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李家祖墳冒青煙了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 作者:南丐四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待眾人都坐下,他才緩緩開口:“當年我參軍半年後,因為表現突出,就被選中執行一項秘密任務。上頭要求絕對保密,連家裏人都不能透露半分消息,我隻能咬著牙,斷了和家裏的聯係。”
李有福皺著眉,追問道:“什麽秘密任務啊,這麽多年都不能聯係?”
李君輝神色變得凝重:“我被派去打入敵人內部,收集情報。這些年,我在敵人眼皮子底下小心翼翼地活著,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為了完成任務,我甚至改了身份,徹底和過去斷絕聯係,連寫信迴家都成了奢望,生怕暴露身份,連累家人。”
屋內一片寂靜,大家都被李君輝的經曆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李有福握緊了拳頭,心中對幺爸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李君輝接著說:“好在這麽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任務圓滿完成。我也老了,現在終於能堂堂正正地迴家,看看你們。這些年,我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家裏人,如今迴來了,就想多陪陪大家。”
李君輝話音剛落,屋內的氣氛凝重又帶著幾分感動。
李有福率先打破沉默,說道:“幺爸,您這些年受苦了,現在迴來了就好。現在村子裏日子越過越好了。”
李君輝點頭,眼中滿是欣慰:“有福,我聽大哥二哥說過了,咱們上河村全靠有你呀。不但讓上河村、下河村民們發家致富,整個沿河大隊都被你帶得起飛了。
你做得對,村子要發展,就得有你這樣敢想敢幹的人。我這次迴來,本想著為村子出份力,可看到現在村子裏發展的這麽好,讓我非常意外,也頗感欣慰。
可能我接下來要去北京市海澱區任區委書記,任命這幾天就下來。以後大家就離得很近了 ,隨時可以聚在一起”
正說著,外麵傳來一陣腳步聲,原來是大姑李君苗和姑父劉文喜趕到了。
大姑一進屋,看到李君輝,眼淚瞬間奪眶而出:“老幺,你可算迴來了,這些年我們都不敢提起你,就怕爸媽傷心難過!”
眾人又是一番感慨。
李君輝看著滿屋子的親人,心中感慨萬千:“這些年,我在外麵,最牽掛的就是你們。現在迴來了,我想把這些年缺失的陪伴都補上。”
眾人紛紛附和,一時間,老宅裏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對未來的憧憬。
“可惜爸媽不在家 ,否則他們知道老五迴來了,肯定高興壞了!”
“爸媽這麽大歲數還能去全國旅遊, 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有福做得很好。”
“他們都這麽大歲數了 ,難得出去一趟 ,暫時就不打擾他們了。
“否則他們知道消息,半途趕迴來,下一次 就未必再有機會出去旅遊了。”
接下來的幾天,李君輝挨家挨戶走訪,和親戚們敘舊,了解村裏人的生活狀況。
他萬萬沒有想到,如今的上河村竟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放眼望去,整個上河村,一排排整齊的三層磚瓦房子拔地而起。
每一棟都帶著大陽台,屋內還有現代化的衛生間,各種新式家具,很多連他都沒有見過,而且全村都是住的這樣的房子,這可是實打實的新式樓房。
現在的上河村人, 因為接收了大批災民的原因 ,人數比以前翻了好多倍。
更讓人驚歎的是,村子裏企業眾多,且每一個都生意紅火。
村裏的人再也不需要去外麵尋找工作,反而還從外麵招來了不少工人。
村民們人人都有幾套嶄新的衣服穿,再也看不到誰身上打著補丁。
家家戶戶都有存款,糧食也堆滿了倉。
仔細算算,上河村現在的產業布局堪稱驚人。
竹編廠的產品遠銷海外,出口好幾個國家,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
種植的竹蓀同樣暢銷國際市場,每年都為村裏帶來巨額利潤。
家具廠不斷推出新式家具,訂單源源不斷。
磚瓦廠車來車往,忙碌不停。
沙廠那裏,牛車、馬車、拖拉機,甚至大卡車排著長隊等待裝沙子。
一切的一切都彰顯著上河村的欣欣向榮、興旺發達。
終於,一個禮拜之後,任命下來了。
李君輝即將奔赴新的崗位,臨行前,他在上河村的村口,對著送行的鄉親們和家人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飽含深情地說了一句:“謝謝大家,如果村子裏有什麽事需要我, 大家盡管來海澱區找我!”
然後轉身踏上了前往海澱區的道路。
而身後,是上河村全體村民飽含期待的目光。
這下,上河村可算是出了大名了。
李家更是祖墳冒青煙,先是出了李有福這麽個商業奇才。
如今的李有福,已然成了赫赫有名的港商。
他到底有多少錢,村裏麵的人雖然不清楚。
但光是看他每次來都有幾輛小車跟隨,就知道肯定生意做得很大。
別的不說,光是那幾輛小車,就價值不菲。
而且上河村的人都知道,李有福在城裏麵買了很多四合院,還給他妹妹、哥哥、兩個姐姐都買了套四合院,還送給他老爸一輛小轎車,沒錢能買得起這麽多四合院,這麽多小轎車嗎?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幾十年前去參軍的李君輝也迴來了,還當了大官。
上河村的人心裏別提多高興了,現在他們上河村也有人在外麵當大官了。
以後再也不怕外麵的人欺負他們了。
有了李有福和李君輝這兩位“大人物”。
大家對以後的日子更加充滿了盼頭,幹勁兒也更足了。
仿佛看到了上河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李有福皺著眉,追問道:“什麽秘密任務啊,這麽多年都不能聯係?”
李君輝神色變得凝重:“我被派去打入敵人內部,收集情報。這些年,我在敵人眼皮子底下小心翼翼地活著,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為了完成任務,我甚至改了身份,徹底和過去斷絕聯係,連寫信迴家都成了奢望,生怕暴露身份,連累家人。”
屋內一片寂靜,大家都被李君輝的經曆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李有福握緊了拳頭,心中對幺爸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李君輝接著說:“好在這麽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任務圓滿完成。我也老了,現在終於能堂堂正正地迴家,看看你們。這些年,我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家裏人,如今迴來了,就想多陪陪大家。”
李君輝話音剛落,屋內的氣氛凝重又帶著幾分感動。
李有福率先打破沉默,說道:“幺爸,您這些年受苦了,現在迴來了就好。現在村子裏日子越過越好了。”
李君輝點頭,眼中滿是欣慰:“有福,我聽大哥二哥說過了,咱們上河村全靠有你呀。不但讓上河村、下河村民們發家致富,整個沿河大隊都被你帶得起飛了。
你做得對,村子要發展,就得有你這樣敢想敢幹的人。我這次迴來,本想著為村子出份力,可看到現在村子裏發展的這麽好,讓我非常意外,也頗感欣慰。
可能我接下來要去北京市海澱區任區委書記,任命這幾天就下來。以後大家就離得很近了 ,隨時可以聚在一起”
正說著,外麵傳來一陣腳步聲,原來是大姑李君苗和姑父劉文喜趕到了。
大姑一進屋,看到李君輝,眼淚瞬間奪眶而出:“老幺,你可算迴來了,這些年我們都不敢提起你,就怕爸媽傷心難過!”
眾人又是一番感慨。
李君輝看著滿屋子的親人,心中感慨萬千:“這些年,我在外麵,最牽掛的就是你們。現在迴來了,我想把這些年缺失的陪伴都補上。”
眾人紛紛附和,一時間,老宅裏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對未來的憧憬。
“可惜爸媽不在家 ,否則他們知道老五迴來了,肯定高興壞了!”
“爸媽這麽大歲數還能去全國旅遊, 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有福做得很好。”
“他們都這麽大歲數了 ,難得出去一趟 ,暫時就不打擾他們了。
“否則他們知道消息,半途趕迴來,下一次 就未必再有機會出去旅遊了。”
接下來的幾天,李君輝挨家挨戶走訪,和親戚們敘舊,了解村裏人的生活狀況。
他萬萬沒有想到,如今的上河村竟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放眼望去,整個上河村,一排排整齊的三層磚瓦房子拔地而起。
每一棟都帶著大陽台,屋內還有現代化的衛生間,各種新式家具,很多連他都沒有見過,而且全村都是住的這樣的房子,這可是實打實的新式樓房。
現在的上河村人, 因為接收了大批災民的原因 ,人數比以前翻了好多倍。
更讓人驚歎的是,村子裏企業眾多,且每一個都生意紅火。
村裏的人再也不需要去外麵尋找工作,反而還從外麵招來了不少工人。
村民們人人都有幾套嶄新的衣服穿,再也看不到誰身上打著補丁。
家家戶戶都有存款,糧食也堆滿了倉。
仔細算算,上河村現在的產業布局堪稱驚人。
竹編廠的產品遠銷海外,出口好幾個國家,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
種植的竹蓀同樣暢銷國際市場,每年都為村裏帶來巨額利潤。
家具廠不斷推出新式家具,訂單源源不斷。
磚瓦廠車來車往,忙碌不停。
沙廠那裏,牛車、馬車、拖拉機,甚至大卡車排著長隊等待裝沙子。
一切的一切都彰顯著上河村的欣欣向榮、興旺發達。
終於,一個禮拜之後,任命下來了。
李君輝即將奔赴新的崗位,臨行前,他在上河村的村口,對著送行的鄉親們和家人們深深地鞠了一躬。
飽含深情地說了一句:“謝謝大家,如果村子裏有什麽事需要我, 大家盡管來海澱區找我!”
然後轉身踏上了前往海澱區的道路。
而身後,是上河村全體村民飽含期待的目光。
這下,上河村可算是出了大名了。
李家更是祖墳冒青煙,先是出了李有福這麽個商業奇才。
如今的李有福,已然成了赫赫有名的港商。
他到底有多少錢,村裏麵的人雖然不清楚。
但光是看他每次來都有幾輛小車跟隨,就知道肯定生意做得很大。
別的不說,光是那幾輛小車,就價值不菲。
而且上河村的人都知道,李有福在城裏麵買了很多四合院,還給他妹妹、哥哥、兩個姐姐都買了套四合院,還送給他老爸一輛小轎車,沒錢能買得起這麽多四合院,這麽多小轎車嗎?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幾十年前去參軍的李君輝也迴來了,還當了大官。
上河村的人心裏別提多高興了,現在他們上河村也有人在外麵當大官了。
以後再也不怕外麵的人欺負他們了。
有了李有福和李君輝這兩位“大人物”。
大家對以後的日子更加充滿了盼頭,幹勁兒也更足了。
仿佛看到了上河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