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迴收古董行動(2)
重生饑荒年代:我重生有掛我怕啥 作者:南丐四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繼續深入,李有福發現了一幅顧愷之的摹本《洛神賦圖》。
畫卷上洛神衣帶飄飄,與曹植在洛水之畔的深情對視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墨色濃淡相宜,宛如真跡,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浪漫的場景之中。
他小心翼翼地將畫卷收起,放入空間。
旁邊的一個紫檀木盒引起了他的好奇,打開一看,裏麵是十二枚漢代五銖錢。
曆經千年歲月,錢文清晰,鏽色自然,見證了曆史的變遷。
牆角處,一個巨大的樟木箱被打開,裏麵整整齊齊疊放著幾件清代龍袍。
龍袍上的龍紋栩栩如生,采用緙絲工藝,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著皇家的威嚴與匠人的心血。
李有福輕輕將龍袍拿起,收入自己的空間。
在地下室的盡頭,一對明代的青花瓷大缸出現在眼前。
缸身繪有纏枝蓮紋,器型碩大,氣勢恢宏,彰顯著明代瓷器的高超技藝。
李有福運用強大的意念,讓大缸緩緩進入空間。
隨著一件件文物被收入囊中,李有福心中的使命感愈發強烈。
這些承載著華夏文明的瑰寶,在異國他鄉蒙塵已久。
如今他來了,自然要將它們帶走。
離開克裏姆林宮博物館後。
李有福沒有絲毫耽擱,在馬路上再次催眠了一個司機,讓他帶著自己馬不停蹄地奔赴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不僅是他訂購火車的城市,更關鍵的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內,收藏著海量龍國古董文物。
這些文物大多是沙俄時期通過掠奪和盜竊所得,其中不乏敦煌的守護獸、西夏黑水城的珍貴文物。
一路急馳,轎車穩穩地停在離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五十米遠的路邊。
李有福下車之後馬上命令司機開車繼續前行一段路,然後再去他自己原本想要去的地方。
漫步來到這種博物館前方,這座巴洛克式建築氣勢恢宏,歲月的痕跡不但沒有削弱它的魅力,反而為其增添了獨特的韻味。
午後的陽光從雲層中傾灑而下,將他筆挺的西裝照得熠熠生輝。
靠近博物館之後,催眠之力仿若無形的漣漪,率先朝著門口站崗的衛兵籠罩而去。
下一秒,衛兵們的眼神瞬間變得迷離,原本緊緊握著槍支的手也緩緩放鬆下來。
李有福踏入博物館,目光如炬,迅速掃視一圈。
沿途所過之處,催眠之力如洶湧的潮水,鋪天蓋地地席卷整個場館。
遊客們眼神呆滯,如同被抽去靈魂的木偶,腳步機械地朝著出口走去。
片刻之後,博物館內便隻剩下李有福一人。
李有福雖然異能在身,但是他非常謹慎,早在進入博物館大門之時,他的催眠之力便如靈動的遊絲,悄然延伸到監控室,輕而易舉地催眠了工作人員,讓他們切斷監控線路和警報器電源。
冬宮博物館的展廳宛如一座巨大的迷宮,布局錯綜複雜。
如果是其他人來此,估計一時半會兒還真是摸不清地方。
李有福憑借著強大的神識,毫不猶豫地直奔龍國文物展廳。
在一個恆溫展櫃之中,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畫映入他的眼簾。
壁畫上的佛像神態安詳,雙目微閉,似在俯瞰人間萬象,色彩曆經千年,依然鮮豔奪目,仿若昨日剛剛繪就。
李有福抬手向前一抓,壁畫就像一片輕盈的紙片,飄飄悠悠地飄入他的空間。
緊接著,一尊西夏黑水城出土的鎏金佛塔出現在他的視野之中。
佛塔工藝精湛絕倫,塔身鑲嵌著各種璀璨的寶石,在燈光的映照下,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令人目眩神迷。
李有福伸手輕輕一撫,佛塔瞬間消失,進入了他的空間。
繼續前行,一幅唐代畫家張萱和周曠共同創作的五幅絹本唐宮仕女圖靜靜地掛在牆上。
《虢國夫人遊春圖》和《搗練圖》,以及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和《宮樂圖》?。
畫中仕女身姿婀娜,體態輕盈,眼神靈動,仿佛帶著無盡的情思,下一秒便能從畫中款款走出。
李有福略作觀賞,輕輕伸出右手逐一撫過五幅畫卷,五幅畫卷如同被賦予了生命般,自動緩緩飄落他身前,被他收入囊中。
來到一套商周時期的青銅編鍾前,隻見編鍾造型古樸莊重,上麵的饕餮紋神秘而威嚴,彰顯著古老的神秘氣息。
李有福大手一伸,編鍾瞬間淩空而起,穩穩地被他收入空間。
在搜刮展廳文物的過程中,李有福的神識一直在尋找博物館的地下室,現在他的神識終於發現了博物館地下的異樣。
他展開地毯式搜尋,一番尋找之後,終於找到了地下室的入口。
打開地下室的門,一股潮濕的氣息撲麵而來,帶著塵封已久的味道。
地下室裏,無數珍貴文物錯落擺放,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康熙時期的五彩十二花神杯,杯身分別繪有十二種花卉,代表著一年的十二個月,每一朵花卉都栩栩如生,工藝精湛,色彩絢麗,宛如天成。
乾隆時期的翡翠白菜翠色鮮嫩欲滴,白菜上的昆蟲仿佛活了一般,觸須靈動,栩栩如生。
將龍國文物收入囊中後,李有福把目光投向了北極熊國的文物。
一座由彼得大帝親自督造的黃金孔雀鍾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座鍾造型精美到極致,孔雀的羽毛由各種珍貴寶石鑲嵌而成,在燈光下流光溢彩,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會展翅開屏。
李有福抬手將其收入空間,當作此次行動的利息。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的純金餐具工藝繁複,每一處花紋都精雕細琢,奢華至極,盡顯皇家風範,也被他一並收走。
李有福在博物館內不斷穿梭,所到之處,一件件珍貴文物如同歸巢的倦鳥,紛紛被他收入囊中。
當他走出博物館時,夕陽的餘暉如同金色的紗幔,灑在他的身上。
冬宮博物館依然安靜地矗立在那裏,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
李有福坐上轎車,轎車如離弦之箭,朝著下一個目的地疾馳而去。
一場更大的計劃,正在他的心中悄然醞釀……
畫卷上洛神衣帶飄飄,與曹植在洛水之畔的深情對視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墨色濃淡相宜,宛如真跡,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浪漫的場景之中。
他小心翼翼地將畫卷收起,放入空間。
旁邊的一個紫檀木盒引起了他的好奇,打開一看,裏麵是十二枚漢代五銖錢。
曆經千年歲月,錢文清晰,鏽色自然,見證了曆史的變遷。
牆角處,一個巨大的樟木箱被打開,裏麵整整齊齊疊放著幾件清代龍袍。
龍袍上的龍紋栩栩如生,采用緙絲工藝,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著皇家的威嚴與匠人的心血。
李有福輕輕將龍袍拿起,收入自己的空間。
在地下室的盡頭,一對明代的青花瓷大缸出現在眼前。
缸身繪有纏枝蓮紋,器型碩大,氣勢恢宏,彰顯著明代瓷器的高超技藝。
李有福運用強大的意念,讓大缸緩緩進入空間。
隨著一件件文物被收入囊中,李有福心中的使命感愈發強烈。
這些承載著華夏文明的瑰寶,在異國他鄉蒙塵已久。
如今他來了,自然要將它們帶走。
離開克裏姆林宮博物館後。
李有福沒有絲毫耽擱,在馬路上再次催眠了一個司機,讓他帶著自己馬不停蹄地奔赴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不僅是他訂購火車的城市,更關鍵的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內,收藏著海量龍國古董文物。
這些文物大多是沙俄時期通過掠奪和盜竊所得,其中不乏敦煌的守護獸、西夏黑水城的珍貴文物。
一路急馳,轎車穩穩地停在離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五十米遠的路邊。
李有福下車之後馬上命令司機開車繼續前行一段路,然後再去他自己原本想要去的地方。
漫步來到這種博物館前方,這座巴洛克式建築氣勢恢宏,歲月的痕跡不但沒有削弱它的魅力,反而為其增添了獨特的韻味。
午後的陽光從雲層中傾灑而下,將他筆挺的西裝照得熠熠生輝。
靠近博物館之後,催眠之力仿若無形的漣漪,率先朝著門口站崗的衛兵籠罩而去。
下一秒,衛兵們的眼神瞬間變得迷離,原本緊緊握著槍支的手也緩緩放鬆下來。
李有福踏入博物館,目光如炬,迅速掃視一圈。
沿途所過之處,催眠之力如洶湧的潮水,鋪天蓋地地席卷整個場館。
遊客們眼神呆滯,如同被抽去靈魂的木偶,腳步機械地朝著出口走去。
片刻之後,博物館內便隻剩下李有福一人。
李有福雖然異能在身,但是他非常謹慎,早在進入博物館大門之時,他的催眠之力便如靈動的遊絲,悄然延伸到監控室,輕而易舉地催眠了工作人員,讓他們切斷監控線路和警報器電源。
冬宮博物館的展廳宛如一座巨大的迷宮,布局錯綜複雜。
如果是其他人來此,估計一時半會兒還真是摸不清地方。
李有福憑借著強大的神識,毫不猶豫地直奔龍國文物展廳。
在一個恆溫展櫃之中,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畫映入他的眼簾。
壁畫上的佛像神態安詳,雙目微閉,似在俯瞰人間萬象,色彩曆經千年,依然鮮豔奪目,仿若昨日剛剛繪就。
李有福抬手向前一抓,壁畫就像一片輕盈的紙片,飄飄悠悠地飄入他的空間。
緊接著,一尊西夏黑水城出土的鎏金佛塔出現在他的視野之中。
佛塔工藝精湛絕倫,塔身鑲嵌著各種璀璨的寶石,在燈光的映照下,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令人目眩神迷。
李有福伸手輕輕一撫,佛塔瞬間消失,進入了他的空間。
繼續前行,一幅唐代畫家張萱和周曠共同創作的五幅絹本唐宮仕女圖靜靜地掛在牆上。
《虢國夫人遊春圖》和《搗練圖》,以及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和《宮樂圖》?。
畫中仕女身姿婀娜,體態輕盈,眼神靈動,仿佛帶著無盡的情思,下一秒便能從畫中款款走出。
李有福略作觀賞,輕輕伸出右手逐一撫過五幅畫卷,五幅畫卷如同被賦予了生命般,自動緩緩飄落他身前,被他收入囊中。
來到一套商周時期的青銅編鍾前,隻見編鍾造型古樸莊重,上麵的饕餮紋神秘而威嚴,彰顯著古老的神秘氣息。
李有福大手一伸,編鍾瞬間淩空而起,穩穩地被他收入空間。
在搜刮展廳文物的過程中,李有福的神識一直在尋找博物館的地下室,現在他的神識終於發現了博物館地下的異樣。
他展開地毯式搜尋,一番尋找之後,終於找到了地下室的入口。
打開地下室的門,一股潮濕的氣息撲麵而來,帶著塵封已久的味道。
地下室裏,無數珍貴文物錯落擺放,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康熙時期的五彩十二花神杯,杯身分別繪有十二種花卉,代表著一年的十二個月,每一朵花卉都栩栩如生,工藝精湛,色彩絢麗,宛如天成。
乾隆時期的翡翠白菜翠色鮮嫩欲滴,白菜上的昆蟲仿佛活了一般,觸須靈動,栩栩如生。
將龍國文物收入囊中後,李有福把目光投向了北極熊國的文物。
一座由彼得大帝親自督造的黃金孔雀鍾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座鍾造型精美到極致,孔雀的羽毛由各種珍貴寶石鑲嵌而成,在燈光下流光溢彩,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會展翅開屏。
李有福抬手將其收入空間,當作此次行動的利息。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的純金餐具工藝繁複,每一處花紋都精雕細琢,奢華至極,盡顯皇家風範,也被他一並收走。
李有福在博物館內不斷穿梭,所到之處,一件件珍貴文物如同歸巢的倦鳥,紛紛被他收入囊中。
當他走出博物館時,夕陽的餘暉如同金色的紗幔,灑在他的身上。
冬宮博物館依然安靜地矗立在那裏,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
李有福坐上轎車,轎車如離弦之箭,朝著下一個目的地疾馳而去。
一場更大的計劃,正在他的心中悄然醞釀……