。
他們心裏就充滿了底氣 。
這可是他們老一輩留給後世子孫的巨大財富啊 。
雖然村裏的老人們可能看不到百年人參收獲的那一天 。
但是他們完全可以想象到以後那令人激動的場景 。
以前,他們隻是一個隻有上百人的小村子 。
現在呢,已經發展成了上千人的大村 。
在村子裏那些災民進駐的第一天 。
村子裏就和他們說得明明白白 。
葫蘆山穀裏麵所有的一切,屬於原住村民 。
永遠都隻屬於原住村民們 。
那些災民當時能有人收留 。
能有碗飯吃,能活下去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
哪裏還敢奢望太多呢 ?
當時在李有福的建議下 。
雙方可是簽字畫押 。
並且經過公社和大隊進行公證了的 。
除了葫蘆山穀以外 。
村子裏麵其他那些種植的果樹 。
還有所有的廠子,都可以和那些災民們共享 。
那些後來加入上河村的災民們 。
對於能過上現在這樣的日子,已經非常滿意了 。
住在嶄新的房子裏 。
家裏擺著嶄新的家具 。
每天有廠子可以上班 。
不但有工資拿 。
而且地裏收獲的糧食也能分上一份 。
這樣的日子,相比他們以前 。
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
這可是他們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啊 。
如果再想要分葫蘆山穀裏麵別人種植的人參, 那簡直就是太過分 ,太不知足了 ,也太不知好歹了。
而且,在當時可是講明了的 ,誰如果想要動歪 念,分葫蘆山穀裏麵的人參, 這樣的人將會被逐出村子。
為了保障原住村民們的合法權益 ,上河村生產隊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選舉 村長或者生產隊長,都隻能在原住民當中挑選。
而且不光是上河村 ,下河村 ,秦家村 ,陳家村,沿河村生產隊,同樣也是如此的規定。
如果不同意的災民,可以不加入該村。
可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 ,災民們能有村子 收留,能夠將他們當成新的村民 ,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初八 。
天剛蒙蒙亮 。
上河村就熱鬧得炸開了鍋 。
李有福家在上河村的土牆房子 。
在一片喜慶的紅色之中顯得格外耀眼 。
雖說隻是一場簡單的婚禮 。
可村裏的大夥都跟自家辦喜事一樣 。
拿出了十足的熱情 。
非要把這場婚禮辦得熱熱鬧鬧、風風光光 。
房子的三間屋子都被仔仔細細地打掃了一遍 。
牆壁上貼上了嶄新的報紙 。
一個個紅雙喜字在陽光的照耀下 。
熠熠生輝,喜慶得不得了 。
從村子家具廠拉來的桌椅板凳 。
擺放得整整齊齊 。
雖說這些家具就隻用這一迴 。
但李有福也沒在這上麵計較 。
畢竟大家的心意,他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
院子裏 。
幾個嬸子大娘正忙得熱火朝天 。
準備著婚宴 。
大鍋裏煮著熱氣騰騰的飯菜 。
那香味直往人的鼻子裏鑽 。
彌漫在整個院子裏 。
饞得人直咽口水 。
男人們則在一旁幫忙搬東西、布置場地 。
時不時傳出陣陣爽朗的笑聲 。
那熱鬧的氛圍,仿佛要把這冬日的寒冷都給驅散了 。
李有福穿著一身幹幹淨淨的中山裝 。
頭發梳得整整齊齊,一絲不亂 。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那模樣,別提多精神了 。
他不停地在院子裏穿梭 。
熱情地招唿著前來道賀的上下河兩個村子裏的親朋好友 。
每一個人,他都照顧得妥妥帖帖 。
那股子高興勁兒,都快從他的眼睛裏溢出來了 。
鍾楚紅身著一件紅色碎花棉襖 。
兩條烏黑的辮子上係著紅色的蝴蝶結 。
整個人顯得嬌羞又美麗 。
她就像一朵盛開的鮮花 。
跟在李有福身邊 。
輕聲地向每一個人問好 。
偶爾和李有福對視一眼 。
那眼神裏滿滿的都是甜蜜 。
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更加美好了 。
李有福的外公外婆、舅舅們 。
還有爺爺奶奶、叔伯們 。
都早早地就來了 。
老人們坐在院子裏的長凳上 。
看著這忙碌又熱鬧的場景 。
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 。
外婆拉著鍾楚紅的手 。
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 。
“紅啊,以後有福這孩子就交給你了 。
你們倆可要好好過日子 。
和和美美、恩恩愛愛的 。”
鍾楚紅的臉一下子就紅了 。
像熟透了的蘋果 。
她輕輕地點了點頭 。
那模樣可愛極了 。
村裏的孩子們在院子裏跑來跑去 。
像一群歡快的小鹿 。
手裏拿著糖果 。
嬉笑打鬧個不停 。
他們對這場婚禮充滿了好奇 。
那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
時不時就湊到新人身邊 。
一會兒看看漂亮的新娘子 。
一會兒又看看帥氣的新郎 。
嘴裏還不停地說著 。
“新娘子真好看,新郎官真精神 !”
婚禮開始了 。
沒有那些華麗繁雜的儀式 。
卻有著最質樸、最真摯的祝福 。
生產隊長王海遠站在院子中間 。
清了清嗓子 。
大聲說道 。
“今天,咱們上河村的有福和楚紅喜結連理 。
這可是咱們村天大的喜事 !
有福這孩子 。
為咱們村做了多少巨大的貢獻 。
大家可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
楚紅也是個好姑娘 。
溫柔善良、知書達理 。
希望你們以後相互扶持 。
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甜甜蜜蜜 !”
眾人紛紛鼓掌 。
那掌聲如雷般響亮 。
在院子裏久久迴蕩 。
李有福和鍾楚紅站在眾人麵前 。
恭恭敬敬地對著長輩們鞠躬行禮 。
王秀清在一旁看著 。
眼裏閃爍著淚花 。
那是欣慰的淚水,也是不舍的淚水 。
自己的兒子終於成家立業了 。
她這個當媽的,心裏既高興又有些失落 。
畢竟孩子長大了,要開始自己的新生活了 。
婚宴正式開始 。
大夥圍坐在一起 。
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 。
喝著自家釀的米酒 。
那米酒的香氣,混合著飯菜的香味 。
讓人陶醉其中 。
大家紛紛向新人敬酒 。
說著各種各樣的祝福話 。
“祝你們早生貴子 !”
“祝你們白頭偕老 !”
“祝你們生活越來越幸福 !”
李有福和鍾楚紅一桌一桌地迴敬 。
真誠地感謝大家的祝福 。
每一杯酒,都飽含著他們對親朋好友的感激之情 。
酒足飯飽後 。
村裏的年輕人開始起哄 。
嚷嚷著讓李有福和鍾楚紅表演節目 。
李有福一開始還有些不好意思 。
臉都紅了 。
但在眾人的熱情邀請下 。
他也不好推辭 。
隻好和鍾楚紅一起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 。
他們的歌聲雖然不算專業 。
甚至還有些跑調 。
但那充滿愛意的旋律 。
卻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
大家都沉浸在這濃濃的愛意之中 。
紛紛為他們鼓掌叫好 。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
婚禮也接近尾聲 。
客人們陸續散去 。
李有福和鍾楚紅站在門口 。
目送著大家離開 。
他們不停地揮手告別 。
嘴裏說著 。
“慢走啊,有空再來玩 !”
等所有人都走後 。
李有福牽著鍾楚紅的手 。
緩緩走進了他們的新房 。
房間裏 。
燭光搖曳 。
映照著兩人幸福的臉龐 。
他們知道 。
從今天起 。
他們的生活將翻開新的一頁 。
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
但他們堅信 。
隻要彼此相伴,相互扶持 。
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
就像這搖曳的燭光 。
雖然微弱 。
卻充滿了希望和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